人物:劉澄甫

相關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山東益都人,字敬夫,號來山。弘治三年進士,授行人,升南京戶部員外郎,出為紹興知府。歸田后,家居三十余年,惟以課子耕讀為務,性不樂治生產,欲以清白遺子孫。與友人結詩社于北郭禪林后。有《海岱會集》。
明詩紀事·丁簽·卷十四
存禮字敬夫,益都人。
弘治庚戌進士,官紹興知府。
(《四庫總目》:《海岱會集》十二卷,明石存禮、藍田、馮裕,劉澄甫、陳經、黃卿、劉淵甫、楊應奎八人唱和之詩也。
嘉靖乙未、丙申間,經以禮部侍郎丁憂京居,田除名閑住,淵甫未仕,存禮等五人并致仕,乃結詩社于北郭禪林,后編輯所作成帙,冠以社約。
八人皆不以詩名,而其詩皆清雅可觀,無三楊臺閣之習,亦無七子摹擬之弊。
觀其社約中有「不許將會內詩詞傳播,違者有罰」一條,蓋山間林下自適性情,不復以文壇名譽為事,故不隨風氣為轉移。
而八人皆閑散之身,自吟詠外別無馀事,故互相推敲,自少疵頡,其斐然可誦,良亦有由矣。
《古夫于亭雜靈》:吾鄉(xiāng)六郡,青州冠蓋最盛。
世宗時,林下諸老為海岱持社,倡和尤盛。
其人則馮閭山、黃海亭、石來山、劉山泉、范泉、楊澠谷、陳東渚,而即墨藍北山亦以僑居與焉。
倡和詩凡十二卷,無刊本。
馀近訪得鈔本,詩各體皆入格,非浪作者。
閭山即四馮之父、文敏琦之曾祖,山泉、范泉則文和翊之孫也。
田按:敬夫五言古詩,有柴桑遺韻。)
維基
石存禮(1471年—?
),字敬夫,號來山,山東益都縣城里人。
弘治二年(1489年)己酉科山東鄉(xiāng)試第七十三名。
弘治三年(1490年)庚戌科進士。
授行人司行人,升南京戶部員外郎。
官至紹興府知府。
致仕歸鄉(xiāng)后,家居三十馀年,唯耕讀課子。
與劉珝之孫劉淵甫、劉澄甫,以及馮裕、黃卿、陳經、楊應奎等八人結“海岱詩社”,其詩由馮琦集為《海岱會集》十二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77—1555 【介紹】: 明山東即墨人,字玉甫,號北泉。
藍章子。
嘉靖二年進士。
官至河南道監(jiān)察御史。
疏爭大禮儀,受杖幾死,復糾劾陳洸不法事,直聲頗震。
張璁掌都察院,落職歸。
后論薦三十余疏,終不肯再出。
有《北泉集》,又有《海岱會集》,乃與石存禮、馮裕、劉澄甫等八人唱和之詩。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山東臨朐人,字伯順,號閭山。以戍籍生于遼東,從賀欽學,有學行。正德三年進士。授華亭知縣,歷遷戶部郎中。官至云南按察副使。歸田后,與石存禮結詩社。輯所作為《海岱會集》。卒年六十七。
明詩紀事·丁簽·卷十四
裕字伯順,臨朐人。正德戊辰進士,累官云南按察副使。有集。
維基
馮裕(1479年—1545年),字伯順,號閭山,遼東廣寧左衛(wèi)軍籍,山東臨朐縣人。
詩人。
正德戊辰進士,累官貴州副使。
晚年回鄉(xiāng),吟詠不輟。
為“海岱八子”之一。
成化十五年(1479年)七月十五日出生,治《詩經》,弘治十七年(1504年)中山東鄉(xiāng)試第十二名舉人,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會試二十七名,三甲一百五十一名進士,任華亭縣(今上海市松江區(qū))知縣,調蕭縣。
正德六年(1511年)升晉州(今河北晉縣)知州,當地滹沱河改道南徙,造成城北的農地貧瘠,而賦稅如故,馮裕設法調整,百姓得以減輕負擔。
正德元年(1515年)遷南京戶部員外郎,升郎中。
嘉靖六年(1527年)調往甘肅平涼府知府。
嘉靖七年(1528年)出任貴州石阡府知府,長住六年,嘉靖十二年(1533年)任貴州按察司副使,所到之處皆有惠政,“凜凜自守,非義一毫不染”。
嘉靖十三年(1534年),馮裕辭官歸里。
居家講學,與石存禮、劉澄甫、陳經、黃卿、劉淵甫、楊應奎等成立“海岱詩社”。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六月二十四日,病逝于青州。
葬于青州城西北堯王山下。
其四世孫馮琦編有《海岱會集》12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山東壽光人,字子深,號范泉。
劉澄甫弟。
正德舉人。
累官漢陽知府。
善詩,嘉靖中與澄甫及石存禮、藍田、馮裕、陳經、黃卿、楊應奎等人結詩社,互相唱和。
后輯所作名《海岱會集》。
明詩紀事·丁簽·卷十四
淵甫字子宏,澄甫弟。
正德庚午舉人,官漢陽知府。
有《海岱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