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劉六

相關人物:共 38 位
共 38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46—1512 【介紹】: 明河間府故城人,字天祿,號東田。
成化十一年進士,授刑科給事中。
萬貴妃弟驕橫,再疏斥之,再被杖。
又劾汪直違恣罪。
弘治五年任大理右少卿,擢右副都御史,巡撫宣府。
劾罷貪婪老耄之總兵官馬儀,禁止官吏私役兵士。
武宗即位,起撫遼東,入為兵部左右侍郎。
以拒宦官劉瑾黨羽冒功,下獄押充官役,斥為民。
瑾誅,起撫大同。
以楊一清薦,為右都御史提督軍務,率兵鎮(zhèn)壓劉六、劉七起事。
中錫雖有時望,實不知兵,見諸將怯弱,乃議招撫。
朝議謂中錫縱“賊”,被劾下獄死。
能詩文。
有《東田漫稿》、《別本東田集》。
滄海遺珠
馬中錫(1446-1512)字天祿,別號東田,直隸故城人。成化十一年(1475)進士,授刑科給事中,歷兵部侍郎,官至右都督御史。著有《東田漫稿》《中山狼》劇。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天祿,故城人。成化乙未進士,拜刑科給事中歷右副都御史巡撫宣府正德間起撫遼東復撫大同累官左都御史有東田集
明詩紀事·丙簽·卷三
中錫字天祿,故城人。成化乙未進士,授給事中。出為云南按察僉事,改陜西,入為大理少卿,擢右副都御史,巡撫宣府,引疾歸。起撫遼東,召拜兵部侍郎,以忤劉瑾改南工部,尋勒致仕,逮系韶獄,斥為民。瑾誅,起撫大同,遷右都御史,提督軍務,進左都御史,以師老無功下獄,尋死獄中。有《東田集》六卷。 (孫緒《沙溪集》:東田詩憫時痛俗,以極于體物盡性,而要諸變雄渾深沈,無急蹙狹小之病。間于閨情幽思、旅懷宮怨以自況,而閑情逸興時得之諷誦之外。 田按:《東田集》句律渾成,有明珠走盤、彈丸脫手之妙。是時茶陵執(zhí)盟詩壇,東田別派孤行,可謂特立之土。
維基
馬中錫(1446年—1512年),字天祿,號東田,明朝直隸故城(今屬河北?。┤?。
明朝官員。
成化十年(1474年)甲午科順天鄉(xiāng)試第一名舉人,成化十一年(1475年)乙未科進士,任刑科給事中。
官至右都御史、兵部侍郎。
曾統(tǒng)兵鎮(zhèn)壓劉六、劉七叛亂,以誘降手段試圖瓦解叛軍;所計失敗為朝廷論罪,下獄死。
后因巡按御史盧雍鳴冤,追復官職,賜祭,給予蔭官。
楊燧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51—1525 【介紹】: 明河南原武人,字廷佩,號靜軒。
楊鐸子。
弘治三年進士,授兵部主事。
正德中累遷長蘆都轉(zhuǎn)運鹽使,駐滄州。
以鎮(zhèn)壓劉六、劉七,升山東布政使右參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31 【介紹】: 明順天府涿州人,字禮方,號煙村。
成化二十三年進士。
授南昌府推官。
正德中累官河南巡撫,參與鎮(zhèn)壓劉六起事。
正德末,官至南京戶部尚書。
維基
鄧璋(1453年—1531年),字禮方,別號煙村,順天府涿州人,校尉籍。成化十六年(1480年)庚子科順天府鄉(xiāng)試第十四名舉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中式丁未科會試第七十一名,三甲第三十一名進士。授南昌府推官,弘治七年(1494年)召為福建道監(jiān)察御史,八年巡視兩淮鹽運,九年巡按南直隸,十年巡按山西,十二年巡按浙江,十五年五月升大理寺右寺丞,十六年九月升左寺丞,十八年十二月升右少卿,正德元年(1506年)六月升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遼東地方兼贊理軍務,二年十月因遼東查盤錢糧匱乏,被錦衣衛(wèi)逮捕入京。三年七月復任巡撫宣府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十二月升南京戶部右侍郎,六年七月改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巡撫河南,八年八月升南京刑部右侍郎,十二月兼都察院左僉都御史,賑濟江西地方。九年正月改任兵部右侍郎,二月任都察院右都御史、總制陜西延綏寧夏甘肅等處軍務,十二年養(yǎng)病回籍。十三年三月起復右都御史、甘肅巡撫,十四年七月升南京戶部尚書。世宗即位,十六年六月應詔自陳乞致仕,許之,令馳驛歸。嘉靖改元,進階光祿大夫。嘉靖十年十月二十一日卒。
秦銳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浙江山陰人,字克進。
弘治三年進士。
知湘潭、金壇二縣,入為福建道御史。
正德時,以劾劉瑾,被廷杖,謫為江浦知縣。
瑾誅,移蘇州府同知,升湖廣按察司僉事。
參與鎮(zhèn)壓劉六起事。
官至廣東按察副使。
維基
秦銳(1456年—?),字克進,浙江紹興府會稽縣人,民籍。浙江鄉(xiāng)試第三十八名舉人。弘治三年(1490年)中式庚戌科三甲第一百六十三名進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58—1526 【介紹】: 明蘇州府長洲人,字全卿,號水村。
成化二十三年進士。
正德初,官江西按察使,常與寧王朱宸濠交往。
六年,以右僉都御史提督軍務,鎮(zhèn)壓劉六、劉七起義。
官至兵部尚書。
寧王敗,牽涉被捕論死,議功減死戍福建靖海衛(wèi)。
維基
陸完(1458年—1526年),字全卿,號水村,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人,收藏家、書法家,成化丁未進士,官至兵部尚書、吏部尚書。
應天府鄉(xiāng)試第三名,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丁未科會試第二百六十七名,二甲一百七名進士。
初授都察院理刑進士,弘治三年(1490年)十一月實授廣西道監(jiān)察御史,八年巡按河南,以病請告。
十二年五月病痊至京,復除陜西道御史。
十五年二月升浙江按察司副使,正德二年(1507年)正月升官江西按察使,頗受寧王朱宸濠賞識,說:“陸先生他日必為公卿”。
三年十二月升都察院試右僉都御史、巡撫宣府地方,四年五月改任南京都察院試右僉都御史、提督操江,十二月升左僉都御史,管院事。
五年二月升兵部右侍郎,四月升左侍郎,六年八月兼都察院左僉都御史、提督軍務,統(tǒng)宣府、延綏并京營官軍往直隸、山東、河南等處剿討楊和、劉六、劉七、齊彥明等賊寇,七年九月以平賊功升左都御史,加太子少保,尋掌都察院事。
八年十一月官至太子少保、兵部尚書,提督團營軍務,宸濠又饋遺不絕。
加太子太保,十年閏四月改任吏部尚書。
寧王敗,被抄家時,發(fā)現(xiàn)有與陸完往來信件,正德十五年(1520年)十一月陸完被捕入獄,籍沒家產(chǎn),將處死刑,會武宗駕崩,世宗繼位,念及陸完鎮(zhèn)壓河北劉六、劉七有功,改判謫戍福建靖海衛(wèi),死于衛(wèi)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陜西蘭州人,字濟物,號幸庵。
弘治三年進士。
授工部主事。
歷刑部郎中,勢豪殺人,澤處以死。
中貴祈免,不聽。
正德初,歷浙江按察副使、河南按察使,所至以威猛稱。
再遷為右副都御史,提督軍務,鎮(zhèn)壓劉六、劉七、趙燧等起事。
始至,申明軍法,將校畏縮當死,自此大小數(shù)十戰(zhàn),無不得勝。
進右都御史。
總督川陜諸軍,鎮(zhèn)壓廖麻子、喻思俸等。
進左都御史。
經(jīng)略哈密,以與王瓊忤,又得罪錢寧,遂因經(jīng)略不當被斥為民。
世宗即位,起兵部尚書。
未幾,因前經(jīng)略哈密事被劾奪職。
隆慶初,復官。
謚襄毅。
維基
彭澤(1459年—1529年),字濟物,號幸庵,陜西承宣布政使司臨洮府蘭州(今甘肅省蘭州市)人,軍事將領。官至兵部尚書。弘治三年(1490年)庚戌科進士,授工部主事,歷刑部郎中。出為直隸徽州府知府,任內(nèi)賞識禮遇生員唐皋,后來唐皋考中狀元。正德初年,改任真定府知府,為政嚴明。升任浙江副使、河南按察使,均已威猛而著稱。升任右僉都御史、遼東巡撫。改右副都御史、保定巡撫。當時劉惠、趙燧在河南叛亂,命彭澤與咸寧伯仇鉞進剿,連續(xù)數(shù)十次戰(zhàn)役后,平定。后晉升為右都御史、太子少保,蔭子錦衣世百戶。替代洪鐘總督川、陜諸軍,討伐四川廖麻子、喻思俸叛軍。平定后,不久,內(nèi)江、榮昌賊亂再起,之后他轉(zhuǎn)移征討,平定后升任左都御史、太子太保。其再三請求歸還后,得到批準;但未離開時,恰逢土魯番佔據(jù)哈密,逮捕忠順王速檀拜牙郎離去,并索要金幣??傊凄囪?、甘肅巡撫趙鑒等上報,請求派遣大臣經(jīng)略。大學士楊廷和等一同舉薦彭澤。彭澤因為久居戰(zhàn)場早已生厭,請求歸鄉(xiāng)引病辭職,并推舉鄧璋、咸寧侯仇鉞可繼任。明武宗下詔書慰問勉勵,方才赴任陜甘總督。為抵達后事平,遂歸還處理都察院事。當初,兵部尚書一職位缺,廷臣舉薦彭澤,但王瓊得到,且私下詆毀彭澤。言官多彈劾王瓊,于是兩人有矛盾。彭澤又時常辱罵錢寧,王瓊告訴錢寧,但錢未聽信。王瓊于是邀請彭澤喝酒,并在屏間藏匿錢寧,挑撥彭澤喝醉并辱罵,使得錢寧聽到。當時恰逢蒙古入侵宣府,廷臣商議以許泰率領部隊進攻,彭澤總制東西兩邊軍務。詔書剛下,罷免許泰,又不命彭澤總制,唯獨派遣提督率領兩個游擊部隊六千人,意以困住彭澤。彭澤于是上奏派遣成國公朱輔,恰逢蒙古撤軍,彭澤歸還梳理都察院事。當初寫亦虎仙私下與土魯蕃酋速檀滿速兒勾結(jié),而彭澤最初不知而派遣。滿速兒以城印來歸降,留下速檀拜牙郎等人。寫亦虎仙再次出使并私通滿速兒,準備進占肅州。當時,彭澤已經(jīng)離開,趙鑒也離去,李昆擔任甘肅巡撫,他顧慮有變,在甘州扣留人質(zhì),并驅(qū)逐寫亦虎仙出關。滿速兒聽后大怒,再次進占哈密,并分兵進攻沙洲,親自率萬余騎兵進犯嘉峪關。游擊芮寧與參將蔣存禮抵禦,芮寧率領七百部隊在沙子壩遇到敵軍,后兵敗陣亡。滿速兒遂屠城殺掠。明武宗再次詔彭澤提督三邊軍務。恰逢副使陳九疇稱因為逮捕使者而使得內(nèi)應絕,于是再次請求和議。于是撤銷彭澤出兵,彭澤乞求歸鄉(xiāng)。此后,王瓊追論嘉峪關戰(zhàn)敗,而錢寧從中參與,而大學士梁儲等堅持反對,于是事方止。王瓊?cè)匀粓猿肿氛撆頋墒?,李昆、陳九疇一同被逮捕追論。彭澤被貶為民、李昆被罷免官位,陳九疇除名。明世宗繼任后,錢寧事敗,王瓊亦得罪。御史楊秉中請求召回彭澤,隨即起用為光祿大夫、柱國、太子太保、兵部尚書、侍經(jīng)筵、奉敕提督團營軍務。李昆、陳九疇兩人亦恢復官職。嘉靖元年(1522年),彭澤對軍隊官員進行改制,淘汰錦衣衛(wèi)所等官員,從而招致大量積怨。言官交相彈劾,仍然加少保,賜敕乘傳歸。當時錦衣百戶王邦奇亦詆毀彭澤,稱哈密之事,是因為彭澤賄賂土魯番求和而導致,言語涉及楊廷和、陳九疇等。因此張璁、桂萼遂逮捕陳九疇戍邊。而彭澤亦被奪職為民,家居郁郁而卒。隆慶初年,恢復官職,謚襄毅。
雷宗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安慶府桐城人,字希曾。
弘治十五年進士。
授知汝陽縣,有善政。
擢四川道御史。
正德中,參預鎮(zhèn)壓劉六起事。
為同事所誣,謫瀏陽典史,轉(zhuǎn)知崞縣歸。
維基
雷宗(1462年—?),字希曾,南直隸桐城縣(今安徽省桐城市)人,北直隸隆慶衛(wèi)(今屬北京市延慶區(qū))軍籍。弘治十一年(1498年)戊午科順天府鄉(xiāng)試第九十名舉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中式壬戌科三甲第一百一十一名進士。授山西崞縣、河南汝陽縣知縣,正德三年(1508年)七月選授四川道試御史,六月八月隨侍郎陸完圍剿流賊楊虎等,任隨軍紀功御史,七年五月因事被下錦衣衛(wèi)詔獄,七年十一月降湖廣瀏陽縣典史。
柴奇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70—1542 【介紹】: 明蘇州府昆山人,字德美。正德六年進士。歷吏科給事中、南京光祿少卿,官至應天府尹。諫南巡,劾權幸,上邊儲屯政諸疏,頗著直聲。有《黼庵遺稿》。
維基
柴奇(1470年—1542年),字德美,號黼庵,直隸蘇州府昆山縣人,民籍。
弘治十四年(1501年)辛酉科應天府鄉(xiāng)試第六名舉人。
正德六年(1511年)中式辛未科會試第一百七十四名,登第二甲第二十四名進士。
本年八月授吏科給事中,以劉六劉七之亂,十二月奉命山東隨軍紀功。
七年九月以軍功升俸二級,十三年三月升戶科右,十四年五月升吏科左,八月升南京光祿寺少卿,嘉靖八年(1529年)五月升應天府府丞,十二年五月升府尹,十三年七月以南京太廟火災致仕,二十一年六月卒,賜祭葬。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11 【介紹】: 明河南裕州人。
弘治間舉人,官監(jiān)察御史。
正德間劉六、劉七義軍攻裕州,賢方里居,軍民共守,城陷被殺。
段豸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段(?
—1511年),字世高,山西澤州人,正德間官棗強縣知縣。
劉六劉七起義軍隊破城,段豸戰(zhàn)歿。
弘治十四年(1501年)辛酉科順天府鄉(xiāng)試第十五名舉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聯(lián)捷進士。
初授河南府推官,正德年間,授兵科都給事中,謫官棗強縣知縣。
當時畿內(nèi)紛亂,流寇四起。
正德六年(1511年),劉六、劉七、齊彥名、楊虎等民變領袖合兵一處,以二千騎兵攻破棗強縣。
段豸連戰(zhàn)不敵,身中四箭一槍,瞋目大呼,與敵人近戰(zhàn)而死。
叛軍隨后屠城。
朝廷追贈太仆寺卿。
明史》將其事列入忠義傳。
共 38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