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余寅

相關(guān)人物:共 13 位。
共 13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甬上耆舊詩·卷二十四
字斗文,號綠莊,性疏散,不事修飾。
初為諸生,工詩,家在西村,去郡中十里,時入城輒館雙湖上,與諸詞客唱酬。
壯歲游京師,再客白下,有兩京集行世。
慕豫章山川,過吉水,游于鄒南皋先生之門。
先生嘗問曰:使周生為仲尼弟子,當(dāng)自居何等?
綠莊謝不敢。
先生笑曰:試言之。
綠莊曰:某小人所學(xué)在樊須鄒門。
俱羨其對。
晚年合刪其詩六百首,名曰綠莊詩采。
閩人林茂之?dāng)⒅?,謂詩家色不古則近媚,骨不堅則近柔,徒事一時,不足千古。
惟綠莊詩可謂色古而骨堅。
初,綠莊謁鄒先生,先生曰:四明故才,藪往?
屠長卿與余同門,謂余曰:爾他日頭裹一藍(lán)布,嚼數(shù)片冷肉,有何意趣?
余笑曰:然則爇博山爐,點虎丘茶,君謂與冷肉是合是異,相笑而別。
今周生風(fēng)格瀟灑,意從長卿游乎?
綠莊曰:不然,某于里中師余君房先生耳。
君房所著詩文,名農(nóng)丈人集。
綠莊自謂生平苦學(xué),僅得農(nóng)丈人之半,因更號農(nóng)半。

人物簡介

甬上耆舊詩·卷二十九
字象可,世家三茅。
象可自田間起,年十七為諸生。
時櫟社長嘉則先生,郡中名薦紳,余君房、屠長卿、沈箕仲諸公尚無恙,象可遍造其門,歸益精治經(jīng)史學(xué),馳騁古今,習(xí)國家典故,旁及裨官、星緯二氏家言,無不蒐獵。
數(shù)試有司,不利,客于京師,當(dāng)事欲論薦其才,竟謝歸。
象可性廉介,自持初學(xué),為詩不肯摹唐人音格,見當(dāng)世所稱前七子、后七子輒唾之。
喜在佳山水間,每所過酒家梵舍,常作詩題壁,不署姓名。
時周貞靖先生方為孝廉,偶過某寺中,見壁上句,一讀驚喜起拜,因日誦其詩,初不知所作何人也。
后周先生中進(jìn)士,出官嶺外,聞象可名,因延與同往。
兩人舟行,相論詩甚驩。
一日,象可出所攜《借竹樓集》,周先生發(fā)卷,見有題某寺壁詩,即舊所誦句也,更大驚喜,重起拜。
由是兩人恨相見晚,其論詩益驩。
凡所唱酬,有一語稍近世人,輒動色相告,務(wù)力去之,至于三濯髓方已。
周先生方刻象可詩粵中,謂我費民間數(shù)片木,傳孫先生詩,亦不損廉會。
以事忤勢家,解官,遂不果。
象可歸,卒于家,年八十馀。
聞所著借竹樓集甚多不得見,唯得其清海吟二本,為周先生所點定。
余錄其不甚拗僻者,得二十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浙江歸安人,字子靜,號夢鶴,改夢坡。出身農(nóng)家。十四歲為塾師,出所為詩歌以示人,吳興詩人丘大祐、唐惟勤相顧嘆服。為文數(shù)千言立就,文章議論,或有慨于心,輒抗聲慟哭。卒年五十八。
甬上耆舊詩·卷十七
字維本,號纓泉。
少孤,依其族人在陳州者,遂以河南鄉(xiāng)舉中進(jìn)士,授興化府推官。
甫到官,目攝道旁有作睨視狀者,即收訊之,果逸。
囚坐如律,一郡大驚。
攝仙游令,值瀕海塘壞,漂廬舍,而歲方大祲,主者難之。
公請用范資政策,發(fā)粟廩饑民,計日使授役。
塘成,民賴以活百萬計。
以與時忤平,遷工部主事,出知武昌府。
時徵殿木于楚。
故事,官募居賈及旅商資厚者充役,人皆皇駭。
公定議遣官市木,第召商集事者為計值,上下始帖然。
然運木久不下,當(dāng)事懼后期得罪,計不知所出。
公知楚藩所積大木無算,乃多出金購之。
王利貲重,且畏公,不敢匿,木遂數(shù)足,較采運,費三而贏一。
當(dāng)事俱嘆服。
以異等遷按察副使,備兵紫荊關(guān)。
會有妖賊染大林者,乘旱蝗嘯聚,與大盜安盈輩相掎角,依山為寨,搜牢無虛日。
公至,設(shè)方略,分其軍為三。
礦卒善緣險,使先路。
麻陽兵甚銳,為中堅。
官兵持重居后。
且命俱勒兵以待。
公善風(fēng)角,夜起仰視天,密令諸將乘月明并發(fā),破其寨,盡斬賊首。
諸竄匿者俱使詣首自贖。
發(fā)廩粟,給馀黨盡平。
當(dāng)事議上共功,公謝曰:此俱饑民為亂者。
郡縣不能撫定,又不早茀除,使至此。
若今以為功、恐渤海朝歌笑人,議遂止。
歷遷貴州布政使。
以積忤時,遂投劾歸里。
公持守廉介,罷官橐中無長物。
里居復(fù)十馀年,多盛德事。
余君房先生贈詩有曰:平生作事都無過,今日論貧總不如。
人以為實錄焉。
公少精象數(shù),老而不釋。
所著有革象新書、萬物數(shù)注較六壬天文圖說諸書行世。
公所著一舫齋集,為吾家子年先生所定,故其詩絕工。
王季孺太史敘其后曰:先生煙水情深,風(fēng)塵氣少。
郊居以萬竹成塢,家園以一舫名齋。
枕白石而漱清泉,植青桐而欄紫藥。
桂楫泛月湖之上,籃輿躋雪竇之巔。
公家居風(fēng)流,略見之矣。
明詩紀(jì)事·乙簽·卷二十一
淵字子靜,歸安人。有《鴻墩集》。 史鑒《西村集》:子靜長髯秀目,儀貌樸野,吳作湖語,見者未之奇。及其微酣發(fā)興,以手拄頰,瞠目直視,且思且草,俄盈十?dāng)?shù)紙,人始嘆服。 田按:子靜嗜東坡詩,號夢坡,晚徒烏程水北,又號水北村農(nóng)。史明古稱其詩探隱摘微,抉搜拾瑣,層蓄委積,無所不有。然后引而伸之,大放于辭,云蒸川涌,翕張斂散,激射旋轉(zhuǎn),殊形異態(tài),層見疊出。觀者心顫目懾,不能言其狀。子靜長篇拉雜,明古狀之可謂酷肖,馀錄其較清穩(wěn)者。

人物簡介

甬上耆舊詩·卷二十七
字孺谷,大司馬東沙公長子,人稱為張長公。
少負(fù)異才,省試三中乙榜,由明經(jīng)授知邵武縣,以不能事上官罷歸。
長公少豪,每出游,賓客車騎過于司馬公,自白下至西陵江南千馀里,無不知張長公名字者。
余君房先生嘗為作贊示吳人曰:長公客吳中,左挾姝,右擁姝,前奏趨,后呼歈,若無吳門也者。
及其訪要離吊,專諸顧瞻霸氣。
太息闔廬云涌風(fēng)駛。
潏蕩具區(qū)。
差可觀吾長公乎。
其豪可知矣。

人物簡介

甬上耆舊詩·卷二十二
叟,字偉卿。
家在鄞東三橋里。
世學(xué)為農(nóng),能讀書。
舍北有古松二株,可五百年物。
蒼髯偃蹇,翠雨時滴。
叟父曰“雙松居士”。
其人長者,齒高為鄉(xiāng)社祭酒。
喜藏書。
與名士交。
日嘯詠此二樹下。
既生叟,甚異。
居士乃發(fā)所藏書使學(xué)之。
遍游諸名士。
遂盡讀五經(jīng)子史。
作有韻之文,輒得奇語。
及居士歿,后乃思壯游。
出門渡江,歷黃河大陸,抵薊門,瞻仰宮闕,與燕市酒人唱和,逾年而歸。
叟在長安,見時盛傳王李七子詩,轉(zhuǎn)相擬議,輒嘆曰:此系聲也。
今舉一世趨之,古意日亡矣。
既杜門著書,自期盡洗俗學(xué),歸于大雅。
前后撰著積數(shù)十萬言。
家有先人遺田,衣食裁給,樓居凡五楹,臨倚水竹,中列圖書。
復(fù)于舍東剩地,植槿為圃,構(gòu)一草亭,蒔菊數(shù)百本。
每黃花初盛,輒篘白酒,思與客共佳日。
又不肯,作折柬招,但倚東扉豎一竿,如酒簾狀,上書曰:酒熟花開,高懷者來。
一時所周旋,故人遂俱四集。
叟復(fù)云:是花夜色更佳。
乃遍?燭菊中,行吟坐酌,不間晨夕。
亭前木芍藥,著花呼客,亦如菊時制。
苧袍芒屨,經(jīng)時潔白,足跡罕入城市。
角巾敝,冬月無氈罽,裁藍(lán)布一片裹敝巾,上橫線一條為巾檐,豎線一條,直貫其前后,儼然古儒者服。
閒居無事,常焚香掃地而坐,所過從里中名流及高逸沙門,率爾相接,每極驩暢。
所語惟古人出處大節(jié),評駁史籍誤處。
喜傳卉木藥草藝植之法。
訪古祠墓津梁存毀遺跡,纚纚言之不勌。
獨留心土風(fēng)利病,嘗著國課論東錢湖賦,臚列郡國農(nóng)田水利事甚詳,見者重之。
既年踰九十,作七適一篇,自言歷九百馀甲子,而神氣不衰,好學(xué)如故,手定其詩文十馀卷,名曰《桑麻集》。
叟性篤孝友,嘗率同族共起先世祠堂,歲時伏臘,身為子姓授經(jīng)。
族人稍不率教,輒詣先祠為脩明家法。
與弟龍沙居士年德俱伯仲。
余君房先生為賦耆友堂詩,謝太仆刻其《桑麻集》行世。
應(yīng)山人臬作李先生隱居逸事,三橋詩叟則余所追謚焉。
余喜讀叟逸事,觀其風(fēng)味,宛然古隱居丈人也。
及讀其集,五言古詩,風(fēng)采華妙,力能高步古人。
七言歌行,亦不失建籍,要俱絕去陳言。
思以其所作,易一世靡靡之習(xí),返諸先民。
年近百歲,此志尚不衰。
斯其人可謂邈然千載矣。
余生既晚,不及侍叟杖屨,獨慕其高風(fēng)可愛,為追謚之曰三橋詩叟,使與溪南、松圓風(fēng)流彷佛。
然叟詩最為近古矣。

人物簡介

甬上耆舊詩·卷二十二
先生,字伯翼。
父美益,官太仆卿。
先生少有異質(zhì),嗜書,尤喜讀班、馬二史,工于詩。
年十五六,為諸生。
沈嘉則先生一見奇之,欣然曰:今日建五丈旗,當(dāng)以楊生居吾前,所謂猘兒難與爭鋒也。
因作戲贈楊伯翼詩,呼為德祖。
先生以是有重名。
為詩日益高,每傳一篇,諸宿老無不嘆服。
先生為人守古獨行,執(zhí)廉隅于當(dāng)世。
少所許,每言是是非非,賢賢黜不肖,此古今儒者大權(quán),斷斷不可枉。
嘗以年家子謁王弇州司寇,弇州見其行卷,絕驚賞,先生默然竟別去。
退與人言:以吾詩求王先生一序有馀。
顧王先生博大心慈,客持片楮求譽,輒津津不休,即孺儒賈豎,人人謂王先生知已。
其知已多矣。
仆尚容廁其間耶。
又曰:王先生論歷下忠篤有馀。
朗鑒不足。
歷下持詭道。
所得者古人匡郭耳。
聞?wù)吣徽ι唷?div id="siu0mw2" class='inline' id='people_47818_0_19_comment'>
既以太學(xué)生北上作薊門行。
一日名滿京師。
客輻輳至。
不勝款對。
病百馀日,即謝歸。
居里中,布袍芒屩,翛然逸塵。
性愛佳山水,不極幽險不止。
嘗夜半過送骨巖,霧黑林深,風(fēng)颯颯豎毛骨,怡然也。
于城南小筑曰翛園,日嘯詠其中。
與友人書云:家有遺業(yè)一區(qū),檉楓白栗,隱映若碧城,風(fēng)濤生幾席間,菱菰荷芰、蹲鴟薯預(yù)之屬,至死不饑。
伏臘之暇,想足老矣。
其高致若此。
文章高妙,詩于五言律更為長城。
少善法書,蕭疏似晉人,沙門亦多從受業(yè)。
其高弟曰傳慧云林和尚,最能詩,諸所從交游,盡名士第一流。
及先生早死,哭之最慟。
遺集二種傳于世。
先生論文,自謂守古尺度滿不敢溢,卑者必有當(dāng)于先民。
蓋先民彀率備至,不入其彀即手發(fā)百函口盡萬卷,亦于斯道無當(dāng)。
又曰:古今詩文,自有真黃口執(zhí)筆,字剽句竊,百綴成篇,遂抗手高引,前無古人,此不以溺自照耳。
又曰:今海內(nèi)一二大老為聲詩,未嘗不轟轟盛,顧暗中摸之,知其今人詩也。
使讀之不謂為今人,而無一蹈乎古人,斯善之善矣。
譬如學(xué)書然,方其精心畢力,必盡肖古人乃已及其成也,必盡不肖乃成家。
凡先生所論俱絕精,故備錄于此。
里中余君房嘗曰:國家詩如伯翼有幾人?
屠長卿亦曰:今世靈心偉手,吾伯翼是也。
吳門劉子威曰:明卿諸君附王、李而起,蠻夷,大長老耳。
若伯翼,打天下手也。
余謂三君子于論伯翼,斯可謂知言矣。

人物簡介

甬上耆舊詩·卷二十一
先生后字士峐,號石雪。
大父中丞公玉,父石盂山人坦。
先生少負(fù)異才,嗜學(xué),能讀大父父書,治古文家言,工詩,兼善書法。
先生既三世擅為文章,復(fù)從學(xué)嘉則先生之門,得其指授,由是名日益重,雖里中宿老,無不翕然稱長文者。
嘗一客京師,游于太學(xué),未幾即棄歸。
所居曰大雷山房,嵐棲云構(gòu),人望之若三壺仙宅。
先生至中年,即盡謝客,坐臥一山樓著書,雖妻子絕不得見垂二十年。
少工書,樓上遍置靜楮筆,于左偏開一穴,下置容五石大缸,使人楗其外。
每一詩成,既書紙,熟視良久,輒手取捼之,投穴中。
積歲時,缸滿,家人發(fā)戶出紙,好事者候得,每爭取之,稍傳布人間,余家亦得四五紙。
先生自序言:吾每草書成,懸置壁間,臥觀之,真若神龍蜿蜒,健鶻翥??欲出,斯實一奇也。
先生所居,當(dāng)四明徑口。
初,嘉則游四明,從大雷入,先宿汪氏山房,搜討故事。
先生與同行,每至一奇處,輒相酬唱有詩,嘉則記其首,合為四明游籍一卷。
一時詞人競相傳寫。
屠長卿、余君房諸先生俱為作序。
余謂自謝遺塵棲神此山,高風(fēng)軼世,然徒假皮、陸口中,遙相擬似,未得其真。
宋以后詩人過相刻畫,復(fù)失自然,未有善寫云窗,大闡嵐瀑,若兩先生文章之麗者也。
先生他著作甚多,俱未行世。
自先生歿后數(shù)十年,大雷山房亦燬,遺文散失。
余僅從故選家覓得遺詩一卷,四明游籍一卷,因為論定,以存百一。
每誦先子年先生入大雷山訪汪長文隱居二百言,為愾慕久之。

人物簡介

甬上耆舊詩·卷三十
字龍友,余君房先生外孫也。
有《紀(jì)游集》。

人物簡介

甬上耆舊詩·卷三十
字穎叔。
初,余君房、沈肩吾、箕仲、長孺諸公,有甬上七子之目,穎叔其一也。
穎叔精于史學(xué),嘗上取羲皇迄于元,論斷其事,盡為有韻之文,名曰詩史。
聞其卷帙甚多,吾友陳子遜所藏僅首卷,為錄二篇于此,亦足徵其史學(xué)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31—1615 【介紹】: 明浙江鄞縣人,字肩吾,號龍江。隆慶二年進(jìn)士。在史館不肯依附張居正,志節(jié)耿介,聞于中朝。萬歷二十二年,由南京禮部尚書入為東閣大學(xué)士,預(yù)機務(wù)。后首輔趙志皋卒,遂為首輔。于立太子、諫礦稅使等,均洽輿情。后對楚宗(武昌宗室搶劫楚王府)、妖書、京察三事,所持態(tài)度頗違清議。又與同僚沈鯉不和,欲擠之使去。三十四年,竟與鯉同罷。凡輔政十三年,當(dāng)國四年,累加至建極殿大學(xué)士。卒謚文恭。擅詞章,有《敬亭草》、《吳越游稿》等。
甬上耆舊詩·卷十八
公字肩吾,別號蛟門。
隆慶戊辰進(jìn)士,選翰林庶吉士,授編修,歷官掌詹事府、禮部尚書,遂入直東閣,累加少師、左柱國、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xué)士。
凡入相十有二年,為首相八年,年七十,賜老歸里,家居復(fù)九年卒。
贈太傅,謚文恭。
公建儲功,諸相業(yè)俱載國史,不具詳。
臧氏曰:戊辰史館大拜者七人,以詞章擅名者,東阿、鄞縣為最。
東阿之學(xué)殖,優(yōu)于鄞縣,鄞縣之才筆,秀于東阿。
余嘗讀公全集,為溯其所本。
蓋公少與余君房同研席,族父嘉則先生名最重,公嚴(yán)事之,稱為句章公。
嘗曰:吾學(xué)文于君房,學(xué)詩于句章。
公門中指授同學(xué),切劘俱深得其傳,而公詩更為獨絕。
蓋公才實過于君房,故不煩句模字索,勞其意匠,而蒼然作古,遂直掩農(nóng)丈人。
設(shè)以公之才,解其詰曲,導(dǎo)之蘇暢,如良馬下峻坂而緩轡中衢,一何樂也。
惜夫其僅于農(nóng)丈人也。
若嘉則之詩,渾涵博麗,吐納古今,公才既與相當(dāng),而更能出奇于其間。
嘉則如大山長河,而公益以崩崖飛瀑;嘉則如茂林脩竹,而公益以奇松異草。
故其所造,幾出于藍(lán)。
至公一生學(xué)問及歷年相業(yè),讀其詩,輒放怫見之。
每當(dāng)老氣橫厲,顧盼自奇,斯誠魁然一世之豪也。
前輩謂如幽燕老將,氣味沈雄,足冠詞家之首,此可與論詩矣。
維基
沈一貫(1537年—1615年),字肩吾、又字不疑、子唯,號蛟門、大圓居士,浙江鄞縣(今屬浙江寧波市海曙區(qū))櫟社沈家人。明朝萬歷年間內(nèi)閣首輔,也是學(xué)者、詩人、史學(xué)家、外交家。隆慶二年登進(jìn)士第,改庶吉士,授檢討,歷充纂修官,南京禮部尚書,東閣大學(xué)士,太子少保,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xué)士,吏部尚書。身后贈太傅,謚文恭。沈一貫是明朝首位對天主教持開明提攜態(tài)度的首輔,開創(chuàng)了晚明中西文化交流的蜜月期。
共 13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