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叔齊

相關(guān)人物:共 12 位
共 833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史記》曰: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乃餓且死而作歌。其辭曰: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農(nóng)虞夏忽焉沒兮。
我適歸矣。
吁嗟徂兮命之衰矣(○《史記》伯夷列傳?!对娂o(jì)前集》一。又《書鈔》百六、《御覽》五百七十并引薇、非、歸三韻?!疱职??!秴问洗呵铩氛\廉篇云。昔周之將興也。伯夷、叔齊相謂曰:昔者神農(nóng)氏之有天下也。時(shí)祀盡敬。不以人之壞自成也。今周見殷之僻亂也。而遽為之正與治。以此紹殷。是以亂易暴也。今天下暗。周德衰矣。不若避之以潔吾行。至首陽之下而餓焉。其曰神農(nóng)氏。曰以亂易暴。曰周德衰。與此歌相出入。則此歌之出殆在秦之末年也。)。
嗚呼嗟乎,遐哉邈矣。
時(shí)來曷遲,去之速矣。
屈意從人,非吾徒矣。
正身俟時(shí),將就木矣。
悠悠偕時(shí),豈能覺矣!
心之憂兮,不期祿矣。
皇皇匪寧,祗增辱矣。
努力觸藩,徒摧角矣。
不出戶庭,庶無逼矣。
重曰:
生不丁三代之盛隆兮,而丁三季之末俗。
末俗以辯詐而期通兮,貞士以耿介而自束。
雖日三省于吾身兮,繇懷進(jìn)退之惟谷。
彼實(shí)繁之有徒兮,指其白以為黑(《藝文類聚》作「墨」)。
目信嫭雩而言眇兮,口信辯而言訥。
鬼神之不能正人事之變戾兮,圣賢亦不能開愚夫之違惑。
出門則不可與偕往兮,藏器又蚩其不容。
退洗心而內(nèi)訟兮,固未知其所從也。
觀上世之清暉兮,廉士亦煢煢而靡歸。
殷湯有卞隨與務(wù)光兮,周武有伯夷與叔齊。
卞隨務(wù)光遁跡于深淵兮,伯夷叔齊登山而采薇。
使彼圣賢其繇周遑兮,矧舉世而同迷。
若伍員與屈原兮,固亦無所復(fù)顧。
亦不能同彼數(shù)子兮,將遠(yuǎn)游而終古。
于吾儕之云遠(yuǎn)兮,疑荒途而難踐。
憚君子之于行兮,誡三日而不飯。
嗟天下之偕違兮,悵無與之偕返。
孰若反身于素業(yè)兮,莫隨世而輪轉(zhuǎn)。
矯情而獲百利兮,復(fù)不如正心而歸一善。
紛既迫而后動(dòng)兮,豈云稟性之惟褊。
昭同人而大有兮,明謙光而務(wù)展。
遵幽昧于默足兮,豈舒采而蘄顯。
茍肝膽之可同兮,奚須發(fā)之足辨也(《藝文類聚》三十、《古文苑》。)。
⑴ 《藝文類聚》作「過」
⑵ 《藝文類聚》作「視」
⑶ 《文選》左思《招隱詩》注、王粲《贈(zèng)蔡子篤詩》注作「懼荒途之難踐」
惟往古之得失兮,覽私微之所傷。
堯舜圣而慈仁兮,后世稱而弗忘。
齊桓失于專任兮,夷吾忠而名彰。
晉獻(xiàn)惑于孋姬兮,申生孝而被殃。
偃王行其仁義兮,荊文寤而徐亡。
紂暴虐以失位兮,周得佐乎呂望。
修往古以行恩兮,封比干之丘壟。
賢俊慕而自附兮,日浸淫合同
明法令而修理兮,蘭芷幽而有芳。
苦眾人之妒予兮,箕子寤而佯狂。
不顧地以貪名兮,心怫郁而內(nèi)傷。
聯(lián)蕙芷以為佩兮,過鮑肆而失香。
正臣端其操行兮,反離謗而見攘。
世俗更而變化兮,伯夷餓于首陽。
獨(dú)廉潔而不容兮,叔齊久而逾明。
浮云陳而蔽晦兮,使日月乎無光。
忠臣貞而欲諫兮,讒諛毀而在旁。
秋草榮其將實(shí)兮,微霜下而夜降。
商風(fēng)肅而害生兮,百草育而不長。
眾并諧以妒賢兮,孤圣特而易傷。
懷計(jì)謀而不見用兮,巖穴處而隱藏。
成功隳而不卒兮,子胥死而不葬。
世從俗而變化兮,隨風(fēng)靡而成行。
信直退而毀敗兮,虛偽進(jìn)而得當(dāng)
追悔過之無及兮,豈盡忠而有功。
廢制度而不用兮,務(wù)行私而去公。
終不變而死節(jié)兮,惜年齒之未央。
將方舟而下流兮,冀幸君之發(fā)矇。
痛忠言之逆耳兮,恨申子之沉江。
愿悉心之所聞兮,遭值君之不聰。
開寤而難道兮,不別橫之與縱。
聽奸臣之浮說兮,絕國家之久長。
滅規(guī)矩而不用兮,背繩墨之正方。
離憂患而乃寤兮,若縱火于秋蓬。
業(yè)失之而不救兮,尚何論乎禍兇?
彼離畔而朋黨兮,獨(dú)行之士其何望?
漸染而不自知兮,秋毫微哉而變?nèi)荨?div class="rxnllzb" id='poem_sentence_36_463717_comment'>
眾輕積而折軸兮,原咎雜而累重
湘沅之流澌兮,恐逐波而復(fù)東。
懷沙礫而自沉兮,不忍見君之蔽壅。
嗟首陽之孤嶺,形勢(shì)窟其槃曲。
面河源而抗巖,隴堆隈而相屬。
長松落落,卉木蒙蒙,青羅落漠而上覆,穴溜滴瀝而下通。
高岫帶乎巖側(cè),洞房隱于云中。
忽吾睹兮二老,時(shí)采薇以從容。
于是乎乃訊其所求,問其所修:「州域鄉(xiāng)黨,親戚匹儔,何務(wù)何樂,而并茲游矣」?
其二老乃答余曰:「吾殷之遺民也。
厥胤孤竹,作蕃北湄,少名叔齊,長曰伯夷。
聞西伯昌之善教,育年艾于胡耇,遂相攜而隨之,冀寄命乎余壽。
而天命之不常,伊事變而無方,昌伏事而畢命子忽遘其不祥。
乃興師于牧野,遂干戈以伐商。
乃棄之而來游,誓不步于其鄉(xiāng)。
余閉口而不食,并卒命于山傍(《藝文類聚》七)」。
⑴ 《天臺(tái)賦》注作「卉草」
伯夷叔齊 東漢 · 蔡邕
四言詩
熹平五年,天下大旱,禱請(qǐng)名山,求獲答應(yīng)。時(shí)處士平陽蘇騰字玄成,夢(mèng)陟首陽,有神馬之使在道。明寬而思之,以其夢(mèng)陟狀上聞,天子開三府,請(qǐng)雨使者與郡縣戶曹掾吏登山升祠,手書要曰:「君況我圣主以洪澤之福?!固鞂づd云,即降甘雨也。(《續(xù)漢·五行志一》注補(bǔ))
惟君之質(zhì),體清良兮。
借佐殷姬,忠孝彰兮。
委國捐爵,諫國匡兮。
譏武伐紂,欲喻匡兮。
時(shí)不可救,歷運(yùn)蒼兮。
追念先侯,受命皇兮。
憂懷感□,□□□兮。
雖沒不桓,名字芳兮(《藝文類聚》三十七)
善哉行 東漢末至曹魏 · 曹操
古公亶甫,積德垂仁。
思弘一道,哲王于豳。
太伯仲雍,王德之仁。
行施百世,斷發(fā)文身。
伯夷叔齊,古之遺賢。
讓國不用,餓殂首山。
智哉山甫,相彼宣王。
何用杜伯,累我圣賢。
齊桓之霸,賴得仲父。
后任豎刁,蟲流出戶。
晏子平仲,積德兼仁。
與世沈德,未必思命。
仲尼之世,主國為君。
隨制飲酒,揚(yáng)波使臣。
⑴ 樂府作官。七解樂府云。右一曲魏晉樂所奏。○《宋書》樂志?!稑犯娂啡?。廣《文選》十三。《詩紀(jì)》十一。
① 《詩紀(jì)》云。一曰隴西行?!疱职浮!端螘酚写艘辉蛔?。
步出夏門。東登首陽山。
嗟哉夷。仲尼稱賢。
君子退讓。小人爭先。
惟斯二子。于今稱傳。
林鐘受謝。節(jié)改時(shí)遷。
日月不居。誰得久存。
善哉殊復(fù)善。弦歌樂情。
商風(fēng)夕起。悲彼秋蟬。
變形易色。隨風(fēng)東西。
乃眷西顧。云霧相連。
丹霞蔽日。彩虹帶天。
弱水潺潺。葉落翩翩。
孤禽失群。悲鳴其間。
善哉殊復(fù)善。悲鳴在其間。
朝游清泠。日暮嗟歸。
?迫日暮。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卒逢風(fēng)雨。樹折枝摧。
雄來驚雌。雌獨(dú)愁棲。
夜失群侶。悲鳴徘徊。
芃芃荊棘。葛生綿綿。
感彼風(fēng)人。惆悵自憐。
月盈則沖。華不再繁。
古來之說。嗟哉一言。
⑴ ?迫下為趨。樂府云。右一曲魏晉樂所奏?!稹端螘窐分尽!稑犯娂啡?。廣《文選》十三。又《樂府詩集》三十六瑟調(diào)曲善哉行題注引情一韻。○逯案。《詩紀(jì)》于此篇后。曾據(jù)選詩外編補(bǔ)出本辭一篇。并注云。右一曲疑是前篇本辭。見選詩外編。今按樂府增六句云云。《詩紀(jì)》此說非是。選詩外編本不足據(jù)。又《詩紀(jì)》所附本辭。其中夾雜魏武、魏文之作。何得稱為本辭。今刪去該篇。并說明于此。
我徂北林,游彼河濱。
仰攀瑤干,俯視素綸。
隱鳳棲翼,潛龍躍鱗。
幽光韜影,體化應(yīng)神。
君子邁德,處約思純。
貨殖招譏,簞瓢稱仁。
采薇,清高遠(yuǎn)震。
齊景千駟,為此埃塵。
嗟爾后進(jìn),茂茲人倫。
蓽門圭竇,謂之道真(同上)
正元元年秋,余尚為中郎,在大將軍府,獨(dú)往南墻下,北望首陽山,作賦曰:
在茲年之末歲兮,端旬首而重陰。
風(fēng)??回以曲至兮,雨旋轉(zhuǎn)而纖襟。
蟋蟀鳴乎東房兮,鵜鴂號(hào)乎西林,時(shí)將暮而無儔兮,慮凄愴而感心。
沙衣而出門兮,纓委絕而靡尋。
步徙倚以遙思兮,喟嘆息而微吟。
將修飾而欲往兮,眾齒差齒差而笑人。
靜寂寞而獨(dú)立兮,亮孤植而靡因。
分索之情一兮,穢群偽之射真。
信可實(shí)而弗離兮,寧高舉而自儐。
聊仰首以廣頫兮,瞻首陽之罔岑。
叢茂以傾倚兮,紛蕭爽而揚(yáng)音。
下崎嶇而無薄兮,上洞徹而無依。
鳳翔過而不集兮,鳴梟群而并棲。
飏遙逝而遠(yuǎn)去兮,二老窮而來歸。
實(shí)囚軋而處斯兮,焉暇豫而敢誹。
嘉粟屏而不存兮,故甘死而采薇。
彼背殷而從昌兮,投危敗而弗遲;
此進(jìn)而不合兮,又何稱乎仁義?
肆壽夭而弗豫兮,競(jìng)毀譽(yù)以為度。
察前載之是云兮,何美論之足慕。
茍道求之在細(xì)兮,焉子誕而多辭?
清虛以守神兮,豈慷慨而言之?
托言于夷,其思長,其旨遠(yuǎn)。
南衡。美君子也。言君子遁世不悶。以德存身。作者思其以德來仕。又愿言就之宿。感白駒之義。而作是詩焉。
南衡惟岳,峻極昊蒼。
瞻彼江湘,惟水泱泱。
清和有合,俊乂以藏。
天保定爾,茂以瓊光。
景秀濛汜,穎逸扶桑。
我之懷矣,休音峻揚(yáng)。(一章)

穆穆休音,有來肅雍。
沈波涌奧,淵芳馥風(fēng)。
傃虛養(yǎng)恬,照日遺蹤。
考槃遵渚,思樂潛龍。
我之懷矣,寘爾華宮。(二章)

和璧在山,荊林玉潤。
之子于潛,清輝遠(yuǎn)振。
克稱輶德,作寶有晉。
和聲在林,羽儀未變。
我之懷矣,有客來信。(三章)

風(fēng)云有作,應(yīng)通山淵。
清琴啟彈,宮商乘弦。
類族知感,有命自天。
希世,猶謂比肩。
矧我與子,姤會(huì)斯年。
我之懷居,其好纏綿。(四章)

古人有言,詩以宣心。
我之懷矣,在彼北林。
北林何有,于煥斯文。
瓊瑰非寶,尺牘成珍。
豐華非妙,得意惟神。
河魴登俎,遭逢清川(同上)(五章)

共 833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