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曾魯

相關(guān)人物:共 4 位。
共 10 首
經(jīng)年不到天寧寺,卻喜春濃叩竹扃。
二水共明洲外碧,千峰如削雨馀青。
謾勞山茗時時煮,自笑齋鐘日日聽。
垂白飽聞高世論,巖棲空愧老窮經(jīng)。
奉柬曾進(jìn)士得之 元末明初 · 鄧雅
七言律詩
翠屏萬仞摩蒼穹,下有志士才且雄。
讀書不厭一萬卷,食祿猶待三千鐘。
大鵬低飛簸海水,老鶴獨(dú)立鳴天風(fēng)。
常時慣見車馬客,開館坐對仙巖松。
前年祖送曾禮部,此日又吊何先生。
文章傳世如不死,德義持身俱可貞。
五橋流水自嗚咽,翠屏落月猶凄清。
哀歌一曲別千古,二老有知那忍聽。
曾侍郎得之 元末明初 · 鄧雅
七言排律
圣主求賢問治安,先生承詔起江干。
百年事業(yè)存經(jīng)濟(jì),萬里云霄振羽翰。
制作盡稽周典禮,風(fēng)流不減晉衣冠。
丹墀奏對天顏近,畫省論思月色寒。
道學(xué)每期千載重,文章底用后人看。
病思啟篋焚遺藁,詔許還山別上官。
記就玉樓仙夢遠(yuǎn),粉書丹旐客心酸。
祠堂萬古屏山麓,松柏參天集鳳鸞。
高鳥知還久倦飛,分甘萬里遠(yuǎn)王畿。
虎頭食肉侯何用,雞舌含香事已違。
博望尋源經(jīng)月去,長卿為蜀暫時歸。
寄言玉笥云中客,終擬相從采蕨薇。
原夫大儀之斡運(yùn),具大化于四德。
俶陰陽之變化,妙鬼神之行跡。
藹品匯之滿盈,紛各具乎太極。
方春陽之一動,鼓生理之坱圠。
凡藏氣而斂形,孰無心于闖發(fā)。
然物理之生始,須雷雨之相薄。
縱封植之已勤,化豈成于人力。
札生意于方萌,悶屯膏之無澤。
忽上天之同云,蒸二氣之沕穆。
習(xí)習(xí)兮東風(fēng),降時雨之霢霂。
注甘澤于芽甲,沛玄功于根荄。
是及物之神化,信物性之俱會。
玆天地之交泰,混萬類之發(fā)育。
豈揠苗而助長,本生道之無息。
噫造化之鐘物,縱生成之有常。
觀一旱與一雨,豈闔辟之無方。
彼無情之動心,咸囿化于沖漠。
茍布澤之無節(jié),恐物性之難達(dá)。
物因時而發(fā)揚(yáng),化又神于易入。
羌不先而不后,大哉雨之成物。
仍援天而證圣,感神道之設(shè)教。
昔宣尼之大德,觀過化之存妙。
領(lǐng)三千于杏壇,美顏愚而曾魯
或體段之得俱,學(xué)已高于造道。
顧未進(jìn)于神明,期必至于天德。
爰圣訓(xùn)之啟迪,渙一貫之冰釋。
既敷求之成功,一蒲葦之化速。
推此理之冥會,信覺人之有序。
茍不憤而不啟,恐彼受之無所。
彼群賢之成德,亦镕中之陶鑄。
因所器而設(shè)教,化自神于鼓舞。
伊天人之合德,邈玄功之叵測。
物欲達(dá)而易達(dá),人欲立而易立。
天行雨而潤物,圣設(shè)教而覺后。
雨有跡而能潤,教無跡而能覺。
雖天雨之必時,教盍同乎人質(zhì)。
噫人性虛物性塞兮,虛塞異根本一兮。
雨以成物,天之功兮。
教以養(yǎng)正,圣之功兮。
識此誰兮,惟默通兮。
新卜未能歸五老,故游空復(fù)憶三茅。
卻憐皓首初辭祿,豈為玄經(jīng)作解嘲。
螺浦春回芳草色,武峰云接舊松梢。
南溟九萬須公等,莫訝槍榆獨(dú)徙巢。
粉箋高價越明珠,遠(yuǎn)逐仙槎落海隅。
開篋剡云晴吐壁,映空燕雪冷侵膚。
宜題企老蒼溪曲,合寫金生古木圖。
玉手想應(yīng)同皎潔,開緘還憶故人無(蒼溪居士所居。俛仰宋先生嘗作樂府云。粉箋曾得之朝京友人。)
題吳秋伊印譜(丁巳) 清 · 祁寯藻
陽明山人印,石庵曾得之,思田疏尾紀(jì)以詩。
潛邱居士印,石州亦寶之,為仿遺像祝以辭。
近代名儒留篆刻,摩挲尚增簡編色。
吳生好古更摹古,累累漢印存諸譜。
寬夫題后名益?zhèn)?,以鐵裹門門限穿。
片石忽落息翁手,豈謂枯蟫食字久。
君不見淩煙作畫曹將軍,亦貌尋常行路人。
罡風(fēng)卷空云四垂,扁舟駕浪帆不倚。
篷窗開笥光陸離,云看武侯銅蒺藜。
芒耀四射形模奇,苔斑變作鱗之而。
古如寶采騰鼎彝,峭如圭角森岐嶷。
銳如穎脫囊中錐,晃如霜鍔生戟枝。
是真神物何崛崎,當(dāng)年武功屯虎貔。
風(fēng)云八陣開魚麗,連濠密布如棘茨。
賊騎卻顧奔且馳,定軍山畔愁云迷。
五丈原頭星隕輝,金刀祚盡哲人萎。
此物光芒長不隳,鄴宮銅雀久塵泥。
此物雷霆為護(hù)持,木牛流馬千秋遺。
奇籌轉(zhuǎn)餉咸仰追,豈知當(dāng)日雄軍威。
杈椏滿營助險巇,即今入手含霜暉。
英風(fēng)颯颯砭人肌,眼中如見千熊羆。
戈矛森列揚(yáng)靈旗,昔讀我鄉(xiāng)陶園詩。
漢中通守曾得之,毛君何緣憩神祠。
沙場寸鐵行囊攜,舟中濡筆不敢題,滿江白浪騰蛟螭。
共 10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