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人物:
拓跋鄰
相關(guān)人物:
共 3 位
。
共 3 首
方君任見示后周西岳華山碑且索賦詩
①
清 ·
厲鶚
① 天和二年萬紐于瑾撰文趙文淵字德本奉敕書
方君好古人共知,探討金石忘饑疲。
炎暉堪畏早過我,手示宇文西岳碑。
非狐非貉本篡竊,明月墜后魏祚移。
天和之際主英毅,關(guān)中形勝邦家基。
素祇首重豫州鎮(zhèn),嚴恭祀事無敢嬉。
文先歸美亦有體,諂晉公護殊可嗤。
禮樂應(yīng)自天子出,奈何冢宰侈其詞
⑴
。
使非含仁
(殿名)
平內(nèi)難,神器不待楊氏窺。
題云萬紐于瑾撰,系出唐裔賜姓為。
當(dāng)年代族九十九,此其一耳居山陲
⑵
。
典午
推寅
世遞嬗,因生胙土紛難追。
文淵隸書兼籀篆,奉敕稱字固大癡。
裴回更憶達奚武,請雨華岳剛同時。
攀藤直上玉女頂,白衣見夢甘霖施。
于今江介方苦旱,安得長吏虔如斯。
為君賦此已夏杪,客窗悵望涼飔吹。
⑴ 碑云大冢宰晉國公任屬阿衡親惟旦奭弼詣六樂緝熙五禮
⑵ 趙明誠金石錄后周延壽公于實頌碑跋云實謹子也謹后魏干栗磾子洛拔之后余家有洛拔子烈碑云遠祖在幽州世有部落陰山之北有山號萬紐于者公之奕葉居其原址遂以為姓
全韻詩上去入聲七十六首
其三十四
魏太武帝
(乾隆戊戌)
清 ·
弘歷
拓跋姓氏自古貽,謂黃帝后真無謂
⑴
。
二十馀傳雄諸部,據(jù)有鄴都國號魏
(按魏書拓拔氏之先世居北荒自可汗
推寅
始南遷二十馀傳至太祖據(jù)有鄴都國號曰魏又再傳而至太武考拓拔氏居于北漢當(dāng)為蒙古部落其
推寅
之名與蒙古語托音相近至今蒙古謂貴種為僧者為托音即此可見拓拔蓋蒙古之一部且拓拔自系蒙古語之圖卜謂正及中也其姓氏取義本自正大乃作魏史者謬云北俗謂土謂拓謂后謂跋故以為氏考蒙古語土曰拓素此猶近之至后則曰哈屯并無所謂跋者顧牽引土德遞王之說強為傳會不亦失誣乎至于議定國號自宜創(chuàng)立嘉名以垂久遠當(dāng)時群臣以啟基云代請以代為號乃因崔宏有魏者大名神州之上國云云遂下詔號為魏不知崔宏本漢人其盛稱魏地沿曹操受封建國之號或有深義欲貶拓跋皆不可知爾時蓋受其愚耳至魏之傳世雖歷一百七十馀年在南北朝最為長久然其初十六國各自竊據(jù)后則分裂東西較遼金之盡據(jù)北方與宋人劃疆分土者不及遠矣)
。
太武道武所鐘愛,果作室家善涂塈。
戎軒四出定中外,南北劃疆儼朝制。
公卿子弟命入學(xué),疑獄決之以經(jīng)義。
崇道教而汰沙門,則鄰月落教星替。
崔浩既不好老莊,書信謙之
(寇)
思也未。
⑴ 魏太祖初即帝位用崔宏議自謂黃帝之后說本不經(jīng)余向作平定準噶爾告成太學(xué)碑文云東吳西夷各依其地謬舉淳維未為理據(jù)拓跋之遠溯軒轅與史記謂匈奴為夏禹苗裔何以異哉
題元康元年畫像鼎形磚硯
(二○一三年)
當(dāng)代 ·
伯昏子
五言律詩
澄物安能涅,吁嗟不磷身。
辨文知典午,摩畫費
推寅
。
煙篆飛丹鼎,雨巖籠黛皴。
惟期試彤管,堅心慷慨陳。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