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完顏亮

相關人物:共 79 位。
共 79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88—1156 【介紹】: 遼金間易州易縣人,字樂之。
遼天慶二年進士。
遼亡,隱居太寧山下。
金宗望召為樞密院主奏。
太宗天會四年,為招諭江南使赴臨安。
海陵王時累官平章政事,封曹王。
正隆元年致仕。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94—1164 【介紹】: 宋漢州綿竹人,字德遠,世稱紫巖先生。
張咸子。
徽宗政和八年進士。
高宗建炎初歷侍御史、禮部侍郎。
三年金人南侵,留吳門節(jié)制軍馬。
苗劉之變,約呂頤浩、張俊、韓世忠等勤王復辟有功,除知樞密院事。
建議經營關陜,詔以為川陜宣撫處置使。
決策治兵與金軍大戰(zhàn)于富平,雖失利,以形勢牽制東南,江淮亦賴以安。
紹興五年,除同平章事兼知樞密院,都督諸路軍馬。
曾鎮(zhèn)壓楊么。
部署沿江、兩淮諸軍為防御計,且謀北伐。
以酈瓊叛引咎求罷。
秦檜用事,被斥近二十年。
金完顏亮南侵,復起用。
孝宗隆興元年,除樞密使,督師北伐,符離之戰(zhàn)失利。
旋再相,為主和派排去。
卒謚忠獻。
有《易傳》、《中興備覽》及文集等。
全宋詩
張浚(一○九七~一一六四),字德遠,號紫巖,漢州綿竹(今屬四川)人。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進士,調山南府士曹參軍。高宗建炎、紹興間,歷樞密院編修官,侍御史,知樞密院事,川陜宣撫處置使,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知樞密院事都督諸路軍馬。為著名抗金將領。紹興七年(一一三七)因酈瓊兵叛事,引咎出知福州兼福建路安撫大使。秦檜當政,被擯斥近二十年。檜死,復判建康府兼行宮留守。孝宗即位,除少傅,江淮東西路宣撫使,封魏國公。隆興元年(一一六三),拜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都督建康鎮(zhèn)江府池州江陰軍屯駐軍馬。二年,除少師,保信軍節(jié)度使,判福州。改除醴泉觀使,卒。近人輯有《張魏公集》。事見《晦庵集》卷九五《少師保信軍節(jié)度使魏國公致仕贈太保張公行狀》、《誠齋集》卷一一六《張魏公傳》,《宋史》卷三六一有傳。今錄詩十一首。
全宋文·卷四一二一
張浚(一○九七——一一六四),字德遠,自號紫巖,漢州綿竹(今四川綿竹)人。
中政和八年進士第。
靖康初,為太常簿。
建炎三年,苗、劉之變,勤王復辟有功,除知樞密院事。
為川陜宣撫處置使,得便宜黜陟。
紹興四年,除知樞密院事;五年,除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知樞密院事,都督諸路軍馬。
十二年,封和國公。
秦檜執(zhí)政,貶徙在外近二十年。
三十一年,金完顏亮南下,復觀文殿大學士、判潭州。
隆興元年,除少傅、江淮東西路宣撫使,節(jié)制建康鎮(zhèn)江府池州江陰軍屯駐軍馬,進封魏國公。
二年八月卒,年六十八,謚忠獻。
著有《易傳》十卷(存),《論語》、《春秋》、《》、《》、《》、《中庸》解各若干卷,文集十卷、奏議二十卷。
見朱熹《張魏國公行狀》(《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九五),楊萬里《張魏公傳》(《誠齋集》卷一一五),《宋史》卷三六一有傳。
成閔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94—1174 【介紹】: 宋邢州人,字居仁。
初隸真定帥劉韐麾下。
高宗南渡,隨韓世忠屢立戰(zhàn)功。
歷殿前游奕軍統(tǒng)制、慶遠軍節(jié)度使。
金主完顏亮南下時,率禁旅鎮(zhèn)武昌。
后除淮東制置使,駐鎮(zhèn)江,未曾與金兵戰(zhàn)。
死,縱金兵渡淮北去,遂奏已克淮東,超拜太尉。
為御史所劾,罷太尉、節(jié)度使,責婺州居住。
孝宗乾道初,復都統(tǒng)鎮(zhèn)江諸軍。
全宋文·卷四○六七
成閔(一○九四——一一七四),字居仁,邢州(治今河北邢臺)人。靖康初,在真定帥劉韐麾下。高宗繼位,隸韓世忠,積功至武功大夫、忠州刺史,擢磁州團練使。與金盟,進棣州防禦使、殿前游奕軍統(tǒng)制、遷保寧軍承宣使。紹興二十四年,拜慶遠軍節(jié)度使。三十一年,金主亮敗盟,被命鎮(zhèn)武昌,除湖北、京西制置使,兼京西、河北招討使。未幾除淮東制置使,駐鎮(zhèn)江。亮死,入朝,拜太尉。為御史論列,罷,婺州居住。乾道初,聽自便,歸湖州,尋都統(tǒng)鎮(zhèn)江諸軍。九年致仕。淳熙元年卒,年八十一。見《宋史》卷三七○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98—1162 【介紹】: 宋德順軍人,字信叔。
高宗建炎中為隴右都護,為夏人所畏。
張浚宣撫陜西,任為涇原經略使。
紹興初赴京領宿衛(wèi)親軍,接領八字軍。
十年,宋金和議成,充東京副留守,率軍至順昌,金完顏宗弼敗盟來攻,遂據城力戰(zhàn),敗敵精銳十萬人。
次年,與張浚、楊沂中會師援淮西,再破敵于柘皋。
以遭秦檜、張俊所忌,罷兵權,知荊南府。
三十一年,金主完顏亮率軍南下,召锜為江、淮、浙西制置使,以老病不能任事,自揚州退守鎮(zhèn)江。
次年憂憤而卒。
謚武穆。
全宋詩
劉锜(一○九八~一一六二),字信叔,德順(今寧夏隆德)人。與岳飛等并稱中興四將?;兆诖笥^間補三班借職。高宗建炎初知岷州,改知渭州。紹興三年(一一三三),為宣撫司統(tǒng)制。六年,充浙西淮東制置使。九年,除龍衛(wèi)四廂都指揮使。十年,充東京副留守,以順昌戰(zhàn)功拜鼎州觀察使。尋除樞密都承旨。為秦檜所惡,出知荊南府。歷知潭州、荊州。三十一年,除鎮(zhèn)江都統(tǒng)制、京東河東招討使。病重召還,三十二年卒,年六十五。有《清溪詩集》(《巽齋文集》卷八《清溪劉武忠詩集序》),已佚。事見《宋名臣言行錄》別集下卷一○,《宋史》卷三六六有傳。今錄詩七首。
全宋文·卷三二二○
劉锜(一○九八——一一六二),字信叔,德順軍(今甘肅靜寧)人,瀘川軍節(jié)度使仲武子。高宗即位,以蔭授閤門宣贊舍人,差知岷州,為隴右都護。紹興中扈從赴金陵,帥合肥,戍京口,擢龍神衛(wèi)四廂都指揮使。充東京副留守,節(jié)制軍馬。金兵圍順昌,锜邀擊大敗,破兀術長勝軍,以功授樞密副都承旨、沿淮制置使,命為淮北宣撫判官。張俊中傷之,遂罷軍職,知荊南府,徙潭州,加太尉。三十一年金軍六十萬南侵,起锜為江淮浙西制置使。以病乞解兵柄,召還,提舉萬壽觀。次年閏二月卒,時六十五。锜慷慨深毅,有儒將風范,著有《清溪詩集》。見歐陽守道《巽齋文集》卷八,《南宋書》卷一七,《宋史》卷三六六本傳,《宋史新編》卷一三一,《楚紀》卷五一,《南宋制撫年表》卷上、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98—1170 【介紹】: 宋嚴州壽昌人,字審言。
高宗建炎二年進士。
歷饒州教授、知江寧縣、通判江州。
以忤秦檜意,罷去。
檜死,擢殿中侍御史。
時知樞密院事湯鵬舉效檜所為,廣置黨羽,義問累章劾罷之。
遷吏部侍郎,拜同知樞密院事。
金主完顏亮南侵,奉命督師抵御,因不習軍旅,措置多失當,罷提舉宮觀。
復為言者所論,謫饒州。
卒謚恭簡。
全宋文·卷四一五一
葉義問(一○九八——一一七○),字審言,嚴州壽昌(今浙江建德)人。建炎二年進士。為臨安府司理參軍、饒州教授、知江寧縣,通判江州。行太常博士、直秘閣,為江南東路轉運判官。擢殿中侍御史,累上章劾湯鵬舉。遷吏部侍郎,兼史館修撰,尋兼侍讀,拜同知樞密院事,不習軍事,請罷。隆興初被劾,謫饒州。乾道六年卒,年七十三,謚恭簡。見《宋史》卷三八四《葉義問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七八、一七九,《景定嚴州續(xù)志》卷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99—1157 【介紹】: 金宗室,本名烏野,字勉道。
盈歌第五子。
好學問,能以契丹字為詩文,國人呼為秀才。
年十六從太祖攻寧江州,襲遼主于石輦鐸。
太宗時采摭遺言舊事,撰成《祖宗實錄》及《太祖實錄》。
累官太師,封秦漢國王。
海陵王時,稱疾重不能言。
降封金源郡王,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00—1163 【介紹】: 金宗室,本名奔睹。
從太祖攻遼。
又從宗望攻宋,時稱“金牌郎君”。
海陵王時為左監(jiān)軍,進樞密使、尚書左丞相。
常縱飲數日不醒。
海陵王死,令人殺海陵王子完顏光英,遣子奉表賀世宗。
自此不復飲酒。
封漢國公,拜都元帥。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02—1167 【介紹】: 宋德順軍隴干人,字唐卿。
吳玠弟。
少好騎射,從父積功至閤門宣贊舍人。
高宗紹興初,與兄于和尚原、仙人關大敗金軍,遷秦鳳路經略安撫使、知秦州。
十年,節(jié)制陜西諸軍,于扶風勇挫金兵,次年收復秦州及陜右諸郡。
紹興末,為四川宣撫使,完顏亮敗盟南攻,璘以老病督師轉戰(zhàn)漢中,收復秦鳳、熙河、永興三路所轄十六州軍。
朝廷急議和,詔命班師,新復諸地旋盡被金人所占。
守蜀二十余年,威名僅次于玠。
拜太傅,封新安郡王。
全宋文·卷四二九六
吳璘(一一○二——一一六七),字唐卿,德順軍隴干(今甘肅靜寧)人,玠弟。
少好騎射,從兄攻戰(zhàn),積功至閤門宣贊舍人。
紹興初,與兄玠合力破金兀術于和尚原、仙人關,累遷秦鳳路經略安撫使、知秦州。
紹興十年,金人敗盟,璘奉詔節(jié)制陜西諸軍,敗金人于扶風,次年復秦州及陜右諸郡。
入朝,拜檢校少師、階成岷鳳四州經略,復遷利州西路安撫使,徙奉國軍節(jié)度使。
紹興末,拜四川宣撫使。
完顏亮敗盟南侵,璘督師轉戰(zhàn),收復秦鳳、熙河、永興三路十馀州軍。
朝議主和,詔令班師,得地復失。
乾道元年入朝,拜太傅,封新安郡王。
乾道三年卒,年六十六。
贈太師,追封信王,謚武順。
著有《兵法》二篇。
宋史》卷三六六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07—1159 【介紹】: 金真定人,字伯堅,號蕭閑老人。
父蔡靖,宋宣和末守燕山,降金。
松年初為元帥府令史,后隨軍攻宋。
熙宗時,為都元帥宗弼總軍中六部事。
海陵王時,擢遷戶部尚書。
海陵遷中都,徙榷貨務以實都城,復鈔引法,皆自松年啟之。
官至右丞相,封衛(wèi)國公。
文詞清麗,尤工樂府,與吳激齊名,時號吳、蔡體。
有《明秀集》。
詞學圖錄
蔡松年(1107-1159) 字伯堅,號蕭閑老人。真定(河北正定)人。與吳激齊名,稱吳蔡體。有《蕭閑公集》,詞《明秀集》。
中州集
松年,字伯堅。父靖,宋季守燕山,仕國朝為翰林學士。伯堅,行臺尚書省令史出身,官至尚書右丞相。鎮(zhèn)陽別業(yè)有蕭閒堂,自號蕭閒老人。薨,謚文簡。百年以來樂府,推伯堅與吳彥高,號吳蔡體。有集行于世。其一自序云:王夷甫神情高秀,宅心物外,為天下稱首。言少無宦情,使其雅詠玄虛,不經世務,超然遂終其身,則亦何必減嵇阮輩。而當衰世頹俗,力不可為之時,不能遠引高蹈顛危之禍,卒與晉俱為千古名士之恨。又嘗讀山陰詩引,考其論古今感慨事物之變。既言脩短隨化,期于共盡。而世殊事異,興懷一致。則死生終始,物理之常。正當乘化歸盡,何足深嘆。乃區(qū)區(qū)列敘一時述作,刊紀歲月,豈逸少之清真簡裁,亦未盡忘情于此耶?故因作歌并及之。好問按:此歌以離騷痛飲為首句,公樂府中最得意者,讀之則其平生自處為可見矣。二子。圭字正甫,璋字特甫,俱第進士,號稱文章家。正甫遂為國朝文宗,特甫非其比也。自太學至正甫,皆有書名,其筆法如出一手。前輩之貴家學蓋如此。
完顏按答海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08—1174 【介紹】: 金宗室,又名阿魯綰。
完顏宗雄子。
熙宗時,授世襲猛安。
海陵王時,累官廣寧尹。
世宗即位,授勸農使。
共 79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