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人物:
季布
相關(guān)人物:
共 7 位
。
共 169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曹邱生引楚人諺
漢 ·
無名氏
《史記》曰:楚人曹邱生。辯士。與竇長君善。
季布
聞之。寄書諫竇長君勿與通。曹邱生欲得書請
季布
。竇長君曰:季將軍不說足下。足下勿往。固請書。遂行。使人先發(fā)書。
季布
果大怒。待曹邱。曹邱至。即揖
季布
曰:楚人諺曰云云。足下何以得此聲于梁、楚間哉。
季布
乃大說。引入。留數(shù)月。為上客。厚送之。
季布
名所以益聞?wù)摺2芮駬P之也。
得黃金百斤。不如得
季布
一諾
(○《史記》及《漢書》
季布
傳?!栋滋范??!队[》四百三十、四百六十三、四百九十五、八百九?!对娂o》九作楚人諺。)
。
雜體詩三十首
其五
陳思王曹植贈友
南梁 ·
江淹
君王禮英賢,不吝千金璧。
雙闕指馳道,朱宮羅第宅。
從容
冰井臺
,清池映華薄。
涼風(fēng)蕩芳氣,碧樹先秋落。
朝與佳人期,日夕望
青閣
。
褰裳摘明珠,徙倚拾蕙若。
眷我
二三子
,辭義麗
金雘
。
延陵輕寶劍,
季布
重然諾。
處富不忘貧,有道在葵藿
⑴
。
⑴ ○本集四?!段倪x》三十一。《詩紀》七十六。
述懷
(一作出關(guān))
(618年11月)
隋末唐初 ·
魏徵
五言排律
引用典故:
無二諾
投筆
侯嬴
請纓
逐鹿
縱橫
中原初
(一作還)
逐鹿
,
投筆
事
戎軒
。
縱橫
計不就,慷慨志猶存。
杖策
謁天子,驅(qū)馬出關(guān)門。
請纓
系南粵,
憑軾
下東藩。
郁紆
陟高岫,出沒望平原。
古木鳴寒鳥
(一作雁)
,空山啼夜猿。
既傷千里目,還驚九折
(一作逝)
魂。
豈不憚
艱險
,深懷國士恩。
季布
無二諾
,
侯嬴
重
一言
。
人生感意氣,功名誰復(fù)論。
評注
(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江夏送倩公歸漢東
盛唐 ·
李白
五言絕句
昔謝安四十,臥白云于東山;桓公累徵,為蒼生而一起。常與支公游賞,貴而不移。大人君子,神冥契合,正可乃爾。仆與倩公一面,不忝古人,言歸漢東,使我心痗。夫漢東之國,圣人所出,神農(nóng)之后,季良為大賢。爾來寂寂,無一物可紀。有唐中興,始生紫陽先生。先生六十而隱化,若繼跡而起者,惟倩公焉。蓄壯志而未就,期老成于他日。且能傾產(chǎn)重諾,好賢攻文,即惠休上人與江、鮑往復(fù),各一時也。仆平生述作,罄其草而授之。思親遂行,流涕惜別。今圣朝已舍
季布
,當(dāng)徵賈生,開顏洗目,一見白日,冀相視而笑于新松之山耶?作小詩絕句,以寫別意。
彼美漢東國,川藏明月輝。
寧知喪亂后,更有一珠歸。
按:錄自影宋蜀刻本《李太白文集》卷二十七
江上贈竇長史
(761年)
盛唐 ·
李白
引用典故:
楚逐伍胥
漢求季布
漢求
季布
魯朱家,
楚逐
伍胥
去章華。
萬里
南遷
夜郎國,三年歸及長風(fēng)沙。
聞道青云貴公子,錦帆游戲西江水。
人疑天上坐樓船,水凈霞明兩重綺。
相約相期何太深,棹歌搖艇月中尋。
不同珠履三千客,別欲論交一片心。
獻從叔當(dāng)涂宰陽冰
(761年冬)
盛唐 ·
李白
引用典故:
季布折公卿
魯連
金鏡霾六國,亡新亂
天經(jīng)
。
焉知
高光
起,自有羽翼生。
蕭曹安??屼,耿賈摧欃槍。
吾家有季父,杰出
圣代
英。
雖無三臺位,不借四豪名。
激昂風(fēng)云氣,終協(xié)龍虎精。
弱冠燕趙來,
賢彥
多逢迎。
魯連
善談笑,
季布
折公卿
。
遙知禮數(shù)絕,??植缓喜?。
惕想
結(jié)宵夢,素心久已冥。
顧慚青云器,謬奉玉樽傾。
山陽五百年,綠竹忽再榮。
高歌振林木,大笑喧雷霆。
落筆灑
篆文
,崩云使人驚。
吐辭
又炳煥,五色羅華星。
秀句滿
江國
,高才掞天庭。
宰邑艱難時,浮云空古城。
居人若薙草,掃地?zé)o纖莖。
惠澤及飛走,農(nóng)夫盡歸耕。
廣漢水萬里,長流玉琴聲。
雅頌
播吳越,還如泰階平。
小子別金陵,來時白下亭。
群鳳憐客鳥,差池相哀鳴。
各拔五色毛,意重泰山輕。
贈微所費廣,斗水澆長鯨。
彈劍歌苦寒,嚴風(fēng)起前楹。
月銜天門曉,霜落牛渚清。
長嘆即歸路,臨川空屏營。
鹽池賦
(以天造靈物資人食為韻)
唐 ·
閻伯玙
坤之美兮。焉可以測。
鹽之池漭沆兮。劃開于郇瑕之側(cè)。
廓平陸而無際。浸長天之一色。
前對條山。照峰巒之巀峃。
卻鄰安邑。對城樓之嶷岌。
其出形鹽也。狀雄虎之蹲于長野。
攫拿兮布濩。其吐精光也。
如白日之升旸谷。照爛兮熻赩。
既似乎鏡湖之不遠。又似乎渤澥之在即。
是以我良牧宣風(fēng)千里。褰帷憑軾。
睹茲池兮荷上天之報。睹茲鹽兮恤下人之食。
意者以為
季布
鎮(zhèn)乎股肱。黃霸蘊其輔翊。
不爾。何魚鹽川澤之用饒。
土潤咸鹺之利飭。天人之繄列。
則有典有孚。百姓之攸迷。
而不知不識。粲矣郊甸。
丕哉庾億。且觀其皎皛池濱。
皚峨嶙峋。髣髴圭璧。
依稀碝珉。入澤
遐窺
。
喜晴天之速曙。隔林斜望。
訝瓊樹之
驚春
。餌之者若茹膏之客。
捧之者疑獻玉之人。況生殊播植。
動必合時。為諸侯之賞愛。
入嘉賓之賦詩。嗟乎。
其皎皎兮于川之湄。其郁郁兮于川之坻。
有美玉之價。沈之而不污。
有君子之德。涅之而不緇。
利入桓公之論。名留謝氏之詩。
充郡國之珍產(chǎn)。實亭育之攸資。
永言沈郁。必由光拂。
可取于人。況鑒于物。
懿夫天不秘寶。地不藏靈。
可以和梅羹之調(diào)鼎。致君于堯舜。
可以偶腒鱐之入薦。效祉于勛名爾。
河汾之寶。信同天造。
豈若分溝塍之綺錯。則萬頃花明。
匝井田之周環(huán)。則千里雪皓。
由斯言旃。有美自天。
幸無委于泥淖。將以報于陶甄。
燕昭王筑黃金臺賦
唐 ·
韓徹
伊君有燕。國隘朔邊。
當(dāng)昭王旁求致理。遇郭隗自舉推賢。
乃曰人思爾得。禮由我先。
既筑高臺。所損者寧辭百鎰。
斯為下士。效死者何啻三千。
茍柱石之來助。冀土宇之獲全。
原夫累土足階。披沙何損。
勢迢迢而迥出。價洋洋而彌遠。
寧同戲馬。興誘勸以立基。
有異思仙。得富強而為本。
爾乃經(jīng)營是設(shè)。積思方成。
欹危既差于九仞。委棄自多于一籯。
潛思潤屋之謀。寶不足貴。
遠得利國之術(shù)。賢豈能輕。
所以士因臺而取重。臺因金而播名。
振一時之德美。傳萬古而風(fēng)清。
是則厥狀足徵。斯義可考。
孤峻上符于臣節(jié)。崔嵬下瞰于王道。
將昭千乘。繼文侯忠良為心。
未敢一言。得
季布
誠信為寶。
所謂南金置而非重。北方倚而自強。
來側(cè)陋以畢至。歷磴道而可常。
乍激天風(fēng)。還如擲地之響。
斜臨都邑。更同懸市之光。
想夫典刑有準。聲教可則。
若周室之稱靈。似殷鼎而在德。
穹崇可仰。權(quán)謀實自于一夫。
綱紀更張。威刑遂加于四國。
豈比夫銅雀美于魏日。章華侈于秦時。
顧凌云之小者。何積瑤而方之。
今與燕非匹。惟唐接踵。
康衢絕扣角之詠。仄席無筑臺之寵。
顧斯賦之至微。安敢為前賢之重。
送李中丞楊判官
唐 ·
李嘉祐
五言律詩
引用典故:
季布諾
魯連
射策名先著,論兵氣自雄。
能全
季布
諾
,不道
魯連
功。
流水蒹葭外,諸山睥睨中。
別君秋日晚,回首夕陽空。
別李三
(796年)
中唐 ·
元稹
引用典故:
知我貧
階蓂附瑤砌
⑴
,
叢蘭
偶芳藿
⑵
。
高位良有依,幽姿亦相托。
鮑叔
知我貧
,烹葵不為薄
⑶
。
半面契始終
⑷
,千金比然諾
(“千金”句:謂堅守信用,不輕易許諾?!妒酚洝?span id="fremhso" class='peopleLink highlighted2' onclick='ShowAuthorProfile("3488", "poem_sentence_3_6835", "季布")'>季布
欒布列傳》:“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保?/span>。
人生系時命,安得無苦樂。
但感游子顏,又值馀英落。
蒼蒼秦樹云,去去
緱山鶴
⑸
。
日暮分手歸,楊花滿城郭。
⑴ 蓂:古代傳說中一種瑞草?!吨駮o年》卷上《帝堯陶唐氏》:“又有草莢(夾)階而生,月朔(陰歷初一)始生一莢,月半而生十五莢。十六日以后,日落一莢,及晦(月末)而盡。月小則一莢焦而不落,名曰蓂莢,一曰歷莢?!?/div>
⑵ 藿:香草名,即藿香,多年生芳香草木,莖葉可入藥?!稄V韻·鐸韻》:“藿,香草?!?/div>
⑶ “鮑叔”二句:《史記·管晏列傳》(卷六二):“管仲夷吾者,潁上人也。少時常與鮑叔牙游,鮑叔知其貧。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叔終善遇之,不以為言……管仲曰:‘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嘗三仕三見逐于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吾嘗三戰(zhàn)三走,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無恥,知我不羞小節(jié)而恥功名不顯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笨?。元王禎《農(nóng)書》卷八:“葵為百菜之主,備四時之饌,本豐而奈旱,味甘而無毒……子若根則能療疾,咸無棄材,誠蔬茹之上品,民生之資助也?!薄对姟め亠L(fēng)·七月》:“七月烹葵及菽?!?/div>
⑷ “半面”句:謂交往雖淺而交情不淺?!逗鬂h書·應(yīng)奉傳》“奉少聰明”李賢注引三國吳謝承《后漢書》:“奉年二十時,嘗詣彭城相袁賀,賀時出行閉門,造車匠于內(nèi)開扇出半面視奉,奉即委去。后數(shù)十年于路見車匠,識而呼之?!?/div>
⑸ 緱山鶴:舊題漢劉向《列仙傳·王子喬》:“王子喬者,周靈王太子晉也。好吹笙,作鳳凰鳴。游伊洛之間,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馀年后,求之于山上,見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緱氏山巔?!?xí)r,果乘白鶴駐山頭,望之不得到,舉手謝時人,數(shù)日而去?!本椛剑淳検仙?,在今河南省偃師市。
共 169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