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高若訥

相關(guān)人物:共 5 位。
共 1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四賢一不肖詩 高若訥(1036年5月) 北宋 · 蔡襄
人稟天地中和生,氣之正者為誠明。
誠明所鐘皆賢杰,從容中道無攲傾。
嘉謀讜論范京兆,激奸糾繆揚王庭。
積羽沈舟毀銷骨,正人無徒奸者朋。
主知膠固未遐棄,兩轓五馬猶專城。
歐陽秘閣官職卑,欲雪忠良無路岐。
累幅長書快幽憤,一責(zé)司諫心無疑。
人謂高君如撻市,出見縉紳無面皮。
高君攜書奏天子,游言容色仍怡怡。
反謂范文謀疏闊,投彼南方誠為宜。
永叔忤意竄西蜀,不免一中讒人機。
汲黯嘗糾公孫詐,弘于上前多謝之。
上待公孫禮益厚,當(dāng)時史官猶刺譏。
司諫不能自引咎,復(fù)將己過揚當(dāng)時。
四公稱賢爾不肖,讒言易入天難欺。
朝家若有觀風(fēng)使,此語請與風(fēng)人詩。
群經(jīng)分上下,大節(jié)凜終初。
國仰謨猷在,人傳論議馀。
藏家惟古器,納壙或奇書。
儒者哀榮極,臨觴降玉輿。
懇上畿庭印,來敷秘殿經(jīng)。
退朝多謝客,隱幾或忘形。
道勝于生達(dá),時窮與化冥。
高談無復(fù)見,遺像泣丹青。
未卒金華業(yè),俄聞鹵簿行。
音容如夙昔,文雅是平生。
偃蹇丹旌動,徘徊素驥鳴。
霜風(fēng)九京路,凄愴國人情。
若訥上人歸衢州 北宋 · 蘇頌
五言律詩
應(yīng)供何來此,囊書謁紫宸。
清閒頻賜對,止觀久談?wù)妗?div class="1fvg223" id='poem_sentence_1_137643_comment'>
懇謝蘭袍寵,恩頒寶字新。
重還鄉(xiāng)寺日,學(xué)侶益歸親。
學(xué)術(shù)儒林老,人流國士尊。
立朝惟直道,寤主有嘉言。
高議留帷幄,清風(fēng)遺子孫。
音儀嗟日遠(yuǎn),隧路閟東原。
寵祿功名孰與同,平津儒者仕三公。
前言往行通今古,素節(jié)清規(guī)壹始終。
巖廟猶傳風(fēng)采盛,燕堂俄愴笑談空。
從來操尚人知少,獨有遺思在圣衷。
未遂退休時望系,再煩居守主恩優(yōu)。
自緣齒德高群牧(丁本、道光本、鈔本作后),須在山河最上流。
猿啼旅思悽(秋日峽中感懷)
以上宋文瑩《湘山野錄》卷中 《湘山野錄》:高副樞若訥一旦召姚嗣宗晨膳,忽一客老郎官者至,遂自舉新詩喋喋不已。姚潛計之,此老非玩不起。果又舉《甘露寺閣詩》云:“下觀揚子小?!币?yīng)聲曰:“宜對卑末狗兒肥?!彪m慍不已。又舉《秋日峽中感懷》曰:“猿啼旅思悽。”姚應(yīng)曰:“好對犬吠王三嫂?!崩峡驼裆唬骸笆呛蜗螺??余場屋馳聲二十年!”姚對曰:“未曾撥斷一條弦?!币驃^然而去。
吾觀自古賢達(dá)人,出處何常唯適義。
區(qū)中每起山藪思,象外剩開煙霞地。
釣澤羊裘早見幾,浮海鴟夷即行意(史記。范蠡曰。君行令。臣行意。)
故憐南國怨椒蘭,且吊東都殄宦寺。
亦有癰痤得車者,肯識人間有羞愧(歐陽脩與高若訥書。不知有人間羞恥事。)。
所以高人善醒俗,往往名喻稱解事。
蘇門贈言患才多,華岳占形嗟術(shù)秘。
休官共誦靈澈句,誓墓尚傳羲之字(王右軍有誓墓文。)。
昔時玉局蘇老仙,才高命薄何憔悴。
坳堂誰掛渡海筏,薈蔚卻巢垂天翅。
風(fēng)流絕代邁李白,痛哭憂時追賈誼。
紹圣年中事反覆,所賢非賢愚為智。
金門石渠一夢幻,瓊海珠厓頻遷次。
雙龍再閉豐城土,六瑚奈拋明堂器。
憐才獨有金山禪,咄唶神驥并駑駟。
手持圓鏡照十方,擬與仙翁服魔魅(山谷詩。乞與服魔大圓鏡。)。
畏路羊腸久知難,榮名雞肋今宜棄。
塵根永斷覺路開,一超真有如來位。
奇言至論若指掌,莞爾元非寓嬉戲。
?來沆瀣自爽口,編得珠璣動盈視。
吁嗟先民亦有言,生死浮休(鵬鳥賦語)軒冕寄。
邈邈高風(fēng)世絕攀,茫??嗪H藸帀?。
為誦歸宗偈中語,散落曼陀滿空至。
⑴ 方正學(xué)詩。羊裘老子早見幾。獨向桐江釣煙水。
⑵ 莊子。秦王有病召醫(yī)。破雍潰痤者得車一乘。舐痔者得車五乘。所治愈下。得車愈多矣。
⑶ 坡劄子。恥復(fù)與群小計較短長。直為世間高人長者所笑。
⑷ 孫登謂嵇康曰。今子才多識寡。難乎免于今之世矣。
⑸ 法華經(jīng)。如來說法。天雨曼陀羅花。
共 1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