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 首
人物簡介
全宋詩釋善果(一○七九~一一五二),俗姓余,信州鉛山(今江西鉛山東南)人。依七寶元浹下發(fā)。晚住潭州大溈。稱月庵善果禪師,為南岳下十五世,開福寧禪師法嗣。高宗紹興二十二年卒,年七十四?!?a target='_blank'>嘉泰普燈錄》卷一七、《五燈會元》卷二○有傳。今錄十一首。
僧寶正續(xù)傳·卷第五禪師諱善果。
信州鉛山余氏子。
依七寶院元浹。
得度具戒。
梵相奇古。
廣顙隆準。
少慕祖道。
初至鵝湖。
宴坐禪堂。
聞二童子戲爭蒲團。
其一舉起云。
你道不見遮個。
是什么。
師恍然有省。
及游云居。
偶禪者自黃龍來。
因問死心老。
每以何等語接人。
禪者曰。
常舉云門問僧光明寂照遍河沙。
豈不是張拙秀才語。
僧云。
是。
門云。
話墮也。
何者是話墮處。
師聞之豁然大悟。
即趨黃龍。
門可屬死心。
謝事。
指見開福寧道者。
師至開福。
師資契會。
寧深奇之。
延入藏于時開福衲子五千指。
寧垂入滅。
獨以麈尾授師。
語在寧傳。
師膺最后付托。
隱跡道林。
會圜悟禪師來主席。
頗聞師名。
一夕分半座俾說法。
師舉乾峰法身話。
剖判絕出意表。
圜悟嗟賞久之。
自是道價益著。
宣和初。
潭師曾孝序命出世上封。
開寧公法要。
時
龍牙才禪師法席頗盛。
每答話多稱蘇嚕。
一日同諸老會于府帥曾公之席。
公曰。
龍牙答話。
每稱蘇嚕。
意旨如何。
諸老相視。
莫有對者。
師越席而前曰。
某適有語。
公叩之。
師曰。
龍牙答話。
只蘇嚕為問。
諸人會也無。
昨夜虛空開口笑祝融。
吞卻洞庭湖。
曾公大悅。
一座盡傾。
遷道林道吾。
福嚴宗風鼎盛。
法席常冠諸方。
室中妙于接人。
每舉云門張拙秀才話。
勘驗學者。
臨機與奪。
莫測端倪。
天下共高之。
自號月庵湘中士大夫多從之問道。
紹興九年。
樞密張公德遠撫七閩。
請住鼓山。
未至。
改黃檗。
遷東西二禪。
閱十年。
頗厭閩俗。
雅意江外。
多衲子會。
臺之萬年。
婺之雙林。
潭之大溈。
皆虛席。
三郡爭致請。
而長沙尤力。
師曰。
潭吾舊游也。
吾樂之。
遂赴命大溈。
二十二年正月十八日。
出衣盂。
卑執(zhí)事者。
制五百應(yīng)真像。
明日沐浴更衣。
集眾告別。
手書伽陀曰。
要行便行。
要去便去。
撞破天關(guān)。
掀翻地軸。
停筆而化。
閱世七十四。
坐五十一夏。
塔全身于溈源之西峰。
師性剛直。
處己簡約。
律眾嚴明。
凡遷巨剎。
皆當世賢公卿。
屈禮致請。
叢林服其得人之盛。
贊曰。
草堂得死心作用而不忘晦堂。
月庵聞死心語發(fā)明。
而造寧公之室。
死心宗胤遂不續(xù)。
惜哉。
然草堂初出龍山。
遷白云。
遭世多艱。
未有成績。
及晚居泐潭。
道大盛而去世。
遂振宗風于天下。
則晦堂弘道之囑驗矣。
月庵出世。
逾三十年。
八遷巨剎。
未嘗一日退居。
搥拂之下。
圍繞常數(shù)千指。
則開福麈尾之授。
何其效歟。
易曰。
視履考祥。
予于二老父子授受之際。
得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