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鄧約禮

相關(guān)人物:共 19 位
共 23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二妙爭開古錦囊,爛然佳句壓群芳。
奉高遺德歸臨汝,文范流風在季方。
顧我掛冠寧復振,生兒附翼豈能翔。
愿公勉力躋云路,視草斯文要主張。
我家既遠兮苕水為鄉(xiāng),中有羈鳳兮飛頡頏。
朱為冠兮黼為裳,五色炳兮耀文章。
音律呂兮韻宮商,竹不實兮梧則僵。
翳蒹葭兮飫稻粱,虞舜作樂夔在堂。
集阿閣兮麗朝陽,胡為去我兮天一方。
友鳧雁兮侶鹙鸧,吁嗟鳳兮其來翔。
按:《南澗甲乙稿》卷一。又見《南宋文范》卷三。
崔公名公度,字伯易,高郵人。劉相沆舉賢良方正,不赴,以任為三班差使。韓魏公薦之,詔易文資,為國子監(jiān)直講,亦辭。元祐中,再召為郎,又皆固辭。補外郎,諸公力白于朝,強起為國子司業(yè),訖不肯。復出為郡,以起居郎秘書少監(jiān)召,亦不肯起。紹圣中,復以為秘書少監(jiān),辭如初。遂請宮觀,尋致仕。予喜其白首一節(jié),乃求畫像于高郵,而為贊曰:
古之君子,學以為己。
可行則行,可止則止。
仕以行義,止以遠恥。
世衰道微,豈復知此。
蚩蚩始學,青紫思拾。
萬馬并馳,孰能獨立。
始雖弗急,后亦汲汲。
我思崔公,涕泗橫集。
按:《渭南文集》卷二二。又見嘉慶《高郵州志》卷一一下,《南宋文范》卷三六。
歸將 南宋 · 范成大
輿不濟兮中河,日欲暮兮情多。
子蘭橈兮蕙棹,愿因子兮凌波。
眢壑兮以漁,周落兮以驅(qū)。
驪龍兮飛度,郊之麟兮去汝。
波河濆兮迷涂,黃流怒兮不可以桴。
目八極兮悵望,獨顧懷兮此都。
御右兮告病,鑾鈴兮靡騁。
河之水兮洋洋,不濟此兮有命。
按:《石湖居士詩集》卷三四附。又見《南宋文范》卷三。
感春賦(1183年) 南宋 · 朱熹
觸世涂之幽險兮,攬余轡其安之?
慨埋輪而縶馬兮,指故山以為期。
仰皇鑒之昭明兮,眷余衷其猶未替。
抑重巽于既申兮,徇耕野之初志。
自余之既還歸兮,畢藏英而發(fā)春。
潛林廬以靜處兮,闃蓬戶其無人。
披塵編以三復兮,悟往哲之明訓;
?掩卷以忘言兮,納遐情于方寸。
朝吾屣履而歌商兮,夕又賡之以清琴。
夫何千載之遙遙兮,乃獨有會于余心。
忽嚶鳴其悅豫兮,仰庭柯之蔥茜。
悼芳月之既徂兮,思美人而不見。
彼美人之脩嫭兮,超獨處乎明光。
結(jié)丹霞以為綬兮,佩明月而為珰。
悵佳辰之不可再兮,懷德音之不可忘。
樂吾之樂兮,誠不可以終極;
憂子之憂兮,孰知吾心之永傷(《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一。又見弘治《徽州府志》卷一一,《新安文獻志》卷四八,《歷代賦匯》卷一○,《南宋文范》卷一。)
林:宋浙本作「故」。
一經(jīng)堂 南宋 · 鄭裕
四言詩
① 原注:宋進士方萬留意經(jīng)術(shù),朱文公扁其堂曰一經(jīng)。
莆之甲姓,實維大方。
紫囊錦帳,閥閱膏粱。
有子盈之,乃其最良。
心志乎道,視之如忘。
博究六藝,并包五常。
東家尼父,北窗羲皇。
日相討論,兼收并藏。
五經(jīng)在笥,一經(jīng)名堂。
謙以自牧,雖晦而光。
實浮于名,雖抑而揚。
伊昔孟氏,排墨與楊。
斯文羽翼,吾道棟梁。
豈特詩書,獨稱其長。
諸儒之說,于孟何傷。
吾子命名,既擇而詳。
通而貫之,輝涵汪茫。
剖破藩籬,無門無旁。
默契韶頀,能宮能商。
正蒙析滯,起廢針肓。
以一知萬,名實孔彰。
人知同好,絺句繪章。
玄酒太羹,子獨先嘗。
經(jīng)術(shù)之門,驥騁康莊。
典謨之文,鳳鳴朝陽。
學報天子,業(yè)纘星郎。
以經(jīng)名家,非子誰當(清莊仲方《南宋文范》卷三)。
洞庭之野,吞楚七澤,乘秋而霽,天水一色。
登高桅以掛席兮,插余舟之兩翼,凌長風以破浪兮,駭掀舞于一葉。
橫中流而北望兮,何黃金之突兀?
觸白日以騰耀兮,疑波神之汎宅。
舟人告余曰:「此金沙堆也」。
壁立千仞,衡亙百步。
靈鰲之背孤起以自暴兮,棄方丈而不負,涌青城之玉局兮,遲虛皇而來下。
太倉露積以弗校兮,白粲粲而非腐,熬海波以出素兮,莽既多而無數(shù)。
胡山十丈之雪,結(jié)而不復釋兮,吳江八月之潮,來而不復去。
諒非目見而心識兮,雖巧譬其焉喻?
客有嘆曰:「墼土為城,隱以金椎,一雨之暴,或傾以摧之。
今此沙也,質(zhì)輕而性離,得水而走,得風而飛,澶漫乎大漠之北,飄流乎昆丘之西,曷稽天之巨浸兮,獨與此而相宜?
廉隅峻以特起兮,若斗之覆而四維,潦盡不為之高兮,春既漲不為之卑。
風揭石以拔木兮,蛟鼉駕海而上馳,捲近岸之丘阜兮,若烈火焚乎枯萁。
謂此沙既無有兮,當散入于渺?,旦起而視之兮,曾無毫發(fā)之或夷。
豈與息壤同生兮,為上帝之所私,將富媼之多藏兮,萬寶萃而在茲?
豈女媧五色之石兮,完天漏之所遺,將神禹治水兮,聚九野之土以補東南之虧?
豈劫火之灰兮,歲既久而莫移,將神龍之攸居兮,百鬼夜筑而守之?
徵至理而莫得兮,愿先生之予思也」。
張子笑之曰:「子來前!
天地之間,何所不有?
遠者莫誶,近或可取。
今夫積水為冰,及春而澌,此物之常理也。
然凌人氏乃得而藏之,堲其土,使地氣無所泄,厚其覆,使天氣不得下。
天且暑矣,于是方謹而獻之。
夫以一人之私,猶能變易陰陽之度,而況天地之大乎?
沙之積不積,流不流,安所置論?
子行矣」。
按:《于湖居士文集》卷一。又見《南宋文范》卷一,民國《簡陽縣志》詩文存五。
岳麓書院之南有層丘焉,于登覽為曠。建安劉公命作亭其上,以為青衿游息之地,廣漢張某名以風雩,又系以詞:
眷麓山之面隩,有弦誦之一宮。
郁青林兮對起,背絕壁之穹隆。
獨樵牧之往來,委榛莽其蒙茸。
試芟夷而卻視,翕眾景之來宗。
擢連娟之修竹,森偃蹇之喬松。
山靡靡以旁圍,谷窈窈而潛通。
翩兩翼兮前張,擁千麾兮后從。
帶湘江之浮淥,矗遠岫兮橫空。
何地靈之久閟,昉經(jīng)始乎今公。
恍棟宇之宏開,列闌楯之周重。
撫勝概以獨出,信茲山之有逢。
予揆名而諏義,爰遠取于舞雩之風。
昔洙泗之諸子,侍函丈以從容。
因圣師之有問,各跽陳其所衷。
獨點也之操志,與二三子兮不同。
方舍瑟而鏗然,諒其樂之素充。
味所陳之紆馀,夫何有于事功。
蓋不忘而不助,示何始而何終。
于鳶飛而魚躍,實天理之中庸。
覺唐虞之遺烈,儼洋洋乎目中。
惟夫子之所與,豈虛言之是崇。
嗟學子兮念此,溯千載以希蹤。
希蹤兮奈何,盍務勉乎敬恭。
審操舍兮斯須,凜戒懼兮冥濛。
防物變之外誘,遏氣習之內(nèi)訌。
浸私意之脫落,自本心之昭融。
斯昔人之妙旨,可實得于予躬。
循點也之所造,極顏氏之深工。
登斯亭而有感,期用力于無窮。
按:《南軒集》卷一。又見《古文集成》卷七二,《南宋文范》卷三,《宋元學案補遺》卷五○,嘉慶《湖南通志》卷一七八,嘉慶《衡陽縣志》卷三八,道光《湖南通志》卷三二。
⑴ 原缺,據(jù)繆刻本、康熙本、四庫本補
謁陶唐帝廟詞(1177年2月) 南宋 · 張栻
宋淳熙四年,靜江守臣張某既新陶唐帝祠,以二月甲子率官屬祗謁祠下,再拜稽首,退而歌曰:
溪交流兮谷幽,山作屏兮層丘。
木偃蹇兮枝相樛,皇胡為兮于此留。
藹冠佩兮充庭,潔芳馨兮載陳。
純衣兮在御,東風吹兮物為春。
皇之仁兮其天,四時敘兮何言。
出門兮四顧,渺宇宙兮茫然。
按:《南軒集》卷一。又見《蘆浦筆記》卷四,《南宋文范》卷三。
顏魯公知湖州,作放生池,又刻碑池上,其碑見存。池畔有魯公祠堂,題曰懷忠。北山程公嘗作楚辭一章,刻石廡下。其辭甚古,然未盡事實,因以辭續(xù)之:
跂逸駕兮前修,佩武符兮典州。
跡已陳兮德新,可敬而慕兮幾春復(王本無復字)秋。
意其存兮閟千萬年之原,謂其逝兮乃在浮羅之顛。
奮忠精兮取義,貫羲娥兮爛然。
隘塵寰兮上征,揮八極兮為仙。
黃鵠脫驂兮素虬停駟,幾弭節(jié)兮念遺民而來顧。
高弁蒼蒼兮清苕??,公來游兮湖山增美。
游觀罷兮來歸。
有蒲與荷兮清泠之池,魚鳥懷生兮欣欣焉。
其有依銀鉤蠆尾兮,燦翠珉而陸離。
弦琴兮擊鼓,羞羔豚兮酌醑。
跪起以薦兮愿公燕喜。
公燕喜兮吾民樂康。
卻災沴兮蠲除不祥。
云來兮萬祀,烝嘗兮不忘。
按:《雙溪集》卷九。又見雍正《浙江通志》卷二六八,《南宋文范》卷三。
共 23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