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舒邦佐

相關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48—1435 【介紹】: 明僧。山東武定人,俗姓王,字無隱。年十五出家,洪武中奉命兩使西域。永樂間,擢僧錄司右闡教,升右善世,召居北京崇國寺,封國師號。譯有《大白傘蓋經》。
補續(xù)高僧傳·譯經篇
智光。
字無隱。
山東武定州王氏子也。
父全。
母董氏。
幼而聰慧。
閱讀輒不忘。
十五。
辭父母出家。
尋禮西天迦濕彌羅國板的達薩訶咱釋哩國師。
傳天竺聲明記論之旨。
洪武己酉。
以道廣無涯。
未易津測。
繇是銳志參訪。
游五臺。
感文殊現(xiàn)相。
太祖高皇帝。
聞其名。
召至鐘山。
命譯其師板的達四眾弟子菩薩戒。
詞簡理明。
眾所推服。
丙辰。
奉命訪補陀。
于江南諸名山。
蹤跡殆遍。
甲子春。
與其徒惠辯等。
奉使西域。
過獨木繩橋。
至尼巴辣梵天竺國。
宣傳圣化。
已而謁麻曷菩提上師。
傳金剛鬘壇場四十二會。
禮地涌寶塔。
西國人敬之。
師凡兩往西域。
太宗文皇帝。
念其往返勞勤。
復與論三藏之說。
領會深奧。
大悅之。
乙酉。
擢僧錄右闡教。
明年。
俾迎大寶法王。
及還敷對多所毗贊。
賜圖書輿服法供。
詔居西天寺。
升右善世。
丁酉。
召至北京。
論義稱旨。
俾居崇國寺。
賜國師冠。
仁宗昭皇帝嗣位。
錫封。
號曰圓融妙慧凈覺弘濟輔國光范衍教灌頂廣善大國師。
賜金印冠服。
復錫孔雀銷金傘蓋幡幢。
及銀鍍金攜爐。
盆罐供器。
法樂幾案。
坐床輿馬。
諸物悉備。
誥曰(云云)。
仍廣能仁寺居之。
宣宗章皇帝即位。
出內帑。
創(chuàng)北京旸臺山大覺寺。
俾居之以佚其老。
并敕禮官。
度僧百馀人為其徒。
恩德至厚。
無以加矣。
師。
乃出累朝所賜金帛。
及眾信所施。
倩工累石。
為塔于寺側。
期棲神于他日。
英宗皇帝即位之初。
加封師號。
賜玉印。
寶冠。
金織袈裟。
禪衣。
時服。
棕輿鞍馬。
法器之類。
誥曰(云云)。
前后遭遇列圣。
眷待之隆如此。
師性行純簡。
朝廷凡命修建大齋。
惟誠惟恪。
每入對。
惟以利濟萬有為說。
仁宗所賜儀仗。
出入屏不用。
上知之。
遣中貴人問故。
對以平生但持經戒。
非有汗馬之勞。
寵錫所臨。
謹受藏之足矣。
用之豈不過耶。
上嘆異之。
故制詞極其褒重。
師于教義。
精達深奧。
所譯顯密經義。
及所傳心經。
八支了義真寔名經。
仁王護國經。
大白傘蓋經。
并行于世。
弟子數(shù)千人。
各隨其器。
而引掖之。
道望名世者。
數(shù)十人。
壽齡既高。
智益精敏。
有求而問之者。
即懇懇開說。
不厭不怠。
非養(yǎng)之有素。
詎能然耶。
宣德十年六月十三日。
示寂。
戒其徒。
各勉精進。
訃聞。
上悼嘆之。
遣官賜祭。
仍敕有司。
具葬儀。
增廣其塔并創(chuàng)寺。
賜名西竺。
茶毗得舍利盈掬。
瑩潔如珠。
既葬。
其徒桑渴巴辣。
進其遺像。
上親制贊詞書之曰。
托生東齊。
習法西竺。
立志堅剛。
秉戒專篤。
行熟毗尼。
悟徹般若。
證明自然。
恬憺蕭灑。
事我祖宗。
越歷四朝。
使車萬里。
有績有勞。
攄瀝精虔。
敷陳秘妙。
玉音褒揚。
日星垂曜。
壽康圓寂。
智炳幾先。
云消曠海。
月皎中天。
新續(xù)高僧傳·譯經篇第一之二
釋智光,字無隱,慶云人,不詳其氏族。初出家時,居燕都法云寺,志業(yè)敏慧,苦心向學,內外典籍罔不研玩。

人物簡介

太虛亭集·太虛亭墓志文
公諱恒。
字貞父。
朔寧人。
徵仕郎洪造署丞諱忠。
生戶曹典書諱潤文。
潤文生成均司藝諱士柔。
即公之三世也。
以公勛。
追贈署丞為兵曹判書。
典書為議政府右贊成。
司藝為領議政并帶勛號。
司藝娵判宗簿寺事吳奕忠之女。
永樂己丑十二月壬辰生公。
公生而聰明智識。
絕世離倫。
學業(yè)日進。
華聞益播。
詞源逸發(fā)。
大為儕輩推服。
宣德甲寅。
世宗臨雍策士。
善公對策。
擢公為第一名。
特授宣務郎。
集賢殿副修撰。
知制教兼經筵司經。
參修思政殿訓義。
止齋權先生器公。
以姊女妻之。
每見公著述嘆曰。
吾東方文章氣習頹靡。
能發(fā)揚振起者必斯人也。
明年。
轉修撰兼春秋館記事官。
參撰高麗史。
戊午。
文宗在東宮。
學問大成。
世宗選一時名儒補宮官。
公首應選。
以副校理兼世子左司經。
癸亥。
轉校理兼藝文應教。
世宗創(chuàng)制諺文。
開局禁中。
親簡名儒八員。
掌制訓民正音東國正韻等書。
今領相高靈申公暨公實稟睿旨。
多所贊定。
世宗深加眷注。
不數(shù)年。
擢拜直殿。
丁卯秋。
中覆試第五名。
超授奉正大夫。
守直提學兼世子輔德。
時文宗監(jiān)撫庶事。
書筵官掌機密。
公啟沃獻替靡不精當。
庚午。
文宗即位。
累遷至司諫院左司諫。
階通政。
辛未。
進集賢殿副提學。
公居侍從十有八年。
而凡講說詞命。
編摩著述。
悉皆主之。
一國翕然稱為大手。
壬申。
擢承政院同副承旨。
轉左副。
及文宗賓天。
國勢疑危。
公居近地。
周旋匪懈。
癸酉冬。
世祖炳幾靖難。
公適直宿禁內。
協(xié)贊實多。
特升為都承旨。
尋賜輸忠衛(wèi)社協(xié)贊靖難功臣號。
甲戌。
拜嘉善大夫吏曹參判。
封寧城君。
乙亥。
遷司憲府大司憲。
時世祖攝政。
逆黨馀孽。
尚未盡除。
公條陳數(shù)十事。
皆蒙允可。
是年六月。
世祖即位。
賜佐翼功臣號。
秋丁內艱。
丁丑服闋。
拜嘉靖戶曹參判。
尋移吏曹。
戊寅。
資憲仁順府尹。
歷工,刑兩曹判書。
時睿宗在東宮。
世祖教曰。
輔養(yǎng)儲君。
非老成不可。
命公為賓客。
是年冬。
丁外憂。
是時世祖方撰經國大典。
明年。
世祖命起公復。
公三上書固辭。
御書批其尾曰。
事之重。
國所共稱。
卿之才。
予所獨知。
不合專為一身。
正宜廣利萬世。
公不得已赴召。
除知中樞院事兼藝文大提學。
世子左賓客。
成均大司成。
階加正憲。
世祖親制訓辭授睿宗。
又制兵將說教諸將。
皆命公注解。
公深究睿章。
推衍增益。
論斷詞旨曲暢方通。
而盡合先儒之說。
上甚嘉悅。
辛巳。
轉吏曹判書。
階加崇政。
尋移判中樞院事。
癸未。
拜議政府右贊成兼世子貳師。
遷左贊成。
世祖分命宿儒。
講論四書五經。
考古證今。
參定句訣。
又召會文儒辨同異。
上親加睿裁。
公在左右。
每承顧問。
毫分縷析。
應對如響。
上聽之亹亹不厭。
目左右曰。
寧城真天才也。
丙戌。
階崇祿兼判兵曹事。
公辭曰。
兵官機務。
非臣迂腐所堪。
乞解其任。
言甚切至。
上不允。
尋加輔國崇祿大夫。
丁亥。
擢拜大匡輔國議政府右議政。
五月。
轉左議政。
九月。
升領議政。
屢以盛滿辭。
十二月。
還封寧城君。
戊子。
睿宗即位。
加領經筵事。
明年己丑。
我主上殿下即位。
日御經筵。
命公為領經筵事。
以累朝儒宗。
甚重敬之。
庚寅。
改封府院君。
辛卯。
賜純城明亮經濟弘化佐理功臣號。
冬十二月。
再入相。
兼領經筵,監(jiān)春秋館事。
進世祖,睿宗兩朝實錄。
上嘉其功。
賜鞍馬。
癸巳夏大水。
公以陰陽失節(jié)。
責在三公。
上書辭職。
上不允。
甲午四月。
公有微疾。
時方恭惠王后初喪。
襄事甚嚴。
壬午。
公力疾命駕將出。
遇暴甚劇。
上連遣內醫(yī)胗視。
百藥不效。
翌日卒。
享年六十六。
上震悼。
遣內臣往吊。
又命內官慰之。
禮官奠賻如例。
加賜米豆紙布若干。
官尤葬事。
是年某月。
葬于京畿某邑之某原。
公性謙恭簡靜。
端介無華。
立身行已。
常持正不撓。
平居雖隆冬盛暑。
終日整冠危坐。
略無惰容。
至于奉公。
憂國如家。
再入相府。
政務寬大。
不喜更張。
與人言。
常先示退損。
不自表襮。
又不立崖岸自異。
至如朝廷論議。
臨決大事。
確不可犯。
居家清白。
關節(jié)不行。
不邇聲色。
不事產業(yè)。
家務一委之夫人。
無毫發(fā)干慮。
待親戚以仁。
接下以恭。
遇事常加三思。
立朝四十年。
一不披彈劾。
自登第至臺輔。
未嘗一日寄外。
慨然以斯道為已任。
獎進后學。
為文章。
自出機杼。
大放以肆。
雄豪富贍。
如長江大河。
勢不能止。
尤工于駢儷。
凡朝廷事大表箋。
高文大冊。
皆出其手。
華人每稱我國表詞精妙皆公所著也。
圣上方倚任圖治。
天不憖遺。
可勝痛哉。
公娵達川府院君徐彌性之女。
封貞敬夫人。
生二男四女。
男長曰永潾。
中壬午司馬試。
丙戌某人榜登第。
今為刑曹參議。
次永灝。
禦侮將軍。
行司果。
女長適禦侮將軍行司猛鄭涵。
次適保功將軍行司猛文簡。
次適中訓大夫掌隸院司議李鈞。
次適宣教郎行社稷署參奉申銖。
參議先娵大護軍李孝林之女。
生一男。
曰秀英。
后娵觀察使樸健順之女。
生三男。
曰秀豪曰秀雄曰秀杰。
司果娶判書鄭孝常之女。
生一男。
鄭司猛生一男一女。
文司猛生二男一女。
司議生一女。
參奉生一男。
并幼。
將葬之月。
參議請余志墓石。
某于公。
偏承一顧之恩。
凡讎校文墨。
操秉史筆。
未嘗不與之偕。
況又同在太常叨奉末議。
優(yōu)蒙肯可。
相從近三十載。
雖謂之知已。
可也。
公捐館之前一夕。
謁公于第。
公談話自若。
噫。
晨夜之頃。
豈意便隔幽明。
公之豐功偉績。
有國乘在。
奚庸贅說。
略敘世系游宦之次。
子孫男女之數(shù)。
瘞于墓道。
兼抒悲懷云爾。
(私淑齋姜希孟。
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