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唐定州鼓城人。趙冬曦弟。玄宗先天二年進(jìn)士。天寶中,屢官比部郎中。九載,自揚(yáng)州長史遷吳郡太守兼江南道采訪處置使。十一載,改北??ぬ?。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郡望天水(今屬甘肅),定州鼓城(今河北晉州)人。父不器與兄夏日、冬曦皆有名于時。居貞進(jìn)士及第后,又于玄宗先天二年(713)中手筆俊拔、超越流輩科。天寶年間任比部郎中,十載(751)任吳郡太守兼江南道采訪處置使,十一載遷北??ぬ亍?div id="c6zwyac" class='inline' id='people_20211_1_4_comment'>事跡散見《新唐書·趙冬曦傳》、范成大《吳郡志》卷一一。《全唐詩》存詩1首。《全唐詩外編》復(fù)出1首,多異文。
居貞。國子祭酒冬曦弟。擢進(jìn)士第。官吳郡太守兼江南采訪處置使。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滄州臨津人。世習(xí)醫(yī)業(yè)。后周太祖顯德初為翰林醫(yī)官。宋太祖建隆初加朝散大夫、鴻臚寺丞。乾德初太常寺考較翰林醫(yī)官藝術(shù),以翰為優(yōu)。與馬志等詳定《唐本草》上之。太宗淳化中官終醫(yī)官使。卒年七十二。全宋詩
人物簡介
【生卒】:1110—1176 【介紹】: 宋桂林人,字必強(qiáng)。登進(jìn)士第。累遷雷州??悼h令,知賀州臨賀縣。趙鼎自潮州再貶過雷州,守柔以故相禮迎,為人告于秦檜,坐十年不得升遷。檜死,始轉(zhuǎn)官通判容州、邑州,擢知宜州,秩滿乞歸。以范成大薦,起知新州,未至而卒。
人物簡介
全宋詩【生卒】:1111—? 【介紹】: 宋泗州郫縣人,字巖老,號牧齋。高宗紹興五年進(jìn)士。守漢嘉,有惠愛。范成大、趙雄言其賢,詔轉(zhuǎn)一官,除直秘閣,不就。孝宗淳熙五年,授利州路轉(zhuǎn)運(yùn)判官,時年六十六,乞致仕。
孫松壽(一一一一~?),字巖老,號牧齋(《宋元學(xué)案》卷五○),郫縣(今屬四川)人。高宗紹興五年(一一三五)進(jìn)士,曾知嘉州。孝宗淳熙三年(一一七六),時年六十六,直秘閣致仕。年九十馀卒。事見民國《郫縣志》卷三。今錄詩八首。全宋文·卷四五九五
孫松壽(一一一一——?),字巖老,人稱牧齋先生,成都府郫縣(今四川郫縣)人。紹興五年類試進(jìn)士,歷官州縣。淳熙三年除利州路轉(zhuǎn)運(yùn)判官,時年六十六,遂乞致仕。見嘉慶《四川通志》卷一四四,《宋元學(xué)案》卷五○。
人物簡介
全宋詩【生卒】:1117—1177 【介紹】: 宋崇慶府晉原人,字清叔,一字元昭,號桃溪先生。高宗紹興十八年進(jìn)士。任隆州判官,攝綿州,救荒有卓績。后知興元府,安撫利州東路,訪知和糴害民,為奏免之。累遷倉部郎中。孝宗淳熙間,與制置使范成大計(jì),改四川和糴為官糴。使川民脫重負(fù)。官至太府少卿。有《桃溪集》。
李蘩(一一一七~一一七七),字清叔,一字元昭(《紹興十八年同年小錄》),自號桃溪先生,崇慶晉源(今四川崇慶)人。高宗紹興十八年(一一四八)進(jìn)士。歷安仁縣主簿,知眉山縣,攝通判邛州,成都府路提點(diǎn)刑獄公事,權(quán)主管四川茶馬,知興元府,以倉部員外郎總領(lǐng)四川財(cái)賦軍馬錢糧,除太府少卿,致仕。孝宗淳熙四年(一一七七)卒,年六十一。有《桃溪集》一百卷,已佚。事見《鶴山集》卷七八《朝奉大夫太府少卿四川總領(lǐng)財(cái)賦累贈通議大夫李公墓志銘》。全宋文·卷四七五七
李蘩(一一一八——一一七八),字清叔,一字元昭,自號桃溪先生,蜀州晉原(今四川崇州)人。登紹興十八年進(jìn)士第,為隆州判官,攝綿州,歷知永康軍、利州、興元府。淳熙初,擢提點(diǎn)成都路刑獄,徙倉部員外郎,總領(lǐng)四川財(cái)賦,升郎中,累官太府少卿。淳熙五年卒,年六十一。蘩長吏治,恤民瘼,所至罷苛條,舉荒政,濟(jì)人甚眾,梁、洋間至繪蘩像而祠之,其得民心如此。又學(xué)有源委,著述繁富,可考者有《桃溪集》百卷及《經(jīng)語提要》、《春秋集解》、《戰(zhàn)國新書》、《荒政錄》等二十馀種。見《宋史》卷三九八本傳,《鶴山大全集》卷七八《四川總領(lǐng)財(cái)賦李公墓志銘》,《紹興十八年同年小錄》。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生卒】:1118—1187 【介紹】: 宋開封雍丘人,徙居上饒,字無咎,號南澗。韓元龍從弟。以蔭為龍泉主簿。歷知建安縣。符離之役,嘗上書張浚勸勿輕舉,浚不聽。遷知建安府,大興學(xué)校,創(chuàng)修郡志。累官吏部尚書,封潁川郡公。師事尹焞,曾與呂祖謙講讀于德清慈相寺。有《桐蔭舊話》、《南澗甲乙稿》、《焦尾集》。全宋詩
韓元吉(一一一八~?),字無咎,號南澗翁,祖籍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南渡后居信州上饒(今屬江西),維玄孫,淲父。早年嘗師事尹焞,初與從兄元龍?jiān)囋~科不利,后舉進(jìn)士,為南劍州主簿。高宗紹興二十八年(一一五八),知建安縣。孝宗乾道元年(一一六五),為江南東路轉(zhuǎn)運(yùn)判官(《景定建康志》卷二六)。后出入中外,兩知婺州,一知建寧府等,入朝為中書舍人、大理少卿、龍圖閣學(xué)士、吏部侍郎等,中間曾出使金國。官至吏部尚書、潁川郡公。晚年退居信州,淳熙十三年(一一八六)尚存世。有《南澗甲乙稿》七十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九),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二十二卷。事見本集有關(guān)詩文?!№n元吉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南澗甲乙稿》為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本(簡稱聚珍本)等。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詞學(xué)圖錄
全宋文·卷四七八三韓元吉(1118-1187) 字無咎,號南澗。許昌人,徙居信州上饒(今屬江西)。曾與張?jiān)伞埿⑾椤?span id="vya0zwt" class='peopleLink highlighted2' onclick='ShowAuthorProfile("31372", "people_34515_2_2", "范成大")'>范成大、陸游、辛棄疾等以詞唱和。有《南澗甲乙稿》、《南澗詩余》。
韓元吉(一一一八——一一八七),字無咎,號南澗,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人,南渡后居上饒(今江西上饒)。韓維玄孫。初以蔭入仕,為龍泉縣主簿,調(diào)南劍州主簿。紹興末歷知建安縣,召為司農(nóng)寺主簿。乾道中,歷江東轉(zhuǎn)運(yùn)判官、守大理少卿、權(quán)中書舍人,累官至吏部侍郎。淳熙初出知婺州,入為正奉大夫、吏部尚書。乞外,復(fù)以龍圖閣學(xué)士知婺州,后罷職奉祠。爵至潁川郡公。淳熙十四年卒,年七十。元吉學(xué)于尹焞而友朱熹,呂祖謙為其婿。著有《易系辭解》、《焦尾集》、《南澗甲乙稿》等。見《宋史翼》卷一四,《南宋文范作者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