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胡長卿

共 7 首
拂我膝上琴,當(dāng)客清風(fēng)襟。
我琴無軫弦不和,愿借之子調(diào)其音。
美人一笑千黃金,彈作江岸花木深。
下有同隊(duì)之游魚,上有同聲之鳴禽。
琴聲一疊一嘆息,江花江草無終極。
惠政郡州楷,清名萬口傳。
南交需按察,北闕正詳延。
契分元重復(fù),封疆互接連(自注:廬陵、廣西皆與湖南接境。)。
勞歸知有日,還佇楚江邊。
⑴ 自注:先德與仆嘗僚金陵。先兄袁州使君復(fù)同官于婺,其后遂忝同朝。比復(fù)修維梓之敬,謀同甲之好。
外計(jì)初馳傳,元戎久奏功。
馬牛非北海,雞犬是新豐。
梅萼三冬綠,榴花四季紅(自注:見《虞衡志》。)
德星臨越分,桂海即吳中(自注:三賢皆居浙西。)。
江西太守說誰子,只說吉州有新事。
棘闈照日動(dòng)碧鱗,粉堞入云橫爛銀。
三年八邑邑邑熟,一任千日日日春。
君不見吉州太守清何似,白鷺江心秋見底。
除卻太倉五升米,不曾遣人來向市。
四鄰束脩來相看,不將入家將入官。
清名襲人冰霜寒,隨風(fēng)一夜入九關(guān)。
帝曰桂林五千里,象犀珠玉生海里。
安得使者人人皆如此,金捐于山珠抵水。
卻從吉州奪吾侯,一州奪與三十州。
梅花一笑迎漢節(jié),桂花八株吹嶺雪。
使星歸去作臺(tái)星,跳過郎星與卿月。
我尋屏跡到猿啼,云滿山前花滿溪。
高峰壁立七十二,風(fēng)生兩腋天可梯。
煉師兩鬢東風(fēng)黑,紺天不流月光白。
檐牙咬雨昨已晴,松幄張空夜瑟瑟。
興濃抱石玄以輕,得意七弦橫玉繩。
膝頭指弄響玲玲,燦然奪目三十星。
初如雨滴芭蕉夜,久坐梧桐猿嘯罷。
宛然幽澗聽鳴泉,偶雜修篁戛清夏。
先疑易水渡荊軻,已轉(zhuǎn)似勸無渡河。
美人金帳別項(xiàng)籍,壯士鐵笛吹孟婆。
不然雙雉兩南北,或者婦牽蘇武服。
弦中何似湘妃怨,指下為甚明妃哭。
又非林下感蟏蛸,更匪胡笳叫晚秋。
自然雁聲下遙塞,忽覺蟬噪過南樓。
君休彈終我畏聽,滿懷今古興亡病。
蒼梧云愁虞舜遠(yuǎn),鼎湖云出軒轅冷。
一聲一聲復(fù)一聲,不管世間銀發(fā)生。
彈盡天涯夕陽影,又向山中彈月明。
胡長卿,去已久,韓飛瓊,無此手。
玉帝聞未曾,人間空白首。
柳花霏霏滿江城,城外海棠紅淚傾。
恐君馀思更未已,為我春晝聞晴鶯。
⑴ 原作長,據(jù)玉隆集改
許國臣、陸秀夫等,奉二王提一旅。
國將亡,勢已去。
志存趙孤,抱杵臼忱。
期復(fù)漢室,誓諸葛心。
脫死兇鋒,奮臂轅門。
沐鐵衣于塞雨,倚金戈于海云。
駐義旗于江寺,哭寶扆于禪床。
悶此日之亂離,痛先帝之奔遑。
撫仙跡兮慘慘,視老天兮蒼蒼。
江南孤兮白日暮,漠北迢兮增永傷。
當(dāng)其故國塵驚,喬木風(fēng)悲。
杖劍渡江,策馬南馳。
伶仃江表,去邠行色。
李綱之忠謀莫施,岳穆之背字空涅。
哀一策之未張,慨累世之忍恥。
何天心之不回,復(fù)胡元之崛起。
恃弓馬之勁肥,恣鯨鯢之跳梁。
恨奸臣之竊弄,反要和于犬羊。
輸有窮之歲幣,應(yīng)無厭之狼欲。
暴已肆于虎視,意方銳于豕突。
及夫天目山兮一崩,錢塘潮兮不至。
候月龍沙,席卷天地。
真州軫天祥之憂,鎮(zhèn)江灑枋得之淚。
爰戴皇嗣,矢奮大義。
共許丹心,死而后已。
收一片之版圖,寄江心之古寺。
瞻玉座于遺榻,認(rèn)高皇之奔御。
掬殘軀而抆淚,拜匣里之舊衣。
想當(dāng)日之來寓,嘆已劇于旄丘。
況今日之已危,等宗社于綴旒。
地既蹙于建炎,兵又殘于曩昔。
豈古跡之是怨,悲喪亂之斯酷。
紛哭聲之上徹,恍靈馭之降格。
激殘軍之意氣,冀神州之興復(fù)。
惜乎效死勿去,守國良法。
臨危制變,御戎長策。
群邪擅柄,君子繼逝。
年年割地,歲歲增幣。
關(guān)河千里,兵戈十載。
鐵馬搗域,鑾輿播越。
偷安茍全,前后一轍。
如使過河納宗澤之言,賣國無師道之奸。
軫軍民之病瘼,念國步之艱難。
固守城池,俾養(yǎng)人和。
鍊卒揚(yáng)威,直渡遼河。
安知式微之嘆,轉(zhuǎn)為六月之歌。
尤可痛者,人謀不臧,天不助順。
蕩日晝黑,斗星夜殞。
三宮北遷,九廟無主。
萬民涂炭,群臣暴露。
數(shù)千年衣冠變夷,三百載宗社何依。
勤王師退,扶顛力微。
賣死偷生,國無男兒。
舉義討罪,誰與為謀。
所賴天日在上,義不忘讎。
帝胄無恙,志士推戴。
精忠所激,萬死何畏。
夏有少康,克致中興之績。
漢有光武,能恢馬上之業(yè)。
矧人臣之委質(zhì),節(jié)豈二于險(xiǎn)夷。
留玉節(jié)于琳宮,增余懷之噓噫。
誰知舊座之一哭,誠已激于九天。
維我二三,盍相勉旃。
遂拔劍擊柱而誓曰:格汝有眾,咸聽予誓。
蠢玆頑虜,恣其吞噬。
敢用匪茹,侵陵城闕。
谷乃甲胄,一乃心力。
殲厥巨魁,復(fù)我邦族。
庶奉我王,以靖王室。
用命賞于祖,不用命戮于社。
試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題夷齊廟(辛丑) 明末清初 · 李安訥
南面尚相讓,況肯北面為。
父命與天倫,二子俱得宜。
周興采薇食,介性終未移。
豈止激貪夫,綱常賴不隳。
武王天下圣,義士且非之。
后來莽大夫,奈何臣節(jié)虧。
紛紛厭粱肉,磨滅誰復(fù)知。
餓夫到今稱,報(bào)施其在茲。
太史好議論,天意焉得窺。
唯有夫子語,炳與日星垂。
曠代仰高躅,驅(qū)車過古祠。
山立儼遺像,再拜心自祗。
凜冽有生氣,常如叩馬時(shí)。
岧岧孤竹城,萬古清風(fēng)吹。
按:永平府西大灤河之上。孤竹城在焉。乃古孤竹國也。城中有夷齊廟。建自唐玄宗時(shí)。每歲春秋。祀以仲月。歷代式遵。著于甲令。洪武九年。重新廟宇。成化九年。敕賜廟額曰清節(jié)祠。臺(tái)殿穹崇。金碧耀日。塑像岳立。精魂如在。廟之東門。扁曰廉頑。西門扁曰立懦。揖遜堂,清風(fēng)臺(tái),溯清樓。在于廟后。下臨灤水。山川清絕。風(fēng)景蕭然。入其門而拜于庭。登其臺(tái)而坐其樓。仰耿光而起欽。想峻節(jié)而興感。魄動(dòng)神竦。毛發(fā)上指。鄙萌自銷。怯膽變勇。皓皓若秋陽暴而江漢濯。飄飄乎不覺在塵埃中也。但竊觀廟碑。伯夷曰昭義清惠公。叔齊曰崇讓仁惠公。此乃元世祖所追封也。夫二子者。古之逸民。遜國以全仁。諫伐以成義。不與惡人言。不立惡人朝。諸侯不得友。天子不得臣。窮天地而特立。與日月而爭光。百世聞風(fēng)。貪夫亦廉。雖以周武王之圣。既不能粟其餓死。況彼區(qū)區(qū)胡元之爵。烏得以膻其介哉。九泉不昧。二靈有知。當(dāng)復(fù)憮然。洗耳不暇。豈忍一日加諸其身。至于皇朝。仍而存之。何也。夷狄之君。尚知敬慕。其將以激來世感人心。使明知二子之賢乎。褒崇之典。能盡其美。其亦不以人廢言。以示我皇明至大無私之意乎。謏聞寡識(shí)。未達(dá)鴻規(guī)。竊為二子若坐涂炭。因書鄙見。以俟世之篤論君子者辨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