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石邦哲

共 8 首
薰風池閣。
小紅橋下荷花薄。
沙平水淺山如削。
水上鴛鴦,何處風吹落。

今朝端午新梳掠。
錦絲圍腕花柔弱。
人生只有尊前樂。
前度劉郎,莫負重來約。
并海東北行偶述(壬子) 清 · 翁方綱
七言律詩
昆渚曾懷顧阿瑛,稽山幾見石熙明。
擬將小閣蒼茫意,試寫洪川佇望情。
摹印回環(huán)篆貞甫,遺經(jīng)原委隸熹平。
他年圖畫空濛思,仿取沙灣策騎行。
⑴ 元顧玉山、明黃貞父皆以「小蓬萊」自顏其齋。
又四首 其三 清 · 翁方綱
七言絕句
石熙明到文徵仲,又閱氈椎四百年。
三半短行零海字,石工翻借墨池傳。
書樂毅論舊本后(乙丑) 清 · 翁方綱
華陽隱者句曲仙,何取世態(tài)相周旋。
未知梁武粗健語,可語朱異徐僧權(quán)。
通明細書審精要,蕭家早并追阮研。
永師題出梁陳后,敕摹尚及馮褚前。
貞觀六本何自仿,東晉五代爭遙傳。
官奴把筆髫齔日,時當稧席前五年。
天臺紫真援筆訣,腕指斡運杓衡懸。
所謂勢如欹反正,小能寓大方能圓。
想爾趨庭侍研側(cè),行行指示非言宣。
即如鄰字再三見,陰陽向背妥不偏。
定是馮郎職館直,墨拓初未經(jīng)珉鐫。
后來摹本豈知此,一律勻比貌取妍。
最下鴻堂雪堂刻,褚銜杜撰訛相沿。
何人謬移文彭楷,?香特寫彥遠編。
郁岡珍作二本冠,來禽道聽車流涎。
張丑及見吳氏本,揠苗方笑宋人然。
賞到良常王給諫,馀清本謂清而堅。
彼堅且栗實影寫,以繢為素非廓填。
嗟哉貌古轉(zhuǎn)失古,咎浮快雪滋甚焉。
石熙明家海字本,高學士裹行軺氈。
顧稱右軍手書石,晉刻何翅興寧磚。
非惟不憑褚撰目,更誰參訊智永禪。
紛紛贗說等傅會,賴此舊本形神全。
格高黃庭畫贊上,真意古淡純乎天。
泓然氈蠟瑩匱紙,重臺何止壓碧箋。
所以楷評勝遺教,縱橫馳想手與弦。
山谷放翁眼如炬,何嘗矩步來拘牽。
獨有停云嫡苗裔,惜欠考系空蹄筌。
竇家希絕且莫嘆,過庭怫郁非真詮。
借問永興臂痛帖,青藍覼縷當誰賢。
馮臨六賜本,何似蕭阮儔。
梁時舊摹出,得記朱徐不。
太湖與秣陵,殘刻難并收。
梅徐詫奇妙,空溯趙與歐。
復齋手拓時,已嘆歲月流。
石膚日磨蝕,遑問努趯遒。
元符勒元祐,秘閣精英留。
公私二覆本,皆系于越州。
石熙明家石,宋末又增修。
幸借元符舊,柯睨真銀鉤。
當時賜官奴,筆訣追有由。
筆筆虹月光,特達琳瑯球。
處處自起訖,舍矢貫樹鍭。
縱橫寸黍內(nèi),碧海騰蛟虬。
豈復宋元后,一律圓媚柔。
江村吳家跡,粗副邢董求。
不直張米庵,齊傅嗤楚咻。
劣足傲快雪,褚銜幻如诪。
趙臨亦偽作,雜出紛贅疣。
寥矣吾安放,遠目梁唐謀。
薛家扇書函,儻及貞觀酬。
西堂中禁品,像贊黃庭侔。
當日舉正書,藝圃窮冥搜。
側(cè)想褚臨本,出藍非藝游。
戈波渟蓄間,風引幾回舟。
撥鐙有逆矩,卓穎非凡疇。
試取國工喻,頎典以孫辀。
似欹乃反正,所戒氣驕浮。
人品系心術(shù),經(jīng)畬賴鋤耰。
豈獨一棐幾,晉法微闡幽。
研屏理窗光,匱紙瑩于油。
問津卬涉始,溽暑越早秋。
停云對墨池,兩家孰箕裘。
那問高學士,清砧響茶甌。
⑴ 快雪本,褚于貞觀六年系河南郡公銜,實為笑柄。
吳萊得見魏公本,資州傳是漢刻乎。
石熙明家越州帖,孫叟珍作熹平摹。
此非會稽洪石跡,小蓬萊借題經(jīng)廚。
吾齋錢郎及黃九,后先響答鼓應枹。
十年兩地殘紙接,其一硯背光如濡(《學而篇》五行。)。
竟可料度講堂壁,慮虒銅尺銘建初。
四十六碑堂十丈,洛陽想見東觀儲。
爾日書丹據(jù)何本,禮堂之寫功焉如。
鄭君生后許南閣,山巖屋壁存故書。
許師賈逵本古學,鼎彝詎肯傳寫殊。
八分仍自二篆出,韋編漆簡尋川涂。
中郎鉤深秘儻在,寥寥一十三段馀。
劉球婁機一再仿,下與韓蔡論操觚。
吾滋懼者嗜異輩,偶摭目見侈補苴。
慎之慎之云復古,博則取益泥則誣。
班諸岐陽周十鼓,森若東序龍馬圖。
日月中天星宿海,敢以隸勢量一隅。
切勿儕居蟲鳥篆,昌黎已誤稱鴻都
⑴ 石經(jīng)與鴻都是二事,其以石經(jīng)為鴻都者誤也。
樂毅論海字本(丁丑) 清 · 翁方綱
宋人最重海字本,缺角石想唐時鐫。
高紳學士役車得,秋空砧響聞清圓。
緘之文木束以鐵,趙郎官遞徐郎傳。
淳熙之中順伯錄,石膚已漸薶昏煙。
夢溪姑溪所稱述,妙絕品孰歐梅先。
石熙明家趙州石,取影尚及宣政前。
馮承素輩跡已邈,元祐秘閣文猶全。
全者梁模緬支系,押尾名識異與權(quán)。
豈知重開派別出,廿九行又紛鉤填。
牧民信既改其半,莒即墨僅留一編(「縱二城」,「二」作「一」。)。
停云館偶末行脫,叩以海字仍茫然。
王青羊本章藻勒,陸醫(yī)士并何髯詮。
魚尾波說永興擬,疏瘦字骨工難宣。
精華誰云近銷乏,壓吳廷笈層萬千。
何況鴻堂雪堂刻,褚銜杜撰嗟可憐。
豈惟那董揚不棄,洛神尚勝藏荊川。
上追官奴付受緒,肯逐圓熟爭流涎。
潁上誰教竊典故,秣陵亦說得井邊。
⑴ 宋末重刻本「牧民明信」「明」字右「月」內(nèi)作二點。
⑵ 周越《法書苑》與《姑溪集》說異。
高家海字本,宋世稱最珍。
右軍樂毅帖,秘閣外?聞。
高家暗檻后,趙竦手拓親。
趙后傳之徐,徐復貽子孫。
歐趙所未詳,順伯錄具存。
順伯跋徐笈,石膚嗟蝕昏。
終宋之末季,續(xù)模渺無因。
北南宋之交,越州拓猶新。
是時秘閣賜,正并學舍陳。
學舍為重鐫,石氏儼結(jié)鄰。
嗟此會稽郡,上追永和春。
寥寥八百年,歷閱幾貞珉。
蕭阮臨寫來,貞觀付館臣。
未知元祐藏,硬黃爾何人。
備寓筆欹正,匠授規(guī)斲輪。
外映波回折,中含氣粹溫。
元祐元符刻,百載近未湮
石熙明家塾,豈未深對論。
歐梅到順伯,品騭推獨尊。
圓神與铦鋒,得爭古法醇。
況此石氏摹,已非櫝高紳。
又閱年三百,并勒于吳門。
章簡名父子,鐵穎館停云。
海字闕短行,莫知所問津。
私淑墨池影,乞諸青羊君。
邇來何(屺瞻。)(壇長。)輩,始爇瓣香薰。
猶勝邢與董,妄嘆吳江村。
下視快雪馮,褚銜惹笑嚬。
俗書益贗托,種種滋塵塵。
顧量海字泐,一羽與百鈞。
尚賴停云石,今在嘉禾闉。
宋后失楷則,但務趨圓勻。
必也正名乎,元精耿渾淪。
秘閣本第一,海字本附群。
以尋虞歐脈,晉唐樹骨筋。
此責將誰諉,華實窮本根。
小字如大字,縱橫氣雄奔。
嗤彼三日婦,脂粉涂面唇。
稽首宋拓前,河源仰星辰。
智永未題日,冀逢真右軍。
⑴ 元祐《秘閣帖》至元符間刻成,去越州學舍重刻時尚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