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劉賈

相關(guān)人物:共 4 位。
共 9 首
皇天祐助,前沈后揚。
禍為德根,憂為福堂。
威人者滅,服從者昌。
王離牽致,其后無殃。
君臣生離,感動上皇。
眾夫悲哀,莫不感傷。
臣請薄脯,酒行二觴。(一章)

大王德壽,無疆無極。
乾坤受靈,神祗輔翼。
我王厚之,社祜在側(cè)。
德銷百殃,利受其福。
去彼吳庭,來歸越國。(二章)

附考:郡為古揚州城。春秋于越敗吳于槜李,及越滅吳,地歸越。周末楚威王取越,地屬楚。秦始皇二十五年,置長水、海鹽二縣,屬會稽郡。東巡掘污長水,徙今治,改名由拳。海鹽陷為柘湖,移治武原鄉(xiāng),在今平湖境。二世元年,項氏據(jù)為西楚地。漢高祖三年,立兄賈為荊王,地屬之。十一年,誅,復立會稽郡。十二年,封賈子濞為吳王,海鹽置司鹽校尉。新莽元年,改海鹽為展武。東漢建武二年,復名海鹽。順帝永建二年,海鹽縣陷為當湖,移治顧邑山,在今平湖縣南乍浦。吳大帝黃武四年,割由拳、海鹽二縣地為鹽官縣。黃龍三年,由拳野谷生,改為禾興,因以紀年。赤烏五年,避太子和諱,改禾興為嘉興。東晉咸康七年,海鹽縣移處馬嗥城,隸南徐州。八年復隸揚州。梁武帝天監(jiān)六年,海鹽縣屬信義郡。太清三年,析海鹽東北境置前京縣,治京浦,在今華亭縣東南,與嘉興、海鹽俱隸吳州。陳武帝永定二年,割海鹽、前京、鹽官三縣地立海寧郡,治鹽官。隋文帝開皇九年,罷吳州并信義海寧郡,改吳郡為蘇州,升錢塘為杭州,廢嘉興、鹽官入錢塘,屬杭州。唐武德七年,復置嘉興海鹽縣,屬蘇州。八年,嘉興又廢。唐太宗貞觀元年復嘉興縣,省海鹽入嘉興,仍屬蘇州,隸江南道。睿宗景云二年,又復海鹽縣,屬蘇州,改隸揚州。先天二年,省海鹽入嘉興。玄宗開元五年,于馬嗥城西北置海鹽縣,即今治也。天寶元年,割嘉興之東境、海鹽之北境、昆山之南境置華亭縣。大歷五年,升嘉興為望縣,十四年改隸浙江。武帝會昌四年,升海鹽縣為??縣。昭宗大順元年,割海鹽歸杭州。乾寧四年,吳越王平嘉興。梁太祖開平三年,立吳江縣,分嘉興之北境與焉。后唐莊宗同光二年,吳越王升嘉興為開元府,割華亭、海鹽二縣屬之。明宗長興二年,文穆王罷開元府,復屬中吳。晉烈祖天福三年,析嘉興之義和鎮(zhèn)為崇德縣,明年又以嘉興為秀州,另立嘉興縣,與華亭、海鹽附焉,自是不復隸蘇矣。宋太宗淳化三年,隸浙西路?;兆谡推吣?,改秀州為嘉禾郡,十年,割嘉興之梧桐等五鄉(xiāng)益崇德。宣和三年,復改為州。寧宗慶元元年,升嘉興府,領(lǐng)嘉興、海鹽、崇德、華亭四縣。元至正十四年,升為嘉興路,置華亭府屬焉。元貞元年,升海鹽、崇德為州。元亂,為張士誠所據(jù)。明太祖吳元年,改路為府,以海鹽、崇德為縣,華亭屬直隸。宣德四年,分嘉興之西為秀水,北為嘉善,海鹽之東北為平湖,崇德之東為桐鄉(xiāng),領(lǐng)縣七。本朝因之改崇德為石門縣。
卞和者。楚野民。常居山耕種。因得玉璞。以獻于楚懷王。懷王使樂正子占之。言非玉。王以為欺謾。斬其一足。懷王死。子平王立。和復抱其璞而獻之。平王復以為欺謾。斬其一足。平王死。子立為荊王。和復欲獻之??謴鸵姾ΑD税溆穸耷G山之中。晝夜不止。涕盡繼之以血。荊山為之崩。荊王遣問之。于是和隨使獻王。王使剖之。中果有玉。乃封和為陵陽侯。和辭不就而去。作退怨之歌曰:
悠悠沂水經(jīng)荊山兮。
精氣郁泱谷巖巖兮。
中有神寶灼明明兮。
穴山采玉難為功兮。
于何獻之楚先王兮。
遇王暗昧信讒言兮。
斷截兩足離余身兮。
俯仰嗟嘆心摧傷兮。
紫之亂朱粉墨同兮。
空山歔欷涕龍鐘兮。
天鑒孔明竟以彰兮。
沂水滂沌流于汶兮。
進寶得刑足離分兮。
去封立信守休蕓兮。
斷者不續(xù)豈不冤兮。
⑴ ○琴操下?!额惥邸钒耸?。《樂府詩集》四十一。《詩紀前集》四。又《后漢書》孔融傳注引分、蕓、冤三韻?!冻鯇W記》二十七引山、嚴、明、功四韻?!段倪x》二十五重贈盧諶詩注引山、功二韻。渚宮舊事一所引缺身一韻?!饎熍嗲俨傺a釋曰:案此以平王為懷王子。與史不合。韓非子和氏篇作以獻厲王。下言厲王薨。武王即位。又言武王薨。文王即位?!缎滦颉冯s事五同。惟文王作共王。疑所記當以韓非子為確。又曰:案沂水在魯。不得經(jīng)荊山。沂乃沔字之訛也?!墩f文》云。沔。沔水也。出武都沮縣東狼谷。東南入江。一曰入夏水。逯案。琴操本事多沿民間傳說。不斤斤于時地記載。既能謂平王為楚懷王子。亦可言魯水過荊山。不必作沂沔考訂也。
遣春十首 其八 (811年) 中唐 · 元稹
繞郭高高冢,半是荊王荊王:即楚王?!洞呵铩でf公十年》:“荊敗蔡于莘?!倍蓬A注:“荊,楚本號,后改為楚。”)。
后嗣熾陽臺,前賢甘蓽路。
善惡徒自分,波流盡東注。
胡然不飲酒,坐落桐花樹。
⑴ “后嗣”句:指楚襄王夢遇巫山神女事。后嗣,指楚襄王。熾,沉湎于某事。陽臺,參卷4《楚歌十首》注。
⑵ “前賢”句:指楚國開國之君篳路藍縷,建立楚國。《史記·楚世家》:“昔我先王熊繹辟在荊山,篳路藍縷,以處草莽?!?/div>
落落廟碑摹瘞鶴,陰陰宰木宿神鴉。
可憐寶劍凌云氣,散作金燈滿地花。
賺得佳人出繡幃,畫羅輕鬢兩霏微。
荊王枕上原無夢,阿母宮中見亦稀。
好傍翠樓裝月色,新裁白纻作春衣。
水精簾動微風起,玉鳳雕釵裊欲飛。
注:賺得(元凜中秋夜不見月)畫羅(溫庭筠和友人悼亡)荊王(李商隱代元城吳令暗為答)阿母(張籍聞唐昌觀玉蕊近有仙過)好傍(羅鄴蘆花)新裁(雍陶公子行)水精(高駢山亭夏日)玉鳳(蕊蕊夫人宮詞)
憶讀餞書圖,久與夫子別。
五載一相見,飄若春風雪。
夕謁晨載涂,悵望心如結(jié)。
至今江上月,七十五圓缺
但照南飛鶴,不照北征轍。
乘槎昨奉使,小邑且停節(jié)。
眼中青山來,一水故縈折。
尺素托雙鯉,感念心內(nèi)熱。
上言起居康,下言詹思切。
邇來同門友,人事不可說。
堂堂田京兆,家無四壁列。
子弟紛饑驅(qū),衣寒手足裂。
河東與雁門,古誼猶提挈。
曩者侍函丈,賤子名濫竊。
每與田生語,酬知意激烈。
誰使汾沮洳,拔濯出高潔。
凄涼鄉(xiāng)社祭,寂寞朋簪絕。
彭生亦老退(作邦于去年請假歸平陽。),葛生甘守拙(天柱為云南太守,以憂去官。)。
渺天末,落落晨星揭。
賤子獨何幸,師門近棖闑。
同硯得許子(長庚。自平定來訪。),聊慰形影孑。
大江日東去,回首山屼嵲。
掛帆亦易耳,欲往風先掣。
乃知宦游跡,若奔騎遭紲。
椒園冬日暖,梅花絢如纈。
年豐詩力健,老懷足怡悅。
郵筒許寄和,鉆仰才敢竭。
⑴ 辛卯秋九月,余起假還京,時吾師以祝嘏將歸,幸得一謁,迄今又六年馀矣。
⑵ 河東郭韻泉、雁平章荊帆兩觀察,與季高同出夫子門下。
⑶ 晉陽書院諸生以季高訓士有方,請從祀三立閣。
⑷ 師陸。為廣東令。
⑸ 克慎。視學黔中,受代未還朝。
諸葛兵猶短,汾陽學未聞。
公才邁前古,時事值多紛。
大老生名世,中興佐圣君。
鳳池標峻望,麟閣樹奇勛。
昔在辛壬歲,初騰嶺嶠氛。
跳梁原疥癬,流毒乃垓垠。
吾土它為窟,斯民杌與宭。
負嵎狂耽耽,蔽日黯翂翂。
豈不閫專寄,其如絲屢棼。
登壇聲嚄唶,借箸策紛紜。
戎政皆兒戲,天威少一軍。
十三年甚熾,億萬姓如醺。
公本廬居起,言詶昃食廑。
義聲沸湘水,壯志鑠衡云。
獵獵露馳檄,隆隆雷合鼖。
同心盟虎旅,示掌數(shù)螺紋。
塵掃江之表,星周斗所分。
上流清漢匯,東略指淮濆。
以次鐃歌聽,都如幕府云。
建瓴從隼擊,游釜想魚瘽。
仲氏承家教,金陵掩賊群。
宵圍眠锜盾,晨飽淅交??。
囊富胸馀智,方良手不皸。
陣圖雄背水,戈影銳停曛。
上將身包膽,千夫齒齧齦。
蟣從重甲浣,梟始老巢焚。
捷奏皇居燕,歡呼海甸麇。
弟兄各鐘鼎,部曲亦圭纁。
既厭天心亂,還煩國手?。
過江方駐馬,失路盡哀??。
罪豁網(wǎng)三面,賞蠲金百斤。
剪荊諏井里,貸粟勸耕耘。
幾輩賓歸雀,多方市聚蚊。
舊城童拾芋,新社叟移枌。
舂相排梁廡,機燈會楚妘。
醉人冬有瑞,行客夜無狺。
齊轂通梅驛,吳舲泛錦雯。
于時嚴禍首,隨事息勞筋。
暇日噓寒谷,諸生集大昕。
談經(jīng)圜馬帳,問字贈羊裙。
鴻制勖劉賈,鳩工羅典墳。
俗皆敦翰墨,器自判蕕薰。
凡此燼馀潤,胥由盛德熏。
慈云垂藹藹,甘雨沛雰雰。
慍得南風解,光依愛日忻。
頻年費調(diào)護,元氣漸氤氳。
帝命還朝切,人宜借寇殷。
定知元相度,藉鎮(zhèn)北方葷。
功況資匡弼,謨尤協(xié)侃訚。
待賡溫室樹,廣植眾生蕓。
賤子材懸瓠,閒身冷抱筼。
學書雖擬朔,下第敢居蕡。
一自南流粵,長為乞食員。
仄聞籌筆瘁,私矢執(zhí)鞭欣。
竟曳龍門履,時沾燕寢芬。
槃才窺管樂,醰理飫河汾。
色泯齊桓侈,箴傳衛(wèi)武勤。
斗山肅瞻仰,葑菲感慇勤。
門外今攀柳,車前孰獻芹。
南豐香永爇,蛙奏愧無文。
亡友馬季立孝廉挽詩 清末民國初 · 沈曾植
五言排律
故舊隨流水,山川黯夕陽。
儒風于世盡,經(jīng)苑喟云亡。
懿子姱修業(yè),翩來講肆翔。
高齋憑楚望,篇論警梁亡。
大義甄劉賈,前聞綜趙汪。
情能綜五例,詢或逮三商。
荀況居齊久,顏先憫楚傷。
飄零仍祭酒,孤憤郁中腸。
一紙傳郵速,千言疾謬剛。
白頭逢異俗,素愿訴同方。
豈意晨星散,俄然宿草長。
赴來鄰笛斷,哭罷寢門涼。
庾令江樓換,文翁石室荒。
蟲沙時共化,麟角學誰昌。
紀叟聾焉在,曹褒視益茫。
悲來偕《五噫》,怨極懟雙王。
渾沌無愚智,乾坤積痏瘡。
一哀回白日,來世更何彰。
讀宋史張文忠傳 當代 · 毛進睿
七言律詩
衣冠蕭索履嚴霜,十萬從浮波不揚。
吾亦生降知富貴,時成死守計綱常。
大星流墜東南海,昏霧重迷日月光。
斯世多馀劉賈輩,托公鮫淚訊襄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