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大中

相關(guān)人物:共 1 位。
共 17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安殿酌獻(xiàn)天書(1013年) 北宋 · 寇準(zhǔn)
五言排律
① 原作大,據(jù)《宋會(huì)要輯稿》、勞校、傅校、張校改
圣運(yùn)昭惟永,高真協(xié)降祥。
方嚴(yán)泰壇祀,先薦釜山章。
典禮官無曠,涓辰筮有常。
中天華闕秘,象袞睟容莊。
宵迥星河燦,風(fēng)微羽衛(wèi)揚(yáng)。
獻(xiàn)酬靈契接,陟降寶儀彰。
顧諟欽元命,寅恭達(dá)上蒼。
彌文輝竹帛,備物儼蕭薌。
尊道宸心至,登春雅俗康。
猶將奉齋潔,禔福俟穰穰。
昔老氏以觀妙虛極,棲真渾元,握道樞而不測(cè),譬龍德而彌尊。
孰可伺珠,長存慈儉之寶;
全疑在沼,不離清凈之源。
宣尼之啟述嘉言,發(fā)揮至圣。
謂此真宗之德,若彼時(shí)乘之性。
每去不祥之器,劍化同歸;
常開眾妙之門,魚登比盛。
莫不遺情寵辱,放志希夷。
振淳風(fēng)而騰驤有便,樂上善而游泳無疑。
所謂性相近也,故可則而象之。
知雄守雌,宛訝存身之際;
絕圣棄智,潛疑勿用之時(shí)。
至哲難偕,元功莫極。
知止而過亢何有,善行而在田可則。
彼飛升于天路,此逍遙于圣域。
流沙西去,曾無戰(zhàn)野之虞;
紫氣東來,寔有召云之德。
豈不以神龍之舉也,其變不窮;
圣人之道也,無幽不通。
一則致霖雨于天下,一則宣教化于區(qū)中。
背偽歸真,豈逐葉公之好;
長生久視,寧資豢氏之功。
不然又安得深述杳冥,盛稱達(dá)變?
忘機(jī)而沉梭是擬,著經(jīng)而負(fù)圖可見。
宋纖比圣,堪為折角之流;
尹喜依仁,自得攀髯之便。
大道卷舒,非龍何如?
言豹隱者,胡能比矣;
稱虎變者,近可方諸。
我名躋四大之間,五靈斯會(huì);
我道配二儀之際,三友非疏。
故能作大匠之宗師,闡無為之妙皆。
尊道而貴德,自反古而復(fù)始。
比于或躍之靈,蕩蕩乎其圣如此。
圣俞一幅書,間我小隱居。
小隱詎有異,筑室數(shù)畝馀。
巖壑不峻崒,田園非美腴。
所欲近丘墓,歲時(shí)來掃除。
先人夢(mèng)讀史,尊道本圣徒。
絕筆于此詩,子孫無忽諸。
刻石置中堂,且使過者趨。
題榜為服訓(xùn),義取銘盤盂。
后嶺雙松亭,徑術(shù)何逶迂。
下臨富春渚,萬象生有無。
東偏作草舍,可以施琴壺。
門前碧塘水,萬本栽荷蕖。
風(fēng)來觸香氣,長著人衣裾。
澄水泱泱流,黍稻可勿枯。
柔桑及美果,種廣莫記株。
澗草不識(shí)名,野禽多異呼。
坐此易歲晏,自與人世疏。
在昔東陵侯,瓜壟猶親鋤。
楊惲謝九列,種豆南山隅。
余嘗有此志,來者安敢誣。
誅茅實(shí)張本,解組當(dāng)后圖。
是時(shí)考槃賦,從我者騅歟。
近來傅越石,趣尚若不殊。
儻聞丘樊往,不顧升斗儲(chǔ)。
如君美才具,日月升云衢。
安敢預(yù)招挽,粗自陳其愚。
⑴ 乾隆《杭州府志》作街
⑵ 以上宋潛說友《咸淳臨安志》卷二七
王者求賢仄席,聞善服膺。
克隆于大寶曰位,用臻乎庶績其凝。
得士者昌,懋顯日新之德;
好問則裕,弼成天縱之能。
豈不以訪道者非師而弗克,治國者非王而不得。
茍能擇賢師而訪道,是以為圣王而治國。
勿謂乎介在人上,我則接下而思恭;
勿謂乎富有域中,我則尊道而貴德。
所以保傅是重,模范攸資。
克永持盈之業(yè),彌隆卜世之基。
周道方融,呂尚處三公之首;
漢業(yè)將盛,子房為萬乘之師。
樂育賢材,旁求儒雅。
咨詢而學(xué)在中矣,體貌而禮無違者。
誠由勤以行之,用致勃焉興也。
心惟主善,既光闡于鴻猷;
道在經(jīng)邦,遂尊臨于函夏。
若夫云師紀(jì)運(yùn),天統(tǒng)興王,無為之德斯盛,可大之功已彰。
問道猶深于虔鞏,拜言尚極于齋莊。
行之非艱,既美乎后從則圣;
繼者為善,是宜乎邦乃其昌。
永孚于休,必由斯道。
師事之禮無忒,眾正之言可考。
固異夫五帝之佐,德弗及以非功;
三王之臣,志同憂而可保。
曷若我博采俊彥,周爰老成。
始摳衣而翼翼,終負(fù)扆以明明。
前有疑而后有丞,嘉謀未盡;
帝與師而王與友,至教方行。
偉乎!
稽仲虺作誥之由,見成湯革命之美。
非徒下順于人欲,不獨(dú)仰符于天理。
蓋由在上而不驕,得師臣之道矣。
三教之內(nèi),惟道至尊。
上不朝于天子,下不謁于公卿。
避凡籠而隱跡,脫俗網(wǎng)以修真。
傲林泉兮絕名絕利,樂巖谷兮忘辱忘榮。
頂星冠而爍日,披布褐以長春。
或髼頭而跣足,或丫髻以包巾。
摘仙花而砌笠,折野草以鋪茵。
吸甘泉而漱齒,啖松柏以延齡。
歌之鼓掌,舞罷眠云。
伴山谷則杯茶款話,逢水飲則樽酒論文。
笑奢華之濁富,樂自在之清貧。
豈一毫之窒礙,無半點(diǎn)之牽縈。
或三三而參玄訪道,或兩兩以話古談今。
話古談今兮嘆前賢之興廢,參玄訪道兮理自己之玄真。
任寒暑之更變,盡烏兔之逡巡。
蒼顏返少,白發(fā)還青。
攜簞瓢而入廛化飯,采百藥以臨世濟(jì)人。
解安人而利物,或起死以回生。
修仙者骨之堅(jiān)秀,達(dá)道者神之最靈。
判吉兇,斡旋異,象定禍福,密勘人倫。
闡道法,揚(yáng)太上之正教;
施符箓,除人世之祅氛。
降邪魔于掌上,布罡氣于雷門。
扣天閽,真仙具備;
擊地戶,萬神咸聽。
頤真默坐,靜室存神。
奪天地之秀氣,采日月之華精。
運(yùn)陰陽以煉性,按水火以胎凝。
二八陰消兮若恍若惚,三九陽長兮如杳如冥。
應(yīng)四時(shí)而采取,養(yǎng)九轉(zhuǎn)以丹成。
跨青鸞,便沖紫府;
騎白鶴,直謁玉京。
參滿天之秀氣,表妙道之殷勤。
比儒教兮官高職顯,富貴浮云;
比釋教兮寂滅為樂,豈脫凡塵。
朕觀三教,惟道至尊
異:《古今圖書集成》作「星」。
⑴ 《鳴鶴馀音》卷九,正統(tǒng)道藏本。又見《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卷三○○。
詠茅山元符萬寧宮 北宋 · 蔡卞
四言詩
猗嗟三茅,得自初成。
氣合于無,與形俱升。
孰希其風(fēng),必靜必清。
寥寥久哉,乃發(fā)先生。
帝用尊之,載召來廷。
乃親其人,燕見妙語。
乃錫命書,迨其儔侶。
因其故廬,啟此新宇。
像圖仙真,上肖帝所。
神筆榜之,龍鳳軒翥。
天錫皇帝,聰明孝友。
抱一用中,以綏九有。
遐邇率從,尊道熙功。
有欲求之,與在斯宮。
作為好歌,以詔無窮(元?jiǎng)⒋蟊颉睹┥街尽肪矶?/span>。
仲尼作六經(jīng),中遭秦火厄。
畢竟不可磨,尊道而貴德。
吳興學(xué)校規(guī)模壯,安定先生道德崇。
苕霅溪同洙泗水,汀洲蘋有藻芹風(fēng)。
山知尊道猶端弁,湖欲依光故近宮。
壁上題名觀尚友,諸儒事業(yè)圣賢中。
⑴ 原作考,據(jù)四庫本改
寶賢堂賜燕謝恩三十韻 元末明初 · 錢仲益
五言排律
臣以暮年嬰犬馬之疾屢蒙賜問茲以十二月初四日恭遇千秋令節(jié)臣先于初三日扶憊入見伏蒙賜燕于寶賢堂又蒙賜以睿書金花龍箋教命一紙曲加勉諭置臣于賢臣之列臣以駑鈍之資自揆弗稱彌增惶悚謹(jǐn)撰拙詩三十韻奉進(jìn)以謝感戀恩私不勝激切之至詩曰
圣主崇文化,賢王贊太平。
分封開大府,夾輔衛(wèi)神京。
日近金枝茂,春深玉葉榮。
筑臺(tái)延眾彥,辟館聚群英。
設(shè)醴緣尊道,窮經(jīng)儗力行。
積書敦古實(shí),樂善篤堅(jiān)貞。
瑚璉先登用,瑯玕悉見呈。
席珍爭待?,劍匣盡騰精。
脫穎歸囊處,連茹起匯征。
迷邦寧自閟,韞櫝敢容掁。
國士收韓信,天人得孔明。
擁門迎郭隗,虛駕揖侯嬴。
入座聯(lián)圭璧,升堂振瑀珩。
弦歌移魯俗,談笑卻秦兵。
吐論珠璣落,摛詞錦繡生。
豈惟光照乘,奚止價(jià)連城。
每念駑隨驥,端如石混瓊。
續(xù)貂陪下列,變豹忝嘉名。
追琢蒙殊遇,磨礱愧晚成。
傾心惟向日,接武濫登瀛。
寶婺暉彤邸,奎章耀紫清。
令辰開壽域,佳氣拂宮楹。
共慶千秋節(jié),長懷萬古情。
為藩匡帝室,作鎮(zhèn)裕編氓。
武帳圍云母,仙壺列水晶。
龍箋頒睿墨,翠釜出華烹。
自揆披沙質(zhì),空慚擲地聲。
受恩山岳重,顧已羽毛輕。
碧樹煙初斂,琪花雪乍晴。
愿言三獻(xiàn)祝,圖報(bào)竭忠誠。
晨發(fā)樂昌道,陰厓簸寒風(fēng)。
瀧流駛擊箭,驅(qū)石如旋蓬。
輕舟葦葉末,命奪毫芒中。
垂堂昔示戒,豈不鏤孤悰。
往讀瀧吏篇,靜懷慨韓蹤。
茲行恪新命,所際情匪同。
灑酒韓祠土,圣神邁重瞳。
王尊道云古,詎能息微躬。
共 17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