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162—1237 【介紹】: 宋徽州績溪人,字處微。幼喪父,事母及祖母甚孝。寧宗開禧中曾游京師,后棲隱山中,結廬名環(huán)谷??な芈勂洳W多通,欲見之,以編氓辭。卒,門人私謚康范先生。嘗輯《曾子全書》、《子思子全書》。有《康范詩集》。全宋詩
汪晫(一一六二~一二二七),字處微,徽州績溪(今屬安徽)人。早歲曾應科舉,寧宗開禧三年(一二○七)在臨安應試時,見時政日非,遂絕意進取,隱居故鄉(xiāng)環(huán)谷。理宗嘉熙元年卒,年七十六。邑人私謚為康范先生。著有《靜觀常語》三十馀卷等,已佚,遺詩詞七十首,于元至元十五年(一二七八)由其三世孫夢斗編為《康范詩集》(又名《環(huán)谷存稿》)一卷。事見本集末汪夢斗跋、本集附錄《康范先生行狀》。 汪晫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人物簡介
【介紹】: 元明間太平府當涂人,字伯羽,號云觀。治《尚書》,旁通諸經。元時以南人受排斥,延祐間中舉人,薦授書院山長。朱元璋渡江,偕門人陶安出迎,授太平知府。以疾卒于官,年八十余。有《橄欖集》。
人物簡介
【生卒】:?—1632 【介紹】: 明山東諸城人,字肖乾。萬歷四十一年進士。由戶部主事歷右參議,分守廣寧。撫蒙古插漢等部有成效。后金兵南下,遼沈相繼陷落,廷議起用熊廷弼,進化貞右僉都御史巡撫廣寧?;懻屑⑼觯ι哉?,中朝遂以為其才足倚。然實不知兵,又輕信插漢等以為可用,漫夸愿得六萬眾一舉蕩平。與經略廷弼牴牾。中朝右化貞,經略關上無一卒。天啟二年,后金兵渡遼河,陷西平堡,進薄廣寧?;懩鶠椋瑐}皇逃走。論死,崇禎五年伏誅。有《普門醫(yī)品》。維基
王化貞(16世紀—?—1632年),字肖乾,明朝山東諸城人,明末政治人物。王化貞為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進士。由戶部主事歷右參議,史稱其「騃而愎,素不習兵,輕視大敵,好謾語」。薩爾滸之戰(zhàn)后,明廷重新啟用熊廷弼經略遼東。兵部尚書張鶴鳴與熊廷弼不合,舉薦王化貞當巡撫。但在布兵上面,王與熊卻意見分歧很大。后因為兩者關系日益尖銳,乃至朝野皆知經、撫不和,首輔葉向高為王化貞的座師,對其頗為維護,助長了兩人的不合情緒。但由于清軍逼近西平,仍然以兩人并行作戰(zhàn)。王化貞在遼河沿岸設定六營,每營設參將一人,守備二人,劃規(guī)地盤,置兵分守西平(遼寧臺安縣南)、鎮(zhèn)武(今黑山縣東)、柳河(今新民縣西南)、盤山(今盤山縣)等城堡。王化貞大權在握,以撫順額附李永芳作為內應,孫得功做先鋒,調出廣寧(今遼寧北鎮(zhèn))、閭陽的守兵去攻打后金軍隊,祖大壽率領會合明將祁秉忠進戰(zhàn),熊廷弼派部將劉渠支援,雙方戰(zhàn)于平陽橋(今遼寧大虎山南八家子附近)。孫得功和參將鮑承甫一交鋒即行逃亡,劉渠、祁秉忠戰(zhàn)死,祖大壽敗走覺華島(今菊花島),西平堡守將羅一貫殞國,至此明軍全軍覆沒。廣寧守軍兵變,王化貞這時還在牙帳中整理文書,參將江朝棟等排闥而入,大喊:“事急矣,請公速走”。王化貞放棄廣寧逃亡,途中在大凌河遇到熊廷弼,化貞大哭,熊廷弼既笑且憤,質問王化貞:“六萬眾,一舉蕩平竟何如?”王化貞羞愧難當。明軍只得退至山海關,沿途饑民哀號,哭聲震野,接著王化貞也退入關內。后金佔領廣寧,并接連奪取義州、平陽橋、西興堡、錦州、鐵場、大凌河、錦安、右屯衛(wèi)、團山、鎮(zhèn)寧、鎮(zhèn)遠、鎮(zhèn)安、鎮(zhèn)靜、鎮(zhèn)邊、大清堡、大康堡、鎮(zhèn)武堡、壯鎮(zhèn)堡、閭陽驛、十三山驛、小凌河、松山、杏山、牽馬嶺、戚家堡、正安、錦昌、中安、鎮(zhèn)彝、大靜、大寧、大平、大安、大定、大茂、大勝、大鎮(zhèn)、大福、大興、盤山驛、鄂拓堡、白土廠、塔山堡、中安堡、雙臺堡等40馀座城堡。當?shù)匕傩找酁槊髑褰粦?zhàn)所波及。天啟五年(1625年,天命十年)八月,熊廷弼以“失陷廣寧罪”遭處死棄市,傳首九邊——遼東、薊州、宣府、太原、大同、延綏、固原、寧夏、甘肅。魏忠賢雖對王化貞百般袒護,但罪行確鑿,至崇禎五年(1632年)依然被處決,“以平公論”。
人物簡介
維基【介紹】: 明永平府灤州人,字登之。萬歷十七年進士。歷官兵部尚書,天啟五年,代孫承宗經略薊、遼,謂關外必不可守,令盡撤錦州、松山、杏山、右屯及大小凌河諸城工事,移其將士,退守山海關內。未數(shù)月,以懦怯劾免。
高第(?—1641年),字登之,直隸永平府灤州人,明朝軍事人物。高第于萬歷十七年(1589年)中進士,歷官大同府知府,三十八年二月升山東按察司副使、青州兵備道,四十一年三月升湖廣右參政,擢山東按察使,四十六年五月升陜西右布政使,進山西左布政使,天啟元年(1621年)三月升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大同,三年正月升兵部右侍郎,三月進添設左侍郎,不久致仕。天啟五年(1625年)二月起兵部左侍郎,管工部右侍郎事,五月升兵部尚書,暫署工部印信,十月以原官經略遼東薊鎮(zhèn)天津登萊等處軍務,又賜尚方劍、坐蟒玉帶、銀幣,經略遼東。依附魏忠賢。柳河之敗后,上疏:“自廣寧棄后,薊鎮(zhèn)單弱,所賴以內護邦畿、外拒奴虜者,惟榆關為扼要。近聞渡河取敗,宜挑選精兵謹防山海。及查關山原設三部總兵,各有所管地方,分布駐防,不意今春夏間,三部兵馬盡驅之關外……此何等時也,猶不思護內而防外乎?”代孫承宗接任遼東經略;在松錦之戰(zhàn)戰(zhàn)敗后,以「擅退罪」被斬。
人物簡介
【生卒】:?—1642 【介紹】: 明陜西保德州人,字我揚。舉天啟二年武會試,授大同威遠守備。崇禎初遷大水峪游擊,筑杏山城有功,遷宣府西城參將。官至通州副總兵。十五年,從楊文岳援開封,與李自成軍激戰(zhàn),被執(zhí)死。
人物簡介
【生卒】:1603—1683 【介紹】: 清滿洲正黃旗人,輝和氏。葉克書子。從太宗參與松山、杏山等戰(zhàn)。順治初,從多爾袞敗唐通于一片石。后轉戰(zhàn)各地,進至云南。累官至本旗蒙古都統(tǒng)。康熙初致仕。卒謚襄勤。
人物簡介
【生卒】:1605—1642 【介紹】: 清滿洲正紅旗人,棟鄂氏。何和禮四子。初襲三等子爵,太宗初授為正紅旗都統(tǒng)。天聰、崇德間,從攻錦州、杏山、松山、察哈爾、遵化、北京,圍大凌河城,皆有戰(zhàn)功。順治間追謚端恪。
人物簡介
【生卒】:?—1645 【介紹】: 清滿洲鑲紅旗人,伊爾根覺羅氏。太宗時由護軍參領擢統(tǒng)領,列議政大臣。從攻明錦州、杏山。順治二年,隨多鐸攻江南,卒于軍。
人物簡介
【生卒】:?—1648 【介紹】: 清滿洲鑲白旗人,富察氏。皇太極天聰二年,隨貝勒岳托等攻明錦州,略松山、杏山、高橋諸臺堡,以功授護軍統(tǒng)領。崇德二年,列議政大臣。入關后,轉戰(zhàn)陜西、湖廣、江南、四川、貴州。累授一等輕車都尉世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