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人物:
劉放
相關(guān)人物:
共 5 位
。
共 13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喜聞太原同院崔侍御臺拜兼寄在臺三二同年之什
(845年)
唐 ·
李商隱
七言律詩
引用典故:
御史驄
先生柳
鵬魚
何事遇屯同,云水升沈一會中。
劉放
未歸雞樹老,鄒陽新去兔園空。
寂寥我對
先生柳
,赫奕君乘
御史驄
。
若向南臺見
鶯友
,為傳垂翅度春風。
孤坐北齋因懷出處之難偶成感詠
北宋 ·
宋庠
七言律詩
白頭榮路念何之,出處空驚未得宜。
劉放
老于宮里樹,莊生愁煞廟中犧。
嵩巖桂塢堪休影,潁曲芝廛好療饑。
但愿天心從爾欲,敢言歸赴赤松期。
再侍經(jīng)筵有感
北宋 ·
宋祁
七言律詩
露門重幄紫云開,何意孤臣得重陪。
攀樹已驚
劉放
老,受釐猶及賈生來。
華綈藉暖瞻宸幾,甘露浮香入賜杯。
稽古雖勤成底力,心知不及漢儒才。
題范亦顏圣鄰同年集后
北宋 ·
馮山
圣鄰生西南,豪杰如山東。
倜儻負奇節(jié),脫身起蒿蓬。
文章學西漢,不作雕篆工。
東京太學生
(宜秋館本、清鈔本、小集作士)
,議論傾群公。
高適游大梁,馬周隱新豐。
酒酣吐素蜺,意氣橫煙空。
翻身落州縣,束手如兒童。
無人解秋隼,摩天看飛沖。
黃鶴
⑴
垂兩翅,飲啄雞鶩籠。
始知命使然,甘作冥冥終。
資陽數(shù)尺墳,萬事隨秋風。
相從嘉祐初,擊發(fā)每兒蒙。
死生雖云異,坎坷略已同。
然猶有
子棄
,孤芳秀珍叢。
慷慨悲父書,收拾塵土中。
蘭山四百首,玉佩清玲瓏。
馀文隱圭璧,夜氣如長虹。
古人身后名,乃是不世功。
蜀士志
⑵
不朽,存者唯卿雄。
有子
(小集作能)
兼斯名,昔否今始通。
聊書附篇末,相與傳無窮。
⑴ 宜秋館本、小集作鵠
⑵ 宜秋館本、清鈔本、小集作去
詠史
(下)
其二
曹爽
宋末元初 ·
陳普
七言絕句
四聰八達免官時,仲達含香拜玉墀。
二鬼不來同壑谷,未愁寡婦與孤兒
(自注:明帝在日,司馬懿東奔西走之不暇;顧命不為
劉放
、孫資所易,則曹宇以恭良賢宗室為大將軍,必能守明帝之政,懿雖奸未必逞矣。爽一得位,何晏等彈冠而起,以無人視天下,相翼為惡。遷懿太傅,而奪之權(quán),懿猶含怒不發(fā),盤桓七八年。及遷郭太后永寧宮,懿始稱疾不視事,又復二年而后誅之。然則爽于受顧命后,茍能為善,仲達父子豈遽有不軌之心哉。管輅謂鄧飏為鬼躁,何晏為鬼幽。愚謂清談之士,如竹林諸賢及王戎、畢卓、王澄、山簡、謝鯤、王衍、謝方、殷浩輩皆然,惟謝安志猶足以帥其氣耳。)
。
詠史
(下)
其二
明帝
宋末元初 ·
陳普
大和空國逐浮虛,曾為蒼生一掃除。
歷數(shù)未容奸宄得,收曹卷馬二中書
(自注:清談起正始,亦由明帝不壽,明帝壽則無曹爽之擅,無爽之擅則無司馬懿之奪,而諸葛誕、鄧飏、夏侯玄輩亦擯斥不復起。惟魏不得天,使明帝方盛而亡,
劉放
、孫資擅命,曹爽、何晏并起,而司馬懿父子因之得計。蓋其所以得者非也。)
。
鬼婦謠
元 ·
葉蘭
漢家邊城長殺戮,原頭牧馬車中宿。
婦人妝束伴軍行,
子棄
夫亡阿誰哭。
少年嫁逐東西家,芳心婀娜如春花。
自憐李陵不肯死,明妃空怨彈琵琶。
夜半羅幃思舊愛,夢里相逢宛如在。
慚愧當初結(jié)發(fā)時,合歡猶有鴛鴦帶。
君不聞白頭老嫗又重婚,眼前世事都莫論。
寄謫客
其一
明末清初 ·
金得臣
七言絕句
故人淪謫滯楊州,日日思家獨倚樓。
劉放
不歸雞樹老,幾時當荷圣恩優(yōu)。
關(guān)中雜詩
其三
明末清初 ·
顧炎武
五言律詩
谷口耕畬少,金門待詔多。
時清尊筆札,吾道失弦歌。
夜月辭雞樹,秋風下雀羅。
尚留
園綺
跡,終古重山阿
(漢書王貢兩龔鮑傳谷口鄭子真不詘其志耕于巖石之下名震干京師樓護傳與谷永俱為五侯上客長安號曰谷子云筆札樓君卿唇舌三國志注引世語
劉放
孫資共典機任夏侯獻曹肇心內(nèi)不平??中有雞棲樹二人相謂曰此亦久矣其能復幾)
。
采薇歌賦
(辛卯)
清 ·
金錫胄
首陽嵬藟而嶵崿兮,曰天乙之故疆。
墨臺抱節(jié)而抗行兮,誼國亡而偕亡。
登彼山而采薇兮,少歌憯以極傷。
托永言以自昭兮,志餓死其彌章。
惟二子信修而服義兮,行與志其介特。
伯從父而成命兮,叔違親而成德。
慕箕、許之辭圣兮,恥莘、摯之就虐。
居北海而辟紂兮,俟天下清其未極。
聞岐豐之沃愉兮,吾欲往乎西嬉。
欸至德之已沒兮,世無人其我知。
天命既慕乎圣嗣兮,日觀兵乎東鄰。
雖殘虐之可除兮,奈君臣之大倫。
愿昭倫以斷誼兮,蹇叩馬而驟言。
彼眾兆已戴周兮,匪余之獨殷氓。
然姬德之有慚兮,矢靡詘于臣仆。
雖有土其可宅兮,雖有栗其可食。
陟殷岡以為居兮,折殷薇以為粻。
作歌以致憫兮,發(fā)憤以抒情。
軒與羲其莫追兮,太古之世無鄰。
欸司命之靡晢兮,胡為生我乎此辰。
君雖虐臣不可逆兮,竟誰暴而誰仁。
身雖死心不可變兮,抑何怨而何悔。
惟義盡而仁至兮,獨捐軀而不反。
顧其義至高兮,其志可悲。
孰匪君而可事兮,孰匪義而可服。
登高而遌饑兮,恥周德而薄之。
申歌而著志兮,信求仁而得之。
武濟時而反倫兮,忍一夫之自焚。
子棄
躬而奔義兮,懼來代之無君。
寔百世之所師兮,抑萬代之攸瞻。
孰有懦而不立兮,孰有頑而不廉。
播天綱于四宇兮,植人常于萬歷。
莊爽言于死名兮,孟垂誡于尚隘。
繹鄒人之無怨兮,乃從容乎天則。
箕子歌于殷墟兮,太虞幾而辟吳。
雖事舛而道殊兮,羌德配而耦娛。
生乎下而奮乎上兮,惕余志之有立。
誦其傳而讀其詩兮,渙余涕之交臆。
共 13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