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換
詩社
詩詞書店
人物:
冉求
共 20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洛州滎陽縣頭陀逸僧識法師上頌圣主中興得賢令盧公清德文
初唐 ·
劉穆之
四言詩
粵允矣。于昭圣唐。天子中興。拓跡開統(tǒng)。乃建皇極。握乾符。驅駕百靈??傹R萬類。貴與天乎比壽。富與地乎侔資。日月回薄。以淑清告象。陰陽變通。以樂和乘氣。龍不隱德。鳳不潛靈。懷生之徒。根著之物。咸遂其性。固能使河海靜默。宇宙文明。舊物維新。昌圖啟旦。大定禮樂。戢藏干戈。人學而還淳。刑措而不用。覆燾之恩溥。生育之理足。于是邑老田父。擊壤而歌。張掖而舞。顧而為頌曰??翟仗迷?。乃圣乃神。代有非常之主。必有非常之臣。非常者。所謂殊尤杰出。與時偕運。則我賢令盧公其人焉。古曰圣主得賢臣。今見之矣。百里令長。親人之要者也。煩劇所鐘。賢良是責。故有四科堂室??赘ΨQ乎
冉求
。三國股肱。趙武知乎邢伯。應星雷而鎮(zhèn)風雨。類父母而若神明。鄭產(chǎn)之開喻獲禽。魯恭之垂仁及獸。循聲流于簡牘。良政在于歌謠。斯焉取斯。之子之遠。若乃張英風于上國。宣懿范于中都。允升大猷。厥有成績。休光終不圉。盛德莫與京。觀其化焉。則盧公之心可知矣。公名正道。字真直。范陽人。昔元年景辰。上帝甄其九萬。正月甲子。太公課其八百。漢祖以同日相愛。利建藩維。魏祖以馀風可嘉。聿推楨干?;蚯逄摱Y典。早識張華?;蛭乃级l(fā)詩書。深知越石。曾祖昌衡。隋金州刺史儀同三司太子左庶子。風神澹雅。經(jīng)史該博。宣六察而馳熊軾。翊三善而列鳳條。德為人表。行為士則。祖寶素。隋晉州別駕。有禮有法。于紀于綱。得管輅之清談。發(fā)王祥之雅詠。考安壽?;食⒋蠓蛳逯菟抉R綿州長史。蘭芬桂紫。月鑒霜明。珠皋則洗幘擅奇。玉壘則題輿緝化。公五行秀氣。五色淳光。忠肅恭懿以立身。孝敬溫良以行已。涵珠孕璧。懸闞澤之高名。舞柏吟松。動嵇康之逸韻。文史足用。方朔之言有徵。器宇難量。叔則之才可覿。解褐調為冀州信都縣主簿。轉絳州太平縣丞。長河之間。彼汾之曲。朱鉤理劇。黃綬安卑。鴻漸于磐。鶯遷于木。敕授陜州司士參軍。又改汴州浚儀縣令。佐襜帷于陜服。式允清嚴。綰銅墨于梁城。克敷恩信。我皇紹膺丕業(yè)。嗣守珍期。明一之徽號聿崇。凡百之榮階式敘。神龍元年。制加朝散大夫。隨班例也。居無何。制為洛州新安縣令。又改滎陽縣令。爾其索亭舊邑。滎澤奧區(qū)。郊連北制。地按東里。上躔鶉火。旁控龍泉。神州則帶河溯洛。洪漕則通江達海。五方云湊。公驟私奔。百族星稠。邀時射利。盤根錯節(jié)。允屬于升卿。先教后刑。必推于季子。公下鳧舄。用牛刀。承天理人。以居其職。尊五屏四。以制其范。開道途焉。設堤防焉。陳之以禮樂。導之以德義。宣柔嘉。恤孤寡。去末返本。利用厚生。至為濟濟庠塾。莘莘冠履。王渙之勸率佐吏。范寧之惠養(yǎng)生徒。人識廉讓之儀。家行俎豆之禮。其崇學有如此者。龍鱗促務。馬骨攘災。就穡占于五星。納稼詳于十月。子奇之鑄器。童恢之易牛。其勸農有如此者。持寬濟猛。以禮代刑。兩造盡其根源。五聽窮其詞色。穿窬自息。請托不行。歸遇臘之囚。原復讎之罪。桴鼓罕施于道路。桎梏無用于狴牢。其政令有如此者。貌年巡戶。定賦徵徭。情偽必探。高卑咸若。心同懸鏡。自辨妍蚩。手類持衡。不差輕重。其平直有如此者。果行育德。循巳正身。徐邈之有常。石奮之無潤。冰壺載潔。塵甑自空。其清白有如此者。入其境則田疇自墾。草萊盡辟。此恭敬以信。故其人盡力也。入其邑則墻屋甚完。樹木甚茂。此忠信以寬。故其人不偷也。至其庭府。吏甚清明。諸下用命。此明察以斷。故其政不擾也??芍^季路為宰。復在于斯。任人以逸。從諫如流。耳目平而心氣和。四肢全而百工理。父事三人以教孝。兄事五人以教悌??芍^子賤為宰。復在于斯。固以得良吏之要津。行古人之至道。頃者年谷不登。時雨未降。圣皇減太官之膳。出幽圄之囚。是歌云漢之詩。式備山川之禱??忠晃镏]百姓之阻饑。徙有之無。遂起汛舟之役。賑貧救乏。爰行發(fā)廩之施。公上祗元澤。下罄丹誠。家到戶至。裒多益寡。優(yōu)之柔之。撫之育之。里詠途歌。人安俗泰。雖云行載沐。旋符以夜之期。而風教特隆。寔荷如春之德。導揚庶美。字育偫氓?;莼灾芮?。風流所以藉甚。豈直王譚在職。時叟號其無雙。張既臨官。京輔稱其第一而巳。河南道巡察使衛(wèi)州司馬路敬潛以政術尤異奏聞。使乎使乎。得其人矣。是知韓棱之飛章已奏。徵入有期。焦貢之行雨載馳。愿留難遂。丞馬據(jù)主簿解伯宗尉高賁司馬昭道等。并千將重寶。新甫貞柯。道可濟時。位不充量。溟海即鯤鵬所化。枳棘非鸞鳳所棲。翊贊多方。聲華有裕。望逸驥而將遠。撫留犢以增傷。孤我德而無鄰。勞我思而無極。爰有等慈寺頭陀逸僧識法師。俗姓桑氏。漢丞相之后秀也。天稟聰偉。生而俊奇。發(fā)愿為國。敬造阿彌陀石碑像。并頌圣德。及鑄神鐘。鄉(xiāng)人前巴州曾□縣尉劉虔獎錄事王虔福常守一佐史里正等。或簪纓著族。夙勞州郡之班?;蛉柿x在躬。暫屈鄉(xiāng)閭之任。耕田鑿井。遭圣主之休明。孝道忠規(guī)。受君子之名教。以為叫丹閽而一借。未達由衷。樹翠碣而長懸。方存相質?;菸覠o疆之澤。徽烈允光。思君不樂之情。德音何已。殷溝作頌。文在茲乎。其詞曰。
大地山河,中天朝市。
玉帛萬國,子男百里。
惟索之亭,惟京之水。
膴膴原隰,森森□梓
(其一)
。
(一章)
粵茲撫字,須彼仁賢。
俗之化者,君之宰焉。
操我利器,亨我小鮮。
聞歌下邑,舞洽重泉
(其二)
。
(二章)
其政不嚴,其儀不忒。
秩秩詩禮,光光道德。
爰務耕桑,罕施徽纆。
無偏無黨,有典有則
(其三)
。
(三章)
琴鳴宓賤,花發(fā)潘仁。
俸惟計日,甑乃生塵。
視人如子,臨事若神。
秋鷹坐化,瑞雉行馴
(其四)
。
(四章)
自冬徂春,密云不雨。
曲降絲綍,載傾敖庾。
沐蘭奠桂,救病濟窶。
旋感月離,方期歲取
(其五)
。
(五章)
祝良何德,汲黯何功。
達望千載,寧踰一同。
既流膏雨,克播循風。
聲聞于外,化協(xié)于中
(其六)
。
(六章)
鳳使載揚,驥途攸展。
芳菊無絕,甘棠勿剪。
式紀清芬,爰憑翠篆。
歌詠不足,聊稱其善
(其七)
。
(七章)
冉求
字
子有
魯人贈徐侯今進封彭城公贊
北宋 ·
陳堯叟
四言詩
謙謙令德,少著嘉聞。
敏于從政,洽以斯文。
垂鴻報本,道遇明君。
永錫徽稱,載揚清芬。
愛人賦
北宋 ·
王回
俶天民之秉彝兮,同懿德而自好。
縱百骸以徇物兮,義與利其殊報。
彼君子兮,唯先覺是號。
故忠恕以愛人兮,舍元元其焉肖?
竊誦夫曾氏之求志兮,忘違禮而寢于大夫之簀。
感童子之關諷兮,雖疾病猶扶而反席。
元與春務養(yǎng)吾欲兮,何屑屑而姑息?
詒話言于一朝兮,可推而措諸靡極。
蓋曰德之為物兮,在己而不在他焉。
其形輶于鴻毛兮,其力重于太山。
吾人所以相保而生死兮,固賴此而能然。
俾各達其常心兮,因厥類區(qū)而復遷。
孝莫大于尊親兮,不格奸于幾諫。
慈莫隆于燕子兮,擇明師而講善。
忠莫美于致君兮,專責難于可愿。
禮莫隆于任臣兮,敕欽職而有間。
莫戚于夫婦之際兮,風雎鳩而誰溷。
莫孺于兄弟之間兮,泣關弓而弭怨。
莫樂于朋友之交兮,競切磋而成信。
其馀泛吾義之所及兮,亦應乎求而敢倦!
異此則陷父于惡兮,晉申生才謚為恭。
納
寵孽
于驕奢兮,衛(wèi)莊侯卒覆其宗。
逢主欲以厚歛兮,
冉求
服鳴鼓之攻。
王僚試于私人兮,形變《雅》之《大東》。
恣同床之干政兮,嬉妲繼以興戎。
小不忍于咈母兮,鄭克叔而俱兇。
損友之三科兮,匪孔門之所容。
況巧言與佞色兮,實媚眾以雷同。
嗚呼!
是非之甚明兮,成敗亦不為效。
歷萬古而猶惑兮,寧醉昏而夢未覺。
惜勞心而日拙兮,竊方循理而造要。
庶無忝于曾氏之言兮,聊矢賦而彌邵。
三不歸行
(1103年)
北宋 ·
蘇轍
客心搖搖若懸旌,三度欲歸歸不成。
方春欲歸我自懶,秋冬欲歸事自變。
問我欲歸定何時,天公默定人不知。
孔公晚歲將入楚,盤桓陳蔡行且住。
昭王已死不復南,意欲歸老父母邦。
衛(wèi)靈父子無足取,姑爾息肩俟東魯。
三桓豈知用圣人,哀公亦自不能臣。
冉求
一戰(zhàn)卻齊虜,請君召師君亦許。
歸來閉戶理詩書,弁冕時出從大夫。
夢見周公已不復,老死故國心亦足。
孔公愈老愈屯邅,顧我未及門下賢。
鄉(xiāng)邦萬里不能往,妻孥近寄潁川上。
依嵩架潁結茅茨,自問此志于何期。
汝南一寓歲行復,來年歸去栽松竹。
感春
北宋 ·
張耒
淹留生白發(fā),默默又驚春。
花房與柳萼,三見東風新。
竟日雨不止,翛翛寒著人。
擁裘坐閉閣,但與山爐親。
昔我東南交,藹藹賢簪紳。
朝晡不相舍,談笑夜達晨。
清言間
⑴
嘲謔,侑以肴與尊。
風花春院靜,霰雪夜爐溫。
南士多文章,最愛蔡與秦
(自注:蔡彥規(guī)、秦太虛。)
。
吳僧參寥者
(自注:參寥,法名道潛。)
,瀟灑出埃塵。
詩多山水情,野鶴唳秋旻。
江子貧而廉,鄉(xiāng)黨稱其仁
(自注:江瞻道。)
。
徐子節(jié)最苦
(自注:徐仲舉。)
,五十慕其親。
頗有豪俠風,時時見于文。
相逢必痛飲,大盞若鯨吞。
家無一金資,有口不言貧。
楚望自南來
(自注:周楚望。)
,贈我佳句頻。
送我歌百言,爛如張錦茵。
蔡子不可見,窮泉悶幽魂。
遺書誰收拾,撫舊心空存。
僧寥安在哉,江漢一孤鱗。
徐子益寥落,寂無人薦論。
周子有
書來,乃在吳江濱。
其馀數(shù)子者,影響無由聞。
寥寥青天高,落落參與辰。
東西不相及,難合易離分。
自我官窮山,耳目如聾昏。
相逢半俗物,彊笑接歡欣。
景物豈不嘉,招攜阻嘉賓。
端如守籠鶴,終日掩吾門。
春風動花光,桃李曰繽紛。
長歌寫我思,書寄東飛云
(以上《柯山集拾遺》卷二)
。
⑴ 原作聞,據(jù)田本改
送縣宰赴召
宋 ·
蕭仲才
七言律詩
出宰男邦過
冉求
,潦江木落四番秋。
主恩父母朝天去,失哺嬰孩伏地留。
一片丹心深國慮,數(shù)莖白發(fā)為民愁。
邑人共繪生祠像,不戴貂蟬官未休
⑴
。
⑴ 《宋詩紀事補遺》卷八八引《截江網(wǎng)》
子使漆雕開仕賦
(以「開未從仕,圣人使之」為韻。)
南宋 ·
樓鑰
夫子善誘,漆雕受知,念從仕之未也,爰因言而使之。
顧至圣以何心,惟均教育;
視吾徒之可用,俾效施為。
蒙嘗尚友及門,潛心諸子。
仕焉非茍于利祿,學也所期于官使。
眷茲尼父,當日則何以哉!
謂彼漆雕,可以出而仕矣。
觀夫心本愛日,志思澤民。
惟可行之道不試于事,以有用之學私淑諸人。
及門之士也,皆欲效職;
升堂之子也,誰忘進身?
惟此魯人,頗能參于圣學;
雖當周季,俾往廁于王臣。
開也倏爾有聞,欿然自視。
謂吾之學也,固欲見于行事;
而學之優(yōu)也,乃可施于從仕。
茍吾信之未能,何己長之足恃?
斯言既發(fā),殆門弟之未聞;
此意孰知,惟圣師之獨喜。
議者謂士之仕也,固所素愿;
師之言也,宜無不從。
然念道之將行,則急于一命;
才或未充,則難求萬鐘。
雖尚遲于奮迅,聊自適以從容。
所以進則未能,垂嘉言于穎達;
喜其志道,激高論于司農。
噫!
有帝王之學者,使之為邦;
在言語之科者,使之辭命。
茍非此子之善學,安得發(fā)言于將圣?
今也師以為可,而猶切于退托;
道既未成,則尚資于涵泳。
志有同于曾點,姑樂舞雩;
藝或及于
冉求
,始當從政。
彼有求價而沽者,賜亦陋矣;
干祿而學者,師何過哉!
豈若此心不求于爵祿,跡寧滯于蒿萊?
歷考闕里,賢惟子開。
固異夫何必讀書,子路飾有民之說;
使之學邑,尹何非制錦之才。
誠以志則在于恬愉,心不謀于富貴。
才已成而己則猶歉,師之可而吾猶曰未。
使斯人也出而仕焉,功利之及民也,尚何有既?
和總管姜知閣
宋 ·
虞儔
七言律詩
下筆梅山漫不休,詩筒倏寄置書郵。
分符我亦慚銅虎,問俗人誰忍佩牛。
已洗圜扉亡久系,更教彩棒息群偷
(自注:承來教及巡尉警盜事。)
。
年來況是催科拙,聚斂平生笑
冉求
。
戊午喜罷和糴
其二
南宋 ·
姚勉
七言律詩
到處相思
(豫章本作悲)
虎政苛,設官本意果如何。
民今不足將誰足,糴本名和豈是和。
一例
冉求
增聚斂,幾人陽子拙催科。
昨來投劾歸歟者,到底賢聲卻不磨。
賦半齋送張清卿分教嘉定
宋末元初 ·
吳泳
斗城將軍半段鎗,漢宮美人半額妝。
碧眼禪僧坐空室,花雨半床云半窗。
道如大路皆可遵,
不間不界
難為人。
卓哉圣人門,猶惜二三子。
冉求
只向中道畫,季路僅及升堂止。
窮山必到嵩華顛,窮水必極昆崙源。
若非身心實造詣,未免口耳空啾喧。
子歸試取群書讀,飽秣吾駒飯吾仆。
卻將全體為渠說,蕩出峨眉半輪月。
共 20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