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絢

相關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莆田人,字文江。昭宗乾寧進士。光化中除四門博士,尋遷監(jiān)察御史里行,充威武軍節(jié)度推官。工詩文。有集,又編有《泉山秀句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40?—? 字文江,泉州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困于舉場20余年,至昭宗乾寧二年(895)方登進士第。光化中任四門博士。天復元年(901),以監(jiān)察御史里行充王審知威武軍節(jié)度推官。生平見洪邁《唐黃御史集序》、《十國春秋》本傳。滔工詩善文,尤擅律賦,多“雄新雋永,稱一時絕調(diào)。”(《十國春秋》本傳)洪邁稱“其文贍蔚有典則,策扶教化;其詩清淳豐潤,若與人對語,和氣郁郁,有貞元、長慶風概”(《唐黃御史集序》)。黃滔交游頗廣,與當時著名文士羅隱、林寬、崔道融、徐寅、翁承贊等尤善,迭有唱酬。時中原板蕩,文士如韓偓、王滌、崔道融輩多南奔依王審知,閩中文學之盛,可稱空前,此與黃滔之援引招徠,不無關系。其詩多酬唱贈別、感慨身世,而較少反映唐末動蕩崩析之社會現(xiàn)實?!?a target='_blank'>新唐書·藝文志四》著錄《黃滔集》15卷,所纂《泉山秀句集》30卷。《宋史·藝文志七》則記其《編略》10卷、《莆陽黃御史集》2卷。今存四部叢刊影印明刻本《唐黃御史文集》8卷、《天壤閣叢書》本《莆陽黃御史集》10卷,后者搜輯較完備。《全唐詩》存詩3卷,《全唐詩外編》補詩1首。
唐詩匯評
黃滔,生卒年不詳,字文江,莆田(今屬福建)人。咸通末即應舉,久不第。乾寧二年(895),登進士第,授校書。光化中,任四門博士,遷監(jiān)察御史。天復元年(901),歸閩,以監(jiān)察御史充威武軍節(jié)度使王審知推官。卒。滔工詩能文,尤長律賦。有《黃滔集》十五卷,又集唐閩人詩為《泉山秀句集》三十卷,均佚。宋人輯有《莆田黃御史集》十卷行世?!?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三卷。
全唐詩補逸
黃滔字文江,莆田人。補詩一首。
全唐文·卷八百二十二
滔字文江。泉州莆田人。乾寧二年進士。光化中除四門博士。天復元年受王審知辟。以監(jiān)察御史里行充威武軍節(jié)度推官。

作品評論

唐音癸簽
黃文江力孱韻清,妮妮如與人對語。
《閩書》
中州名士避地于閩者,若李絢、韓偓、王滌、崔道融、王標、夏侯淑、王拯、楊承休、楊贊圖、王倜、歸傳懿輩,悉主于滔。
有《泉山秀句集》及文集行世。
洪邁序滔文瞻蔚典則,策扶教化;詩清淳豐潤,若與人對語,郁郁有貞元、長慶風。
《詩學淵源》
(滔)詩類韋莊,源出齊梁,惟七言高華,氣力自勝,無卑靡之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越州人,字子履。
母再嫁陳見素,因冒姓陳,見素卒,還本姓。
仁宗朝,官至集賢殿修撰,坐謫流落。
與歐陽修、蘇舜欽輩游。
善真行書,時有《寓山集》。
全宋詩
陸經(jīng),字子履,越州(今浙江紹興)人。
其母再嫁陳見素,冒姓陳。
仁宗景祐二年(一○三五),見素卒,復姓陸(《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三四)。
慶歷元年(一○四一),為集賢校理(同上書卷一三四)。
三年,貶監(jiān)汝州酒稅。
神宗熙寧五年(一○七二),判太常寺(同上書卷二三二)。
十年,知河中府,召直史館(同上書卷二八○)。
善真行書(《宣和書譜》卷六)。
有《寓山集》(《周文忠公集》卷五三《陸子履寓山集序》),已佚。
今錄詩六首。
全宋文·卷五七九
陸經(jīng),字子履,越州(今浙江紹興)人,一說洛陽(今河南洛陽)人,自號嵩山老人。慶歷初以大理評事為集賢校理,同知太常禮院。三年,以議禮反復,落職兼汝州酒稅,尋復。四年,又為臺官誣構(gòu),責授袁州別駕,淪落江淮十馀年。至嘉祐初乃復館職。熙寧中歷刑部、兵部員外郎,曾知蘇、潁等州,終知河中府。十年,遷集賢殿修撰,命再任。召知審官東西院,方向于用,而已老矣。經(jīng)善真行書,每與人書碑志,前輩高文,必求經(jīng)書,故經(jīng)之石刻殆遍天下。著有《嵩山集》十二卷。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三四、一三九、一五三、二二三、二八○,《東軒筆錄》卷一○,《清獻集》卷六,《宣和書譜》卷六,《周文忠公集》卷五三,乾隆《江南通志》卷一○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82 【介紹】: 宋邛州依政人,字長卿。
李絢子。
以蔭補將作監(jiān)主簿。
歷河北西路東路轉(zhuǎn)運判官、提舉成都府路茶事鹽鐵判官、陜西轉(zhuǎn)運使等,治事苛暴。
神宗元豐四年,從種諤攻西夏,坐督運軍糧不繼,貶為判官。
次年,徐禧筑永樂城,奉命主糧餉。
夏人陷永樂,被殺。
全宋文·卷二二三九
李稷(?——一○八二),字長卿,邛州(治今四川邛崍)人,絢子,用蔭歷管庫,權(quán)河北西路轉(zhuǎn)運判官。神宗時御史周尹論稷父死二十年不葬,僅徙東路。元豐二年提舉成都府路茶場,甫兩歲,羨課七十六萬緡,擢鹽鐵判官,為陜西轉(zhuǎn)運使、制置解鹽。四年,權(quán)鄜延路轉(zhuǎn)運使,與李察皆以苛暴稱。元豐五年,城永樂以拒夏人,稷輦金銀鈔帛充其中,守之不去,夏人圍急,遂及于難。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八七、二九二、二九七、三一二,《宋會要輯稿》職官四三之五○、職官四三之五二、食貨三○之一四,《宋史》卷三三四有傳。
李缊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邛州人,字仲淵。
李絢弟。
第進士。
調(diào)奉符縣尉。
同門姜潛居奉符太平鎮(zhèn),會有大水,潛幾不免,缊遣縣弓手營救之,遂以私役人獲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