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朱清

相關(guān)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簡介

御訂全金詩增補中州集·卷六十一
張子獻(xiàn)趙先生本行紀(jì)先生名抱淵,道號還元子,俗呼曰魔哥,延安之雞川人。
自幼不凡志在方外嘗遇有道之士傳秘訣遂結(jié)庵以居后詣劉真人得授心印隱居陽山一紀(jì)不出先生素不讀書忽一日夢真君召賜金一席辭而弗受復(fù)以道德二篇付之先生即吞之入腹自此性天明朗心地開通聞所不聞知所不知詩詞歌詠若涌泉之流注因述歌云昨日庵前遇莊列二人點我長生訣又云尋個知音尋不得野人獨步下秦川遂來終南參重陽祖師后歷名山勝境落魄不羈寓意于詩酒之間自稱太上弟子至晚年還鄉(xiāng)于迎祥觀住坐泰和五年甘泉縣道友敦請先生住庵乃作如夢令詞答之其末句云相別相別來歲春分時節(jié)時人莫曉其意俄而次年二月初四日上遣二使者奉冠服召先生赴闕先生固辭使者堅索登程先生與道友黨珍及門弟子言我且當(dāng)回避遂沐浴正衣冠而坐至三更忽睹電光滿室聲震如雷眾皆驚駭奔往視之則先生儼然而逝矣留頌云云是夜正屬春分之際平生述作集為混成篇傳于世
羅璧 朝代:宋末元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44—1309 【介紹】: 宋元間鎮(zhèn)江丹徒人,字仲玉,號竹溪。
少孤,事母以孝聞。
善騎射。
宋末累官利州西路馬步軍副總管。
世祖至元十二年在江陵降元,授管軍千戶。
從定廣南,升管軍總管,鎮(zhèn)金山,海盜屏絕。
移守上海。
十九年,為運糧萬戶,與朱清、張瑄由海道運糧北上。
累官同知淮西道宣慰司事。
請兩淮荒閑之田給貧民耕種,歲得粟數(shù)十萬斛。
成宗大德初,除廣東道宣慰使都元帥。
后除都水監(jiān),奉命括兩淮屯田,得疾卒。
全宋文·卷八三四一
羅璧,字子蒼,號默耕,宋末元初徽州(治今安徽歙縣)人。傳朱子之學(xué),著有《識遺》十卷(存)。見《四庫全書總目》卷一一八《識遺》提要,《宋元學(xué)案補遺》卷四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婺州東陽人,字季高。
元子。
師事方麟、李亦,所學(xué)廣博。
父與師死后,束書居山中,慎考精思,發(fā)為文章。
后得薦舉,授官慶元路學(xué)正,未報而卒,年二十九。
有《時敏齋稿》。

人物簡介

槜李詩系·卷三十一
萬金(槜李英華姑蘇志禪林詩輯俱作萬金。蔣之翹云:皆誤,當(dāng)是力金),字西白,號白庵,吳郡人。早從衍道原出家,后依銘古鼎入道,住持秀州天寧寺,筑孤云庵以奉母。洪武初,詔主天界寺,開善世院,統(tǒng)領(lǐng)釋教五年。敇建法會于鐘山,總持齋儀,皆稱為白庵金禪師。六年,舉泐公自代,以母老辭歸。有《澹泊齋稿》。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十一
力金禪師。
號白庵(有本。
名萬金)。
吳門姚氏子也。
幼孤。
楞伽寺道原衍公。
牧金為沙彌。
衍絕世交。
筑碧山堂以自娛。
因以白庵號金。
且愛其姿。
乃資金行腳。
遂深入古鼎銘公之堂奧。
已而歸吳。
壘土為孤云庵。
以事其母。
其母亦得悟焉。
元至正間。
浙宣政。
以凈慈請金。
金不就。
乃開法瑞光。
次移嘉禾之天寧。
南北英靈。
集如箕斂。
元帝師大寶法王。
贈金號。
曰圓通普濟禪師。
是時金之名日重矣。
愚庵素倔強不肯可。
諸方聞其名。
常致書問于楚石。
以為古鼎有子乎。
楚石亦因褒之。
其詞曰。
道邁古今。
學(xué)兼內(nèi)外。
白牙香象。
蹴踏而截流。
金毛獅子。
哮吼而踞地。
機用可謂逸群。
文章乃其游戲。
青天白日。
放古佛之瑞光。
鬧市紅塵。
闡湖南之祖意。
直得大海波翻須彌粉碎。
少林不識。
曹溪不會。
卻凈慈道愈高。
笑諸方進(jìn)為退。
乃吾古鼎銘兄之的傳。
妙喜杲祖之六世者也。
愚庵以為然。
作偈東金曰。
聞道湖南第一山。
交參龍象雜官班。
東頭賣貴酒頭賤。
空手來時赤手還。
頂??一機猶掣電。
語言三昧若連環(huán)。
鐵舡下載休輕舉。
老叔談禪亦強顏。
明初。
有詔主天界。
高帝留神內(nèi)典。
而楚石愚庵輩。
亦赴焉。
金以猶子之列與之。
援經(jīng)據(jù)論。
披詰玄理。
共大元叟家聲。
五年。
敕集三宗二千人。
建鐘山法會。
大駕臨幸。
命金升座。
闡揚宗旨。
復(fù)命儒臣。
出眾燒香。
疏曰。
無量太虛。
因三才而建極。
有涯滄海。
會八德以朝宗。
發(fā)含靈心里之花。
至哉先覺。
秉樞斗寰中之秉。
久矣高人。
則寶鑒當(dāng)空。
自合昆岡之璧。
而玄珠在握。
誰停赤水之車。
化廣無為。
音宣大呂。
豈非人天協(xié)贊。
日月雙懸。
金曰。
皇風(fēng)浩蕩。
即凡心而印佛心。
慈澤彌漫。
據(jù)圣智目開世智。
乃拈香鞠躬起立曰。
會么。
打面還他州土麥。
唱歌須是帝鄉(xiāng)人。
便下座。
高帝大悅。
萬眾稱善。
金年暮欲謝退。
不可。
乃喟然曰。
吾以虛名濫當(dāng)圣代。
每懷煨芋諸公。
予不逮矣。
遂稱病篤。
解還舊隱。
未久圓寂。
塔于嘉興環(huán)翠蘭若。
初高帝。
詔選名宿。
輔導(dǎo)諸藩。
而蜀王椿。
師事見心復(fù)。
復(fù)名溢都中。
金嘆曰。
復(fù)公其不免耳。
復(fù)果罹難而終。
故諸方嘉金靖退。
為叢林福云。
贊曰。
水火相憎。
鐺居其中。
則世味以調(diào)。
邪正相反。
智居其中。
則精神俱化。
而銘公之?dāng)z六宗。
其智能過于調(diào)化者也。
丹青雖異。
文彩全施。
貴其知宜也。
天岸雖高。
明舟不犯。
貴其用意也。
源之繼徑山。
乃良于知宜。
而用意焉。
知退而不知進(jìn)者。
滯于寂也。
知進(jìn)而不知退者。
傷于勇也。
白庵其無滯傷之病。
與師資鼎峙。
俾風(fēng)化有醐酪之純。
其流慈豈小小哉。
補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力金。字西白。吳郡姚氏子。七歲穎悟異常。一日請于母曰。兒患世相起滅不常。將求出世間法??珊?。母曰。出家甚苦。爾年幼。豈能堪之。曰。兒心樂之。自無苦也。請之不已。母知其志不可奪。俾依吳縣寶積院道原衍法師。后見古鼎銘公于徑山。悟人甚深。聲光燁燁。起叢林間。至正丁酉。出世住蘇之瑞光。會嘉興天寧寺災(zāi)??な刭E咸以非師不足起其廢。具幣遣使。力迎致之。師至。未久。儼如兜率天宮下現(xiàn)人世。經(jīng)過者。無不瞻禮贊嘆。帝師大寶法王。賢師之行。授師以徽號。師自幼喪父。唯有母存。乃去城一舍。筑孤云庵。以奉養(yǎng)焉?;蜃h之。師喻之曰。爾不見編蒲陳尊宿乎。何言之易易也。洪武改元。有旨。起師住持大天界寺。萬機之暇。時召入內(nèi)庭。奏對多稱旨。蓋師精通西竺典。及東魯諸書。其與薦紳談?wù)?。霏霏如吐玉屑。故咸樂與之游。四年命師總持鐘山法會。凡儀制規(guī)式。皆堪傳永久。尋以母年耄。舉徑山泐公自代。復(fù)還庵居。五年冬詔。復(fù)建會如四年。大駕臨幸。詔師闡揚第一義諦。自公侯以至庶僚。環(huán)而聽之。靡不悅服。一日忽示弟子曰。吾有夙因未了。必當(dāng)酬之。汝等勿以世相遇我。未幾示微疾。謝去醫(yī)飲藥食。委順而化。茶毗。舍利無算。觀者競?cè)≈?。師神觀秀偉。智辯縱橫。以宗教為己任。不畜私財。得財施輒舉以給貧者。誠法門之偉人也。
新續(xù)高僧傳·興福篇第九之三
釋力金,字西白。姓姚氏,吳人也。母周氏,夢一龐眉僧類應(yīng)真者,直前麾斥,驚??而覺,已而有孕。時至而育,奇芬滿室。年方齔髫,廣顙修頸,皙白如玉,見者愛憐。性尤穎悟,凡書一覽,即能記憶。嘗游佛寺,見像輒自下拜,信仰日深,因投縣中寶積院,禮道原衍祝發(fā)。年十一受具戒,精研三觀十乘之旨,領(lǐng)其樞要。衍主秀之德藏,金為綱維,軌范肅然。忽喟然嘆曰:“名相之學(xué),略諳之矣。盍棄諸緣,而往躋覺路?!彼旄氯牖⒘?,謁古鼎銘于雙徑。一見以法器相期,示以德山見龍?zhí)墩Z。金奮然踴躍,直觸其機,從而有契,遂為記堂。未幾,分席后堂,敷宣大法,如山川出云,靈雨沾潤,四眾信服。復(fù)登前堂,聲光燁燁,起叢林間。元至正丁酉,出主蘇之瑞光寺,會嘉興天寧寺災(zāi),郡守貳咸以為非金不足以起廢,具禮幣遣使者力致之。金至,未久,儼如兜率天宮,下見人世道路,過者莫不瞻禮贊嘆。帝師大寶法王聞其賢,授以圓通普濟之號。有明初興,洪武改元,弘闡佛乘,首開善世院。俾擢有道浮屠蒞天下名山。杭之凈慈主席尚虛,僉欲起金居之,疏幣交至。浙江省丞,復(fù)遣使趣之。金皆力辭。既而有旨,起住大天界寺。先夕有仆夢花,發(fā)如芙蓉,光彩絕異。旁一人曰:“此花天子當(dāng)取之而去?!钡┒?,果符所兆。金既應(yīng)詔至闕下,見于外朝。慰勞優(yōu)渥,即令內(nèi)官送其入院,賜以天廚法饌。萬幾之暇,時召入禁庭,奏對多稱旨。蓋金精通內(nèi)典,博極群書,其與薦紳譚論,霏霏如屑玉,故咸樂與之游。至于勘辯學(xué)子,直指心源,宗說兼行,機用迭發(fā),尤足使聞?wù)呔囱觥K哪甏?,詔集三宗名僧十人,及其徒眾二千,設(shè)廣薦法會于鐘山,命金總持齋事。于是靈承上旨,儀制規(guī)式,皆傳之遠(yuǎn)永。五年,詔復(fù)建,會大駕臨幸,詔金闡揚第一義諦。自公侯以至庶僚,環(huán)而聽之,靡不悅服。一日忽示微疾,謝去醫(yī)藥飲食,手書一偈,委順而化。洪武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也。停龕六旬,始行茶毗。其貌如生,火時獲舍利無算。壽四十七,臘三十六。《三會語》有錄。塔于嘉興城西環(huán)翠蘭若。金幼喪父,奉母至孝,為筑孤云庵奉之以居?;蛴凶h者,則婉告之曰:“不見編蒲陳尊宿乎,胡言之易易耶?”平生以宗教為己任,神觀秀偉,智辯緃橫。嘗以《楞伽經(jīng)》及《法寶壇經(jīng)》為釋門心要。當(dāng)毒暑時,揮汗謄鈔,鍥梓以傳弟子覺慧,深恐遺行將泯,因條系群行為書,乞金華宋濂為之銘云,文見《鑾坡續(xù)集》。

人物簡介

簡介
王昕(1337年—1348年),高麗王朝第29任君主(1344年—1348年在位)。
蒙古名八思麻朵兒只。
他是高麗兩位由元朝公主所生的國王之一(另一位是其曾祖父忠宣王王璋),父親是高麗忠惠王王禎,母親是德寧公主亦憐真班。
王昕早年以元子身份入質(zhì)元朝,父王遭元朝流放并死去后,他被元順帝冊封為高麗國王。
在位時由王煦、金永暾等大臣輔政,設(shè)立“整治都監(jiān)”,試圖對各種積弊加以改革。
但王昕享國四年即病死,葬于明陵。
后恭憫王上謚號“顯孝”,元廷賜謚“忠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