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曾宏父

共 7 首
一丘一壑自逍遙,莫怪山人索價高。
是處園林可行樂,同來賓客不須招。
臨風(fēng)桃李花狼藉,照水樓臺影動搖。
歌舞不容人不醉,樽前方見董嬌嬈。
別駕常懷物外心,黃金屢費買山林。
后堂不肯著歌舞,高閣唯思貯古今。
幾處亭臺新結(jié)束,一春風(fēng)雨阻登臨。
野夫昨日閑乘興,著屐尋詩到柳陰。
暮春浴罷振春衣,正是流觴修禊時。
世事藏機應(yīng)落落,人情忘我總熙熙。
醉能辭醉原非醉,詩到無詩乃是詩。
偉矣蘭亭眾君子,不將文字立藩籬(清厲鶚《宋詩紀(jì)事》卷六六引《禊帖綜聞》 《禊帖綜聞》:宏父跋云:宏父創(chuàng)鳳山書院于廬陵,去郡城遠(yuǎn)不二三里,深得林泉之勝。雖夏旱冬涸,滂流自如。稍東,即泉所發(fā)源地,鑿石引水以為池,號流杯池,置亭其上。友人維揚倅朱行父間拉十?dāng)?shù)親友,緬蹈前躅,因刊禊圖,并考訂所以,親為小詩贅于后。時淳祐改元,歲次辛丑,斗柄插亥,上浣甲子日也。)。
幼卿少與表兄同研席,雅有文字之好。未笄,兄欲締姻。父兄以兄未祿,難其請,遂適武弁。明年,兄登甲科,職教洮房,而良人統(tǒng)兵陜右,相與邂逅于此。兄鞭馬略不相顧,豈前憾未平耶。因作浪淘沙以寄情云。
目送楚云空。
前事無蹤。
謾留遺恨鎖眉峰。
自是荷花開較晚,孤負(fù)東風(fēng)。

客館嘆飄蓬。
聚散匆匆。
揚鞭那忍驟花驄。
望斷斜陽人不見,滿袖啼紅。
評注(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南渡名相與執(zhí)政,真墨老蒼感盈目。
七十五日李忠定,杜鵑寄巢鄭忠穆。
鳳墅逸客曾幼卿,嘉熙淳祐前帖成。
五十五跡此二卷,宋木猶自杭州城。
綠槐高花拂簾旌,闔開琴幾爐篆縈。
狂草淋漓憶殘頁,可勝群玉萃瑤英
⑴ 王文園給諫藏有群玉堂帖第四卷懷素千文,亦宋拓。
幼卿譜帖淳祐間,寥寥絳汝粗一斑。
相臺名家寶章集,豈比群玉裒于韓。
山林舊集一百卷,倦翁紹定重題端。
十年潤州事羽檄,六朝遺跡胸回環(huán)。
江左書家溯晉始,山陰筆法嗣者難。
獨推米跡壯南渡,英光萬古神郁蟠。
齋曰寶真實寶晉,品自羲獻(xiàn)來崇觀。
跋贊誰從甲編訂,鑒賞不負(fù)寅哥嘆。
故人為訪甘露畫,記我考索深林巒。
倦翁昔探海岳址,晉唐群木悲江湍。
古今俯仰一憑眺,仗爾筆墨留江山。
筆縱神來宛如覿,墨渝紙敝猶未乾。
元氣蒼茫動真宰,紫金大海吹回瀾。
吾意米書未遽爾,恐是相臺清淚潸。
磊磊忠孝在天地,墨華激響流潺湲。
江郎示我殘拓本,儼對墨戲橫江灘。
研山之圖儻可補,玉蜍一滴渾未殘。
蘇米齋中識真面,明月下照鮫珠寒。
潘郎偶勒家園石,秘閣后先焉匹敵。
直得森然起發(fā)凡,儀鳳鷹揚來助力。
襄州始刻單家編,毛監(jiān)丞簽安可得。
陶齋霅上官滿時,舊本空諸掃無跡。
鳳墅逸客雖多聞,原委增刪難剖析。
霜寒表與頭眩方,傳仿能無神理隔。
老吏初誰廷尉平,蕉林退谷徒矜獲。
前秋一卷顛素草,我與晉帖同添釋。
吳子篋來群玉論,隸扁熊熊射鄰壁
今茲快得廿卷全,竟與硯山爭寶墨。
孫梁馮并百年前,潁川劉君面如覿(事見劉公《?識小錄》。)
硯山舊物我夢存,殘楮黃家空嘆息。
一軒況有元初印,宋晚還馀墨香滴。
單考偏傍果不虛,簽題東庫仍加羃。
前后諸賢用意殊,即此鏡如量黍尺。
為君題作平帖齋,夜夜晴虹貫空碧。
⑴ 荷屋先得絳帖末卷,與《群玉堂帖》殘帙同弆,予為題「絳玉舫」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