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晁公溯

相關(guān)人物:共 9 位
共 9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94—1166 【介紹】: 宋眉州眉山人,字元老?;兆谛土晔≡嚨谝?,第進士。累任憲節(jié),有風(fēng)績。秦檜專政,以不附而罷官家居。紹興末自兵部尚書兼權(quán)翰林學(xué)士除參知政事。卒謚文安。
全宋詩
楊椿(一○九五~一一六七),字元老,眉山(今屬四川)人?;兆谛土辏ㄒ灰欢模┮蕴珜W(xué)上舍生禮部試第一,特命遷秩以賞。初調(diào)嚴(yán)道尉,改邠州教授,辟潼川府節(jié)度推官,成都府路常平司干辦公事。高宗紹興八年(一一三八),為秘書省校書郎。十四年,由潼川府路轉(zhuǎn)運判官除本路提點刑獄。歷夔州路、荊湖北路提點刑獄。秦檜死,為秘書少監(jiān),累遷參知下政事。三十二年,提舉臨安府洞霄宮(《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九八)。孝宗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三,謚文安。事見《名臣碑傳琬琰集》中卷三三《楊文安公椿墓志銘》(按詩作者原署楊春,楊春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九三,為權(quán)廬州事,開封人,仕履游蹤均與詩所涉地?zé)o關(guān)。又同卷及卷一八九又紹興三十一年參知政事楊春,此楊椿即楊椿之誤,從改)。
全宋文·卷四○八○
楊椿(一○九五——一一六七),字元老,學(xué)者稱蕓室先生。
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宣和六年省試第一,第進士。
建炎三年為東川節(jié)度推官,紹興八年十月為校書郎,十年五月為屯田員外郎。
十五年由潼川路轉(zhuǎn)運判官移提點刑獄。
二十六年除秘書少監(jiān),尋除兵部侍郎。
二十九年進尚書、兼權(quán)翰林學(xué)士。
三十一年三月除參知政事。
次年罷。
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三,謚文安。
有《蕓室文集》七十五卷。
見陳良祐《楊文安公椿墓志銘》(《名臣碑傳琬琰集》中集卷三三),魏了翁《楊文安公祠堂記》(《鶴山集》卷四四),晁公溯《祭楊參政文》(《嵩山居士集》卷二八),《南宋館閣錄》卷七、八,《宋史》卷三二、一五六、二一三、四七○。
程敦書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二六二
程敦書(一一○一——一一六七),字通叟,眉州(治今四川眉山)人,唐子。
宣和二年以父任補承務(wù)郎,歷丞資陽、江原,判達州,知涪、普、邛三州。
治堰溉田,請減歲餉,民大悅。
乾道三年卒,年六十七。
晁公溯《程邛州墓志銘》(《嵩山居士集》卷五二)。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師驥(?
~一一四二,按《金石苑》原署“師□□,紹興六年四川提刑”,據(jù)《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八○:紹興四年九月“左朝散大夫知蜀州師驥提點成都府路刑獄公事”,師□□當(dāng)為師驥),字德駿,彭州(今四川彭縣)人。
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進士。
歷嘉州州學(xué)教授,右正言,知房州。
高宗紹興四年(一一三四)知蜀州、提點成都府路刑獄。
官終夔州路轉(zhuǎn)運副使。
紹興十二年卒。
事見宋晁公溯嵩山集》卷五二《師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濟州巨野人,字子止,號昭德先生。晁沖之子。高宗紹興二年進士。初任四川總領(lǐng)財賦司干辦公事。孝宗乾道初知興元府,時稱良吏。歷知恭州、榮州、合州,以敷文閣直學(xué)士為臨安府少尹,官至吏部侍郎。家富藏書,又得南陽井度贈書,為校讎異同,論述大旨,編成《郡齋讀書志》。另有《昭德文集》、《易詁訓(xùn)傳》等。
全宋詩
晁公武,字子止(《南宋館閣錄》卷八),號昭德先生,鉅野(今山東巨野)人。沖之子。靖康之亂入蜀。高宗紹興中進士,調(diào)榮州司戶(清嘉慶《四川通志》卷一六五)。十七年(一一四七),辟為四川宣撫司錢糧所主管文字。歷知恭州(《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五六)、榮州(《郡齋讀書志》附宋黎安朝跋)、合州(清嘉慶《四川通志》卷五一附晁公武《清華樓記》)。為潼川府路轉(zhuǎn)運判官,二十七年為言官論罷。孝宗隆興二年(一一六四),除樞密院檢詳諸房文字,尋為殿中侍御史(《宋會要輯稿》職官一七之二一、七八之四九)。乾道元年(一一六五),出知瀘州,三年,知興元府,充利州東路安撫使(同上書選舉三四之一五、二○)。四年,為四川安撫制置使(《宋史》卷三四《孝宗本紀(jì)》)。六年,改淮南東路安撫使(《宋會要輯稿》職官四五之二九),七年,知揚州(同上書食貨一之四五)。除臨安府少尹,旋罷(《咸淳臨安志》卷四七)。卒于嘉州?!?a target='_blank'>宋史·藝文志》載其著述甚富,均散佚,唯存《郡齋讀書志》四卷(一本作二十卷)。今錄詩十三首。
全宋文·卷四六六○
晁公武,字子止,號昭德先生,沖之子,公溯兄,世為澶州清豐人,后徙彭門(今江蘇徐州)。
靖康之亂,逃離汴京,流落吳楚。
紹興初入蜀,與蜀中文士李燾、蘇符、程敦厚、趙次公交游。
二年登進士第,為四川轉(zhuǎn)運副使井度屬官。
十五年為四川宣撫司錢糧所主管文字。
十七年通判潼川府,尋知恭州,移榮州、合州,為潼川府路轉(zhuǎn)運判官。
二十七年被劾罷,復(fù)職知瀘州。
入朝為吏部郎中、監(jiān)察御史。
隆興二年兼國史院編修官,旋為右正言,多所論列。
遷殿中侍御史,徙戶部侍郎。
乾道元年出知瀘州,提舉成都府、利州等路茶事。
三年知興元府,充利州東路安撫使,四年為四川安撫制置使,六年為淮南東路安撫使兼知揚州,七年移潭州。
擢吏部侍郎,除臨安府少尹,以與判官不合罷。
晚居嘉州卒。
公武學(xué)有淵源,聞見廣博,著有《易詁訓(xùn)傳》、《尚書詁訓(xùn)傳》、《毛詩詁訓(xùn)傳》、《中庸大傳》、《春秋詁訓(xùn)傳》、《石經(jīng)考異》、《稽古后錄》、《通鑒評》、《老子通述》、《昭德堂集》、《嵩高樵唱》,均佚,今所存者唯《郡齋讀書志》。
事跡具《郡齋讀書志校證》附錄一《晁公武傳略》。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成都雙流人,字信可,晚號亦樂居士。郭絳子。徽宗政和進士。累任銅梁、仁壽等縣令。高宗紹興十八年,以任永康軍通判時牒試避親、舉人不當(dāng)降一官。終部刺史。與秦檜有庠序舊,絕不與通,家居十八年。性嗜水竹。工詩,與蒲大受、馮時行、何耕道為詩友。有《云溪集》。
全宋詩
郭印,字不詳,史籍無傳。據(jù)本集詩篇知其晚號亦樂居士,成都(今屬四川)人。二十歲入太學(xué)肄業(yè)?;兆谡臀迥辏ㄒ灰灰晃澹┻M士。歷攝銅梁縣,知仁壽縣,州府管庫,學(xué)校教官,亦任過短期朝官。積階至左請大夫(《文定集》卷一五《與陳樞密書》)。官終知州(《宋元學(xué)案補遺》卷四)。一生活動主要在蜀地。高宗紹興四年(一一三四)前后即在故鄉(xiāng)云溪營別業(yè),后即退老于此,年八十尚存世。所著《云溪集》,不見宋人著錄,且于明代失傳。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十二卷?!」≡姡杂坝∥臏Y閣《四庫全書》為底本。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三一三四
郭印,字信可,自號亦樂居士,成都(今四川成都)人,繹子。
政和五年進士。
歷任仁壽、銅梁等縣令,紹興中任永康軍通判。
后曾知忠州。
乾道間為朝請大夫,汪應(yīng)辰舉充監(jiān)司郡守,時已年垂八十。
卒年八十馀。
與秦檜有庠序舊,絕不與通。
性嗜山水,于雙流筑云溪別墅。
工詩,與蒲宗孟、馮時行、計有功等為詩友。
著有《云溪集》三十卷(今存永樂大典本十二卷)。
見《宋會要輯稿》選舉一六之八,《建炎以來朝野雜記》甲集卷一三,汪應(yīng)辰《文定集》卷一五,晁公溯嵩山集》卷四,《成都文類》卷八,《蜀中廣記》卷五,《千頃堂書目》卷二九,《四庫全書總目》卷一五七,《宋元學(xué)案補遺》卷四,《四庫提要辨證》卷二二。

人物簡介

全宋詩
某衛(wèi)尉,姓名不詳,晁公溯外舅。
晚我知嘉州時曾在州署筑盡心堂(《嵩山居士文集》卷二《外舅衛(wèi)尉持節(jié)于此作盡心堂……》詩)。

人物簡介

全宋詩
王從道,生平不詳。
晁公溯有唱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人。善畫花竹翎毛,學(xué)馬賁。
全宋文·卷四六四三
王玨(一一一二——一一六四),字德全,撫州臨川(今屬江西撫州)人,安石曾孫。
紹興二年起家鹽官縣丞,除提舉兩浙西路常平茶鹽公事,徙湖南路,遷湖北、夔州路轉(zhuǎn)運判官,興利除弊,所至皆有政聲。
擢戶部員外郎,總領(lǐng)湖廣江西京西財賦。
以疾奉祠,提舉臺州崇德觀。
隆興二年閏十一月卒于家,年五十三。
晁公溯《王少卿墓志銘》(《嵩山集》卷五四),雍正《江西通志》卷八○。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六七七
白麟,字宋瑞,孝宗時曾知嘉州,見《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首姓氏,李石《方舟集》卷一五,晁公溯嵩山集》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