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離

相關(guān)人物:共 1 位。
共 9 首
昔伊尹相湯。伊陟相太戊。咸有一德。格于上帝。其后伊籍以敏辨仕蜀為將軍。伊馥以勇力佐魏為司空。曠遼綿代。復(fù)纘休緒者。曰南充郡王諱慎字寡悔。剛毅勇悍。鷹揚(yáng)鶚立。勞勤四朝。終始一心。涉覽春秋戰(zhàn)國策太史天官五行之書。用善射中鵠。補(bǔ)廣州綏南府折沖都尉。丁太夫人憂。以毀瘠聞。初公之孤也。幼不知先子之殯。將祔二尊。日號于天?;杲簧襁]。肸蚃誠感。壤而樹之。率禮無違。大歷中。嶺南裨將哥舒晃盜殺其帥呂崇賁。以亂竊據(jù)府中。南方蕭然。江西連帥路嗣恭承詔出師。命將孟瑤暨公討之。公以水陸士徒。分道鼓行?;沃\主蘇渙。騎將王明悅。鴟張蟻聚。皆據(jù)阨害。公曰??懿豢赏?。勝無幸焉。毒之酋臘。盡在是矣。疾力交捽。必亟吾中。乃舂其喉而潰其腹。斬首三千級。下韶州。其明年。戰(zhàn)于把江口。水道湍悍。戈船趑趄。公浮筏寘薪。迎風(fēng)縱焰??苤疅鳑]于水火者。終夕有聲。又明年。軍于渭口于端州于潮陽。次于廣州。冬十月。斬晃渙于泔溪。揭其首以徇。幕府上功。拜連州長史。授撫虔江三州別駕。建中初。德宗訓(xùn)齊萬方。端正百度。以梁崇義負(fù)阻江漢。未嘗會朝。詔東諸侯分道問罪。公實領(lǐng)江西偏師。而統(tǒng)于希烈。希烈以牒書署公漢南漢北兵馬使。公明智牢讓。獨(dú)率所部兵大破翟暉于蠻水。俘徒三萬。以至于斬崇義。平江漢。厥功居多。希烈愛公愈深。公懼之愈切。一旦決與數(shù)騎遁歸。既而希烈以急變聞。且賂公以堅甲善馬。為之反閒。密詔嗣曹王即訊。因俾論公如法。公方握兵符在境上。微聞有命。斂手就召。曹王挹公名義。偉公姿材。取酒為壽。交歡感泣。手疏上列。辨其冤誣。委之先偏。激以自效。乃略黃梅。次長平。遇劇賊韓霜露。引滿中股。斃于萬眾之前。其徒相蹂蹈。死者十七八。拔蔡山。取蘄州。降山寇李良。領(lǐng)蘄州刺史。剖符為王。加御史中丞。興元巡狩之歲。使臣厎貢。次于蘄口。時希烈已屠陷大梁。遣其腹心杜少誠引勁兵絕江流。公以行師七千。列樹三柵。破之于黃岡。少誠遁走。斬驍將許少華。封其尸為萬人冢。進(jìn)圍安州。希烈遣其甥劉介靈來援。擊于應(yīng)山。生得介靈與郭嵩李廷玉。降七千人。收戶一萬四千人。夫婦男女。耕桑安堵。乃督安州。加御史大夫。真食百室。二年五月。引兵攻隨。走康叔夜于厲鄉(xiāng)。獲馬牛輜重。以益軍實。表偽署刺史李惠登為之刺史。終以理行聞。十二年。用久次就加右散騎常侍。后三歲。天子以公積功勞。使中貴人持命書金印。即本郡授公節(jié)度觀察使。且裂齊安為支郡。尋詔公兼統(tǒng)荊洪潭三道之兵。討叛于蔡。敗之于三州港。營于義陽。戰(zhàn)于申。斬級千數(shù)。有詔班師。就加刑部尚書。進(jìn)右仆射。今天子嗣位。拜章入覲。真授右仆射。俄檢校左仆射兼右金吾衛(wèi)大將軍。坐細(xì)故退為右衛(wèi)將軍。明年。復(fù)檢校右仆射兼右衛(wèi)上將軍。元和六年十二月晦。寢疾薨于光福里。不及懸車者二歲。追錫太子太保。同盟諸侯皆使其命介來吊祠視喪事。明年夏五月庚申。葬于萬年縣某原。鹵簿騎吹如彝禮。初公之曾王父皇太子通事舍人澄。生左衛(wèi)長史悅。悅生贈太子太保衡。公之祖禰也。積善馀裕。追崇以大。惟公以武毅通文理。硯席楷隸。心師自得。感概出倫。談辭如云。起南方裨校。屢陷軍陳。勢若猛鷙。不辭劇易。急病而益裕其才。履危而不昧于邪。悃愊忠直。為中興名將。以至于授英簜題龍泉。有功烈勛勞于天下。脫劍薦紳。從容漢廷。徼循師長。文武二品。啟體歸全。追榮宮師。豈徒然哉。公之息男十六人。其冢嗣曰宥。左領(lǐng)軍衛(wèi)將軍押右神策軍牙門之職。能率義訓(xùn)以揚(yáng)家聲。初公來朝也。詔宥以侍御史領(lǐng)安州刺史。由二千石入筦南北軍。教忠移孝。情禮盡在。宥以鄙夫與太保同居里闬。且以理命遺緘。辱徵斯文。表諸神道。不敢誣也。銘曰。
在殷保衡,負(fù)鼎而相。
惟唐南充,推轂為將。
泔溪之刑,嶺表乃平。
蠻水之捷,漢南以清。
蔡兇滔天,曹邸鼓行。
公率武旅,迅如風(fēng)霆。
蘄春安陸,連下劇地。
專城建牙,宏大名器。
交修威懷,較著功利。
介圭會朝,脫躧師帥。
南宮端右,武候緹騎。
沐浴休明,保完富貴。
歲降婁兮月大呂,一氣散兮無處所。
系甲車兮馬鬣封,九原夕兮閟音容。
楬此介石,厥聲無窮。
項籍碑銘 中唐 · 李觀
四言詩
鋪周秦之顛亡。粲乎冊。吁可駭也。惟秦失在暴。惟周失在弱。上慢下黷。政無紀(jì)綱。若然者。神靈不得不哀。世教不得不張。且天地不可以無主。故帝必誕。眷命不可以坐得。故有心者經(jīng)綸。于是漢祖起于豐沛。公起于會稽。陳吳之徒自稱乎假王。其馀揭竿而呼。爭先刺秦者。如林如藪。于時亂浩浩。兵憧憧。風(fēng)從虎。云從龍。三靈昏而四???。公乃仗撥亂之劍。希當(dāng)世之功。浮江而西。有壯士八千。枹鼓于舟中。吁嗟乎無人。誰禦乎偫兇。所以謀大業(yè)拯萬靈而爭雌雄者。獨(dú)漢祖與公。遂號百勝之師。趣累卵之危?;钰w歇。擒王離。十壁愕眙。一麾靡馀。然后飄銳氣。聳利鋒。扼秦關(guān)。怒漢公。因語曰。損約則違人。固信則自違。惡取乎。乃軍鴻門。屠咸陽。鼎峙于神州。幅裂于四方。始退與漢祖東西而王天下。是知量不足。謀不長矣。然雖兵眾于漢。戰(zhàn)捷于漢。其后則有靈壁之?dāng)?。太公虜。滎陽之圍。紀(jì)信焚。廣武之守傷其胸。固陵之役撓其師。與漢祖龍虎相逐。干戈合離。五年之后。勝敗乃知。是知兵之不可窮。物之不可終。天地否而開。云雷屯而通。故有三將潰圍。孤軍曷歸。良馬在御。美人在帷。楚歌夜聞。哀泣垂緌。遂飲帳中。申令麾下。鏡分美人。飆舉良馬。曉漫漫。云茫茫。失道于陰陵。問津于烏江。其猶魚遭網(wǎng)而游。鳥嬰羅而翔。終不免矣。尚能合從亡之人。禦追逃之兵。旗鼓指掌。鵝鸛邱陵。足罔不蹶。首胡不橫。然始解馬于舟子。結(jié)纓于死地。痛矣夫。何自慷慨斯焉之甚邪。而曰天實亡我。非戰(zhàn)之罪。何執(zhí)而不寤哉。公實勇而無謀。剛而無親。忌而信讒。暴而殘人。是以人得蹈其資。兵得害其身。真自亡也。豈天亡乎。使公勇而能謀。關(guān)中可據(jù)矣。剛而能親。諸將不矣。以察讒。奇計得施矣。恕而愛人。百姓樂推矣。若然。則舉天下如轉(zhuǎn)圜。何漢氏與二臣能計之哉。至如謀于漢者。昔其臣也。公實棄之。兵于漢者。亦其將也。公不庸之。故曰得人者昌。失人者亡。噫。從始而言之。蓋天理有素乎。故生項以靜難。生漢以牧人。靜難者授勇。牧人者授仁。不然。何鴻門阽而復(fù)持。成皋跳而復(fù)振。入關(guān)而緩來。王楚而驟歸者哉。釋名曰。碑悲也。觀嘗尋楚漢春秋。見公帳中之歌。取而詠之。輒泫然而悲。爰刻石為文。多不究其終始。銘曰。
姬孱而絕,嬴虐而滅。
九陽郁結(jié),九州卼臲。
必生圣哲,以起滅絕。
維漢自豐,維楚自東。
偕伐寇戎,反相戰(zhàn)攻。
戰(zhàn)攻不罷,洎乎垓下。
彼眾我寡,龍死于野。
① 原案:此詩從《上饒志》抄出。原本云:“寓屋故吏部侍郎,徽猷閣直學(xué)士東徐鄭望之顧道上饒之所居,龍溪汪內(nèi)翰為記。所居又有石澗,東牟王右史嘗和其詩?!?/div>
帝令銀漢推馀澤,不與人間較刀尺。
剪綃為練課天孫,濺溜成文照東壁。
我疑蒲城鬼神入,腳踏飛車翻霹靂。
怒當(dāng)十倍縛王離,瓦震三軍開許歷。
仙翁題詩詩有史,畫史紛紛俱屈膝。
至今盛事隨山中,往往摩挲到金石。
歸來滿口說江湖,不學(xué)平生論感激。
乃知卷舒在虛懷,誰道今人不如昔。
有時坐我天姥下,但覺清風(fēng)生羽翼。
長令凈洗五兵閑,回看萬事皆塵跡。
余令烏江之明年,職閑訟稀,得以文史自娛,于是詢考境內(nèi)遺跡,將欲驗古事,察風(fēng)俗。
恨其兵火之馀,故老灰滅,無復(fù)在者,而前人遺跡往往化為榛莽狐貍之區(qū)矣。
獨(dú)項王亭去古寢遠(yuǎn),于邑為近,余每登眺焉。
一日攜客至其上,讀唐李德裕所為賦,序楚、漢興亡基乎應(yīng)天順人與不則然矣。
而余嘗謂三代以后,蓋有不仁而得天下者。
若夫魏、晉之興,皆假唐虞稱禪代,大率懷奸飾詐,篡竊取之,其實逼奪。
下至劉裕、蕭道成之流,如蹈一律,覆宗滅祀,延及無辜,可為流涕。
若楊堅、朱溫直盜賊爾,固不足道也,豈非所謂不仁而得天下者哉!
夫項王之起年二十四,不階尺寸,自奮丘隴,二年而平秦霸天下,廢立王侯,政由一己。
雖所為有異于高祖,然以曹操、司馬懿而視,王真?zhèn)ト艘病?div id="0aqiq2e" class='inline' id='poem_sentence_9_1239755_comment'>
余又覽觀山川,想追騎云集,王以短兵接戰(zhàn),英勇不衰,謝亭長、顧呂馬童之時,其視死生為何如?
雄烈之氣凜凜而在,邑人廟祀,至于今不怠者,豈以王之亡秦興漢之功大,而得失自我,不為奸詐篡竊,真磊落大丈夫也哉!
故余作賦以辨之。
大抵君子論人或責(zé)以備,或推以恕,非茍然者,余豈敢與衛(wèi)公異也。
其辭曰:
括蒼龔相暇日與客登項王之亭,顧覽遺跡,喟然嘆曰:「嗚呼盛哉!
二世之末,天下思叛,勝、廣一呼,云起從亂。
當(dāng)是時也,燕、齊、趙、魏,莫不立王。
梁起會稽,亦從民望。
得孫心于民間,為人牧羊,立而奉之,鼓行城陽。
雖再破于秦軍,而秦軍尚強(qiáng),梁既死于定陶,王怨秦而必亡。
章邯引而渡河,趙旦莫以乞降,彼陳馀之擁兵,亦逡巡而莫敢當(dāng)。
王乃震怒眥裂,力排宋義,晨朝誅之,莫不詟悸。
毀舍釜以湛船,示三軍之死志。
果破秦軍而殺蘇角,絕甬道而虜王離,呼聲震天而動地,山陵日月為之蔽虧。
諸侯人人惴恐,膝行轅門而莫敢仰視,章邯舉軍以降焉,諸侯將以兵而從之。
入關(guān)不留,衣錦東歸,裂地主約而王將相,天下利柄,惟我所持。
何其盛也哉!
及齊、趙先畔,漢以兵東,轉(zhuǎn)戰(zhàn)滎陽,陷死摧鋒。
漢雖屢北,謀無不同。
迨垓下之圍方急,始悟楚人之多從,于是慷慨悲歌,潰圍南出,臨江不渡,留騅報德,又何憊也」!
客曰:「子知楚漢之得失乎?
不在于兵而在于得人,不在于強(qiáng)弱而在于得民心之淺深。
當(dāng)其屠咸陽、殺子嬰、火宮室、坑秦兵,殺義帝于郴陽,專主約之不平。
漢皆反是,約三章而去苛法,拒牛酒而恐費(fèi)民,封府庫諭郡邑而不私其財,期在于變秦。
況蕭、張佐其謀,韓、彭將其軍,無素書之弗用,推赤心而示人。
此楚漢之得失也,曾何盛憊之足言哉」!
龔子曰:「子知其一,未知其二。
古今成敗得失是非,其間紛紛,蓋不容喙,略請較之。
其敗者未必皆非,其成者未必?zé)o可議也。
嗟夫,項王卓偉之才、英烈之氣,使膺天命而有成,乃蹉跌而至此。
若曹操之與司馬懿,以鬼蜮之雄,資盜賊之智,尚負(fù)且乘而竊神器,皆數(shù)傳而后已,或百年而遂斃。
方戕伏后而尸曹爽,抑可見其無君子意,其為得失又安足計。
以石勒之胡雛,猶逐鹿于當(dāng)世,不忍效夫數(shù)子奪孤寡之非義。
嗚呼噫嘻,得則為王,失則為虜。
由魏、晉以觀之,王雖亡兮何負(fù)?
此顧呂馬童而謝亭長,死生固亦不懼矣;
彼分香而飲粥,又何王之可伍也」。
客遂緘默,相視動魄。
一客在旁,莞然獨(dú)笑,曰:「二子辯則辯矣,然未達(dá)夫理也。
楚、漢、魏、晉,茫茫千載,是非得失,今皆安在哉!
徒存史牒,莫考真?zhèn)巍?div id="ymmu0ck" class='inline' id='poem_sentence_50_1239755_comment'>
自古及今,如我與子登斯亭而悵然,吊往昔以流涕,漁夫樵婦之所經(jīng)行,野老祠官之所祭酹,亦已多矣,莫得而記也。
今夫二子踟躕睇視,不忍舍此,亦何異臨川而嘆逝也。
子獨(dú)不見夫青山白云、長江明月,耿耿長存,滔滔不絕,初無古今之異,治亂之別。
是亦理之所在也」。
于是引而酌,酌而醉,醉而能歌曰:山蒼蒼兮江湯湯,月盈虧兮云飛揚(yáng)。
是非得失兮兩俱亡,頹然而臥兮適乎無何有之鄉(xiāng)。
余宦游東楚,密次冶臺,職冷官閑,有聞見悉篹于策。
垂去,乃輯而賦之。
其詞曰:
「堪輿奠位,峙岳融瀆。
合地四與天九,乾為金而兌屬。
發(fā)泰媼之珍閟,轉(zhuǎn)靈修之妙軸。
而筑冶鳧?段,桃攻之有六。
出智創(chuàng)物,重在泉幣。
燧昊俶興,黃虞踵繼。
姒乙鼓于莊歷,濟(jì)陽九之厄歲;
姬姜均于九府,定帛刀之殊制。
侈卯金之七福,筦鹽鐵于大農(nóng)。
榆莢之與赤側(cè),獨(dú)五銖之適中。
宜乎讖白水而謠黃牛,兆御天之六龍。
晉陽崛起,齊秦賜爐。
含三體之邈籀,印初生之望舒。
雖會昌因州以辨名,不易開元之舊模。
彼其輕之,則為荇葉、耒子、鵝眼、綖環(huán),風(fēng)飄水??;
重之則比輪、兩柱、大布、大泉,直百當(dāng)千。
逞私智以膠擾,夫豈足以操大利之權(quán)哉!
顥蒼監(jiān)德,真人起涿。
聚五星,摩兩日,噓風(fēng)云,旋斗極,夷昆崙,蕩溟渤。
湖湘收波,劍閣失險,而王師飛渡于采石。
攬六朝之王氣,混江南之版籍。
冶有永平,仍鎮(zhèn)楚澤。
列圣重規(guī),同文一軌,穹符象瑜,累鴹疊?
丱人申其厲禁,九牧修其貢篚。
于是監(jiān)有永豐、永通、阜財、阜民、熙寧、廣寧、神泉、寶泉、豐國、豐遠(yuǎn)、富民、惠民,昈分錯跱,不可殫論。
時則提封之廣,東枕蟠木,南控丹穴,西瞰大蒙,北薄祝栗。
地產(chǎn)物宜,旅充庭實,而萬寶畢萃,莫東南之與匹。
蓋其鐘溫厚之仁氣,應(yīng)絜齊之分域。
斗牛被飾以晶光,江漢灌輸其靈液。
淮海荊衡之壤,厥貢三品;
會稽具區(qū)之畛,其利金錫。
漢鐵官長丞五十有一,而專其官以主丹陽之銅;
唐諸道置爐九十有九,而重其使以總江淮之鐵。
皆所以斡山海天地之藏,充少府水衡之積者也。
矧火德之王離,薰協(xié)氣之嘉生。
銅奔牛而流魄,銀走鹿而儲精。
釥鋈鈏錯丹汞之入,非一端之可名。
漕軺兼統(tǒng),肇于興國;
都提命官,昉于咸平。
合江淮荊浙閩廣而建一臺,則景祐之憲度;
東治于饒,西治于虔,則元豐之章程。
戾淳熙之綜核,始復(fù)囊括于永平矣。
黃旗紫蓋,天運(yùn)有屬;
醴泉器車,地靈自鬻。
冶場之盛,名在斡官者,紛紛其可覆。
鉛山、濛山、石堰、岑水、昭寶、富寶、寶成、寶瑞、雙瑞、嘉瑞、大挺、大濟(jì)、永興、新興、興國、興利、大富、廣富、通利、通濟(jì),監(jiān)務(wù)坑井,殆幾萬計。
有嗇而豐,有興而廢,舉斯以旃,特其凡例。
然或鐵山之孕銅,或銅坑之懷金,或參銀而偕發(fā),或且浸而且淋。
賜、蠡、羊、僅之言利,莫能研幾而極深。
但見汰金有洲,淘金有崗,瑞金有監(jiān),通金有場。
曳寶氣而貫虹蜺,溢乎麟趾裊蹄之祥。
豐城之黃,璨焉瑳瑳,秋菊染霜,寒英欲墮。
落亭之紫,爛焉暕暕,春蒲闖水,茸芽尚短。
樂安精镠,胎瑞坑谷。
浚埼磧以采摭,畫墠沙而披漉。
大如落萁之豆,小如脫秕之粟,輕如麩之去麧,細(xì)如塵之生曲。
澄之汰之,倏胂蒲掬。
渠陽澤銑,毓奇溪洞,尋苗罽汋之邃,破的壇壁之壅。
焮以火則流脂鐵籠之烈,淬以水則舂糜鉛杵之重。
吉挺旅陳,符采飛動。
鑄神鼎而制嘉量,是為萬世不窮之用。
以至銀城有場,銀斜有坑,銀玉有塢,銀嶂有山。
寶積張萬竇之空洞,天壽倚一柱之巑岏。
立巖墻而弗顧,慨徇利而忘安。
豅路深入,閣道橫躡。
篝燈避風(fēng)而上照,梁杠插水而下壓。
戽枵深阱之腹,炮泐駢石之脅。
捷跳蛙其不系,磔蒼髯而可鑷。
碓山藉礦而殷雷,淘池攪粘而飛霎。
流景倒?fàn)T,星星曄曄。
燒窖熟,盦爐裂,鉛駝沸,灰窠發(fā)。
氣初走于煙云,花徐翻于霜雪。
它山莫優(yōu),朱提則劣。
于以供王府匪頒之用,于以補(bǔ)冶臺貸本之闕。
是二品則然矣,請復(fù)究銅之為說。
劉濞萃逋逃之藪,擅采山之富,而吳之產(chǎn)豐于豫章;
卓氏爭王者之利,錮齊人之業(yè),而蜀之產(chǎn)阜于臨邛;
歐子破赤堇之山,涸若耶之溪,而越之產(chǎn)不止于鏌铘、干將。
錢幣或造于楚晉,冶鑄多出于齊梁。
伏羲以來,銅山四百六十有七,今之大要,不過厥色之有三。
其為黃銅也,坑有殊名,山多眾樸。
蜿蟺扶輿,郁積磅礴。
巀岑巆,崴嵬峣崅。
璘彬闌斑,黋漾璀錯。
??脈見,函路灼,牛飲盤,天井落。
礦紋異采,乍純遽駁。
熏苗殊性,欲斷還絡(luò)。
烏膠綴,金星爍,蔌花淡,丹砂渥。
鼠結(jié)聚團(tuán),雞燋散泊。
餈餌膏油,英潤濯濯。
宿炎煬而脆解,紛剞劂而巧斲。
批亢轟博浪之椎,陷堅洞混沌之鑿。
巖云欲起而復(fù)墜,石火不吹而自躍。
磅磅馳霆,剝剝?yōu)⒈ⅰ?div id="0u2gw2u" class='inline' id='poem_sentence_95_1295601_comment'>
丘示掩耳而疾遁,木客捧心而竦愕。
膽寒野伏之夔罔,魂禠泥蟠之龍蠖。
繚乎修隧,黝乎幽壑。
潛廅旁呀,陰窾斜卻。
共工觸不周而地維斷,神禹辟伊闕而龍門拓。
驪山百仞之下穿,昆明萬夫之偕作,曾未媲其功用之博也。
逮其籠簣,齊畚鍤具,專諸虎攫,孟賁豕負(fù)。
徙堆阜于平陸,矗岑樓于爐步。
熺炭周繞,薧薪環(huán)附。
若望而燎,若城而炬。
始束缊于畢方,旋鼓鞴于熛怒。
鞭火牛而突走,騎燭龍而騰鶩。
戰(zhàn)列缺霹靂于焱庉,無屏翳豐隆于煙霧。
陽烏奪耀,熒惑遜度。
石迸髓,汋流乳,江鎖融,臍膏注。
銗再鍊而粗者消,鈲復(fù)烹而精者聚。
排燒而汕溜傾,吹拂而翻窠露。
利固孔殷,力亦良苦。
唯彼泉井,淘沙可鑄。
其浸銅也,鉛山興利,首鳩僝功,推而放諸,象皆取蒙。
辨以易牙之口,膽隨味而不同。
青澀苦以居上,黃醓酸而次中。
鑒以離婁之目,泛浮漚而異容。
赤間白以為貴,紫奪朱而弗庸。
陂沼既潴,溝遂斯決。
瀺灂澒溶,汩密潎冽。
銅雀臺之檐霤,萬瓦建瓴而淙淙;
龍骨渠之水道,千澮分畦而潏潏。
量深淺以施槽,隨疏密而制閘。
陸續(xù)吞吐,蟬聯(lián)貫列。
乃破不轑之釜,乃碎不湘之锜。
如鱗斯布,如翼斯起。
漱之瓏瓏,濺之齒齒。
沉涵極表里以俱暢,蒸釀窮日夜而不止。
元冥效其巧譎,陽侯獻(xiàn)其怪詭。
變蝕為沬,轉(zhuǎn)澀為??。
或浹下簟,自凝珠蕊。
且濯且漸,盡化乃已。
投之爐錘,遂成粹美。
其淋銅也,經(jīng)始岑水,以逮永興,地氣所育,它可類稱。
土抱膽而潛發(fā),屋索绹而亟乘。
剖曼衍,攻崚嶒,浮埴去,堅壤呈。
得雞子之胚黃,知土銗之所凝。
輦運(yùn)塞于介蹊,?積高于修楹。
日愈久而滋力。
礬既生而細(xì)碖。
是設(shè)抄盆,筠絡(luò)以庋;
是筑甓槽,竹龍以釃。
散鈱葉而中鋪,沃銗液而下漬。
勇抱甕以潺湲,馴翻瓢而滂濞。
分釅淡于淄澠,別清濁于涇渭。
其滲瀉之聲,則糟丘壓酒于步兵之廚;
其轉(zhuǎn)引之勢,則渴烏傳漏于挈壺之氏。
左挹右注,循環(huán)不竭;
晝湛夕溉,薰染翕欱。
幻成寒暖燥濕不移之體,疑刀圭之點鐵。
若乃丱課登,綱程促,鐵往銅來,錫至鉛續(xù)。
川浮舳艫之銜尾,陸走車擔(dān)之襁屬。
出嶺嶠,下荊蜀,絕彭蠡洞庭而星馳,溯重淮大江而電逐。
四趍圜府,如輻有轂。
殷轔軒磕,崱屴復(fù)陸。
頓之連城,貯之列屋。
黑云隤山而亂委,熊豹谽谺而起伏。
蓋不待銷飛廉,鉟瞿曇,而鐘官之用足。
于是鑄錢使考其會,辨銅令第其品。
丁夫竭作,匠師歡奮。
煤突整潔,炭戶充牣。
鼓兩儀之籥而大播,役六丁之工而迭運(yùn)。
祝融作,女媧進(jìn),一煽濤生海門之微波,再煽日吐扶桑之疊暈,三煽烘朝霞而爛照,四煽洶屯雷而欲震。
張格澤之輝燄,迸攙搶之芒潤。
夸父即之,汗翻漿而暍;
河伯望之,瞳?;ǘ病?div id="qowmc0q" class='inline' id='poem_sentence_167_1295601_comment'>
澄澈不殽,通明無燼。
黑濁之氣竭而黃氣次,黃白之氣竭而青氣應(yīng)。
液爰瀉于兜杓,匣遂明于模印。
??之落落,貫之磷磷。
磋之以風(fēng)車之輣軋,轆之以水輪之砰隱。
繒網(wǎng)涓拭,蠱覈摩揗。
肉好周郭,堅澤精緊,文勁銀鉤,色瑩玉填。
既刮垢以磨光,始結(jié)緡而就準(zhǔn)。
盡東門之漚麻,不足以為其貫引。
百吏告功,三官動色。
乃督餫艘,乃輸王國。
版曹稽其贏虛之?dāng)?shù),起部程其精粗之績。
謹(jǐn)內(nèi)府之登儲,衍外帑之樁積。
天子守之以恭儉,冢宰理之以均節(jié)。
與五銖、開元而并行,異黃榜、紫標(biāo)之私殖。
金工鑠之則有禁,蠻舶泄之則有辟。
宜京師貫朽而莫校,天下藏鏹而山則也。
其或用取鹿皮,制參飛錢,通物之變,扶時之偏,亦本于輕重之相濟(jì),子母之相權(quán)。
至論殖財,莫如擇使。
有管仲則藏富于國,得劉晏則錢流于地」。
言未畢,客有在旁啞然而笑曰:「子來自番,知泉則詳。
坎蛙難語乎海水,醯雞未窺乎天光。
獨(dú)不聞負(fù)扆南面,運(yùn)坱圠之鈞而鼓四方者乎?
蕩八卦,范九章,??《關(guān)雎》,播《我將》,融庶品于道德之橐,歛眾寶于俊乂之場。
磨而不磷者布在臺省,動之斯和者坐諸廟堂。
旋乾轉(zhuǎn)坤,闔陰辟陽。
陶唐冶虞,規(guī)周矩商。
禮樂凝俗,易窳而良。
仁義鑄人,革否而臧。
泰階以平,天步以康。
前星爛乎重暉,旄頭澹其不芒。
南風(fēng)薰而民財阜,膏雨時而年谷昌。
于以植帝王太平之業(yè),詎止圖霸功之富強(qiáng)」!
余乃豁然悟,蹶然起,拜手而系之曰:天不愛道,圣賢興兮。
地不愛寶,稼穡登兮。
人不愛情,富壽且安兮。
化工之巧,莫窮其端兮。
王輿東不返,國步何其頻。
群雄角謀智,大柄歸強(qiáng)秦。
韓盧恣吞噬,近攻無完唇。
逢惡者誰子,范雎真不仁。
貔虎下河北,三晉飛煙塵。
據(jù)險筑城壘,當(dāng)此山嶙峋。
四壁真如削,百雉傍無鄰。
養(yǎng)銳絕窺覬,出奇邁等倫。
王離實為之,為國思委身。
撚指忘趙魏,回首無秦人。
但留城土在,塊然秋復(fù)春。
苔溪唱樵牧,暮雨收荊榛。
哀哉戰(zhàn)爭年,涂炭皆我民。
見此重悽愴,過客停雙輪。
按:整理自《古今圖書集成》澤州部
溯春風(fēng)而被襟,獨(dú)尋芳于空谷。
夫何芝蘭之異草,保厥美而委絕。
人不識兮亦何傷,香自郁兮酷冽。
嗟造化之亭毒,固眾芳之不一。
顧馨香之有德,在二物其所獨(dú)。
羌獨(dú)秀兮山之幽,猗而燁兮其光。
世無夫子,誰識王者之祥。
人非羊氏,孰知青云之異。
故無桃李之成徑,埋沒眾草之深邃。
然芳菲之一心,豈以此而有沫。
芳本不求乎人知,祇保天與之美質(zhì)。
知與不知乎在人,于其德有何加損。
甘自珍而不改,抑何恨乎歲晚。
不愿夫生彼漢庭,以騰房中之樂歌。
又豈愿逢彼王離,以養(yǎng)猗石之榮華。
幽獨(dú)于日暮之天,鄂韡于寂寞之地。
天香遠(yuǎn)播,可以知風(fēng)之自。
光華露浥,可以見面之睟。
擅林中之別香,伴東籬而隱逸。
彼富貴雨露之春紅,與朝碧暮黃之妖色。
空取悅于目睹,德豈妨于無人。
夫然后見芝蘭兮,能保守乎天真。
商山之采,四皓之潛德尤芳。
澤畔之紉,屈平之姱節(jié)益彰。
是皆闇然而自修,芳至今猶未死。
嗟呼,縱無人而愈香,物中君子。
雖不知而不慍,人中芝蘭。
嗟爾芝蘭,余惟爾之為餐。
嗟爾芝蘭,余惟爾之依則。
遂援琴而作操,續(xù)猗蘭之一曲。
操曰:山有芝兮灃有蘭,芳菲菲兮無時歇。
世不見兮同心人,我將采兮獻(xiàn)金闕。
獻(xiàn)金闕兮如之何,使美人兮佩馨德。
學(xué)書學(xué)劍兩無成,學(xué)萬人敵自有名。
祖龍渡浙猶思取,白馬封符始共爭。
會稽拔劍先誅守,鉅鹿沉船悉引兵。
豈讎宋義為新趙,獨(dú)虜王離酬故荊。
遇秦九戰(zhàn)鋒誰阻,堅壁諸侯膝盡行。
上將初為人屬項,雍王已立遂亡嬴。
夜擊新安無遺卒,朝馳函谷肯留嬰。
不辭剽悍聞當(dāng)世,稍伸六國報周京。
灞上趨還天子定,江中密弒霸王傾。
自惑金言亡骨鯁,空馀高俎欲分羹。
鴻溝議割東西解,垓下重圍四面聲。
一曲悲歌千載恨,拔山蓋世總虛生。
梁欐久無存,荊榛冒荒土。
時時秉鋤人,斸得折釵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