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周殷

共 7 首
潦倒宦情盡,蕭條芳歲闌。
欲辭南國去,重上北城看。
復疊江山壯,平鋪井邑寬。
人稠過楊府,坊鬧半長安。
插霧峰頭沒,穿霞日腳殘。
水光紅漾漾,樹色綠漫漫。
約略留遺愛,殷勤念舊歡。
病拋官職易,老別友朋難。
九月全無熱,西風亦未寒。
齊云樓北面,半日憑欄干。
誰歟載筆掌絲綸,霧雨何傷隱豹文。
絕望都俞參稷契,劣能損益記周殷
蠹殘書冊猶堪覷,草沒階除盡不耘。
鄭老襟期少陵解,從渠袞袞更紛紛。
少陵老翁餓瀕死,意欲大庇天下人。
一椽茆屋不足蔽風雨,安得萬間之廈蓋覆四海赤子同欣欣。
言狂意廣不量力,至今世俗聞者交笑嗔。
侯城小儒愚獨甚,不敢嗔笑謂公之意厚且真。
古來致亂皆有因,大臣固位謹持祿,其計止為安一身。
高車大纛耀侈富,子女玉帛驕里鄰。
安危得失百不知,更僣膏腴便利田宅遺子孫。
生靈窮苦墮溝瀆,寒士困悴無衣紳。
彼也珍羞綺席,歌舞燕樂窮朝昏。
老翁哀痛實為此,熟視鄙夫憸子辟之犬鼠加冠巾。
曰我得志有不為,嫉邪憤世欲救其弊忘賤貧。
至今巳閱八百歲,知翁之意世獨少,蹈翁所惡常紛紛。
侯城子,為是懼,人受天地中,何以不與禽獸草木為等倫。
一心運萬化,五性涵義仁。
下補后土所不能,上贊皇天之闕燮,調寒暑,撫五辰。
大禹疏百川,伊周綜理禮樂政教與世為陶鈞。
孔子孟軻不得位,著書明道亦與治水拯世之功均。
吾為孔子徒,忍汩流俗同沉淪。
故題一室曰萬間,坐覺宇宙亭毒氣勢皆前陳。
身賤不敢論政教,誓將修復孔業(yè)為世開昏嚚。
室中左右列古書,亦有諸史所筆志義之士忠良臣。
關有子厚,洛有伯淳,群公近出皆鳳麟。
美哉子厚,西銘之說何諄諄。
吾恐當時亦感悲嘆意,故立此論可與日月同光新。
為君不知此,無以建皇極,為臣不知此,無以康兆民。
愿寫此書千萬卷,洗濯鄙胸與私智,使知林林之眾,皆吾共出而同娠。
視之不至越與秦,盡變呻吟愁嘆之俗,若去寒冱逢陽春。
小儒不惜獨困處此室,作為雅頌歌圣神,再見中國大治同周殷。
廷尉八閩秀,意氣淩秋旻。
初年入棘寺,抗疏論輔臣。
縉紳皆動色,名譽夷山尊。
中遭長官怒,蠖屈道彌伸。
磨泥出濁水,媚淵光照人。
一作嶺表士,貳平天下冤。
尚稽井田制,溝洫入毫分。
豈不有司存,潤澤在相君。
三王不同禮,三事古所敦。
此去覲明主,報政因奏言。
民事為國本,篤恭天下平。
食足禮義興,自馀無足論。
吾衰志明農,圣人起周殷。
復古如有作,愿為受一廛。
帝曰咨元老,蠻方有沴氛。
中權為總帥,外閫制諸軍。
金舄承龍節(jié),铔鍜列虎賁。
投壺神略靜,約矢檄書紛。
傳令山皆應,揚戈日不曛。
汗揮亭午雨,袂障肆天云。
設伏揚那隘,游兵者卜濆。
前車初轉戰(zhàn),后騎竟收勛。
釁鼓殲渠首,降旗款虜群。
爇原仍辯玉,刈澤復滋薰。
斂象天狼晦,褫魂夜鼠焚。
共危當弩縞,還哂負崗蚊。
事繁華夷望,人依父母君。
紅箱饒積聚,綠野遍鋤耘。
凱入千官慶,俘回九廟聞。
稚歌彌宇宙,喜氣洽氤氳。
造化丹青妙,功名鼎鼐芬。
登壇憑用武,開閤待敷文。
異數弓裘嗣,淫威鼓吹分。
司徒拜稽首,明主繼周殷。
鴻溝既割歸太公,旋復背之非英雄。
美人臨死何從容,有此差足慰重瞳。
英布周殷愧入地,蒙面何以見江東。
芳魂至今舞春風,其與項莊拔劍之意將無同。
啼鵑集之血淚紅。
吁嗟乎野雞難復位宮闈,生玷辟陽死赤眉。
劉季楚歌空自悲。
美人泉下目未瞑,為告憤王應齒冷。
青燐婆娑助清影。
周殷慎八十壽聯(lián) 近現(xiàn)代 · 趙元禮
對聯(lián)
老子于此興不淺;化國之日舒以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