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韋后

相關(guān)人物:共 46 位。
共 46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31—710 【介紹】: 唐京兆萬年人。
韋總曾孫。
武則天時(shí)累遷夏官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有吏才。
坐貶鄜州刺史。
累拜地官尚書。
長安中,轉(zhuǎn)刑部尚書。
中宗神龍初,遷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尋遷侍中、中書令,進(jìn)封舒國公。
附入韋后三等親,敘為兄弟,編在屬籍。
嘗以符瑞陰導(dǎo)韋后行武后故事。
又拜尚書令、同中書門下三品,監(jiān)修國史。
諸韋敗,巨源為亂兵所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虢州閿鄉(xiāng)人,俗姓張。據(jù)說其兄久戍遼陽,母憂甚,萬回朝往視之,暮持兄書歸,因號萬回。高宗時(shí)得度,武則天時(shí)詔入內(nèi)道場,號法云公。安樂公主將謀逆,回遇之唾曰:“腥不可近!”不久安樂果誅。玄宗在藩,曾私謁萬回,回預(yù)言玄宗將為五十年太平天子。卒,賜號國公,圖形集賢院。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32—712 唐初僧人。俗姓張,虢州閿鄉(xiāng)(今河南靈寶西)人。有異術(shù),言則成讖,多有應(yīng)驗(yàn)。高宗與武后年間,常應(yīng)詔入內(nèi)道場,賜號法云公。睿宗景云二年十二月八日(712年1月20日)卒于長安,贈虢國公?!?a target='_blank'>宋高僧傳》卷一八、《景德傳燈錄》卷二七有傳。《祖庭事苑》卷六存萬回詩偈1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虢州閿鄉(xiāng)張氏子。幼年氣貌昏濁。涎沫涕洟滿面。踉蹡狂走。或笑或哭。無常時(shí)。鄰里群童皆以其不慧而侮辱之。父母以為憾。而回則安之。未嘗恤。年十歲。其兄久戍遼陽。絕音好。家為設(shè)齋祈福。回忽謂其母曰。兄起居狀。極易知耳。母奚庸憂。齋馀竟裹餅餌出門去。然莫知其所往也。晚歸出其兄書袖中。問所從得不對。及遼陽役罷。兄言回是日至。??餅餌共啖。且急索書告反。終亦不能察其何自也。夫遼虢相去萬里。其往反不啻過東西舍。此豈非神通力歟。萬回之名。由是始著。而朝野聞之。皆敬異。高宗之季。則天屢召入內(nèi)。賜錦袍玉帶。兩宮女左右侍。及紹周歷。詔賜號法云公。當(dāng)是時(shí)。大開告密之門??崂袅_織。群臣之位望高者。靡或脫。博陵崔玄煒之母盧氏。命玄煒邀回問禍福。母泣拜。以金匕箸施?;劐嵯码A擲匕箸堂屋上。掉臂去。其家意以為不祥。他日使人梯屋取匕箸。因得讖緯書匕箸下。趣焚之。俄而有司果遣胥卒。入其家大索讖緯。盡發(fā)瓦無所見乃已。蓋酷史投此而欲誣之以罪也。神龍二年。詔薙落。特為開壇受具戒。時(shí)韋庶人與朝政?;孛恐櫫R曰。奈何反悖。會將斫爾頭去。金城公主。出降吐蕃。駕送至始平崔日。用武平一。宋之問。沈佺期。岑義。薛稷。皆從回以迎駕。立道左。諸公愿求一言?;?fù)醽缙谠?。汝真才子。謂平一曰。汝宜名佛童無憂也。目羲稷有不喜之色。上間問回。僧伽何如人。曰觀音化身也。睿宗居潛邸?;虺鲇巍;貏t先唱于所至之地曰。天子來也。臨淄王嘗階張煒等。謁回。回亟呼杖。遂出煒等。手拽王入。反扃之。而撫王背曰。五十年天子。后即不知也。煒等竊于門外聞之。由是傾戴益謹(jǐn)。道遇大平安樂二公主車騎。輒趨避。連咄曰。血腥血腥。太平請為造宅懷遠(yuǎn)坊中。獨(dú)處之自若。景龍二年。示疾。忽大呼求飲鄉(xiāng)里水。侍者念。道遠(yuǎn)不易得。恲??計(jì)無所出?;刂柑们暗卦弧4思词且?。于是鑿之汲水進(jìn)。飲盡一器以卒。訃聞。上震悼。詔贈司徒虢國公。圖形集賢院。先是貞觀間。三藏玄奘法師。游天竺石藏寺。偶閱一房。見胡床錫杖而已。從問其人。居此者今何在。曰在震旦之閿鄉(xiāng)。法師歸而訪之信。法師之將訪也?;厮藿淦浼覓邽ⅰG艺T治蔬飯?jiān)?。明日有勝客至。法師至。則與語天竺山川之詳?;刂e。雖法師。有所未遍歷者。事備別傳。
宋高僧傳·卷第十八 感通篇第六之一
釋萬回。
俗姓張氏。
虢州閿鄉(xiāng)人也。
年尚弱齡白癡不語。
父母哀其濁氣。
為鄰里兒童所侮。
終無相競之態(tài)。
然口自呼萬回。
因爾字焉且不言寒暑。
見貧賤不加其慢富貴不足其恭。
東西狂走終日不息。
或笑或哭略無定容。
口角恒滴涎沫。
人皆異之。
不好華侈尤少言語。
言必讖記事過乃知。
年始十歲兄戍遼陽。
一云安西久無消息。
母憂之甚。
乃為設(shè)齋祈福。
回倏白母曰。
兄安極易知耳。
奚用憂為。
因裹齋馀出門徑去。
際晚而歸。
執(zhí)其兄書云。
平善。
問其所由默而無對。
去來萬里。
后時(shí)兄歸云。
此日與回言適從家來。
因授餅餌其啖而返。
舉家驚喜。
自爾人皆改觀。
聲聞朝延。
中宗孝和皇帝。
詔見崇重。
神龍二年敕別度。
回一人而已。
自高宗末天后時(shí)。
常詔入內(nèi)道場。
賜綿繡衣裳。
宮人供事。
先為兒時(shí)。
于閿鄉(xiāng)興國寺累瓦石為佛塔入內(nèi)之后其塔遂放光明。
因建大閣而覆之。
然其施作皆不可輒量。
出言則必有其故。
敕賜號為法云公。
外人莫可得見。
先是天后朝任酷吏行羅織事。
官稍高隆者日別妻子。
博陵崔玄煒位望俱極。
其母廬氏賢而憂之曰。
汝可一日迎萬回。
此僧寶志之流。
以可觀其舉止知其禍福也。
乃召到家。
母垂泣作禮兼施中金匕箸一雙。
回忽下階擲其匕箸向堂屋上。
掉臂而去。
一家謂為不祥。
經(jīng)數(shù)日令升屋取之。
匕箸下得書一卷。
觀之乃讖緯書也。
遽令焚之。
數(shù)日有司忽來其家大索圖讖。
不獲得雪。
時(shí)酷吏多令盜投蠱道物。
及偽造秘讖用以誣人。
還令誣告得實(shí)屠戮。
籍沒其家者多。
崔氏非圣人擲匕箸何由知其偽圖讖也。
中宗末嘗罵韋后為反悖逆。
斫爾頭去尋而誅死太平公主為造宅于懷遠(yuǎn)坊中與主宅前后爾。
又孝和親送金城公主出降吐蕃幸始平回出迎駕。
時(shí)崔日用武平一宋之問沈佺期岑羲薛稷。
皆肅揖鄭重。
問訊諸公曰。
各欲求圣人一言以定吉兇。
摭沈背曰。
汝真才子。
沈不勝其喜。
曰圣人與我受記。
諸子不可更爭。
又謂武曰。
與汝作名佛童。
當(dāng)無憂也。
目羲稷有不善之色。
岑以馬避之。
目稷云。
此多是野狐。
其言何足懼也。
乃顧云。
汝亦不免及羲稷之誅。
人益貴重。
同時(shí)有僧伽化跡不恒。
中宗問回曰。
此何人也。
回曰。
觀音之化身也。
貞觀中三藏奘師西歸云。
天竺有石藏寺。
奘入時(shí)見一空房。
有胡床錫杖而已。
因問此房大德咸曰。
此僧緣闕法事罰在東方國名震旦。
地號閿鄉(xiāng)。
于茲萬回矣。
奘歸求見回。
便設(shè)禮問西域。
宛如目矚。
奘將訪其家。
回謂母曰。
有客至請備蔬食俄而奘至神異之跡多此類也。
正諫大夫明崇儼者。
道術(shù)之士。
謂人曰。
萬回神僧也。
玄宗潛龍時(shí)。
與門人張煒等同謁。
回見帝甚至褻黷。
將漆杖呼且逐之。
同往者皆被驅(qū)出。
曳帝入反扃其戶。
悉如常人更無他重。
摭背曰。
五十年天子自愛。
已后即不知也。
張公等門外歷歷聞其言。
故傾心翼戴焉。
五十年后蓋指祿山之禍也。
睿宗在邸時(shí)。
或游行人間。
回于聚落街衢中高聲曰。
天子來。
或曰圣人來。
其處信宿閒。
帝必經(jīng)過徘徊也。
惠莊太子乃睿宗第二子也。
天后曾抱示回曰。
此兒是西域大樹精養(yǎng)之。
宜兄弟也。
安樂公主玄宗之季妹。
附會韋后。
熱可炙手。
道路懼焉。
回望車騎連唾之曰。
腥腥不可近也。
不旋踵而禍滅。
及之帝愈知回非常人也。
出二官人日夕侍奉之。
特敕于集賢院圖形焉。
暨回垂卒。
而大呼遣求本鄉(xiāng)河水。
門人徒侶求覓無所。
回曰。
堂前即是河水。
何不取耶。
眾于階下掘井。
河水涌出。
飲畢而終。
回宅坊中井皆咸苦。
唯此井甘美。
后有假托或稱小萬回。
以惑市里多至誅死焉。
至于終后右常侍徐彥伯為碑。
立閿鄉(xiāng)玉澗西路矣。
系曰。
日行萬里非人必矣。
為鬼神邪。
為仙術(shù)邪。
通曰。
觀行知人。
回?zé)o邪行。
非鬼神也。
無故作意。
非仙術(shù)也。
此得通耳。
故智度論中此通有四。
一身能飛行如鳥無礙。
二移遠(yuǎn)令近不往而到。
三彼沒此出。
四一念能至。
或曰。
四中回具何等。
通曰。
俱有哉。
故號如意通矣。
瑜伽論神境同也。
云或羅漢有大堪能現(xiàn)三神變焉。
神僧傳·卷第七
萬回師。閿鄉(xiāng)人也。俗姓張氏。初母祈于觀音像因妊回。回生而愚。八九歲方言語。父母亦以豚犬畜之。及長父令耕田?;馗比ゲ活櫋?谖┻B稱平等。因耕一隴長數(shù)十里。遇溝坑見阻乃止。其父怒而擊之?;卦???偢畏直舜?。乃止擊而罷耕?;匦中缫塾诎参鳌R魡柛艚^父母謂其亡矣。日夕涕泣憂思不止。回顧父母感念之甚。忽跪而言曰。涕泣豈非憂兄耶。父母且信且疑。曰然?;卦?。詳思我兄所要者衣裝糗糧之屬請悉備焉。某將往視之。忽一日朝赍所備而往。夕返其家。告父母曰。兄善矣。發(fā)書視之乃兄跡也。一家異之。弘農(nóng)抵安西。蓋萬馀里。以其萬里而回故。號曰萬回。先是玄奘向佛國取經(jīng)。見佛龕題曰。菩薩萬回。謫向閿鄉(xiāng)地教化。奘馳驛至閿鄉(xiāng)。問此有萬回?zé)o。令呼之。萬回至奘禮之。施三衣瓶缽而去。后則天追入內(nèi)語事多驗(yàn)。時(shí)張易之大起第宅。萬回嘗指曰。將作。人莫之悟。及易之伏誅以其宅為將作監(jiān)。嘗謂韋庶人及安樂公主曰。三郎斫汝頭。韋庶人以中宗第三??值凵兯禅c之。不悟?yàn)樾谒D也。天后朝任酷吏行羅織事。官稍高隆者日別妻子。時(shí)崔日用武平一宋之問沈佺期岑羲薛稷。見回皆肅揖鄭重問訊。諸公曰。各欲圣人一言以定吉兇。撫沈背曰。汝真才子。沈不勝其喜。曰圣人與我受記。諸弟子不可更爭。又謂武曰。與汝作名佛童。當(dāng)無憂也。目羲稷有不善之色。岑以馬避之。目稷云。此是野狐。其言何足懼也。乃顧云。汝亦不免及羲稷之誅。人益貴重。玄宗潛龍時(shí)與門人張煒等同謁?;匾姷凵踔烈C瀆。將漆杖呼且逐之。同往皆被驅(qū)出。曳帝入反扃其戶。撫帝背曰。五十年太平天子自愛。已后即不知也。張公等門外歷歷聞其言。故傾心翼戴焉。五十年后蓋指祿山之禍也。及睿宗在藩邸時(shí)?;蛴涡腥碎g。萬回于聚落街中高聲曰。天子來?;蛟?。圣人來。其處信宿間。睿宗必經(jīng)過徘徊也。惠莊太子。即睿宗第二子也。初則天以示萬回?;卦?。此兒是西域大樹精養(yǎng)之。宜兄弟。后生申王。儀形瑰偉善于飲啖。景龍中時(shí)時(shí)出入。士庶貴賤競來禮拜。萬回披錦袍?;蛐αR或擊鼓。然后隨事為驗(yàn)。太平公主為造宅于己宅之右。景云中卒于此宅。臨終大呼遣求本鄉(xiāng)河水。弟子徒侶覓無。萬回曰。堂前是河水。便于階下掘井忽然河水涌出。飲竟而終。此坊井水至今甘美。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54—719 【介紹】: 唐鄭州陽武人,祖籍雍州杜陵,字延構(gòu)。
韋承慶異母弟。
少舉進(jìn)士,累補(bǔ)雙流令,政有殊績,為蜀中之最。
尋代承慶為鳳閣舍人,遷侍郎、同平章事。
武則天長安中,帶本官檢校汴州刺史。
中宗神龍中,代承慶為黃門侍郎。
又轉(zhuǎn)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韋后故,顧賞尤重,封逍遙公。
韋后敗,幾為亂兵所殺。
睿宗即位,拜中書令。
玄宗開元初,為國子祭酒,遷陳州刺史。
卒謚孝。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54—719 字延構(gòu),排行二,鄭州陽武(今河南原陽)人。韋思謙之子,韋承慶之異母弟。少舉進(jìn)士,累調(diào)雙流縣令。武后時(shí),歷鳳閣舍人、刑部侍郎,拜鳳閣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后帶本官檢校汴州刺史。中宗景龍三年(709),轉(zhuǎn)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封逍遙公。睿宗立,拜中書令。尋出為許州刺史。開元初,入為國子祭酒、太子賓客。后貶岳州別駕,再徙陳州刺史。七年(719)卒,贈兵部尚書,謚曰孝。生平見《舊唐書》、《新唐書》本傳。嗣立工詩,才名早著?!?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8首。
全唐文·卷二百三十六
嗣立字延構(gòu)。贈秘書監(jiān)承慶異母弟。第進(jìn)士。累補(bǔ)雙流令。累官鳳閣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會李嶠唐休璟請臺閣。分典大州。乃以嗣立帶本官檢校汴州刺史。景龍三年轉(zhuǎn)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嗣立與韋庶人宗屬疏遠(yuǎn)。特詔編入屬籍。封逍遙公。睿宗立。拜中書令。開元初為太子賓客。坐宗楚客等削遺制事不能執(zhí)正貶岳州別駕。再徙陳州刺史。七年卒。年六十六。贈兵部尚書。謚曰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55—715 【介紹】: 唐冀州武強(qiáng)人。武周圣歷中舉制科中第,為閬中尉。臨淄王李隆基入誅韋庶人,號令詔敕一出其手,以功授中書舍人,參知機(jī)務(wù),封中山縣男。睿宗立,進(jìn)尚書右丞、徐國公。景云二年,遷戶部尚書,轉(zhuǎn)吏部,擢拜侍中。玄宗先天元年為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以勸除太平公主,謀泄,流封州。及太平公主敗,即日詔復(fù)舊官。開元初官至尚書左丞相,兼黃門監(jiān)。未幾,除太子少保,罷知政事。貶睦州刺史,徙杭州、桂陽郡,在道憂憤卒。謚文獻(xiàn)。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55—715 排行大,冀州武強(qiáng)(今河北武強(qiáng))人。
武后圣歷中,舉制科中第,授閬州尉。
棄官,后授朝邑尉。
預(yù)誅韋后,以功擢中書舍人,參知機(jī)務(wù)。
睿宗即位,進(jìn)尚書右丞,封徐國公。
景云二年(711),改戶部尚書,罷知政事。
月余,轉(zhuǎn)吏部尚書,拜侍中。
玄宗先天元年(712),為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三品,監(jiān)修國史。
一度配流封州。
開元初,進(jìn)尚書左丞相,兼黃門監(jiān)。
未幾,以太子少保罷知政事。
又貶睦州刺史,轉(zhuǎn)杭州刺史。
三年(715),移郴州刺史,憤恚卒于道,謚文獻(xiàn)。
生平事跡見新、舊《唐書》本傳。
全唐詩》存其詩1首,《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bǔ)斷句2聯(lián)。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56—710 【介紹】: 唐朝皇帝。
高宗第七子。
既嗣位,母武后臨朝稱制,廢之為廬陵王,遷均州,又遷房州。
武周圣歷二年,復(fù)為太子。
神龍?jiān)?,張柬之等以羽林兵討亂,始復(fù)帝位及唐國號。
復(fù)位后,皇后韋后與武三思等專權(quán),安樂公主賣官鬻爵。
前后在位七年,為韋后及安樂公主毒死。
謚孝和皇帝。
全唐文·卷十六
帝諱顯。高宗第七子。顯慶元年生。二年封周王。儀鳳二年徙封英王。改名哲。永隆元年八月立為皇太子。宏道元年十二月即位。嗣圣元年。武后廢帝為廬陵王。房州安置。圣歷元年復(fù)立為皇太子。仍名顯。神龍?jiān)暾聫?fù)辟。十一月上尊號應(yīng)天皇帝。三年八月加尊號應(yīng)天神龍皇帝。立二年被廢。復(fù)位四年。年五十五。謚曰孝和皇帝。廟號中宗。追尊太和大圣大昭孝皇帝。集四十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62—716 【介紹】: 唐朝皇帝。
高宗第八子。
初名旭輪,改名輪,又更現(xiàn)名。
通訓(xùn)詁,工草隸書。
始封殷王,改豫王。
母武后廢其兄中宗,立為皇帝。
及改國號周,賜姓武,以為皇嗣。
中宗自房州還,復(fù)為皇太子,封其為安國相王。
及中宗被殺,其子李隆基起兵誅韋后,遂擁其即帝位。
在位三年,傳位于太子隆基,自為太上皇。
卒謚大圣真皇帝。
全唐文·卷十八
帝諱旦。高宗第八子。龍朔二年生。封殷王。乾封元年徙封豫王。總章二年徙封冀王。初名旭輪。改名輪。上元三年徙封相王。永淳二年又封豫。改今名。嗣圣元年二月即位。武后臨朝。天授元年降為皇嗣。仍名輪。圣歷元年又封相。復(fù)今名。神龍二年改封安國相王。唐隆元年六月復(fù)辟。延和元年八月傳位元宗。在位三年。年五十五。謚曰大圣貞皇帝。廟號睿宗。加尊元真大圣大興孝皇帝。集十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64—710 【介紹】: 唐陜州陜縣人。
上官儀孫女。
儀被殺,隨母鄭氏配入內(nèi)庭,年十四,即為武則天掌詔命。
中宗時(shí)立為昭容。
與武三思等相結(jié),頗擅權(quán)勢。
宮中每賜宴賦詩,輒命婉兒品評等第。
臨淄王李隆基起兵誅韋后,婉兒同時(shí)被殺。
詩多應(yīng)制之作。
有集,佚。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64—710 又稱上官昭容、上官倢伃,陜州陜縣(今河南陜縣)人。
上官儀之孫女。
幼隨母鄭氏配入內(nèi)庭,通曉文詞,明習(xí)吏事。
年十四,為則天后掌詔命。
中宗即位,專掌制命,進(jìn)封昭儀。
曾勸中宗廣置昭文學(xué)士,盛引當(dāng)朝詞學(xué)之臣。
又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并代中宗、皇后及公主作詩。
與武三思勾結(jié),頗擅權(quán)勢。
臨淄王(即玄宗)起兵誅韋后,婉兒亦被殺。
睿宗景云中,追復(fù)昭儀,謚惠文。
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張說《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昭容上官氏碑銘》。
婉兒頗有詩名,開元初,玄宗令集其詩文,編為文集20卷,張說為之序,今佚。
全唐詩》存詩32首,多奉和應(yīng)制之作。
又有與中宗等柏梁體聯(lián)句2首。
唐詩匯評
上官婉兒(664-710),陜州陜(今河南陜縣)人。高宗麟德元年,祖父儀、父庭芝同被誅,婉兒時(shí)在襁褓,隨母配入掖庭。及長,有文詞,明習(xí)吏事,為武后所重。中宗即位,令專掌制命,進(jìn)拜昭容。景龍四年,李旦、李隆基舉兵誅韋、武,婉兒亦被斬殺。婉兒天性韶警,善文章,嘗勸廣置昭文學(xué)士,盛引詞學(xué)之臣,賜宴賦詩。所作詞甚綺麗,時(shí)人諷誦。開元初,玄宗令收集其詩文,成《上官昭容集》二十卷,命張說作序,今集佚序存。《全唐詩》存詩三十二首。

作品評論

張說《上官昭容集序》
上官昭容者,故中書侍郎儀之孫也。明淑挺生,才華絕代,敏識聰聽,探微鏡理。開卷海納,宛若前聞;搖筆云飛,咸同宿構(gòu)。
朝野僉載
逆韋詩什并上官昭容所制。昭容,上官儀孫女,博涉經(jīng)史,研精文筆,班婕妤、左嬪無以加。
唐詩紀(jì)事
昭容名婉兒,西臺侍郎儀之孫。父廷芝,與儀死武后時(shí)。母鄭方妊,夢巨人畀大秤,曰:“持此稱量天下?!闭讶萆庠?,每戲曰:“稱量者豈爾耶?”輒啞然應(yīng)。后內(nèi)秉機(jī)政,符其夢云。自通天以來、內(nèi)掌詔命。中宗立,進(jìn)拜昭容。帝引名懦賜宴賦詩,婉兒常代帝及后、長寧、安樂二公主,眾篇并作,而采麗益新。又差第群臣所賦,賜金爵,故朝廷靡然成風(fēng)。當(dāng)時(shí)屬辭,大抵浮靡,然皆有可觀,昭容力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06 【介紹】: 唐番禺人。
官吉州參軍。
唐中宗神龍二年,武三思掌權(quán),誣桓彥范謀廢韋后,連累御史李福業(yè),福業(yè)流番禺,匿元禮家。
為吏所得,俱坐死。
福業(yè)將刑,謝元禮曰:“子有親,吾甚愧恨。
”元禮曰:“公窮而歸我,我得已乎?”見者傷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06 【介紹】: 唐絳州太平人。
字仲曄。
舉明經(jīng)。
武周圣歷元年,為衛(wèi)州刺史,時(shí)值秋季,河北征民工修城以防突厥,暉悉令罷散,歸田收獲。
歷任泰州刺史、洛州長史,拜中臺右丞。
中宗神龍?jiān)?,與張柬之等殺張昌宗、張易之,迎中宗復(fù)位,擢侍中,封平陽郡公。
旋以武三思僭,陽尊為郡王而罷知政事。
后復(fù)被誣以謀廢韋后罪,貶崖州,矯制害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07 【介紹】: 唐并州文水人。
武士彟孫,武則天侄。
則天臨朝,累進(jìn)夏官、春官尚書,監(jiān)修國史,封梁王。
性善諛,故特蒙則天信任,數(shù)幸其第,賞賜甚厚。
中宗復(fù)位后,官司空、同中書門下三品。
子武崇訓(xùn)娶中宗女安樂公主,構(gòu)陷桓彥范等大臣,時(shí)人比之曹操、司馬懿。
韋后、上官昭容私通,謀廢太子李重俊,與子崇訓(xùn)同為重俊所殺。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07 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少以武后族故累轉(zhuǎn)右衛(wèi)將軍。武后臨朝,拜夏官尚書。天授元年(690)封梁王,尋拜天官尚書。證圣元年(695)轉(zhuǎn)春官尚書。神功元年(697),同鳳閣鸞臺三品。中宗神龍初,進(jìn)拜司空、同中書門下三品,固辭不受。尋拜左散騎常侍。三思性傾巧便僻,甚受武后寵信。又諂媚寵臣張易之,干黷朝政。神龍三年(707),為太子率羽林軍所殺。后贈太尉,追封梁王,謚宣。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唐會要》卷六三,《資治通鑒》卷二〇六等。三思略涉文史,能詩文。曾預(yù)修《三教珠英》、《則天皇后實(shí)錄》?!?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8首?!度圃娎m(xù)拾》補(bǔ)詩1首。
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九
三思。
士彟孫。
以后族累轉(zhuǎn)右衛(wèi)將軍。
武后臨朝。
進(jìn)夏官尚書。
封梁王。
證圣元年同鳳閣鸞臺三品。
神龍初進(jìn)拜司空同中書門下三品。
固辭。
隨例降封靜德郡王。
尋拜左散騎常侍。
桓彥范等既誅二張。
薛季昶劉幽求勸并誅三思。
不從。
翌日。
三思因韋后潛入宮中。
反易國政。
彥范等皆斥去。
悉復(fù)武后法。
忌節(jié)憫太子。
謀廢之。
太子懼。
發(fā)羽林兵圍其第殺之。
既死。
中宗為舉哀。
贈太尉。
復(fù)封梁王。
謚曰宣。
睿宗立。
斲棺暴尸。
夷其墓。
共 46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