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唐蜀人,字厚之。初隱廬山,不為章句學。德宗貞元中李巽薦其材,辟西川掌書記,歷協(xié)律郎、監(jiān)察御史。工詩。有集。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唐詩匯評【生卒】:760—822以后 苻,《全唐詩》、《全唐文》訛作“符”,岑仲勉《跋唐摭言》已辨正。自稱廬山山人,字厚之。郡望武都(今屬甘肅),鳳翔(今屬陜西)人,家于成都(今屬四川)。代宗大歷末,與楊衡、王簡言、李元象棲于青城山,德宗建中初又同隱于廬山,稱“山中四友”。貞元八年(792)依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樊澤,上書求修孟浩然墓。屢充幕職,十九年依西川節(jié)度使韋皋,以協(xié)律郎攝監(jiān)察御史為節(jié)度支使。憲宗元和四年(809)為荊南節(jié)度使趙宗儒記室。柳宗元稱其“藝術(shù)志氣,為時聞人”(《賀趙江陵宗儒辟符載啟》)。事跡散見苻載《荊州與楊衡說舊因送游南越序》、《唐摭言》卷二等。《全唐詩》存詩2首。
符載(760-822以后),字厚之。鳳翔(今屬陜西)人,郡望武都(今屬甘肅)。大歷末與楊衡、王簡言、李元象棲于青城山,建中初又同隱于廬山,稱“山中四友”。后屢充幕職。貞元十九年依西川節(jié)度使韋皋,以協(xié)律郎攝監(jiān)察御史為節(jié)度支使。元和四年為荊南節(jié)度使趙宗儒記室。有集十四卷,《全唐詩》存詩二首。全唐文·卷六百八十八
載字厚之。蜀人。隱居廬山。李巽觀察江西。辟掌書記。試太常寺協(xié)律郎。授監(jiān)察御史。
作品評論
人物簡介
【介紹】: 唐京兆人,字中護。憲宗元和二年進士,次年復登制科。七年,官監(jiān)察御史。十二年,以司勛員外郎兼侍御史,為彰義軍節(jié)度判官,從裴度征淮西。后歷司勛郎中知制誥、中書舍人。工詩。其牡丹詩有“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之句,盛傳都下,推為首出。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字中護,排行二十八。郡望隴西(今甘肅臨洮)。憲宗元和二年(807)登進士第,翌年中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十二年以司勛員外郎從宰相裴度出征淮西。后歷司勛郎中、知制誥、中書舍人。生平事跡散見《舊唐書》之《憲宗紀》下、《裴度傳》等。錢大昕《十駕齋養(yǎng)新錄》卷一六對李正封事有辨正。正封詩名頗高。大和中文宗賞牡丹,謂程修己曰:“今京邑人傳牡丹詩,誰為首出?”對曰:“中書舍人李正封詩:‘天香夜染衣,國色朝酣酒。’”(《唐詩紀事》卷四〇)與韓愈偃城聯(lián)句,清朱彝尊以為“鋪張宏麗,煉句亦精巧,才力自是有余。”(《韓昌黎詩系年集釋》卷一〇引)《全唐詩》錄其詩5首。《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1首,斷句4。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全宋詩【生卒】:1079—1118 【介紹】: 宋邵武人,字長睿,別字霄賓,號云林子。哲宗元符三年進士。官至秘書郎。縱觀冊府藏書,以學問淵博聞。好古文奇字,能辨正古器款識,曾糾正王著所輯之續(xù)正法帖。亦擅各體書法,工詩文。有《東觀余論》、《法帖刊誤》等。
黃伯思(一○七三~一一一二),字長睿,別號霄賓,自號云林子,邵武(今屬福建)人。哲宗時以銓試高等調(diào)磁州司法參軍。元符三年(一一○○)進士。改通州司戶,河南戶曹參軍。曾為秘書郎?;兆谡投曜?,年四十。有《東觀馀論》二卷、《法帖刊誤》一卷傳世。事見《梁溪集》卷一六八《故秘書郎黃以墓志銘》,《宋史》卷四四三有傳。全宋文·卷三三五六
黃伯思(一○七九——一一一八),字長睿,又字長孺,自號云林子,別字霄賓,邵武(今福建邵武)人。履孫。以祖任補官,又登元符三年進士第,歷州縣官。西都留守鄧洵武辟為右軍巡院,除詳定《九域圖志》所編修官,遷秘書省校書郎、秘書郎。政和八年二月卒,年四十。伯思自幼嗜讀書,所學汪洋浩博,經(jīng)史諸子雜說,無不精詣。學問慕揚子云,文章慕柳子厚,詩篇慕李太白。尤精研金石書畫,或考其圖文,或論其得失,或辨其真贗,多所發(fā)明;又工于書法,有魏晉風氣。著《東觀文集》一百卷(佚)、《法帖刊誤》二卷(存)等,其子?輯其金石書畫題跋為《東觀馀論》十卷(存)。見《梁溪全集》卷一六八《黃公墓志銘》、《宋史》卷四四三本傳。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介紹】: 宋臺州臨海人,字子元,號蠢翁。戴良齊從子。從學于丘漸。教人以毋自欺為第一義。曾銘于座曰:“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欲人弗知,莫若弗為。”有《太極圖說》、《人心道心說》、《近思錄補注》、《朱子詩解》、《北溪字義辨正》。
人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