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行思

相關人物:共 14 位
共 19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引用典故:彌天對
吾師晉陽寶,杰出山河最。
途經(jīng)世諦間,心到空王外。
鳴鐘山虎伏,說法天龍會。
了義同建瓴,梵法若吹籟。
深知億劫苦,善喻恒沙大。
舍施割肌膚,攀緣去親愛。
招提何清凈,良牧駐輕蓋。
露冕眾香中,臨人覺苑內(nèi)。
心持佛印久,標割魔軍(一作鬼)退。
愿開(一作聞)初地因,永奉彌天對。
引用典故:陽春
塞口連濁河,轅門對山寺。
寧知鞍馬上,獨有登臨事。
七級凌太清,千崖列蒼翠。
飄飄(一作飖)方寓目,想像見深意。
高興殊未平,涼風颯然至。
拔城陣云合,轉(zhuǎn)旆胡星墜。
大將何英靈,官軍動天地。
(一作常)懷生羽翼,本欲附騏驥。
款段苦不前,清冥信難致。
一歌陽春后,三嘆終自愧。
尚被浮名誘此身,今時誰與德為鄰。
遙知是夜檀溪上,月照千峰為一人。
五馬胸中足丘壑,駐車決遣有馀樂。
似言新廣青原臺,不減滕王舊江閣。
滕王閣下當年路,靜中懷抱時來去。
聞說青原比像間,表里江山便知處。
使車時此攜佳賓,與人同樂不同群。
倚欄自得新詩句,矯首長懷古道人。
青原親見曹溪祖,渠有兒孫住山斧。
問公何處見青原,杳杳飛鴻掠云去(自注:來書云此臺大略似滕王閣,臺在廬陵,望青原諸山。青原,即思禪師道場。)。
一掬澄潭鏡樣磨,無風何必自生波。
轉(zhuǎn)身縱不離初際,仔細看來較幾何(青原思和尚問六祖:作何所務,即不落階級,才有所重,便成窠臼?祖云:汝曾作什么來?倒借一問。原云:圣諦亦不為,誰與么道。祖云:落何階級,慣得其便。)。
時論生平愛贄賢,縱橫條列果無前。
屈身為道思弘濟,遇事明言見惡圓。
韋杜去天才尺五,衣冠埋恨便千年。
遙憐晚景山齋意,地下修文恐浪傳。
滄海居何遠,慈云出未還。
將遷僧寶塔(原注改葬空老),就禮佛頭山。
邂逅逾三宿,夤緣見一斑。
預聞親舊在,喜色破衰顏。
敕賜宣傳下日邊,便繁寵渥自無前。
肴分內(nèi)膳推金碗,酒賜宮壺滟玉船。
圣德似天那可贊,臣心如石只堪鐫。
明朝北闕趨庭謝,愿獻南山百萬年。
山下長江江上城,城樓風景四時生。
白云飛去渾無跡,黃鶴歸來似有聲。
形勝變?yōu)樾袠返?,賡歌難盡古今情①。
險艱弘濟思舟楫②,望入安流只漫橫③。
【校注】 (1)賡歌:作詩唱和。 (2)弘濟:《書·顧命》云“弘濟于艱難”,謂廣泛救助。 (3)望入:猶望中,視線之內(nèi)。安流:《楚辭·九歌·湘君》云“令沅湘兮無波,使江水兮安流”。平緩的水流。漫橫:空橫。 詩首聯(lián)言鶴樓所處山川形勝,風景四時各異;頷聯(lián)虛擬黃鶴白云故事;頸聯(lián)敘己游樂、賡和之事;尾聯(lián)抒情,雖有濟弘之懷,然為時勢所拘,不免悵然。
次韻贈行思上人 明 · 金安國
五言律詩
縹緲喬山路,云霞跡舊曾。
音塵千里月,湖海十年燈。
白首難攀劍,荒村偶對僧。
松杉森望眼,今長幾尋層(歲庚寅。余以外姑氏練。自梨湖到廣之長旨村。西望宣陵。才卜許里。松杉翠藹。森然入眼?;着d感。彷徨久之。忽有奉恩寺住錫僧行思。?軸自陵來求詩。就次止亭相公□。贈之。)。
共 19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