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翁承贊

相關(guān)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閩人,字后象。武宗會昌三年進士登第。與同年詹雄、鄭減齊名,時稱雄詩、諴文、滋賦為閩中三絕。官終金部郎中。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
字后象(一作厚象),閩縣(今福建閩侯)人。
武宗會昌三年(843)登進士第,歷祠、金兩部郎中,后王鐸辟為判官。
事跡散見《唐摭言》卷三、《唐詩紀事》卷五五、《淳熙三山志》卷二六。
滋以善賦知名舉場,至有“滋賦(鄭)諴文,中外相獎“之譽(黃滔《翁文堯以美疹暫滯令公大王益得異禮觀今日寵待之盛輒成一章》詩注)。
時人又以詹雄詩、鄭誠文、林滋賦為閩中三絕。
全唐詩》存詩6首。
全唐文·卷七百六十六
滋字后象。閩人。會昌三年進士。官金部郎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22—908 【介紹】: 唐僧。泉州南安人。俗姓曾。年十七出家,謁芙蓉山恒照大師。后北游吳、楚、梁、宋、燕、秦,受具足戒于幽州寶剎寺。懿宗咸通中歸芙蓉山,后住雪峰山廣福院,因稱雪峰義存。四方僧人,云集法席,門徒常數(shù)千人。僖宗賜號真覺大師。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22—908 俗姓曾,泉州南安(今福建南安)人。12歲出家,17歲落發(fā)。宣宗大中間,北游吳楚、梁宋等地,于幽州受戒。后至武陵,嗣德山宣鑒。懿宗咸通六年(865)歸住福州芙蓉山。后于福州西二百里雪峰山建院而居,世稱雪峰和尚。僖宗時賜號真覺大師。四方禪侶從學(xué)者,常年有1500人,歷40年而不衰。唐末五代間,其門人遍布閩粵江浙一帶,開云門、法眼二宗?!?a target='_blank'>祖堂集》卷七、《宋高僧傳》卷一二、《景德傳燈錄》卷一六有傳。《續(xù)藏經(jīng)》有《雪峰義存禪師語錄》二卷,錄其談禪之語,并錄詩偈43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七 傳宗科(五)
姓曾氏。泉之南安人。家世奉佛。九歲求脫俗。父母以其幼。未許也。年十二。父游莆田之玉潤寺。存侍焉。寺有律師慶玄。操行峻特。存見而遽拜之曰。我?guī)熞病K炝舨豢蠚w。十七年落發(fā)。謁芙蓉山恒照大師。屬會昌之禍。遂遁止其所。久之大中既中興大法。北游吳楚梁宋燕秦。受具戒于幽州之寶剎寺。歷攬名山。遍扣禪會。卒獲益于武陵之德山。咸通六年。始營雪峰之居。天下錫衲響應(yīng)影隨。乾符中。觀察使京兆韋公。中和中。司空潁川陳公。俱仰入府。問道要。或以聞之僖宗皇帝。遣閩人陳延效賜紫伽梨。并真覺師號。歲辛亥。杖屨游丹丘四明。明年王氏審知。始以侍中入閩。據(jù)有其地。而存適不在。若相避然。后二年。還自吳。王氏大加禮異。齋僧構(gòu)宇。設(shè)像鑄鐘。復(fù)時迎而館之于府之東西甲第?;蛴痛?。臨席聽法。其熊罷之士。漁獵之民。皆變情易行。薰其德而善矣。 僧問。祖意教意是同是別。存云。阇梨行腳為什么事。 存問僧。近離什么處。僧云離浙中。存云。船來陸來。僧云。二途不涉。存云。爭得到者里。僧云有什么隔礙。存便打。 上堂。舉拂子云。者個為中下。僧問上上人來如何。存舉拂子。僧云。又道者個為中下。存以拂子驀口打。 存因舉六祖風(fēng)幡話。乃云。大小祖師。龍頭蛇尾。好與二十柱杖。時大原孚上座侍立。聞之咬齒。存云我適來與么道。也好與二十柱杖。 戊辰年。春三月示疾。王使醫(yī)以藥進。存卻不受。夏五月二日夜乃滅。壽八十七。臘五十九。其月十五日入塔。嗣其法者。則玄沙師備。云門文偃。洞巖可休。鵝湖智孚。長慶慧棱。鼓山神晏。
宋高僧傳·卷第十二 習(xí)禪篇第三之五
釋義存。
長慶二年壬寅生于泉州南安縣曾氏。
自王父而下皆友僧親佛清凈謹愿。
存生而鼻逆葷血。
乳抱中或聞鐘磬或見僧像。
其容必動。
以是別垂愛于膝下。
九歲請出家。
怒而未允。
十二從家君游蒲田玉潤寺。
有律師慶玄持行高潔。
遽拜之曰。
我?guī)熞病?div id="ti2pgsb" class='inline' id='people_14652_3_12_comment'>
遂留為童侍焉。
十七落發(fā)來謁芙蓉山恒照大師。
見而奇之。
故止其所。
至宣宗中興釋氏。
其道也涅而不緇。
其身也褎然而出。
北游吳楚梁宋燕秦。
受具足戒于幽州寶剎寺。
訖巡名山扣諸禪宗。
突兀飄飖云翔鳥逝。
爰及武陵一面德山。
止于珍重而出。
其徒數(shù)百咸莫測之。
德山曰。
斯無階也吾得之矣。
咸通六年歸于芙蓉之故山。
其年圓寂大師亦自溈山擁徒至于怡山王真君上升之地。
其徒孰(就師已嗣德山)累累而疑關(guān)。
存拒而久之。
則有行實者。
始以存同而議曰。
我之道魏魏乎。
法門圍繞之所不可造次。
其地宜若布金之形勝可矣。
府之西二百里有山焉。
環(huán)控四邑峭拔萬仞。
崷崒以支圓碧。
培樓以??群青。
怪石古松棲蟄龜鶴。
靈湫邃壑隱見龍雷。
山之巔先冬而雪盛夏而寒。
其樹皆別垂藤蘿。
?茸而以為之衣。
交錯而不呈其形奇姿異景不可殫狀。
雖霍童武夷無以加之。
實閩越之神秀而古仙之未攸居。
誠有待于我也。
祈以偕行去。
秋七月穿云躡蘚陟險升幽。
將及之。
存曰。
真吾居也。
其夕山之神果效靈。
翌日巖谷爽朗煙霞飛動。
云庵既立月構(gòu)旋隆。
繇是柅法輪于無為。
樹空門于有地行實乃請名其山曰雪峰。
以其冬雪夏寒取鷲嶺猴江之義。
斯則庚寅逮于乙未。
存以山而道任。
山以存而名出。
天下之釋子不計華夏。
趨之若召。
乾符中觀察使京兆韋公。
中和中司空穎川陳公。
每渴醍醐而不克就飲。
交使馳懇。
存為之入府從人愿也。
其時內(nèi)官有復(fù)命于京語其道。
其儕之拔俗悟空者。
請蛻浮華而來脫屣。
僖宗皇帝聞之。
翰林學(xué)士訪于閩人陳延效得其實奏。
于是乃錫真覺大師之號。
仍以紫袈裟俾延效授焉。
存受之如不受。
衣之如不衣。
居累夏。
辛亥歲朔遽然杖屨。
其徒啟而不答。
云以隨之。
東浮于丹丘四明。
明年屬王侍中之始據(jù)閩越。
乃洗兵于法雨致禮于禪林。
馥存之道常東望頂手。
后二年自吳還閩大加禮異。
閩王王氏誓眾養(yǎng)民之外雅隆其道。
凡齋僧構(gòu)剎必請問焉。
為之增宇設(shè)像。
鑄鐘以嚴其山。
優(yōu)施以充其眾。
時則迎而館之于府之東西甲第。
每將儼油幢聆法論未嘗不移時。
僅乎一紀勤勤懇懇。
熊羆之士因之投跡檀那。
漁獵之逸其或弭心鱗羽。
戊辰年春三月示疾。
閩王走醫(yī)。
醫(yī)至粒藥以授存曰。
吾非疾也。
不可罔子之工。
卒不餌之。
其后札偈以遺法子。
函翰以別王庭。
夏五月二日鳥獸悲鳴云木慘悴。
其夜十有八刻時滅度。
俗壽八十有七。
僧臘五十有九。
以其月十五日塔而藏之。
爾日奔走閩之僧尼士庶。
巷無居人。
閩王漣如出涕。
且曰。
師其舍予一何遽乎。
遣子延稟躬祭奠之。
復(fù)齋僧焉。
存之行化四十馀年。
四方之僧爭趨法席者不可勝算矣冬夏不減一千五百。
徒之環(huán)足其趨也。
馳而愈離。
辯而愈惑。
其庶幾者。
一曰師備。
擁徒于玄沙(今安國也)次曰可休。
擁徒于越州洞巖。
次曰智孚。
擁徒于信州鵝湖。
其四曰惠棱。
擁徒于泉州招慶。
其五曰神晏。
住福州之鼓山分燈化物。
皆膺圣獎賜紫袈裟。
而玄沙級宗一大師焉。
系曰。
雪峰道也恢廓乎駿奔四海學(xué)人。
所出門生形色不類何邪。
玄沙乘楞嚴而入道。
識見天殊。
其猶諺曰青成藍藍謝青。
師何嘗在明經(jīng)。
故有過師之說。
一則雪峰自述塔銘。
已盡其致也。
一則玄沙安立三句決擇群見。
極成洞過歟。
今江表多尚斯學(xué)。
此學(xué)虛通無系了達逍遙勿拘。
知乘急也。
雪峰化眾切乎杜默禪坐。
知戒急也。
其能各舍一緩以成一全。
則可乎。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莆田人,字文江。昭宗乾寧進士。光化中除四門博士,尋遷監(jiān)察御史里行,充威武軍節(jié)度推官。工詩文。有集,又編有《泉山秀句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40?—? 字文江,泉州莆田(今福建莆田)人。
困于舉場20余年,至昭宗乾寧二年(895)方登進士第。
光化中任四門博士。
天復(fù)元年(901),以監(jiān)察御史里行充王審知威武軍節(jié)度推官。
生平見洪邁《唐黃御史集序》、《十國春秋》本傳。
滔工詩善文,尤擅律賦,多“雄新雋永,稱一時絕調(diào)。
”(《十國春秋》本傳)洪邁稱“其文贍蔚有典則,策扶教化;其詩清淳豐潤,若與人對語,和氣郁郁,有貞元、長慶風(fēng)概”(《唐黃御史集序》)。
黃滔交游頗廣,與當(dāng)時著名文士羅隱、林寬、崔道融、徐寅、翁承贊等尤善,迭有唱酬。
時中原板蕩,文士如韓偓、王滌、崔道融輩多南奔依王審知,閩中文學(xué)之盛,可稱空前,此與黃滔之援引招徠,不無關(guān)系。
其詩多酬唱贈別、感慨身世,而較少反映唐末動蕩崩析之社會現(xiàn)實。
新唐書·藝文志四》著錄《黃滔集》15卷,所纂《泉山秀句集》30卷。
宋史·藝文志七》則記其《編略》10卷、《莆陽黃御史集》2卷。
今存四部叢刊影印明刻本《唐黃御史文集》8卷、《天壤閣叢書》本《莆陽黃御史集》10卷,后者搜輯較完備。
全唐詩》存詩3卷,《全唐詩外編》補詩1首。
唐詩匯評
黃滔,生卒年不詳,字文江,莆田(今屬福建)人。咸通末即應(yīng)舉,久不第。乾寧二年(895),登進士第,授校書。光化中,任四門博士,遷監(jiān)察御史。天復(fù)元年(901),歸閩,以監(jiān)察御史充威武軍節(jié)度使王審知推官。卒。滔工詩能文,尤長律賦。有《黃滔集》十五卷,又集唐閩人詩為《泉山秀句集》三十卷,均佚。宋人輯有《莆田黃御史集》十卷行世?!?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三卷。
全唐詩補逸
黃滔字文江,莆田人。補詩一首。
全唐文·卷八百二十二
滔字文江。泉州莆田人。乾寧二年進士。光化中除四門博士。天復(fù)元年受王審知辟。以監(jiān)察御史里行充威武軍節(jié)度推官。

作品評論

唐音癸簽
黃文江力孱韻清,妮妮如與人對語。
《閩書》
中州名士避地于閩者,若李絢、韓偓、王滌、崔道融、王標、夏侯淑、王拯、楊承休、楊贊圖、王倜、歸傳懿輩,悉主于滔。有《泉山秀句集》及文集行世。洪邁序滔文瞻蔚典則,策扶教化;詩清淳豐潤,若與人對語,郁郁有貞元、長慶風(fēng)。
《詩學(xué)淵源》
(滔)詩類韋莊,源出齊梁,惟七言高華,氣力自勝,無卑靡之習(xí)。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
莆田(今屬福建)人,曾官侍郎。
昭宗天祐元年(904)與翁承贊為冊禮使使閩。
全唐詩》存詩1首。

人物簡介

神僧傳·卷第九
扣冰澡光古佛。
初參雪峰。
峰曰。
子異日必為王者師。
后自鵝湖歸溫嶺結(jié)庵繼居將軍巖。
二虎侍側(cè)。
神人獻地。
為瑞巖院。
學(xué)者爭集。
嘗謂眾曰。
古圣修行須憑苦節(jié)。
吾今夏則衣楮。
冬則扣冰而浴。
故世人號為扣冰古佛。
后住靈曜。
天成三年應(yīng)閩王之召。
延居內(nèi)堂。
敬拜曰。
謝師遠降。
賜茶次師提起橐子曰。
大王會么。
曰不會。
曰人王法王各自照了。
留十日以疾辭。
至十二月二日。
沐浴升堂告眾而逝。
王與道俗備香薪荼毗。
祥耀滿山。
收舍利塔于瑞巖正寢。
謚妙應(yīng)法威慈濟禪師。
自是至今遠近祈禱靈異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