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石貫

共 1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引用典故:二陸
同志幸同年,高堂君獨還。
齊榮恩未報,共隱事應(yīng)閑。
訪寺臨湖岸,開樓見海山。
洛中推二陸,莫久戀鄉(xiāng)關(guān)。
河間王郎后王粲,文采風(fēng)流發(fā)奇干。
十年挾策胄子學(xué),博士先生此鄰縣。
登樓作賦少追騷,六代同風(fēng)掃糜爛。
孰知王郎氣骨高,聲處箴官執(zhí)□彈。
大朝陳署統(tǒng)烏府,三語從容五行雁。
案頭可但抱成書,簪筆□□曾坐旦。
浙河以西風(fēng)紀難,官寺狼殘民久散。
定應(yīng)敷奏一鳴湯,未數(shù)威棱三斗炭。
且令風(fēng)裁徒事幕,三尺持平金石貫。
喜見清□出冰雪,又送文溪入秋漢。
南端文法重檢詳,架閣名官資主辯。
皂囊白簡不敢咨,如守遺珠劍空盼。
九重關(guān)內(nèi)急群言,天子英明在東觀。
寄語西來王子淵,早頌賢臣職臺諫。
諫章前一及東南,且為鹽租發(fā)長嘆。
先皇龍鳳姿,談笑夷內(nèi)難。
萬方賀清寧,人文劃昭煥。
奎章崇延閣,天藻發(fā)宸翰。
字畫擬庖犧,贊詠缺姬旦。
璇霄麗日月,華露濯河漢。
流腴蓬萊池,垂輝鳷鵲觀。
今王廣舊制,碑本無點竄。
璽封賜臣瑀,豈是世所玩。
為爾忠義心,可與金石貫
蟲蛇探禹穴,蟬蚋飛簡汗。
寶藏風(fēng)塵外,永夜卿云爛。
相逢感頭白,展卷復(fù)長嘆。
游鯈懷故淵,老驥戀馀棧。
誰昔侍經(jīng)筵,流連忘筆諫。
異骨成何晚,真毛產(chǎn)固殊。
云移丹穴種,霧滃渥洼駒。
驀墮懷中月,俄橫掌上珠。
試啼存大鑒,摩頂協(xié)玄符。
彌月翻身健,期年認父呼。
聿曾提俎豆,詎但識之無。
鄉(xiāng)里論前輩,尚書挺后模。
終于金石貫,貽厥鬼神扶。
冠玉元諸子,含香矧丈夫。
急流棄軒冕,長嘯即江湖。
人每占瞿后,天應(yīng)福趙孤。
外家邠老裔,晚景樂天雛。
瑞擬連胎蚌,賢期返哺烏。
星辰追履上,詩禮紹庭趨。
抱子誰非足,憂時爾實迂。
向來顛種種,今始覺于于。
失路均浮梗,為鄰獨守株。
弄璋亦偶爾,獻璞欲何須。
漫俟兒童長,虛愁日月驅(qū)。
龍豬吾暇較,天地幾桑榆。
君才在古亦無偶,佳賦人人誦王粲。
生能富貴死泯沒,雖有萬鐘吾不換。
歲晚被劾坐詩慵,榮辱紛紛豈容惋。
知心獨許容齋翁,醉來倡答成楚亂。
容齋自是天上人,俗士齷齪那可伴。
文章高分與生俱,勁氣猶能金石貫。
雕鎪萬象不少暇,造物反為子所玩。
我識二豪亦天幸,論道如今百歲半。
相知貴在意氣合,縱時不逮應(yīng)恕懦。
尚恨簪紳各纏拘,涉世茫洋迷畔岸。
昨日偶逢南山下,袖出新詩共驚嘆。
歸臥翠軒更一吟,明月寂寂生幾案。
己酉十月海珍叟,遠來道康江村寓。
山如怒馬振鬣驟,水作盤龍掉尾走。
梗楠橘柚不足數(shù),生此偉人英而武。
力拔山兮氣摩宇,目垂鈴兮須懸帚。
上接搗藥月里兔,生縛白額山中虎。
腰間勁箭大如樹,匣中雄劍遙沖斗。
六十里射若百步,嵯峨石貫如弊屨。
項籍縱觀彼可取,韓信頗遭淮陰侮。
長鯨豈容一杯魯,蟠龍或困草間螻。
千尋巨海夜飛渡,萬疊窮谷聊為負。
能教野犬吠白晝,盡使海舶山前聚。
邊人皆稱米賊酋,王師?息安能討。
那知天借女兒手,一夜弦血垂如縷。
壯骨雖與草木腐,毅魂尚含風(fēng)雷怒。
為鬼雄兮食此土,插雉羽兮木為塑。
彼何人兮怪而笑,毀而斥之江之滸。
百年蕭條一間廟,歲時伏臘鳴村鼓。
翩翩落日野巫禱,颯颯西風(fēng)寒鴉舞。
靈之來兮飄天雨,神之床兮瀝白酒。
嗟呼此豈淫祠類,甚矣諸生識之陋。
剪紙招魂著自古,往往下降叢林藪。
公之勇健是天授,天之生也誰得究。
閔見蒼生涂炭苦,故遣將軍欲一掃。
時無駕御英雄主,長使奇才伏草莽。
若教生漢遇高祖,不曰安得四方守。
功名肯與噲等伍,灞上棘門俱乳臭。
又使生魯見尼父,不曰自吾得子路。
鏃而礪之葀而羽,升堂必在仲由右。
圣朝如今帶戎虜,邊隅隨處羅防戍。
時時怯掠海島賈,歲歲蕩盡司贍布。
明君包容每含垢,邊將怯弱長縮首。
只是朝庭乏牙爪,坐令蜂蠆喧庚午。
壯公我發(fā)豎,貴公吾腰俯。
在古時未遇,于今骨已朽。
生為海中寇,死棄海中霧。
青山本無墓,遺民誰爾后。
問之于古老,首尾得細剖。
太史徵人口,列傳猶不誤。
莫道吾詩漏,庶幾國史補。
長江流渙渙,峻嶺橫天半。
游人帟其上,祓契秋江晚。
積雨值新霽,落霞晴可玩。
幸此雀鼠閑,來尋鷗鷺伴。
清波濯塵纓,晚山供遠眼。
百年長役役,閑日能幾旦。
一杯領(lǐng)秋光,四座情爛煖。
信誓明烈日,情意金石貫。
丁寧許國心,百年期勿謾。
他年余所丕,有此大江漢。
長江上連漢,灌注南州半。
鳴鞭峽東路,偶發(fā)川上嘆。
吾友懷月翁,專壑寄心玩。
詩清何水曹,琴妙嵇中散。
暫辭世網(wǎng)纏,江社鷗為伴。
邂逅揖仙臺,一陽灰飛旦。
江山助意氣,景眾輸幾案。
鳧鹥好風(fēng)標,松竹影凌亂。
釣石漱馀酣,詩壇忝奉盥。
坐待月華明,任從風(fēng)力緩。
賞心荷高誼,神明金石貫
忘形剝毛皮,湔拂振衰愞。
龍鐘笑身世,茹抱同吞炭。
三徑未成資,一城聊假館。
龍山蕨芽抽,錦水桃花暖。
歸尋魚鳥盟,肯索長安粲。
高明大雅姿,英爽超等夷。
鯉庭學(xué)詩禮,蘭室吹塤篪。
儒林振芳譽,王立持清規(guī)。
試尋竹溪云,初識紫芝眉。
名下果有人,千頃難窺涯。
假館近門墻,投契通襟期。
一曲古流水,為我彈朱絲。
操戈指堂奧,摘髓遺毛皮。
切問荷子勤,俗學(xué)慚人師。
對床討幽經(jīng),鉆研不知疲。
與墳發(fā)蘊微,圖書窮晦疑。
緒論喜相長,清水生冰澌。
妙質(zhì)厲強矯,豈因窮達移。
更鞭稽古力,事業(yè)要及時。
誠當金石貫,志合鬼神知。
養(yǎng)心在寡欲,進德先自卑。
人獸判操舍,義利分毫釐。
真樂非在外,空文竟何為。
勤行與敬守,圣訓(xùn)不我欺。
勉哉跂前脩,共保無磷緇。
史稱景仁清白坦夷,遇人以誠。恭儉慎默,不言人過。至于臨大節(jié),決大議,嶷然如山,確乎其不可拔。歷事三朝,百折不撓。而其大者有三:建儲之請,濮議之爭,變法之折,皆言人所不敢言也。自仁宗朝,初知諫院,前后疏請建儲章凡十九上,待命百馀日,須發(fā)皆白。朝廷知不可奪,乃改公糾察,在京刑獄,同修起居注,及知制誥。入謝,首申前請。非深知國本者,其能乎?既事英宗,為翰林學(xué)士,極言濮王稱考之失,與呂誨等俱罷,而濮議亦寢。至于神宗任安石變新法,力爭不已而乞身,且曰:“陛下有納諫之資,大臣進拒諫之計;有愛民之性,大臣用殘民之術(shù)。”安石持其疏,至手顫,自草制極詆之。遂以戶部侍郎致仕。公表謝,猶請集群議為耳目,以除壅蔽之奸;任老成為腹心,以養(yǎng)和平之福。天下聞而壯之。蘇軾往賀,謂公退而名益重。公愀然曰:“君子言聽計從,消患未萌,使天下陰受其賜,無智名,無勇功。吾獨不得為此,使天下受其害而吾享其名,吾何心哉!”日與賓客賦詩飲酒?;騽裰Q疾杜門,公曰:“死生禍福,天也。人如天何?”元祐匯征,以公為門下侍郎,固辭不拜。以銀青光祿大夫再致仕,封蜀郡公。二年而卒。由公之言,覘公之守。公之守,守所學(xué)也。公學(xué)本六經(jīng),不道佛老申韓之說。契丹、高麗皆傳誦其文。天下稱之與司馬君實齊名。而君實亦曰:“景仁之勇,決予所不及?!惫娡?,豈徒然哉!
如山范景仁,確乎不可拔。
廷爭萬乘前,龍鱗日幾捋。
至言金石貫,浩氣鬼神奪。
國本建諸初,廟名正其末。
兩朝社稷尊,眾議資裁割。
南士起紛更,囂陵出禁闥。
忠愛何所容,歌吟空自豁。
銀青再辭榮,黨碑非預(yù)脫。
共 1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