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六 傳宗科(四)【生卒】:755—829 【介紹】: 唐僧。潭州長沙人,俗姓蕭。幼信佛,常預禪會,優(yōu)游自得。穆宗長慶元年,住百家?guī)r寺。旋徒步至江陵,刺史王潛請其住永泰寺。
出蘭陵蕭氏。自梁亡。子孫分適四方。而彖生長長沙。然資稟穎異。薙染后獨嗜禪學。凡諸法會。靡弗參訪。久游青濰。長慶元年。或建寺于百家?guī)r。迎居之。未幾。復振錫江陵太守王潛。以永泰招說法焉。太和三年六月二十三日。終于寺。壽七十五。塔之州北至今存。又超岸者丹陽人。先依鶴林素禪師。天寶二年。化行撫州。獲印化于大寂云。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未詳姓氏鄉(xiāng)里。而于大寂之傳。尤得旨要。復見石頭。加陶淬。貞元二年。居衡岳。棲止峰之絕頂。晚年苦足疾。固徙山下之西園中。世稱西園伽藍云。參禮之徒。亞大寂。太和元年。終于所居。壽七十。藏性姿樂易。與物無傷忤。嘗夜行遇鉅蟒。數(shù)文張口向之。若將吞噬者。侍者掖藏趨避。藏不肯曰。死可逃耶。彼以毒來。我以慈受。毒無自性。慈亦無緣。冤親平等。生死一揆。法性空故。蟒竟俛首徐去。又嘗有偷入其室。藏語之曰。諸君之來。第此中無物耳。有則但拈去。終無靳也。群偷遽驚散。宋高僧傳·卷第十一 習禪篇第三之四
釋曇藏。不知何許人也。得禪訣于大寂之門。后見石頭希遷禪師。所謂再染謂之赪也。貞元二年嘉遁于沖岳。棲止峰之絕頂。晚年苦于腳疾。移下西園結茅。參請者繁熾。太和元年終于岳中。享齡七十。先是藏養(yǎng)一犬尤靈。嘗夜經(jīng)行息坐次。其犬銜藏之衣歸房。乃于門閫旁伏守而吠。聲不絕頻奮身作猛噬之勢。詰旦視之。東廚有大蟒蛇。身長數(shù)丈。蟠繞小舍為之岌嶪。呀張其口虓闞其聲。毒氣漫然。侍者白藏亟去回避。藏曰。死而可逃何遠之有。彼以毒來我以慈受。毒無自性激發(fā)則強。慈茍無緣冤親一揆。無人無我法性俱空。言訖其蟒蛇按首徐行閃然不見。又嘗一夜有群盜。其犬亦銜藏衣。藏語盜曰。諸君山叟茅舍有中意物任拈去。終無小吝之分。盜感其言散分下山矣。又荊州永泰寺釋靈彖姓蕭氏。蘭陵人也。其胄裔則后梁為周所滅支屬星分。彖父居長沙為編戶矣。生彖宛有出塵之誓。遇諸禪會罕不登臨。止泊維青優(yōu)游自得。長慶元年住百家?guī)r寺。未幾徙步江陵。太守王潛請居永泰寺。太和三載六月二十三日終于住寺。春秋七十五。建塔于州北存焉。又釋超岸。丹陽人也。先遇鶴林素禪師。處眾拱默而已。天寶二載至撫州蘭若得大寂開發(fā)。四方毳侶依之。
人物簡介
全唐文·卷五十六【生卒】:778—820 【介紹】: 即李純。唐朝皇帝。本名淳。順宗長子。貞元二十一年立為太子,同年八月即位。銳意改革吏治,整頓江淮財賦,志平僭叛。任用李絳、裴度等,先后討平劉辟、李锜、吳元濟等,強藩悍將皆欲悔過聽命,藩鎮(zhèn)跋扈局面暫告一段落,唐之威令,幾于復振。晚年服金丹,多躁急,遂為宦官陳弘志等所謀殺。在位十五年。謚圣神章武孝皇帝。
帝諱純。順宗長子。大歷十三年生。貞元四年六月封廣陵郡王。名淳。二十一年四月立為皇太子。改今名。永貞元年八月即位。元和三年正月。上尊號曰睿圣文武皇帝。十四年七月。又上尊號曰元和圣文神武法天應道皇帝。在位十六年。年四十三。謚曰圣神章武孝皇帝。廟號憲宗。加尊昭文章武大圣至仁孝皇帝。
人物簡介
【介紹】: 唐宗室后裔。初登進士第,遷司馬員外郎。常以酒肴棋博游公卿門。歷利、隨、唐、睦四州刺史,鄂、岳、沔、蘄、安、黃團練觀察使。憲宗元和十一年,代柳公綽鎮(zhèn)安州,公綽家財多為所奪。十三年,入為宗正卿。薦山人柳泌為帝采長生藥。后宦官陳弘志等殺帝,托言服泌金丹而終。穆宗立,斥為循州司馬,終以服丹藥嘔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