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卒】:625—706 【介紹】: 唐襄州襄陽人,字孟將。登進士第,始調(diào)清源丞。武周永昌元年以賢良征試,擢監(jiān)察御史。后出為合、蜀二州刺史。長安中召為司刑少卿,拜同平章事。神龍元年武則天病,與桓彥范等乘機政變,誅張昌宗、張易之,復中宗帝位,擢天官尚書,遷中書令,封漢陽郡王。為武三思所誣,罷相,貶新州司馬。卒謚文貞。有集。
【生卒】:625—706 字孟將,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少補太學生,博涉經(jīng)史。登進士第,調(diào)清源丞。武則天永昌元年(689)中賢良方正科,擢拜監(jiān)察御史。圣歷初,累遷鳳閣舍人,后拜荊州大都督府長史。長安中,累官秋官侍郎,拜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后以誅張易之、擁中宗即位功,拜天官尚書、鳳閣鸞臺三品,遷中書令。神龍二年(706),為武三思所排,貶新州司馬,又流瀧州,卒。謚文貞。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大唐新語》卷六。柬之所存之詩均為樂府體,辭彩斐然,頗沿齊梁舊習?!?a target='_blank'>舊唐書·經(jīng)籍志下》、《新唐書·藝文志四》均著錄《張柬之集》10卷,已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5首。全唐文·卷一百七十五
柬之字孟將。襄州襄陽人。少補太學生。第進士。累補青城丞。永昌元年以賢良徵。時年七十馀矣。試策第一。擢拜監(jiān)察御史。神功初累拜荊州大都督府長史。長安中召還。狄仁杰薦為司刑少卿。遷秋官侍郎。尋同鳳閣鸞臺平章事。遷鳳閣侍郎。中宗即位。以誅張易之昌宗功擢拜天官尚書鳳閣鸞臺三品。封漢陽郡公。遷中書令。監(jiān)修國史。進封漢陽郡王。加特進。令罷知政事。授襄州刺史。尋為武三思所搆。貶新州司馬。憤恚卒。年八十二。景云元年贈中書令。謚曰文貞。建中初又贈司徒。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生卒】:?—706 【介紹】: 唐番禺人。官吉州參軍。唐中宗神龍二年,武三思掌權,誣桓彥范謀廢韋后,連累御史李福業(yè),福業(yè)流番禺,匿元禮家。后為吏所得,俱坐死。福業(yè)將刑,謝元禮曰:“子有親,吾甚愧恨。”元禮曰:“公窮而歸我,我得已乎?”見者傷之。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卒】:?—707 【介紹】: 唐并州文水人。武士彟孫,武則天侄。則天臨朝,累進夏官、春官尚書,監(jiān)修國史,封梁王。性善諛,故特蒙則天信任,數(shù)幸其第,賞賜甚厚。中宗復位后,官司空、同中書門下三品。子武崇訓娶中宗女安樂公主,構陷桓彥范等大臣,時人比之曹操、司馬懿。與韋后、上官昭容私通,謀廢太子李重俊,與子崇訓同為重俊所殺。
【生卒】:?—707 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少以武后族故累轉右衛(wèi)將軍。武后臨朝,拜夏官尚書。天授元年(690)封梁王,尋拜天官尚書。證圣元年(695)轉春官尚書。神功元年(697),同鳳閣鸞臺三品。中宗神龍初,進拜司空、同中書門下三品,固辭不受。尋拜左散騎常侍。三思性傾巧便僻,甚受武后寵信。又諂媚寵臣張易之,干黷朝政。神龍三年(707),為太子率羽林軍所殺。后贈太尉,追封梁王,謚宣。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唐會要》卷六三,《資治通鑒》卷二〇六等。三思略涉文史,能詩文。曾預修《三教珠英》、《則天皇后實錄》?!?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8首?!度圃娎m(xù)拾》補詩1首。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九
三思。士彟孫。以后族累轉右衛(wèi)將軍。武后臨朝。進夏官尚書。封梁王。證圣元年同鳳閣鸞臺三品。神龍初進拜司空同中書門下三品。固辭。隨例降封靜德郡王。尋拜左散騎常侍。桓彥范等既誅二張。薛季昶劉幽求勸并誅三思。不從。翌日。三思因韋后潛入宮中。反易國政。彥范等皆斥去。悉復武后法。忌節(jié)憫太子。謀廢之。太子懼。發(fā)羽林兵圍其第殺之。既死。中宗為舉哀。贈太尉。復封梁王。謚曰宣。睿宗立。斲棺暴尸。夷其墓。
人物簡介
【介紹】: 唐隴西人。武則天時,歷官司勛員外郎、并州太原令。中宗神龍初,官御史大夫。時武三思擅權,承嘉附之。二年,奏請族誅桓彥范等。進封襄武郡公。官至戶部尚書。
人物簡介
【生卒】:?—710 【介紹】: 唐京兆萬年人。武周長安中,官易州刺史。中宗神龍初,其妹婿桓彥范誅二張,奏與履溫共謀其事,得召拜司農(nóng)少卿。乃以二婢遺彥范以報德。及彥范罷相,又脅奪其婢,為時所譏。后附安樂公主,遷司農(nóng)卿。景龍四年,助韋氏為逆,被誅,夷三族。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卒】:671—713 【介紹】: 唐定州安喜人,字澄瀾。崔仁師孫。第進士。為左補闕。中宗神龍初,桓彥范等引為耳目,令伺武三思動靜。湜見三思勢大,反附三思,由考功員外郎驟遷中書舍人。中宗景龍中,依上官婉兒、韋后及安樂公主,任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以典選納賂,貶江州司馬,改襄州刺史。韋氏稱制,復同中書門下三品。睿宗景云中又附太平公主,進為中書令。玄宗立,太平公主被殺,湜亦賜死。
【生卒】:671—713 字澄瀾,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州)人。少以文辭知名,弱冠舉進士,累轉左補闕,預修《三教珠英》,遷殿中侍御史。中宗神龍初(705)轉考功員外郎。佞附武三思,驟遷中書舍人。歷兵部侍郎、吏部侍郎,景龍三年(709),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御史劾奏,貶襄州刺史。未幾,入為尚書左丞。韋氏稱制,復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睿宗立,出為華州刺史。俄又入為太子詹事。為太平公主所引,復遷中書門下三品。玄宗先天元年(712),拜中書令。二年,以預逆謀,流徙嶺外,行至荊州,賜死。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宋史·藝文志七》著錄其詩1卷?!?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39首,《全唐詩外編》補詩5首,以應制奉和酬贈之作為多。唐詩匯評
崔湜(671-713),字澄瀾,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州)人。弱冠登進士第,累擢左補闕,預修《三教珠英》。附武三思,中宗神龍初,自考功員外郎驟遷中書舍人。又附上官昭容,景龍二年自兵部侍郎拜吏部侍郎,尋轉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坐贓眨襄州刺史。未兒,入為尚書左丞。韋后臨朝,復同中書門下三品。睿宗立,出為華州刺史,俄拜太子詹事,私附太平公主,復為相,官至中書令。玄宗立,流嶺表,以曾預逆謀,賜死荊州驛中?!?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三十八首。全唐文·卷二百八十
湜字澄瀾。閭州刺史仁師子。第進士。神龍初累擢考功員外郎。桓彥范當國。引湜使伺武三思奸謀。湜反以彥范計告三思。驟遷中書舍人。景龍二年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李尚隱所劾。貶襄州刺史。韋氏稱制。復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先天元年拜中書令。元宗將誅蕭至忠。召湜對問。失旨。徙海外。宮人元氏稱嘗與湜密謀進酖。乃追湜賜死。年四十三。
作品評論
(湜)與弟液、澄、從兄淮并以文翰居要官?!瓬泩?zhí)政時,年三十八,嘗暮出端門,緩轡諷詩。張說見之,嘆曰:“文與位尚可致,其年不可及也?!?/blockquote>《載酒園詩話又編》初唐應制,千口一聲,唯崔澄瀾力自振拔,與崔(融?、李(嶠)較,文翎錦翰中,一摶霄翮也。
人物簡介
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七【介紹】: 唐冀州武邑人。博學,尤明《周官》、《左傳》。武周大足元年投匭上書,言太子正當盛年,當統(tǒng)宸極。次年復諫,疏奏不納。張易之等欲殺之,賴桓彥范等營解乃免。中宗神龍初為習藝館內(nèi)教。遭讒死獄中。
安恒。冀州武邑人。神龍初為習藝館內(nèi)教。節(jié)憫太子之難?;蜃嫲埠阍ブ\。下獄死。睿宗立。詔贈諫議大夫。
人物簡介
【介紹】: 唐澤州長平人,郡望天水。武則天朝,歷金部郎中、左羽林衛(wèi)將軍。長安五年,與桓彥范等率羽林軍討殺張易之,遷左金吾大將軍。中宗景龍四年,韋后臨朝稱制,命承恩帥兵往均州,以備譙王重福。后官鴻臚、光祿二卿,封天水縣公。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介紹】: 唐河中解縣洗馬川人。累官懷州刺史、御史大夫。中宗神龍元年官大理卿。因依附武三思,排擠張柬之、桓彥范等,于神龍二年擢刑部尚書。景龍四年,擢同中書門下三品,留守東都。睿宗即位后,貶蒲州刺史。玄宗開元二年,被指為酷吏,詔自滑州刺史放歸草澤。
生卒年不詳。其先居解縣洗馬川(今山西永濟東)。曾任懷州刺史、御史大夫。中宗神龍元年(705)官至大理卿。談阿附武三思,排擠桓彥范、張柬之等大臣,二年,擢刑部尚書。景龍四年(710),以刑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留守東都。同年八月,貶為蒲州刺史。玄宗開元二年(714)以酷吏為人所不齒,詔由滑州刺史放歸草澤。事跡散見《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一上》及《周利貞傳》、《桓彥范傳》,《唐會要》卷四一。《全唐詩》存《回波樂》詞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