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楊國忠

相關(guān)人物:共 42 位。
共 4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75 【介紹】: 唐時(shí)高麗人。
少習(xí)戎旅,以戰(zhàn)功充關(guān)西兵馬使。
安祿山反,哥舒翰奏充元帥府馬軍都將,每事獨(dú)與之決。
密勸翰誅楊國忠,翰不應(yīng)。
潼關(guān)失守,走行在,肅宗責(zé)其不堅(jiān)守,將斬之,賴房琯諫得免。
戰(zhàn)數(shù)有功,遷兵部尚書,封霍國公。
代李光弼為河?xùn)|節(jié)度副大使。
卒謚武烈。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85—762 【介紹】: 亦稱唐明皇。
唐朝皇帝。
睿宗第三子。
善騎射,通音律、歷象之學(xué)。
始封楚王,后為臨淄王。
中宗景龍四年,密謀匡復(fù),起兵誅韋后,奉父睿宗即帝位。
旋受禪為帝,在位四十四年。
初以姚崇、宋璟為相,革除弊政,國力強(qiáng)盛,史稱開元之治。
后寵楊貴妃,用李林甫、楊國忠相繼執(zhí)政,吏治腐敗,又好聲色,奢侈荒淫,至天寶十四載,爆發(fā)安史之亂,避難奔蜀。
太子李亨即位靈武,被尊為太上皇。
返京居西內(nèi),左右悉遭貶逐,抑郁而卒,謚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85—762 即唐玄宗,謚曰明,故亦稱唐明皇。
睿宗第三子,始封楚王,后封臨淄郡王。
因誅韋后有功,立為太子。
先天元年(712)繼位,在位45年,前期勵(lì)精圖治,以張九齡、姚崇、宋璟為相,形成“開元之治”;后期沉湎酒色,奸相李林甫、楊國忠執(zhí)政,國事日非,終于引發(fā)“安史之亂”。
后因受肅宗監(jiān)視,悒郁而死。
事跡見新、舊《唐書》本紀(jì)。
玄宗多才多藝,知音善書,工詩能文。
王世貞云:“明皇藻艷不過文皇(太宗),而骨氣勝之。
”又云:“雖使燕許草創(chuàng),沈宋潤色,亦不過此。
”(《藝苑卮言》卷四)《全唐詩》存詩1卷。
《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bǔ)詩8首,詩序1首。
唐詩匯評(píng)
李隆基(685—761),即唐玄宗,世稱唐明皇。隴西成紀(jì)(今甘肅秦安)人,睿宗第三子。景云初,以誅韋氏功,立為皇太子。延和元年即帝位。天寶末安祿山叛亂,潼關(guān)失守后奔蜀,冊(cè)太子亨即位靈武。兩京收復(fù)后,還京。上元二年卒。隆基多才藝.知音律,善書法,工詩能文,有《玄宗集》,己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一卷。
詞學(xué)圖錄
李隆基(685-762)廟號(hào)玄宗。隴西成紀(jì)人,睿宗第三子?!?a target='_blank'>舊唐書·本紀(jì)》稱"多藝,尤知音律,善八分書"。有《好時(shí)光》詞云:"寶髻偏宜宮樣,蓮臉嫩,體紅香。眉黛不須張敞畫,天教入鬢長。 莫倚傾國貌,嫁取個(gè)、有情郎。彼此當(dāng)年少,莫負(fù)好時(shí)光。"
全唐文·卷二十
帝諱隆基。睿宗第三子。垂拱元年生。三年封楚王。長壽二年降封臨淄郡王。韋后矯詔稱制。帝定策討亂。拜殿中監(jiān)。唐隆元年進(jìn)封平王。睿宗即位。立為皇太子監(jiān)國。延和元年七月即位。累加尊號(hào)開元天地大寶圣神文武孝德證道皇帝。至德元載七月禪位。冊(cè)為上皇天帝。在位四十五年。年七十八。謚曰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廟號(hào)玄宗。

作品評(píng)論

《唐詩品》
或曰:“唐自神龍以還,品格漸高,頗通遠(yuǎn)調(diào)?!狈蛏嫌泻谜撸卤厣跹?,其于詩義,亦固然爾。玄宗內(nèi)智明朗,睿心疏暢,既新國步,遂拾詞華。開元之際,君臣悅豫,餞別臨游,動(dòng)紓文藻,而感舊矚芳,探奇校獵,情欣所屬,輒有命賦。一時(shí)賡歌之盛,上武虞皇,下收葑藻,詞人競進(jìn),六藝爭長,固已陵夸建安之跡,而泳貞觀之馀波矣。然貞觀之初,浮靡雖去,而綺麗猶揚(yáng)。殆乎垂拱之后,法章陳具,吏事深刻,人懷密志,無復(fù)疏節(jié),先時(shí)風(fēng)軌,為之一變。故感惕之言,易流于激,悲憤之調(diào),不吐其華,骨氣頓高,風(fēng)神遂委,而藻思麗情漸異往時(shí)矣。天寶之后,治人凋謝,而亂梗外集,飄零奔潰,無復(fù)治朝之風(fēng),求之風(fēng)人閑雅之意,蓋亦徵(微)矣。三變之端,殆有出于此乎!
《藝苑卮言》
明皇藻艷不過文皇,而骨氣勝之。語象,則“春來津樹合,月落戍樓空”;語境,則“馬色分朝景,雞聲逐曉風(fēng)”;語氣,則“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開”;語致,則“豈不惜賢達(dá),其如高尚心”。雖使燕、許草創(chuàng),沈、宋潤色,亦不過此。
唐詩歸
鐘云:六朝帝王鮮不能詩,大抵崇尚纖靡,與文士競長,偏雜軟滯,略于文字中窺其治象。至明皇而骨韻風(fēng)力一洗殆盡,開盛唐廣大清明氣象,真主筆舌與運(yùn)數(shù)隆替相對(duì)。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87—762 【介紹】: 唐京兆萬年人,字會(huì)微。
韋湊子。
登進(jìn)士第。
授相王府參軍。
玄宗天寶九載,累擢吏部侍郎,平判皆誦于口,銓敘平允。
官有丐求,輒下意聽納,人多德之。
十三載,楊國忠欲傾安祿山以爭寵,以見素安雅易制,引入相以為己助,拜武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知門下省事。
祿山叛,從帝奔蜀。
肅宗立,與房琯等奉傳國璽及冊(cè),宣揚(yáng)制命。
帝以其嘗附國忠,禮遇獨(dú)減,遂罷相,授太子太師,致仕。
卒謚忠貞。
全唐文·卷二百七十二
見素字會(huì)微。彭城郡公贈(zèng)幽州都督湊子。第進(jìn)士。襲父爵。擢累諫議大夫。天寶十三載拜武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院學(xué)士。從元宗入蜀。兼左相。封豳國公。肅宗立。除右仆射。罷知政事。授太子太師。加開府儀同三司。寶應(yīng)元年卒。年七十六。贈(zèng)司空。謚曰忠貞。
李麟 朝代:盛唐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94—759 【介紹】: 唐宗室。
太宗從孫,李浚子。
以父蔭補(bǔ)京兆府戶曹參軍,舉宗室異能,轉(zhuǎn)殿中侍御史,歷戶部、考功、吏部三員外郎。
累擢兵部侍郎,與楊國忠同列,國忠怙權(quán),疾之,改權(quán)禮部貢舉。
隨玄宗幸蜀,還京,拜同中書門下三品,進(jìn)封褒國公。
乾元初罷知政事,太子少傅。
卒謚德。
麟正身謹(jǐn)事,無所依附。
好學(xué)能文,嘗編聚皇朝以來制集五十卷行于時(sh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94—762 【介紹】: 唐京兆長安人,字去惑。
顏惟貞子。
開元十五年以挽郎考判入第,授鶉觚尉。
累遷左補(bǔ)闕、殿中侍御史。
以忤宰相楊國忠,貶襄陽丞,移河?xùn)|司戶、京兆士曹。
安史亂起,隨玄宗入蜀,歷任屯田員外郎、司膳郎中。
乾元中,遷司封郎中。
封金鄉(xiāng)縣開國男。
官至國子司業(yè)。
好為五言詩。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94—762 字去惑,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群望瑯玡臨沂(今山東臨沂)。
顏真卿之兄。
玄宗開元十五年(727)以挽郎應(yīng)吏部試,判入高等,授鶉觚尉。
累遷左補(bǔ)闕,殿中侍御史。
天寶九載(750)以忤楊國忠貶襄陽丞,累移京兆士曹。
十五載隨玄宗奔蜀,拜屯田員外郎。
肅宗至德二載(757)遷司膳郎中,封金鄉(xiāng)男,進(jìn)國子司業(yè)。
代宗寶應(yīng)元年(762)十一月卒。
生平見顏真卿《國子司業(yè)顏府君神道碑銘》。
允南工詩善書。
顏真卿稱其“每應(yīng)制及朝廷唱和,必警覺佳對(duì),人人稱說之”。
全唐詩》存詩2句。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96—760 【介紹】: 唐京兆萬年人,字殷卿。
韋安石子。
襲封郇國公。
有文采,善隸書。
張九齡為中書令,引為中書舍人,與孫逖、梁涉對(duì)掌文誥,時(shí)號(hào)得才。
后為禮部侍郎,于鑒裁尤長。
遷吏部侍郎,銓綜號(hào)為公平。
李林甫忌之,出為襄陽太守。
玄宗天寶中入考,楊國忠惡其才望,恐踐臺(tái)衡,使人誣之,貶平樂尉。
肅宗即位,除御史大夫,兼江東節(jié)度使。
乾元初為禮部尚書、東京留守,后遷吏部。
陟素有臺(tái)輔之望,為李、楊所擠而不得志,憂憤成疾卒。
全唐文·卷三百六
陟字殷卿。宰相安石子。十歲授溫王府東閣祭酒朝散大夫。肅宗朝為吳郡太守。會(huì)永王璘兵起。委陟招諭。乃授御史大夫江東節(jié)度使。事平。除御史大夫。拜吏部尚書。卒年六十五。贈(zèng)荊州大都督。永泰元年贈(zèng)尚書左仆射。謚忠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人。
玄宗時(shí)宿衛(wèi)宮禁。
安祿山叛亂,玄禮謀誅楊國忠闕下,事不果。
從入蜀,至馬嵬斬之,并請(qǐng)賜楊貴妃死。
還京,封蔡國公。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05—763 【介紹】: 唐人。
本名靜忠。
閑廄馬家小兒,閹奴,貌陋。
初事高力士,后得侍?hào)|宮。
因參與謀誅楊國忠,又勸太子分中軍趨朔方,收河隴兵,圖興復(fù)。
肅宗即位擢元帥府行軍司馬,賜名護(hù)國,后改今名。
至德間進(jìn)封郕國公,上元間拜兵部尚書。
外謹(jǐn)密而內(nèi)賊深,擅權(quán)用事。
代宗立,尊為尚父,加司空、中書令,封博陸郡王,愈恣橫。
帝遣俠者夜刺殺之。
贈(zèng)太傅,謚丑。
全唐文·卷九百九十八
輔國本名靜忠。以閹奴事高力士。后以王鉷薦侍?hào)|宮。肅宗即位靈武。輔國豫其謀。擢家令。判元帥府行軍司馬。改名護(hù)國。又改今名。進(jìn)拜少府殿中二監(jiān)。封成國公。首謀遷元宗西內(nèi)。以功擢兵部尚書。代宗立。進(jìn)司空兼中書令。加尚父。后帝遣使刺殺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09—766 【介紹】: 唐宗室。太宗第三子李恪孫。樂善下士,長吏治,以門蔭入仕,累遷京兆尹,封梁國公。乾元中,以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位望最高,軍國大事皆獨(dú)決。后出為蜀州刺史。代宗立,入為禮部尚書兼宗正卿。復(fù)拜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卒于衢州刺史任。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12—766 京兆(今陜西西安)人。
唐宗室。
玄宗開元二十年(732)以門蔭入仕,自太子通事舍人五轉(zhuǎn)為魏州刺史。
天寶中,得罪楊國忠,貶長沙太守。
至德元載(756),為鳳翔太守兼御史大夫,入遷尚書左丞、禮部尚書。
兩京收復(fù),兼京兆尹,封梁國公。
乾元二年(759)以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因言事觸怒肅宗,貶蜀州刺史。
寶應(yīng)元年(762),代宗立,入為禮部尚書,兼宗正卿,復(fù)入相。
廣德二年(764)罷知政事,為太子詹事,不久遷禮部、吏部尚書,知江南東西、福建道選事。
永泰元年(765)改兵部尚書,兼衢州刺史。
二年,卒于任所,贈(zèng)太子太師。
生平事跡詳見新、舊《唐書》本傳。
全唐詩》存詩1首。
唐詩匯評(píng)
李峴(709-766),隴西成紀(jì)(今甘肅秦安)人。信安王李祎少子,少以門蔭入仕。玄宗朝,自太子通事舍人五遷為魏郡大守,再遷京把尹,出為長沙大守。安史亂起,拜鳳翔大守,遷尚書左丞、禮部尚書、御史大夫兼京兆尹。乾元二年為相,為李輔國所忌,貶蜀州刺史。代宗立,自荊南節(jié)度征為禮部尚書,旋復(fù)如政事。罷相,為禮部尚書,知江淮選。改檢校兵部尚書兼衢州刺史,卒?!?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一首。
全唐文·卷三百七十二
峴。吳王恪孫。以門蔭入仕。累遷京兆尹。至德初封梁國公。乾元二年以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出為蜀州刺史。代宗即位。入為禮部尚書兼宗正卿。拜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罷為太子詹事。尋遷吏部尚書。出為衢州刺史。永泰二年卒。年五十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09—784 【介紹】: 唐瑯邪臨沂人,字清臣。
小名羨門子,別號(hào)應(yīng)方。
顏師古五世從孫。
玄宗開元二十二年進(jìn)士。
又擢制科。
累擢武部員外郎。
楊國忠所擠,出為平原太守。
安祿山叛,約從兄常山太守顏杲卿等起兵抵抗,響應(yīng)者眾,共推為盟主,兵至二十萬。
肅宗立,為河北招討使。
諸郡復(fù)陷,間道奔鳳翔,累除御史大夫,出為馮翊太守。
以直不容,屢貶官。
歷遷尚書右丞、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世稱顏魯公。
德宗時(shí),盧杞惡之,會(huì)李希烈叛,命往勸諭,遂為希烈縊死。
謚文忠。
工書法,初學(xué)褚遂良,后從張旭,創(chuàng)為“顏體”。
有集及《韻海鏡源》等。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09—784 字清臣,排行十三,京兆(今陜西長安)人。
玄宗開元二十二年(734)進(jìn)士及第,天寶元年(742)中文詞秀逸科,歷仕秘書省校書郎、醴泉尉、監(jiān)察御史。
八載遷殿中侍御史,楊國忠怒其不附己,出為平原太守。
安史亂起,起義兵抵抗。
肅宗至德元載(756)拜憲部尚書、御史大夫,出為同、蒲、饒、升州刺史。
代宗廣德二年(764)遷刑部尚書,封魯郡公,世稱顏魯公。
大歷三年(768)出為撫州刺史。
八年至十二年移刺湖州,召集32位文人修撰韻編類書《韻海鏡源》,并形成一個(gè)多達(dá)95人之聯(lián)唱詩人群,其唱和作品結(jié)集為《吳興集》10卷。
十二年召為刑部侍郎,德宗建中三年(782)改太子太師,充淮寧軍宣慰使。
興元元年(784)為李希烈所害,謚文忠。
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令狐峘《顏真卿墓志銘》、殷亮《顏魯公行狀》。
宋留元?jiǎng)傆小额侓敼曜V》。
工詩善文,又為杰出書法家,著述甚富,多佚。
今傳《顏魯公集》15卷,為留元?jiǎng)偹嫛?div id="mn0tj6e" class='inline' id='people_21650_1_13_comment'>
全唐詩》存詩1卷,另收其所參與聯(lián)句詩21首。
《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bǔ)詩1首,聯(lián)句1首,斷句2。
唐詩匯評(píng)
顏真卿(708—784),字清臣,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
開元二十二年(734),登進(jìn)士第,又登拔萃科及文詞秀逸科,調(diào)醴泉尉,遷監(jiān)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宰相楊國忠惡之,出為平原大守。
起兵抗安史叛軍,詔拜戶部侍郎。
肅宗即位,拜工部尚書兼御史大夫,為河北招討使。
至德二載(757)為憲部尚書,遷御史大夫。
軍國事知無不言,為宰相所忌,出為馮翊太守,累貶至蓬州長史。
代宗立,除尚書左丞,尋除檢校刑部尚書,兼御史大夫,封魯國公。
與元載不合,貶峽州別駕,遷撫、湖二州刺史。
德宗立,改大子少師。
時(shí)李希烈叛,受命往勸諭,被拘,不屈被害。
真卿書法精妙,擅長行、楷,世稱“顏體”。
善詩文,著作甚富,有《韻海鏡源》三百六十卷,又《禮樂集》、《吳興集》、《廬陵集》、《臨川集》各十卷,均佚。
宋人輯有《顏魯公集》十五卷行世,《全唐詩》編詩一卷。
全唐詩補(bǔ)逸
顏真卿字清臣,京兆長安人。開元二十二年進(jìn)士及第,歷仕玄、肅、代諸朝,封魯國公。李希烈陷汝州,盧杞奏遣真卿往諭,拘脅累歲,不屈而死。
全唐文·卷三百三十六
真卿字清臣?,樼鹋R沂人。開元中舉進(jìn)士。又擢制科。累官武部員外郎。出為平原太守。安祿山反。河朔盡陷。獨(dú)平原城守具備。加戶部侍郎。肅宗幸靈武。授工部尚書兼御史大夫河北采訪招討使。代宗朝封魯郡公。為刑部尚書。加改太子太師。盧惡之。奏使諭李希烈。希烈脅之。不屈。遂縊殺之。年七十七。贈(zèng)司徒。謚曰文忠。

作品評(píng)論

《唐詩品》
魯公情欣所遇,悉綜古調(diào),頗尚格氣,不事彌文。雖有一二近體,不過游戲之作,非所以系幽悰也。今集中所載不及百篇,大都守吳興時(shí),與皎僧、陸處士之流結(jié)思巖林,相忘外道者也,然曠世之情,優(yōu)入三昧,殊非守平原時(shí)色相。
共 4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