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虞仲

相關(guān)人物:共 5 位。
共 9 首
引用典故:瓊枝
高翼閑未倦,孤云曠無期。
晴霞海西畔,秋草燕南時。
鄴中多上才,耿耿丹霄姿。
顧我于逆旅,與君發(fā)光儀。
同將儒者方,獲忝攜(一作雋)人知。
幽蘭與芳佩,寒玉鏘美詞。
舊友在伊洛,鳴蟬思山陂。
到來再春風(fēng),夢盡雙瓊枝。
素業(yè)且無負,青冥殊未遲。
南橋天氣好,脈脈一相思。
五色雀,并引(1100年1月) 北宋 · 蘇軾
海南有五色雀,常以兩絳者為長,進止必隨焉。俗謂之鳳凰云。久旱而見軋雨,潦則反是。吾卜居儋耳城南,嘗一至庭下。今日又見之進士黎子云及其弟威家。既去,吾舉酒祝曰:「若為吾來者,當(dāng)再集也?!挂讯唬藶橘x詩。
粲粲五色羽,炎方鳳之徒。
青黃縞玄服,翼衛(wèi)兩紱朱。
仁心知閔農(nóng),常告雨霽符。
我窮惟四壁,破屋無瞻烏。
惠然此粲者,來集竹與梧。
鏘鳴如玉佩,意欲相嬉娛。
寂寞兩黎生,食菜真臞儒。
小圃散春物,野桃陳雪膚。
舉杯得一笑,見此紅鸞雛。
高情如飛仙,未易握粟呼。
胡為去復(fù)來,眷眷豈屬吾。
回翔天壤間,何必懷此都。
① 《宋詩紀(jì)事》卷九七作茂叔
三山城內(nèi)有神仙,一個夫人一個偏。
開口笑時真似品,直身眠處恰如川。
并頭難敘胸中事,攲枕須防背后拳。
王愷石崇池里藕,分明兩個大家蓮(《醉翁談錄》乙集卷一 《醉翁談錄》載,三山林叔茂,初來赴省,過名娼楚娘,兩情相眷。后科高中,授建昌教授。私挈楚娘歸家,婦李氏稍不能容,楚娘題《生查子》,李氏見之,遂相與并衾而臥。當(dāng)時好事者為詩以嘲之云云。)。
芳華怨 金末元初 · 元好問
娃兒十八嬌可憐,亭亭裊裊春風(fēng)前。
天上仙人玉為骨,人間畫工畫不出。
小小油壁車,軋軋出東華。
金縷盤雙帶,云裾踏雁沙。
一片朝云不成雨,被風(fēng)吹去落誰家?
少年豈無恩澤侯,金鞍繡帽亦風(fēng)流。
不然典取鹔鹴裘,四壁相如堪白頭。
金谷樓臺悄無主,燕子不來花著雨。
只知環(huán)佩作離聲,誰向琵琶得私語。
無情鸂鶒翡翠兒,有情蜂雄蛺蝶雌。
勸君滿酌金屈卮,明日無花空折枝。
歸潛志:元裕之、李長源同鄉(xiāng)里,各有詩名,由其不相下,頗不相成。李好憤怒,元嘗云:「長源有憤擊經(jīng)?!乖没?,李輒以詩譏罵,元無如之何。元嘗權(quán)國史院編修官,時末帝召故駙馬都尉仆散阿海女子入宮,俄以人言其罪,又蒙放出。元因賦金谷怨樂府。李見之,作代金谷佳人答一篇,以拒焉。一時士人,傳以為笑談。元詩云云。
前十年余官春坊從沈君求此畫不得近時勉學(xué)士權(quán)掌翰林院印沈遽贈之蓋春坊學(xué)士不掌印也世俗謂人不可一日無權(quán)二君之贈受果何如余他日過李見之因道往事李曰公欲得即請奕仆不勝當(dāng)讓仆遂偶勝時行儉詹事習(xí)禮學(xué)士皆在相視大笑余顧童子卷畫去然自是每見李輒有不舍之意余固不欲奪其所好也遂歸之且題詩以博李君一笑沈君覽之亦未必不自笑也
碧梧翠竹兩清姿,豈但高齋坐對宜。
裁管斲琴堪大用,不然須見鳳來儀。
汝何者物,小而輕盈,妁約悠揚。
朋從寡畏,緗衣紺裳。
或翠其衿,或朱而黃。
嬉戲長莪,窈窕水旁。
餐膏浴滋,飲露吞香。
才不我知,謀寧自臧。
兒童撲弄,姬媵憐傷。
豆卿子卿,娘子豆娘。
百卉隕零,北風(fēng)雨霜。
弱不敵威,蚱蜢同戕。
肅肅鴻鵠,云海翱翔。
噦噦者鳳,覽輝梧岡。
微末之蟲,何勞短長?
陰陽舛錯,亦孔之遌。
斤斤其月,有星薄之。
嗚呼!
天高高在上,意安若兮。
往年予游金剛。入萬瀑洞。洞無土。惟水石相搏。石多靈奇瑰詭。于金剛為第一。意有神材異寶。鐘其英而發(fā)其氣也。顧無所見。竊疑之。乙酉春。驪城李叔度過予皇華坊館。攜一琴以視曰。此吾祖玉洞先生所嘗蓄也。人有善甫者。入萬瀑洞。見石上有枯桐為霹靂所震。曰良也。取以遺先生。先生為之琴。作詩以銘之。世所稱君子琴也。后不能傳于家。為人所有。吾以先人之意。泣而告諸人而還。材壞矣。弦蠹矣。柱缺矣。其獨存而可睹者。闇然之質(zhì)也。族人起居郎鶴叟甫。為是慨也。亟令人新之。膠而合焉。更而縆焉。補而足焉。琴于是猶夫舊也。是不可不言。子其識之。予取而鼓一再行。雍雍乎其和也。愔愔乎其幽也。洋洋乎其有古音也。予悚然而作曰。予嘗求見于萬瀑之洞而卒不能得者。先生固得之矣。予乃今得見也。夫以萬瀑之石之靈奇瑰詭。所以鐘其英而發(fā)其氣者。宜不數(shù)數(shù)然也。予于是又有感焉。物之成毀顯晦。固若偶乎爾。然亦有不偶者存。何者。始桐之困于石厄于震也。晦而毀也。而先生顯之成之。既而逸而藏于人也。亦晦而毀也。而叔度顯之。而起居郎成之。是豈偶乎哉。其亦不偶者哉。歌曰。
灝氣日夜赴溟渤,金剛山一萬二千仙靈窟。
萬瀑洞真奇絕,萬瀑之水流活活。
萬瀑之石白如雪,老石出水千尺屹。
上有孤桐離奇復(fù)郁結(jié),霰磨以戛。
急湍激而齧,其性既內(nèi)結(jié)。
其氣不外泄,鳳凰不住歸丹穴。
亭亭獨老空山月,直干枉被乖鬼軋。
夜半雷斧轟轟發(fā),煙里黑立模糊血。
上枝倒折下枝裂,百劫護持一朝奪。
潸然欲淚山中佛,李夫子見之長咄咄。
伏羲忽焉沒,龍門無馀蘗。
此桐又見閼,正聲恐消歇。
山僧丁丁伐,僮仆遠于挈。
朱弦為詩以識越,一彈宣湮郁。
再彈忘饑渴,玉琴山下石泉冽。
閉門終日著琴說,冰枝木稼天風(fēng)烈。
先生與琴一為別,堂前只有灘聲咽。
嗚呼琴作誰家物,百年家庭紹衣缽。
先生有孫俗乎拔,謂是手澤猶不竭。
圖存故琴向人乞,雙手啟匣纖塵拂。
魏家復(fù)傳文貞笏,成毀數(shù)定人亦斡。
左史改弦又理橃,我有端蓍為君揲。
馀響遺韻可重掇,愿將此琴朝天闕。
為王一奏南薰闋,不然攜歸故山聊自悅,學(xué)取古音繩前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