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 首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靈武人。
素以持誦明祝為業(yè)。
天寶末。
玄宗幸蜀。
肅宗以皇太子。
收兵圖復兩京。
遂循物情即大位。
至德二年。
駕指扶風。
詔皎前發(fā)。
先是皎有美譽關陜間。
及上東反。
尤欲得與戒行僧俱。
于是官屬以皎應。
詔至鳳翔。
擇僧三七員。
于開元寺。
設藥師道場。
然鐙誦經(jīng)。
六時行道。
忽于道場中。
叢生李樹四十九枝。
事聞。
上大喜。
四月十八日。
皎等表賀。
詔答曰。
瑞
李繁滋。
國之興兆。
況在伽藍之內。
足加覺樹之榮。
感此殊祥。
與師同慶。
皎署內供奉。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四 讀誦篇第八之一釋元皎。
靈武人也。
有志操與眾。
不群。
以持明為己務天寶末玄宗幸蜀。
肅皇于靈武訓兵。
計剋復京師。
為物議攸同。
請帝即位。
改元至德。
及二年返轅指扶風。
帝素憑釋氏。
擇清尚僧首途。
若祓除然。
北土西河所推。
皎應其選。
召入受敕旨。
隨駕仗內赴京。
尋敕令皎向前發(fā)至于鳳翔。
于開元寺置御藥師道場。
更擇三七僧六時行道然燈歌唄贊念持經(jīng)。
無敢言疲。
精潔可量也。
忽于法會內生一叢李樹。
有四十九莖具事奏聞。
宣內使驗實。
帝大驚喜曰。
此大。
瑞應。
四月十八日檢校御藥師道場念誦僧元皎等表賀。
答敕曰。
瑞
李繁滋國之興兆。
生在伽藍之內。
足知覺樹之榮。
感此殊祥與師同慶。
皎之持誦功能通感。
率多此類。
加署內供奉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