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甘

相關(guān)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21 【介紹】: 唐河南人,字士蕤。憲宗元和六年登進(jìn)士第,授校書郎。后官監(jiān)察御史,為成德節(jié)度使田弘正幕僚。穆宗長慶元年,成德兵變,茂卿被亂兵所殺。工詩文,詩人楊巨源曾以王維、杜甫相期許,劉禹錫尤稱賞其《過華山》詩。有集,已佚。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21 字士蕤,河南(今河南洛陽)人。
憲宗元和六年(811)登進(jìn)士第,授校書郎。
后官監(jiān)察御史,為成德節(jié)度使田弘正幕僚。
穆宗長慶元年(821)死于成德軍兵變。
事跡散見《新唐書·李甘》、《楊少尹詩集》及《千唐志齋藏志》收《楊牢墓志》、《楊宇墓志》。
工詩文,楊巨源曾以王維、杜甫相期,劉禹錫亦稱其《過華山》詩為佳作。
有文集30卷,已佚。
云溪友議》卷中存其詩2句,《全唐詩外編》據(jù)之收入。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河南人,字松年。父楊茂卿,從事魏博田氏府,死于兵變。牢自洛陽走常山,號伏叛壘,有可憐狀,軍士仇意感解,以尸還之。單缞冬月,往來太行間,凍膚皸瘃,銜哀雨血,路人為之泣下。宣宗大中二年擢進(jìn)士第。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02—858 字松年,河南(今河南洛陽)人。
童時,父茂卿從田弘正幕,死于叛軍中。
牢自洛陽走2000里赴常山,號伏乞尸,叛軍感而還其父尸。
時人稱為“孝童”。
牢通《左傳》,博及史書、百家諸子。
登進(jìn)士第,解褐授崇文館校書郎,歷廣文館助教。
武宗會昌元年(841),在兗海觀察使推官任。
后轉(zhuǎn)監(jiān)察御史里行,任職平盧節(jié)度使幕。
再轉(zhuǎn)殿中侍御史,充嶺南節(jié)度使掌書記。
后入朝為著作郎、國子博士,擢河南縣令。
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卒。
生平散見李辀《楊公墓志銘》(見《千唐志齋藏志》)、《新唐書·李甘》、《唐語林》卷三、《唐詩紀(jì)事》卷五三。
牢有詩名。
大中中,于興宗任綿州刺史,賦詩寄朝中知友,一時文士屬和者甚多,牢亦有和詩。
有詩集30卷(一作60卷),今已佚。
全唐詩》存詩2首及斷句若干。
其中《贈舍弟》一首應(yīng)為其弟楊宇詩。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07—851 【介紹】: 唐河南人,字子庥。
楊茂卿子。
善屬文,下筆皆有新意,為當(dāng)時文士李甘、來擇、李漢所稱賞。
文宗大和八年登進(jìn)士第,官至國子助教。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07—851 字子庥,河南(今河南洛陽)人。
監(jiān)察御史楊茂卿第三子。
善屬文,下筆輒有新意,為當(dāng)時文士李甘、來擇、李漢所稱賞。
文宗大和八年(834)登進(jìn)士第。
官至國子助教。
《千唐志齋藏志》收其墓志。
才調(diào)集》卷九存詩1首,《全唐詩》誤歸于其兄楊牢名下。

人物簡介

維基
張素養(yǎng),字存儒,號侗如,福建建寧府建安縣人。
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福建鄉(xiāng)試舉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進(jìn)士,授行人,泰昌元年八月考選,授云南道御史,天啟元年八月巡按浙江,三年四月彈劾浙江總鎮(zhèn)坐營孫錫爵及升任浙江都司李甘來其貪縱不職,俱革職永不敘用。
以推舉姚宗文、邵輔忠、劉廷元三人為左副都御史趙南星疏議巡方濫舉,被奪俸五月,又免職歸。
五年,由科臣李魯生薦舉,三月起補云南道御史,九月巡按宣大,疏請免山西靈丘縣本年應(yīng)徵錢糧,以恤災(zāi)民。
以左都御史劉廷元薦薦其不附時焰,宜亟超擢,以京堂未有實缺,仍照舊管事,候應(yīng)升之日加職示優(yōu)。
七年請建魏忠賢生祠,八月以殿工加升太仆寺少卿。
崇禎元年以閹黨被削籍,列名逆案。

人物簡介

維基
任弘震(?
—17世紀(jì)),字澹公,號雪柯,湖廣武昌府嘉魚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任弘震年幼就已經(jīng)很聰明,四歲擅長對聯(lián),八歲寫下「殘雪休矜艷,看君和鼎時。
」的詠梅詩;縣令龐某出題考他,說:「這孩子進(jìn)步神速。
」于是他專心應(yīng)付科舉,涉獵詩歌辭賦。
十六歲時補為廩生,和金聲、熊開元同屬葛寅亮門生。
崇禎三年(1630年)任弘震中舉人,到十三年(1640年)成進(jìn)士,獲授戶部浙江司主事,任內(nèi)政績超卓,后繼者跟隨他的學(xué)行做事;弘光年間他和葛遇朝、張弘弼、吳國斗、雍鳴鸞、趙明遠(yuǎn)、許承欽、區(qū)志遠(yuǎn)、秦堈、夏時泰、曹璣、陸禹思、張大章、何應(yīng)璜、方岳朝、周憲申、蔡元宸、陳宗大、趙翼心、盛黃、周伯瑞、張永禧、劉世斗、侯鼎鉉、傅如湯、張鼎隅、趙悅心、章甫、徐懋賢、倪元善共事,升為山東司郎中,很快和兒子任喬年辭官隱居。
他的文章切中時事,能表達(dá)古人意思,不易理解,地方依賴他士振興文風(fē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