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渤

相關人物:共 4 位。
共 67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李渤 中唐 · 張籍
七言絕句
五度溪頭躑躅紅,嵩陽寺里講時鐘
春山處處行應好,一月看花到幾峰。
評注(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引用典故:陳力列 雙鯉 潔身亂倫 戮仆 綠駬 尸諸市 十世宥 束高閣 貽厥
玉川先生洛城里,破屋數間而已矣。
一奴長須裹頭,一婢赤腳老無齒。
辛勤奉養(yǎng)十馀人,上有慈親下妻子。
先生結發(fā)憎俗徒,閉門不出動一紀。
至今鄰僧乞米送,仆忝縣尹能不恥。
俸錢供給公私馀,時致薄少助祭祀。
勸參留守(鄭馀慶)謁大尹(李素),言語才及輒掩耳。
水北山人(石洪)得名聲,去年去作幕下士。
水南山人(溫造)又繼往,鞍馬仆從閭里。
少室山人李渤索價高,兩以諫官徵不起。
彼皆刺口論世事,有力未免遭驅使。
先生事業(yè)不可量,惟用法律自繩己。
春秋三傳高閣,獨抱遺經究終始。
往年弄筆嘲同異,怪辭驚眾謗不已。
近來自說尋坦途,猶上虛空跨綠駬。
去年(一作歲)生兒名添丁,意令與國充耘耔。
國家丁口連四海,豈無農夫親耒耜。
先生抱才終大用,宰相未許終不仕。
假如不在陳力列,立言垂范亦足恃。
苗裔當蒙十世宥,豈謂貽厥無基阯。
故知忠孝生天性,潔身亂倫安足擬。
昨晚長須下狀,隔墻惡少惡難似。
每騎屋山(一作上)下窺闞,渾舍驚怕走折趾。
憑依婚媾欺官吏,不信令行能禁止。
先生受屈未曾語,忽此來告良有以。
嗟我身為赤縣令,操權不用欲何俟。
立召賊曹伍伯,盡取鼠輩尸諸市
先生又遣長須來,如此處置非所喜。
況又時當長養(yǎng)節(jié),都邑未可猛政理。
先生固是余所畏,度量不敢窺涯涘。
放縱是誰之過歟,效尤戮仆愧前史。
買羊沽酒謝不敏,偶逢明月曜桃李。
先生有意許降臨,更遣長須雙鯉。
評注(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江州南湖堤銘(823年1月) 中唐 · 李翱
四言詩
長慶二年十二月。江州刺史李君浚之截南陂。筑堤三千五百尺。高若干尺。廣若干尺。以通四鄉(xiāng)之路。畜水為湖。人得其贏。正月既畢事。舒州刺史李翱詞以紀之。詞曰。
天地作物,功或不周。
賢人相之,智與神侔。
漭漭南陂,冬乾夏滮。
九江暴漲,潛潮逆流
東南百步,城市所繇。
水積既深,大波其?。
亦有舟航,覆溺之憂。
擔壅疊路,車軔其辀。
童嬰涕墮,老婦號愁。
歷古迨茲,孰為氓籌。
浚之之來,養(yǎng)民如身。
乃筑長堤,距江之瀕。
厚其錢傭,以飽餓人。
南北東西,百里斗臻。
莫不用力,千錘響振。
虓歡相勵,不督而勤。
堤既成止,岡聯突起。
堅若石城,障為潴水。
蒲莞菱芡,鴻鸧鳣鯉。
唯其所取,或食或祀。
長堤坦坦,植之楊槐。
架豁飛圮,以便去來。
除險作利,非賢不能。
歌示江人,式悅汝懷。
答李成季 北宋 · 李復
七言律詩
山川錯莫不逢春,京洛空多滿馬塵。
李渤請歸聊見志,魯褒著論久知神。
懷沙曾愧垂綸客,擊磬興嗟荷蕢人。
向老愈憐筋力弱,空傷涸轍泣窮鱗。
李渤隱嵩高,愈退名愈重。
區(qū)區(qū)水南北,一呼輒為用。
沽激本同轍,出處或異動。
善閉不可窺,少室有馀頌。
① 此水自山石中來,水石相激于暗竇,琮琤有聲如琴,故曰鳴琴。今為道士深池,遂塞其竇,水滿則不復鳴矣。吁,可笑也
昔聞流水操,想見流水音。
況復山泉聲,聲自如鳴琴。
可笑山中人,強作碧沼深。
暗流不復鳴,遺聲杳莫尋。
近聞石鐘山,蘇辨正古今。
酈元與李渤,地下當噤喑。
惜乎不聞此,使我徒登臨。
道人笑謂余,胡不求琴心。
何勞弦上聲,況此非徽金。
近年好語開蹙額,廊廟主人還稷契。
諸公匯進民所懷,左必提之右乃挈。
善隨類舉皆可觀,野無遺賢靜巖穴。
石梁有客少讀書,神接前人望風烈。
志與時違可奈何,居賤好高謀已拙。
此身悠悠日江海,吊影行吟事酸噎。
揣摩胸臆作西游,不成興起慚豪杰。
賈生慟哭初亦疑,十年自覺流清血。
三書不用即山林,將前復卻何從決。
無因名姓累吳公,咫尺天光阻羅列。
志士惜日誠可憐,每恨平津當老節(jié)。
子云年少行所為,今出秦關獨疲苶。
郭門齧臂良感人,仲卿蓄縮翻傷別。
叩關自鬻雖矜張,掃門愿見猶摧折。
炙手門前車馬多,排肩屢進不得徹。
近來索米卻求田,結綬彈冠非所觖。
更令胸臆從誰開,一刺懷歸定漫滅。
檻虎饑饞尾漫搖,水盡海鯨當蟻垤。
誰能忍恥寄我顏,妻笑嫂欺安用舌。
北山記憶破臘來,遠水扁舟兩愁絕。
云重山寒暝不開,孤帆夜落嚴陵雪。
雷山老桐凍弦斷,不作南風相煖熱。
一劍星昏共形影,每恐龍寒呵古鐵。
孟嘗無炭暖置身,杜雖有指不得結。
可憐危肩聳及耳,浩歌能復彌清冽。
吳山忽見梅花謝,天助陽春生筆下。
近檐呵欠面發(fā)紅,故絮賣錢不須借。
賣錢買船更欲西,墻頭立燕留新泥。
新開湖南接淮水,楚山翠入天低迷。
細風平日兩媚好,嫩黃梢轉隋楊堤。
河名已清色未改,減盡狂湍濁猶在。
東風正和水面穗,恃賴夷猶百無殆。
郁郁蔥蔥見帝臺,祥煙瑞霧真佳哉。
元都道士種桃手,露浥風吹今總開。
山翠柔紅亦得色,斗妍意不相低徊。
游蜂上下逐蝴蝶,蜜脾未飽爭喧豗。
幽谷黃鸝出晴昊,喬木幾遷枝葉老。
避寒何處過雪霜,依舊飛來語音好。
少年走馬紅塵道,繡勒錦緣金絡腦。
窈窕花隨寶碗飛,暝旋風吹玉山倒。
可憐窮巷無芳菲,良辰不得開懷抱。
閉門曝背借馀暄,猶得爬搔驅虱蚤。
逡巡迷目風沙顛,已報新花去如掃。
乘離執(zhí)衡又一時,萬物從新炎帝造。
柳線漸長成畏日,苦菜秀時蚯蚓出。
煙綃霧縠自直錢,故葛綻聯遮肘膝。
凌人頒冰下霄漢,誰信朱門自無汗。
蔗漿酪粉瑪瑙盤,牙床角簟光凌亂。
石梁孤客賃屋居,坐恐炊中忽麋爛。
蚊虻噆膚俛聽爾,何苦群鳴恣喧玩。
生嫌蒿艾昏淚眥,寧強摑搭酸吟腕。
墻陰壁隙又出蝎,潛致小毒猶錐鉆。
巫師祝痛已復遭,術非驅除真亦漫。
聽雞起坐難飽眠,庶寬煩促須清旦。
進不知名仍退卻,既來亦好歸不惡。
羲和鞭御向西行,出門感此梧桐落。
淡月孤煙侵曉昏,小雨凄風動冥寞。
且欣編簡堪卷舒,那知羞澀憂垂橐。
鐘鼓聲沉北斗高,白日漸遠傾葵藿。
楚歌忽斷隔黃蘆,已見金山高磊落。
須臾崩車天上行,長幡亂舞喧檐鐸。
蒼穹白浪兩低昂,黑蛟黃虬森噴薄。
開帆插櫓六鰲驚,男兒信命方自若。
吳音嘲哳來船近,共憐遠客逃溝壑。
鳥倦知還羽翮垂,修竹茂林欣有托。
故山茅屋良幽深,清泉瀏瀏石鑿鑿。
蕨薇雖老芋栗甜,拾穗行歌亦云樂。
買竿釣魚誰更哀,貰酒滌器人應謔。
士通五經取青紫,請謝夏侯烏有此。
捷徑須知自有涂,枉誦陳編腐牙齒。
潼關坐息感二鳥,耿耿此心聊復爾。
敢嗟與兄共槽櫪,但苦酸咸異便美。
擬希鋸利效細黠,天與鈍頑難力砥。
五斗充饑未有時,卻藏手板投耘耔。
曩聞下惠恬小官,頗怪少游甘掾史。
曼倩俄驚備大臣,李渤諫官呼不起。
古人去就良不同,剛成亦足稱男子。
嗚呼乘時正阨窮,悵望臨食空投匕。
豐山蒲牢鏗有聲,霜氣感發(fā)非擊棰。
昌黎誘勵方循循,廣文薰炙皆名士。
宋之善鳴挺有公,愿助下風唇口哆。
當時一到匠石前,至今人或疑杞梓。
大廈未完公勿忘,可惜空山終朽死。
燒桐愿獻太古音,處囊請試從今始。
燭光有馀真可待,無損公明公勿愛。
李渤筑長堤,三千五百尺。
為我絕平湖,遂識柴桑宅。
高人淡無營,小室自生白。
倚壁橫兩床,并坐可四客。
時聞(徐本作開)蒼蠅館,不厭(徐本作獻)蝸牛馘。
誰知湖尾山,抱負縈水石。
繁陰庇芳姿,收拾在幾席。
天地本高明,胸次有寬窄。
固應世外境,頗與俗眼隔。
我欲為君留,雨意良霂霢。
對眠分小窗,夜語要劇會。
須臾攜被來,更待風雨夕。
白鹿洞賦(1180年3月) 南宋 · 朱熹
《白鹿洞賦》者,洞主晦翁之所作也。
翁既復作書院洞中,又賦其事,以示學者。
其詞曰:
承后皇之嘉惠,宅廬阜之南疆。
閔原田之告病,惕農扈之非良。
粵冬孟之既望,夙余駕乎山之塘。
徑北原以東騖,陟李氏之崇岡(地名李家山。)。
揆厥號之所繇,得頹址榛荒。
曰昔山人之隱處,至今永久而流芳(陳舜俞《廬山記》云,唐李渤,字浚之,與兄涉偕隱白鹿洞。后為江州刺史,乃即洞創(chuàng)臺榭,環(huán)以流水,雜植花木,為一時之勝。)
自升元之有土,始變塾而為庠。
儼衣冠與弦誦,紛濟濟而洋洋。
叔季而且然,矧休明之景運?
皇穆穆以當天,一軌文而來混。
念敦篤于化原,乃搜剔乎遺遁。
朌黃卷以置郵,廣青衿之疑問。
樂菁莪之長育,拔雋髦而登進
迨繼照于咸平,又增修而罔倦。
旋錫冕以華其歸,琛亦肯堂而詒孫。
悵茂草于熙寧,尚茲今其奚論?
夫既啟余以堂壇,友又訂余以冊書。
謂此前脩之逸跡,復關我圣之宏模。
亦既震于余衷,乃謀度而咨諏。
尹悉心以綱紀,吏竭蹶而奔趨。
士釋經而敦事,工殫巧而獻圖。
曾日月之幾何,屹廈屋之渠渠(事具呂祖謙伯恭所作《書院記》。)。
山蔥瓏而繞舍,水汩?而循除。
諒昔人之樂此,羌異世而同符。
偉章甫之峨峨,抱遺經而來集。
豈顓眺聽之為娛?
實覬宮墻之可入。
愧余脩之不敏,何子望之能給?
矧道體之亡窮,又豈一言而可緝?
請姑誦其昔聞,庶有開于時習。
曰明誠其兩進,抑敬義其偕立。
允莘摯之所懷,謹巷顏之攸執(zhí)。
彼青紫之勢榮,亦何心乎俛拾!
亂曰:澗水觸石,鏘鳴璆兮。
山木苯?,枝相樛兮。
彼藏以脩,息且游兮。
德隆業(yè)茂,圣澤流兮。
往者弗及,余心憂兮。
來者有繼,我將焉求兮?
⑴ 《廬山記》又云,南唐升元中,因洞建學館,置田以給諸生,學者大集。乃以國子監(jiān)九經李善道為洞主,掌其教授?!督弦笆贰芬嘣疲敃r謂之白鹿國庠。
⑵ 謹按《國朝會要》,太平興國二年,知江州周述乞以九經賜白鹿洞,詔從其請,仍驛送之。六年,以洞主明起為蔡州褒信主簿,旌儒學、榮鄉(xiāng)校也。
⑶ 《廬山記》又云,咸平五年,敕重脩,又塑宣圣、十哲之象。
⑷ 郭祥正《書院記》云,祥符初,直史館孫冕以疾辭于朝,愿得白鹿洞以歸老,詔從之。冕未及歸而卒?;实v五年,其子比部郎中琛即學之故址為屋,榜曰「書堂」,俾子弟居而學焉。四方之士來者亦給其食。
⑸ 《廬山記》熙寧中作,已云鞠為茂草矣。
⑹ 尋訪之初,得樵者指告其處,客楊方子直遂贊興作之謀。既而劉清之子澄亦裒集故實來寄。
青青十二樓,萬瓦浮云棱。
居者誰氏子,酒肉堆丘陵。
一一閒峨眉,舍此不為登。
清夢幾時回,何曾舍虛凝。
本欲了萬境,竟為景所繩。
我友子真子,士以古誼徵。
載書來上都,結刺車不勝。
插架備小筑,且以觴賓朋。
或人指之笑,謂此不能宏。
有如短尾航,又如刺翅鷹。
團疑戀殼龜,局類遭寒蠅。
卑卑形覆缶,短短射依堋。
行行頻壁礙,倚倚難軒憑。
風立苦打頭,月坐傷橫肱。
寒足籠擁掩,炎軀甑炊蒸。
俯首忽見地,閉目可數層。
何當攬星辰,惟堪掛用繒。
君子促改辦,不爾陋可憎。
我興聽是說,諸友無乃稱。
交從二十年,我能識其膺。
彼腹椰子大,千卷貯亦曾(自注:李渤問古德,芥子如何納須彌。古德云:汝喚李萬卷,是否。汝腹如椰子大,萬卷著在何處。有省。士子腹有千卷書,八尺之樓獨不能貯其身乎,覽者宜一笑。)
體作黃冠樸,言乃水云僧。
豈其八尺高,而能礙晨興。
瞻想西南北,眾萬皆環(huán)縆。
奈此歸思何,猶然間騫騰。
世好巍粉飾,是態(tài)惡可懲。
元規(guī)塵可謝,肝膽醒春冰。
但使居者樂,勿使疑者升。
諸公斂戲語,俄然迭嗟矜。
攜酒共過之,窗虛納清澄。
員子眼力到,數來數歸鵬。
擬乎天上人,天門杳不應。
為君出登賦,歸來伴龕燈。
三年京國夢,一柱立不能。
我數無何鄉(xiāng),神尻以為乘。
共 67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