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愬

相關(guān)人物:共 12 位。
共 1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54—823 【介紹】: 唐博陵人,字彥實。
德宗貞元初進士及第,為山南西道節(jié)度從事。
累遷侍御史。
憲宗元和間,拜珍王府咨議。
遷職方員外郎,充新羅吊祭使。
使還,除河中少尹,遷太子少詹事。
于洛陽吊祭李愬時,墮馬傷足,除光祿卿致仕。
石孝忠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人。
生長韓魏間。
猛悍多力。
少年時偷雞殺狗,州里甚苦之。
后折節(jié)事李愬,為前驅(qū)。
韓愈撰《平淮西碑》,多歸功丞相裴度。
孝忠熟視大怒,推去其碑。
吏執(zhí)詣獄,又以枷尾拉殺一吏。
憲宗怒,親訊之。
孝忠具述戰(zhàn)績,請就刑。
帝多其義,赦之,命曰烈士。
詔更碑文。
韓國貞穆公主 朝代:中唐

人物簡介

簡介
韓國貞穆公主,始封唐安,唐德宗愛女,母昭德皇后王氏。
下嫁韋宥。
女魏國夫人韋氏于貞元十四年適李愬,時年十五。
唐安公主薨逝之年,誕育一女。
史用誠 朝代:中唐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72—830 【介紹】: 唐河南人,字君諒。
德宗貞元初,入襄陽節(jié)度使樊澤幕府,累遷馬軍兵馬使。
憲宗元和十二年,為游奕兵馬使,從李愬討淮西。
命其設(shè)伏張柴,擒淮西將李祐。
祐降,引唐軍破淮西。
用誠復(fù)從至徐泗,充行營都虞候。
從徙朔方。
入闕,累遷左羽林大將軍。
敬宗時,曾平張韶之亂。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俗姓鄧,建州邵武縣(今福建邵武)人。生卒年不詳。禪宗僧侶,約生活于中唐。嘗謁馬祖道一、石頭希遷,與南泉普愿論道,終為馬祖法嗣。后至五臺山金剛窟前示滅?!?a target='_blank'>祖堂集》卷一五、《宋高僧傳》卷二一、《景德傳燈錄》卷八均有傳。諸書錄存其詩偈1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六 傳宗科(四)
姓鄧。
建之邵武人。
姿性若狂。
騃而剛毅。
有執(zhí)不可或撓。
既納具。
初見馬祖未有所得。
再往石頭亦不契。
終嗣馬祖。
則其所得可知矣。
峰在石頭時。
問云。
如何得合道去。
頭云。
我亦不合道。
峰云。
畢竟如何。
頭云。
汝不合道來。
得多少時耶。
峰無語。
一日石頭刬草次。
峰叉手傍立。
頭擲刬子。
向峰前。
刬一株草。
峰云。
和尚只刬得者個。
不刬得那個。
頭提起刬子。
峰接得乃作刬勢。
頭云。
汝只刬得那個。
不刬得者個。
峰云。
者里是甚么所在。
說者個那個。
峰一日推土車次。
祖展足坐路上。
峰云。
請師收足。
祖云。
已展不縮。
峰云。
已進不退。
乃推車過。
祖歸法堂。
手執(zhí)斧子云。
適來碾損老僧腳底出來。
峰便出于祖前引頸。
祖乃置斧子。
峰到南泉。
與眾僧參次。
泉指凈瓶云。
銅瓶是境。
不得動著境。
與老僧。
將瓶中水來。
峰便拈凈瓶于泉面前瀉水云。
何曾動著。
泉便休。
到溈山。
于上座頭。
解放衣缽。
溈山聞到。
先具威儀。
下堂看師叔。
峰見山來。
便作睡勢。
山歸方丈。
峰發(fā)去。
少間山問侍者。
師叔在否。
者云已去也。
山云。
去時有什么言語。
者云無言語。
山云莫道無語。
其聲如雷。
元和中游五臺。
道出淮西。
吳元濟方以蔡城。
抗王師。
久相持未決勝負。
峰云我知所以息其暴厲者。
乃擲錫空際。
飛步過之。
兩軍之士。
皆仰望嘆服。
慈讓之心。
油然以生。
善惡逆順之理頓判。
元濟之縛。
蔡城之破。
誠不待李愬之謀也。
遍閱靈跡。
乃復(fù)倒植于金剛窟中。
以示滅焉。
觀其履天戴地。
衣裾褲褶。
無所垂褪。
而肢體不露。
眾欲舁舉。
則堅莫之動。
后其女弟之為尼者至。
而咄之曰。
兄生慢法律。
死猶惑亂世俗耶。
徐抵之仆。
噫異矣。
遂阇維。
塔舍利其地。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一 感通篇第六之四
釋隱峰。俗姓鄧氏。建州邵武人也。稚歲憨狂不侚父母之命。出家納法后往觀方。見池陽南泉禪師令取澡罐。提舉相應(yīng)為愿公所許焉。終認嗣馬禪師耳。峰元和中言游五臺山。路出淮西。屬吳元濟阻兵違拒王命官軍與賊遇交鋒未決勝負。峰曰。我去解其殺戮。乃擲錫空中飛身冉冉隨去。介兩軍陣過。戰(zhàn)士各觀僧飛騰。不覺抽戈匣刃焉。既而游遍靈跡。忽于金剛窟前倒立而死。亭亭然其直如植。時議靈穴之前當舁就爇。屹定如山并力不動。遠近瞻睹驚嘆希奇。峰有妹為尼。入五臺瞋目咄之曰。老兄疇昔為不循法律。死且熒惑于人。時眾已知。妹雖骨肉豈敢攜貳。請從恒度。以手輕攘僨然而仆。遂荼毗之收舍利入塔。號鄧隱峰。遺一頌云。獨弦琴子為君彈。松柏長青不怯寒。金礦相和性自別。任向君前試取看。 系曰。僵尸累足于事一同。立逝坐亡為修三昧。此者頭支厚載履蹈青冥。逆恒理以難知諒。是人而不測若斯倒置。振古一人。其妹尼之攘也若屈平為女??之罵焉。如幻之功善權(quán)大矣?;蛟??;次髦厶茣ポd隱峰飛錫解陣邪。通曰。小說所傳或得其實。是故春秋一經(jīng)。五家作傳可得同乎。 又漢州開化寺釋亡名。先因入寺見瑞應(yīng)交現(xiàn)。遂誓舍身剋苦為期。忽于殿中焚香次。俄睹地屋皆為琉璃色。有菩薩乘五色云。下庭中曰。汝極堅至必當?shù)玫?。吾求證汝。亡名叩頭禮拜。斯須不見。寺僧至云。學院內(nèi)皆變琉璃色。嘆嗟不已。其僧復(fù)勤節(jié)行焉。 又鄧州有僧亡名。年且衰朽游行穰鄧州間。日食二雉鳩。僧俗共非之。老僧終無避回。嘗饌羞之次有貧士求餐。分其二足與之食。食訖老僧盥漱雙鳩從口而出。一則能行。一則匍匐在地貧士驚怪亦吐其飯其鳩二足復(fù)全。其僧實不食此禽。自爾眾人崇重號曰南陽雉鳩和尚也。有嘆之曰。昔青城山香阇黎飲酒啖肴。然后吐出雞羊肉。皆化作本形。飛鳴而入坑穴中同也。
神僧傳·卷第八
釋隱峰。俗姓鄧氏。建州邵武人也。稚歲憨狂不徇父母之命。出家納法。元和中言游五臺山。路出淮西。屬吳元濟阻兵違拒王命。官軍與賊遇交鋒未決勝負。峰曰。我去解其殺戮。乃擲錫空中飛身冉冉隨去。介兩軍陣過。戰(zhàn)士各觀僧飛騰。不覺抽戈匣刃焉。既而游遍靈跡。忽于金剛窟前倒立而死。亭亭然其直如植。時議靈穴之前當舁就爇。屹定如山并力不動。遠近瞻睹驚嘆希奇。峰有妹為尼。入五臺嗔目咄之曰。老兄疇昔為不循法律。死且熒惑于人。時眾已知。妹雖骨肉豈敢攜貳。請從恒度。以手輕攘僨然而倒。遂茶毗之收舍利入塔。號鄧隱峰。遺一頌云。獨弦琴子為君彈。松柏長青不怯寒。金礦相和性自別。任向君前試取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83—817 【介紹】: 唐滄州清池人。
吳少陽子。
憲宗元和九年因襲位不遂,自領(lǐng)軍務(wù),縱兵屠舞陽,焚葉縣,掠魯山、襄城,威脅洛陽。
后為裴度討伐,將士多叛離。
其割據(jù)地蔡州為唐將李愬襲破,被俘,斬于長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人,字蘊士。
憲宗元和十一年狀元。
李愬幕,為山南東道節(jié)度掌書記、判官,從平蔡州,記其事為《涼國公平蔡錄》一卷。
后官至侍御史、金部郎中、開州刺史。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29 【介紹】: 唐人,字慶之。
驍勇善戰(zhàn)。
初事吳元濟,后得李愬厚遇。
治兵有法,以功授神武將軍,遷夏州刺史、御史大夫、夏綏銀宥節(jié)度使。
終右龍武統(tǒng)軍。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名或誤作祐。唐清河人,一說南陽人,字承吉。初依李光顏,后寓姑蘇,曾謁白居易。長慶中令狐楚表薦之,為內(nèi)臣所抑,一說為元稹所抑。遂至淮南。會昌中與杜牧游。性耿介不容物,數(shù)受召幕府,輒自劾去。愛丹陽曲阿地,筑室隱居以終。卒于宣宗大中年間,年約六十余。以宮詞著名。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82?—852以后 一作張祐。《桂苑叢談》言祜子為冬瓜堰官,張曰:“冬瓜合出祜子(瓠子)?!敝鳌办铩弊譃槭恰W殖屑?。排行三??ね搴?xùn)|武城(今山東武城西北),籍貫?zāi)详?今屬河南),晚年居丹陽(今屬江蘇)。以布衣終身。雖“屢蒙方鎮(zhèn)論薦”,卻未沾朝廷寸祿。長年浪跡江湖,或為外府從事,或為大僚幕賓。所歷之地極廣,北至塞北,南極嶺南,西至襄漢、馬嵬,東極于海,均有詩篇可考。自云“顛狂遍九州”。陸龜蒙謂祜“受辟諸侯府,性狷介不容物,輒自劾去”(《甫里先生文集》卷一〇《和過張祜處士丹陽故居》詩序?!?a target='_blank'>唐詩紀事》卷五二作“皮日休云”,誤。下引同)。故一生蹭蹬。事跡見《唐詩紀事》卷五二、《唐才子傳》卷六、《云溪友議》等。譚優(yōu)學有《張祜行年考》。祜詩之佳者首推宮詞,委婉多諷,藝術(shù)造詣之高,容或在元、白之上。次則體物圖貌,描繪山水,題詠名寺之作,誠如陸龜蒙所云:“善題目佳境,言不可刊置別處?!逼溥吶姅?shù)量雖少而質(zhì)量卻高,能嗣高、岑遺響。其投獻大僚諸作,類皆五言長律,頗見工力,按之皆與史合,有少陵之遺風。祜詩無僻字僻典,無詭怪陸離之狀,純熟工整,流轉(zhuǎn)自然。俱眼前事、眼前景,人人習見,而祜為之,情趣盎然,平易近人而不流于淺易庸俗。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宋蜀刻《張承吉文集》10卷,最稱完備?!?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2卷,遺漏甚多?!度圃娡饩帯芳啊度圃娎m(xù)拾》補詩155首,斷句8,題1則。
唐詩匯評
張祜(約791-約852),字承吉,南陽(今屬河南)人,一說清河(今屬河北)人。
初寓居蘇州。
元和、長慶中,漫游大河南北及江南各地。
嘗以詩投謁節(jié)帥李愿、李愬、田弘正、名公韓愈、裴度等,求汲引。
長慶末,赴杭州取解,受抑。
大和五年,令狐楚表薦之,至京獻詩三百首,無成而歸。
會昌五年,往謁池州刺史杜牧,游宴唱和,甚為相得。
會昌末大中初,經(jīng)楚州北游河陽、滑州等地。
歸丹陽,卒。
祜工詩,元和中,即以宮體小詩得名。
同輩及后輩詩人令狐楚、杜牧、皮日休、陸龜蒙等均極欽重。
有《張承吉文集》十卷行世。
全唐詩》編詩二卷,遺佚甚多。
詞學圖錄
張祜(約785-849?),字承吉,清河?xùn)|武城(今山東武城)人。初寓姑蘇,后至長安,集十卷,其《題金陵渡》、《宮詞二首》頗傳誦。有《胡渭州》等詞。
全唐詩補逸
張祜字承吉,清河人。元和中作宮體小詩,情詞艷發(fā),稍流輕薄。晚歲乃窺建安風格,短章大篇,往往間出,諫諷怨譎,頗深寄意,為時所稱,皮日休、陸龜蒙尤重之。大中中卒于丹陽。補詩四卷。(按《全唐詩》卷五百十及卷五百十一編張祜詩二卷,又卷八百七十收諧謔詩二首,其中《戲顏郎中騎獵詩》一首已見正卷,蓋復(fù)出,又卷八百八十三補遺卷有詩五首。本編所輯四卷,均所未及。今從北京圖書館藏南宋蜀刻本《張承吉文集》、《永樂大典》、韋莊《又玄集》、《太平廣記》引唐康駢《劇談錄》、唐馮翊子《桂苑叢談》等書錄出之。祜,諸書或有作佑者,誤。)

作品評論

皮日休《論白居易薦徐凝屈張祜》
祜元和中作宮體詩,詞曲艷發(fā),當時輕薄之流重其才,合噪得譽。及老大,稍窺建安風格,誦樂府錄,知作者本意,講諷怨譎,時與六義相左右,此為才之最也?!镌谠?、白時,其譽不甚持重。杜牧之刺池州,祜且老矣,詩益高,名益重。
詩人主客圖
廣大教化主:白居易……入室三人:張祜、羊士諤、元稹。
唐摭言
張祜,元和、長慶中深為令狐文公所知。公鎮(zhèn)天平日,自草薦表,令以新舊格詩三百篇表進。獻辭略曰:凡制五言,苞含六義,近多放誕,靡有宗師。前件人久在江湖,早工篇什,研機甚苦,搜象頗深,輩流所推,風格罕及,云云。謹令錄新舊格詩三百首,自光順門進獻,望清宣付中書門下。祜至京師,方屬元江夏偃仰內(nèi)庭,上因召問祜之詞藻上下,稹對曰:“張祜雕蟲小巧,壯夫恥而不為者,或獎激之,恐變陛下風教?!鄙项h之,由是寂寞而歸,祜以詩自悼,略曰:“賀知章口徒勞說,孟浩然身更不疑?!?/blockquote>
詩話總龜
張祜素藉詩名,凡知己者皆當世英儒。故杜牧之云:“誰人得似張公子,千首詩輕萬戶侯?!膘镉小度A清宮》詩,為世所稱。
韻語陽秋
張祜喜游山而多苦吟,凡歷僧寺,往往題詠……信知僧房佛寺賴其詩以標榜者多矣。
后村詩話
張祜詩有“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及“人生只合揚州死,禪智山岡好墓田”之句,其放浪如此,然五言如“斷橋荒蘚”、“空院落花”之語,林和靖有“妙入神”之褒。
吳禮部詩話引時天彝《唐百家詩選評》
張祜樂府,時有美麗。
《唐詩品》
處士詩長干模寫,不離本色,故覽物品游,往往超絕,可謂五言之匠也。其宮體小詩,聲唱流美,頗諧音調(diào)。中唐以后詩人,如處士者裁思精利,安可多得?但龜蒙序略,謂之稍窺建安風格,則泯乎未之有見。
唐音癸簽
張承吉五言律詩,善題目佳境,不可刊置他處。當吋以樂府得名,未是定論。
《詩源辨體》
張祜元和中作宮體七言絕三十馀首,多道天寶宮中事,入錄者較王建工麗稍遜,而寬裕勝之。其外數(shù)篇,聲調(diào)亦高。
石洲詩話
張祜絕句,每如鮮葩飐滟,焰水泊浮,不特“故國三千里”一章見稱于小杜也。
《讀雪山房唐詩序例》
張祜喜詠天寶遺事,合者亦自婉絕可思。
《重訂中晚唐詩主客圖》
承吉作宮詞絕句,韻味風情不下王仲初;樂府長歌,亦各成格調(diào)。獨五言近體,刻入處太通閬仙,或亦私淑賈氏者也。斷為及門一人。
《唐七律雋》
承言初不遇于樂天,后見抑于微之,獨見知于杜牧之,故牧之贈詩,有“睫在眼前猶不見”之句,蓋譏元、白也。
三唐詩品
不詳其源所出。七言構(gòu)體生新,勁過張、王而同其風味,琢詞洗骨在東野、長吉之間,“雁門思歸”尤推高唱,五律蹇澀之中時生俊采,其雅琴之變曲,隱士之幽音乎?
《詩學淵源》
張祜……以宮詞名,然別作亦有大歷風格。與徐凝齊名,為元、白所重。凝詩多絕句,其律詩已是晚唐,祜勝凝多矣。
董重質(zhì) 朝代:中唐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34 【介紹】: 唐人。
淮西牙將。
吳少誠子婿。
性勇悍,善用兵。
及吳元濟拒命,重質(zhì)又為謀主,領(lǐng)大軍固守,連歲不拔。
憲宗元和末年,李愬拔蔡州,重質(zhì)乃以單騎歸。
憲宗欲殺之,奏許以不死而來降,請免之,乃貶春州司戶參軍。
尋授鹽州刺史,又遷劍南西川行營節(jié)度使。
文宗大和中,又轉(zhuǎn)夏綏銀宥節(jié)度使。
重質(zhì)訓(xùn)兵立法,羌戎畏服。
共 1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