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懷仙

相關(guān)人物:共 9 位。
共 9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72 【介紹】: 唐人。
本為幽州盧龍節(jié)度使李懷仙兵馬使,代宗大歷三年殺懷仙自稱留后。
朝廷不得已,加封希彩幽州大都督府長史、幽州盧龍軍節(jié)度使,高密郡王。
既得位,暴橫自恣,無禮于朝廷,后為孔目官李瑗所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42—784 【介紹】: 唐幽州昌平人。
初為幽州盧龍節(jié)度使李懷仙部將,代宗大歷三年,與朱希彩等殺懷仙,希彩領(lǐng)節(jié)度使。
七年,將士殺希彩,推泚為留后,俄領(lǐng)節(jié)度使。
九年,自請入朝,弟朱滔為留后,旋代為節(jié)度使。
德宗建中三年,因滔叛唐而落職,以太尉銜留居長安。
次年,涇原兵嘩變京師,德宗出奔奉天,泚被擁立為帝,建國號秦,年號應(yīng)天。
德宗興元元年改國號為漢,自號漢元天皇。
李晟復(fù)京師,泚出走彭原,為部將所殺。
全唐文·卷五百二十六
泚。
幽州昌平人。
以蔭籍為李懷仙部將。
大歷七年拜盧龍節(jié)度使。
封懷寧郡王。
入朝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出屯奉天。
遷檢校司空隴右節(jié)度副大使。
仍知河西澤潞行營兵馬事。
德宗立。
改鎮(zhèn)鳳翔。
加中書令。
進拜太尉。
涇原節(jié)度使姚令言督兵討李懷光。
過闕下。
兵叛。
迎泚入宣政殿。
僭位改號。
既為李晟所破。
走保彭原西城。
斬之。
年四十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46—785 【介紹】: 唐幽州昌平人。
朱泚弟。
初與泚同為幽州盧龍節(jié)度使李懷仙部將,與朱希彩等共殺懷仙
后希彩為部下所殺,泚領(lǐng)節(jié)度,滔乃說泚入朝,詔以滔為節(jié)度使。
德宗建中三年,與王武俊等叛唐,滔建國號冀,稱王。
次年,泚于京師稱帝,立滔為皇太子,召趨洛陽。
俄而泚敗死,滔引回紇兵攻貝州,亦為王武俊、李抱真所敗,乃走還幽州,上書待罪。
卒于位。
全唐文·卷五百二十六
滔。幽州昌平人。兄泚。盧龍節(jié)度使。滔勸泚入朝。遂權(quán)知留后兼御史大夫。進檢校司徒。領(lǐng)節(jié)度。賜德棣二州。封通義郡王。田悅叛。滔及王武俊李納同謀。滔自號冀王。既而與武俊有隙。武俊擊滔敗。走還幽州。上書待罪。詔免之。貞元元年死。年四十二。贈司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46—1528 【介紹】: 明湖廣武昌人,字汝礪,號西軒。成化八年進士。除婺源知縣,擢南京御史。弘治初出按浙江,尋遷山西副使,歷云南左布政使。進右副都御史,巡撫其地,擊破普安女土司米魯兵。召為南京戶部右侍郎。正德初總督兩廣軍務(wù),鎮(zhèn)壓柳州所屬馬平、洛容僮族反抗。召為左都御史。六年,總制軍務(wù),鎮(zhèn)壓江西東鄉(xiāng)王鈺五、姚源汪澄二、華林羅光權(quán)等變亂,調(diào)廣西狼土兵作戰(zhàn),俘殺甚眾。但謠云“土賊猶可,土兵殺我”。而義軍亦敗后再起。言官交章劾之,乃召還,掌都察院事。世宗立,請老歸卒。
維基
陳金(1446年—1528年),字汝礪,號西軒,祖籍湖廣承宣布政使司德安府應(yīng)城縣(今湖北省應(yīng)城市),出生于武昌府,官至右都御史、南京戶部尚書。
陳金出身于官宦之家。
成化八年,陳金登進士,授婺源知縣,擢南京監(jiān)察御史。
弘治初年,出按察浙江,借災(zāi)異之機彈劾文武大僚十九人,其中侍郎丁永中、南京大理卿吳道宏、南寧伯毛文等多罷去。
之后升任山西按察司副使,歷任云南左布政使,討伐平竹子箐苗族民變。
弘治十三年,拜為右副都御史,巡撫云南等地。
奉詔發(fā)緬甸、干崖、隴川、南甸諸部兵,平定孟養(yǎng)酋思祿與孟密酋思揲等叛變,隨后攻破貴州米魯?shù)扰炎儯瑫x升為南京戶部右侍郎。
正德元年,給事中周璽等彈劾陳金不稱職,明武宗不予追問。
陳金以母老乞求歸鄉(xiāng),不予批準。
之后以右副都御史,總督兩廣軍務(wù)。
當時內(nèi)臣韋霦等建議,請求輸兩廣各司所貯銀于京師。
陳金上疏稱不可,詔留二十余萬。
當時,馬平、洛容僮族民變猖狂,陳金率領(lǐng)總兵官毛銳發(fā)兵十三萬征討,俘虜斬獲七千馀人,晉升為左都御史。
陳金認為苗民喜愛魚鹽,可以用其為計約束。
于是命百姓與苗民互市,改峽名為永通。
然而,苗民性貪而黠,最初表面接受約束,但不久仍然殺掠不止。
潯州人紛紛稱陳金失計。
正德三年,升任南京戶部尚書。
次年冬,召為左都御史,但因母喪歸養(yǎng)。
正德六年,江西盜亂爆發(fā)。
武宗命陳金擔(dān)任故官,總制軍務(wù)。
南畿、浙江、福建、廣東、湖廣文武將吏均歸其節(jié)制,許其便宜從事,都指揮以下不聽命者均可施刑斬殺。
當時,撫州有東鄉(xiāng)賊王鈺五、徐仰三、傅杰一、揭端三等;南昌則有姚源賊汪澄二、王浩八、殷勇十、洪瑞七等;瑞州則華林賊羅光權(quán)、陳福一等;而贛州大帽山賊何積欽等又起。
官軍累年無法攻克,陳金認為其屬郡兵不足用,奏請調(diào)用廣西狼兵。
次年二月,連續(xù)攻克東鄉(xiāng)、姚源、華林、大帽山等,半年之內(nèi),剿賊幾盡。
隨后請在東鄉(xiāng)立縣,并成立萬年縣,招降百姓。
隨后加太子少保,蔭子錦衣世百戶。
陳金屢次攻破賊寨,但所用士兵均貪殘嗜殺,其,剽掠甚至超過叛軍。
百姓民謠稱「土賊猶可,土兵殺我。
」陳金雖然知百姓之患,但卻仰賴土兵,于是不禁止。
他又不能持廉,軍資頗私入。
所以雖然功勞很多,百姓仍然深怨他。
后因攻打姚源賊時,作戰(zhàn)失策,被給事中黎奭及兩京言官彈劾,于是被召回,改以俞諫繼任,陳金遂請終喪去。
正德十年,再次起用擔(dān)任兩廣總督。
當時府江賊王公珣叛亂,陳金集諸道兵偕總兵官郭勛等分六路討伐平定。
后加少保、太子太保。
正德十二年,許可佛朗機人進入廣州,不久命令驅(qū)逐該批人物。
正德十四年,掌都察院事。
明世宗即位后,請老歸鄉(xiāng)。

人物簡介

維基
龍大有(1479年—?
),字道亨,號云東,湖廣承宣布政使司長沙府茶陵州(今湖南省茶陵縣)人,軍籍。
湖廣鄉(xiāng)試第五十五名舉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登丁丑科會試三百四十四名,二甲九十九名進士,工部觀政,任祁州知州。
正德十六年(1521年)調(diào)開州知州。
嘉靖二年(1523年)丁憂。
嘉靖五年(1526年)擔(dān)任廣德州知州。
嘉靖六年(1527年)擔(dān)任南京刑部員外郎。
嘉靖七年(1528年)擔(dān)任廣西平樂知府。
嘉靖十二年(1533年)任廣西按察司副使。
嘉靖十六年(1537年)擔(dān)任浙江布政使司右參政;嘉靖十八年(1539年)任河南按察使。
嘉靖十九年(1540年)任河南右布政使。
嘉靖二十年(1541年)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大同地方贊理軍務(wù)。
次年,擔(dān)任兵部右侍郎。
明嘉靖二十一年,大同巡撫龍大有,將蒙古俺答汗派遣的貿(mào)易談判使者石天爵扣押,謊報朝廷稱自己“用計謀擒獲間諜”,明世宗下令凌遲俺答汗使者石天爵、肯切,傳首九邊,獎賞龍大有,升官為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文武將吏,千戶郭江、僉事趙瀛而下,升職加俸,賞銀幣者數(shù)十人,而巡按御史侯度亦升俸一級。
隨后俺答汗為了報復(fù)明朝即以六月發(fā)動大規(guī)模入侵,大掠山西南及平陽東及路沁,每攻克村堡,屠戮極慘,輒以執(zhí)殺天爵等為辭,史稱庚戌之變。
巡撫大同史道總兵王升若不聞。
宣府總兵白爵調(diào)赴應(yīng)援,亦觀望不戰(zhàn)。
巡撫山西都御史陳講告急,事下兵部,尚書張瓚說“寇且退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浙江鄞縣人,字季鷹。幼倜儻有大志。家貧力學(xué),通經(jīng)史,嫻騎射。中萬歷武進士,為云南參將。治軍撫苗,四境肅然。尋擢都督僉事,謝病歸。翰在京師時,鄒元標以直言放歸,建首善書院講學(xué),翰執(zhí)贄行弟子禮,尤為士論所重。
甬上耆舊詩·卷二十八
字季鷹,家世傳經(jīng)。
公少倜儻有大志,家貧,喜讀書,博通文史,亦能詩,兼善行書,勢如春山遙翠,妙冠一時。
嘗游長安,為寧遠伯李成梁客,更習(xí)騎射。
中武進士,授萬安守備。
時鄒公元標以直言被放,講學(xué)里中,公至執(zhí)贄行弟子禮,士論俱推之。
嘗作見參樓江上,每治兵暇,輒引諸名士觴詠其間。
遷四川都司,身葺錦官故城,擢云南參將,善控御苗蠻,境內(nèi)肅然。
黔國沐公廳事前有滇茶一株,左右橫覆二廳。
值花盛開,沐公置酒,大召文武將吏燕集賦詩,復(fù)請公為題一額,公即席大書一片紅云四字,書法斐亹。
沐公命酒為壽,四座盡傾。
擢領(lǐng)神機營都督僉事,引疾歸。
公家居垂二十年,于宅后更起竹中精舍,棲息其中。
山人梵客,時相過從。
每上客至郡,必先造其園亭。
公作倉卒主人,布席奏樂,童仆無聲,其風(fēng)流若此。
卒年八十一。
子仲茂,死于國事。
所著遺集行于世。

人物簡介

維基
黃流芳,字若瓚,號愷衷,廣東博羅縣人。
進士出身。
父黃需字惟溥,明經(jīng)教授。
萬歷十七年(1589年)登己丑科進士,中貴貸之金,弗受。
授吉水令,賦無羨入,文江堤圯,捐俸筑之,薦循良第一,擢松江府同知,卻漕羨二千緡。
丁父艱歸,補寧國府郡丞。
時太平守欲以廠務(wù)相委,力辭不就。
寧國織造歲幣必先獻機樣,流芳白罷之。
郡故進梨栗,中貴橫索,流芳第如故額而止。
擢南戶部員外郎,拮據(jù)于水兌馬草場,九庫中多冒濫,盡汰之。
署揚州關(guān),皆避膻處冷。
出守池州府,時大水,拯饑弭亂,城東火延民居,望風(fēng)叩拜,火輒返,民筑回風(fēng)閣。
紀異擢廣西副使,會土司蠶食邊界,下檄責(zé)之,遂歸侵地。
柳慶間多劇盜,率諸將削平之,進參政。
自握憲至分藩,皆以廉節(jié)飭躬,文武將吏無敢以饋遺進者。
會督撫征黎,召兵于蒼梧,以議不合罷歸,兩臺交章薦不起。
與吉水鄒元標善,嘗語之曰:自安古處,恐難諧俗。
流芳答曰:非欲立異,率吾性耳。
年七十二卒。

人物簡介

維基
勞永嘉(1574年—1637年),字無施,號金粟,浙江嘉興府崇德縣人。
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浙江鄉(xiāng)試五十四名舉人,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進士,知蕪湖,縣有稅珰為害,永嘉力為禁戢,不得逞。
以才優(yōu)調(diào)當涂,擢刑部主事,謫而又復(fù)官。
屬讞梃擊案,善為調(diào)停。
改補工部虞衡司郎中,典戎器,釐剔弊政,省縣官金錢十馀萬,器反勝曩時。
出守福州,福州為時執(zhí)政鄉(xiāng),永嘉清慎方嚴,不敢干以私。
調(diào)貴州參議,苗獠不靖,親率文武將吏拔寨三十,開縣一,以功遷登萊分巡副使。
汰冗兵,賑饑民,撫字備至。
擢本省按察使,會叛賊李九成陷新城,人情洶洶,即檄州縣繕城郭,備器械,眾志以固,賊覘知有備,不敢犯。
寇平,論保障功,轉(zhuǎn)本省布政使。
時兵火,逃亡徵餉,急不能應(yīng),永嘉調(diào)治有方,餉賴以濟。
以賄營升登萊巡撫,為給事中張第元所發(fā),遂以老疾不赴歸。
歲饑,代輸邑人漕粟幾千石,眾其德之,年六十四卒。
周震 朝代:南明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47 【介紹】: 南明永歷時中書舍人,居全州。
慷慨尚氣節(jié)。
全州危,邀文武將吏盟于神,誓死拒守。
瞿式耜題為御史,使監(jiān)全州軍。
清兵至,諸將議舉城降,力爭不可,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