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yàn)
詞格校驗(yàn)
曲格校驗(yàn)
對聯(lián)校驗(yàn)
自動(dòng)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人物:
李從珂
相關(guān)人物:
共 106 位
。
共 19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諸軍為唐
末帝
謠
(題擬)
唐 ·
佚名
去
⑴
卻生菩薩,扶起一條鐵
(見《舊五代史》卷四六《唐
末帝
紀(jì)上》、《續(xù)世說》卷七。)
。
⑴ 《續(xù)世說》作「除」
歷代詩
其十九
五代
南宋 ·
楊簡
梁主是朱溫,篡唐都汴宋。
友圭及
末帝
,滅于李克用。
莊宗克用子,滅梁又稱唐。
明宗與憫潞,滅于石敬瑭。
敬瑭晉高祖,其子號少主。
虜為負(fù)義侯,契丹入中土。
晉亡漢始立,知遠(yuǎn)實(shí)姓劉。
傳子稱隱帝,二世遂為周。
周家有太祖,姓郭乃名威。
世宗及恭帝,僅能十載期。
共五十三年,天命遂有歸。
芳華怨
金末元初 ·
元好問
娃兒
十八嬌可憐,
亭亭裊裊
春風(fēng)前。
天上仙人玉為骨,人間畫工畫不出。
小小
油壁車
,軋軋出東華。
金縷盤雙帶,
云裾
踏雁沙。
一片朝云不成雨,被風(fēng)吹去落誰家?
少年豈無恩澤侯,金鞍繡帽亦風(fēng)流。
不然典取鹔鹴裘,
四壁
相如堪白頭。
金谷樓臺(tái)悄無主,燕子不來花著雨。
只知環(huán)佩作離聲,誰向琵琶得私語。
無情鸂鶒翡翠兒,有情蜂雄蛺蝶雌。
勸君滿酌
金屈卮
,明日無花空折枝。
歸潛志:元裕之、李長源同鄉(xiāng)里,各有詩名,由其不相下,頗不相成。李好憤怒,元嘗云:「長源有憤擊經(jīng)?!乖没?,李輒以詩譏罵,元無如之何。元嘗權(quán)國史院編修官,時(shí)
末帝
召故駙馬都尉仆散阿海女子入宮,俄以人言其罪,又蒙放出。元因賦金谷怨樂府。李見之,作代金谷佳人答一篇,以拒焉。一時(shí)士人,傳以為笑談。元詩云云。
航海賦
(一日。呼至輩賦航海。沒實(shí)不可見。嘆兒讀高宗史。和睡過了。千年志人之淚。爾獨(dú)不揮耶。何其文之不倫。南渡之非在高宗??珊?。至
末帝
亦不得已。仍書所懷萬分之一。以與之見焉)
(癸丑)
明 ·
丁熿
皇祖定鼎于汴都,豈徒因乎柴周。
忿遼漢之猾虜,惜燕云之舊州。
英雄未及乎混一,武略不競于子孫。
替已甚于八葉,愛無暇乎黎元。
二龍失勢于北城,黃屋都載于南舟。
切罷軟之偏心,忽祖宗之遠(yuǎn)謀。
惟楊州之最卑,邈天下之一隅。
絕聲援于中邦,保姑息于匹夫。
雖禹跡之所勤,非王業(yè)之可存。
矧莫危于中流,豈敢冒夫至尊。
渺鯨濤之萬頃,浮炎祚之一羽。
捐句賤之仰膽,忘夫差之殺父。
跡牛帝于五胡,法石祖于契丹。
眛勛業(yè)之臨鏡,玩歲月之流丸。
售汪黃之枉說,擬仰膽而靡他。
仇東澈之矢言,代殺父而是呵。
表幾封于東京,氣已吞乎北虜。
重一二之媚謟,輕百萬之貔虎。
忠發(fā)背之殞身,涕過河之掣肘。
一何違于人情,獨(dú)不稟乎孝友。
哀伯紀(jì)之繼去,怪德遠(yuǎn)之誤入。
黨君臣之聾瞽,傾宗社之柱石。
指避棹于愈遠(yuǎn),來追帆于無已。
而倚韓岳之奮興,尚系位號于播徙。
天命周宣之初,人心漢光之時(shí)。
文武吉甫之有作,大樹馮異之在斯。
一人雖下于庸才,萬事已備于中興。
何昏劣之至此,竟窮蹙而不能。
虜奴忽自虜中,忠臣莫施忠言。
無謂投于無謂,背恩同于背恩。
將以為韋而為邢,是以甘辱而甘屈。
于母妻兮自已厚,于父兄兮獨(dú)何薄。
道君其非我之父,淵圣其非我之兄。
忍無父而無兄,惟乞降而乞盟。
文臣既不惜錢,武臣又不愛死。
嗟每外而不內(nèi),至見疏而自累。
朱崖斷澹庵之食,大理飛武穆之魂。
稱慶觴于虜酋,鋤謀夫于中原。
書三名于閣上,娛一雄于湖外。
憑屢構(gòu)乎冤獄,為快心于賊檜。
城可灌而偷安,功不世而見誇。
然高宗之莫誅,在孝廟而是瑕。
仍累轍而不改,未寸步之得前。
俾魏公而無卒,次余
(余恐馀)
干而自憐。
陵遲逮于理度,孤若絕乎天人。
后似道之匿寇,前侂胄之怒鄰。
史臣稱周公莫保,諸賢雖至忠何為。
龍舟奄碇于崖山,義烈共激夫丑夷。
想抆淚而在行,猶大學(xué)之進(jìn)讀。
諒父劇乎厥病,寧子怠夫厥藥。
迫事勢之已去,同忠義之自決。
我罔為其臣仆,君豈可乎襯璧。
背億兆之所戴,赴風(fēng)浪之作惡。
入顛沛而用禮,足矜式乎亡國。
文山之詩既悲,太傅之舟何歸。
縱天意之靡恃,亦人為之已非。
噫,建炎航海得已而為之,祥興航海不已而為之。
得已而為之,固下愚之不移。
不已而為之,雖上智其何裨。
所以奸夫之得售,所以志士之罔功。
惜機(jī)會(huì)之一失,恨古今而無窮。
后梁二主
(朱溫賜名全忠,更名晃,以丁卯篡唐,稱梁太祖,在位六年。子友圭弒之自立;友貞誅圭,即位,更名瑱,是為
末帝
,十一年。癸未,后唐兵入梁,自殺。共十七年)
明末清初 ·
郭之奇
朱溫以碭山一民,從黃巢為盜。自華州脫降,即為河中招討,賜名全忠。唐末之賞盜如此,能令奸鋒稍殺乎?克用破巢復(fù)京,而為全忠所襲。訟之于朝,僅得優(yōu)詔和解,不愈滋降賊之鴟張乎?既而破秦克蔡,威勢益盛。王爵甫進(jìn),遂以崔胤密詔,舉兵挾主。鳳翔攻圍,甘為奪天子之賊;椒殿弒逆,豈真繇奴輩而成?寶冊如梁,雖本諸公推戴;他日滅族,亦如其兄夙言。夾寨之攻,驚聞李亞子;柏鄉(xiāng)之戰(zhàn),已盡梁精兵。諸兒非敵,葬地終無。老賊萬段,事急計(jì)生。腹背之刃,不在世仇之李氏,而在悖逆之友圭;豈天之假手,以出椒殿之聲,以瞑濟(jì)陰之目耶?均王討圭即位,雖無荒淫之失,而寵信趙、張,疏棄故老。劉鄩敗績,彥章就擒。河上之軍盡亡,臥內(nèi)之寶已失。若夫見危授命,寧斷首于皇甫麟,而不俟李氏刀鋸。
末帝
要為有人心,不得謂朱三兒皆豚犬矣。梁廟既毀,同追廢為庶人;溫尸未焚,僅削除其封樹。予猶有遺恨焉。嗟夫!溫之父以《五經(jīng)》教授鄉(xiāng)里,其兄全昱知滅唐所以滅族,其子友貞能守國君死社稷之義。溫也上愧厥父,中愧厥兄,下愧厥子。豈特為唐室之亂臣,受惡名于萬代哉?
朱三本是碭山民,從巢為盜始抽身。
賊名甫脫忠名賜,已襲沙陀復(fù)破秦。
蔡州克后兵逾盛,河中請幸國初淪。
巧樓慟哭移車駕,執(zhí)板為歌出相臣。
奪天子賊長安入,此人非復(fù)向來倫。
九曲九王歸一水,流清流濁總河漘。
椒殿惡名豈奴負(fù),濟(jì)陰寶冊任兄嗔。
可憐號哮孫供奉,羞殺當(dāng)年舞蹈循。
三百唐家雖滅社,太原馀孽已窺闉。
經(jīng)營那得藏兇地,腹背終須露逆釿。
郢王授首歸廷諤,
末帝
銜刀俟甫麟。
削封毀廟猶輕典,老賊何當(dāng)作庶人。
后唐四主
(朱邪賜姓于唐,至存勖,以癸未稱帝,是年滅梁。晉王克用之子、昌國之孫也。即位四年,伶人郭從謙弒之。明宗名嗣源,克用養(yǎng)子也;在位七年。子從厚立,是為閔帝,甫三月,出奔。
潞王從珂
弒之自立,明宗養(yǎng)子也,本姓王,在位三年。丙申,石敬瑭兵至,自焚。共十四年)
明末清初 ·
郭之奇
李克用以振武節(jié)度之子,勇冠三軍。大同軍亂,推留后。其父昌國上言“終不愛一子以負(fù)國家”。及大同違命,并走沙磧。嘗曰:“吾得罪天子,愿效忠而不得。”既而克用以墨敕應(yīng)召,滅巢趨汴,功居第一。乃為降賊所圖,訟之于朝,厥怨不伸。雖有憤憤逼京之舉,緣全忠扼之于外,令孜扼之于內(nèi)也。三鎮(zhèn)稱亂,克用舉兵,克邠州,誅行瑜。使其乘勝遂取,李韓十六宅之殺劫,天子之賊,胡為乎來哉!汴賊勢成,當(dāng)時(shí)之不奉梁朔者請各帝一方,而拒蜀之書曰:“誓于此生,靡敢失節(jié)?!苯套又栽唬骸拔峒沂乐倚?,他日務(wù)以復(fù)唐為心。”嗟夫!此心此節(jié),真可凌日星而貫金石。三矢遺恨,百戰(zhàn)河壖。觀其摧夾寨之兇焰,動(dòng)柏鄉(xiāng)之囂聲;十年而問燕鼎,信宿而傾大梁;可不謂志氣遠(yuǎn)大、吾事必成乎!獨(dú)惜其忘列圣之深讎,俾老奴之慟哭忽效此曹為,殊非征伐意。是以功臣疏斥,十指徒矜;倡優(yōu)自為,三年殞祚。生批頰于新磨,死灰骨于善友。有初鮮終,此之謂矣。明宗不改國號,猶以宗屬為一家,乃能焚香祝圣,求生民主之早生,何所見之卓也!然而儲(chǔ)嗣諱言,以致從榮欲速,父子祖孫一日而絕,豈非胡人目不知書之故歟?閔帝幼弱,朱、馮為政。王氏之子,廢而弒之。敬瑭表至,從珂膽裂。諸將飛迎,玄武自焚。以愛婿易養(yǎng)子,自明宗視之一閒耳。而武皇先帝,遂為路人。山前山后,胥淪非類也。悲夫!
沙陀父子初不利,欲向朝廷輸夙志。
墨敕朝傳起雁門,收復(fù)長安功靡二。
每抱孤忠輒受疑,此生此節(jié)終難棄。
吾家勿效此曹為,馀恨獨(dú)留三矢畀。
遠(yuǎn)大兒成燕鼎移,畫日臣來僧寶至。
梁首未函竊帝名,老奴漫灑為唐淚。
百戰(zhàn)多年始渡河,自矜十指何容易。
李天下優(yōu)名可為,敬新磨批頰誰忌。
發(fā)陵無罪有伶官,平蜀遭屠繇閹寺。
石橋悲涕空彷徨,興教灰肌憑樂器。
河北令公聞難入,同家尚許國無異。
每夕焚香祝圣人,不謂胡入明此意。
可憐鷹視復(fù)稱兵,遂使螟蛉終覆嗣。
民間徒斂背胸財(cái),卿輩勿言心膽墜。
玄武樓中避石郎,山前山后歸夷地。
附金十主
(金祖旻,即完顏阿骨打也;以宋徽乙未稱帝,十年。弟吳乞買,為太宗晟,立,十年。熙宗亶,十五年。亮弒之自立,十二年,被弒,降號海陵。烏祿立,為世宗雍,二十八年。孫璟立,為章宗,十九年。衛(wèi)王永濟(jì)立,五年。胡沙虎弒之,立升王珣,為宣宗,十年。子守緒立,為哀宗,癸巳奔蔡州,汴陷,十一年。甲午傳于
末帝
承麟,宋、元師入蔡,二主俱死。共一百二十年)
明末清初 ·
郭之奇
女直有二,同出黑水靺鞨。在南者屬于契丹,為熟女真(熟女真,《金史·本紀(jì)第一·世紀(jì)》作“熟女直”,皆通。);在北者,為生女直,皆古肅慎也。自宋祖建隆遣溫突剌來貢名馬,此女直求通中國之始也。逮完顏阿骨打,以宋哲庚辰取遼阿疏城,次混同江,不得渡,乘赭白馬徑涉,諸軍隨之。既濟(jì),使舟人測之,不得其底。稱帝號金于宋徽之乙未。宋遣馬政浮海,約夾攻遼,此中國求通夷狄之始也。燕陷遼亡,雖以燕及六州歸宋,金帛子女皆掠而東。所存者,空城耳。我死汝為乞買,遂分道寇宋,非宋之自取歟?既入相、浚,宋師在河南,無一人敢拒者,小舟渡而大梁圍。洎夫丁未,遂以徽、欽如青城,立邦昌為楚帝矣。宋立高宗,金師歲侵,仍以劉豫帝齊。熙亶即位,冊高宗為宋帝。嗟夫!楚、齊叛臣,不足道也。二百年中葉之主,圭冕出自穹廬,宋何以為國?逆亮篡立,自剪厥支。遷燕遷汴,大殺宋、遼宗室,弒其太后徒單氏,因而大舉入寇。茍非烏祿帝遼,瓜州反鏑,南北之兵可遽休乎!夷狄有君,金之幸,宋之幸也。孫璟繼緒,雖志存潤色而誅求無藝。衛(wèi)王失馭,內(nèi)成沙虎之逆,外引蒙古之師。會(huì)河敗績,居庸大掠,金替元興,于茲而決。宣宗立于逆臣,徒以公主金繒乞和于敵,終畏其逼,南徙于汴。蒙古入燕,而祖宗神御及諸妃嬪皆淪沒。和宋,弗納。遣子入寇,將謂失諸元而償諸宋;豈知宋、元分金之約,亦如海上滅遼之盟乎?守緒弗守,棄汴奔蔡,汴帥降元,而二王兩后妃嬪宗室俱赴青城,一如宋人北轅之日。元?dú)⒍踝鍖伲秃箦诤土?,在道艱楚,不啻徽、欽五國之時(shí)也。宋、元師入,雖傳位承麟,一炬同燼,嗟何及哉!論者曰:肅慎苗裔,宋初貢馬,猶有楛矢遺意焉。完顏始大,乞買肆毒。俘人之主,立人之臣,亂夷夏大防,易寇履正位。百年之后,仍假手于華人之崔立,以歸蒙古之青城。出爾反爾,豈不信哉!熙煬濟(jì)虐,金緒半刊。世宗以仁易暴,南北熙然,宜歷年之逾百也。繇章及宣,蒙古浸逼。狐兔失其故穴,人競逐之。而猶連兵宋、夏,自銷鋒铓。衰麻男子,方笑哭于承天;守緒承麟,空走死于河北。嗟夫!金既滅遼以俘宋,復(fù)自滅以興元而覆宋。黑水馀孽,真夷夏所同讎,天人所必棄矣!
阿骨打取阿疏城,按出虎源金號成
(方言謂金曰“按出虎”。)
。
混江赭馬隨鞭指,朔土黃龍次第平。
山北誰容遼假息,南侵豈俟宋渝盟。
乞買方圖分道入,徽欽已駕北轅行。
立楚立齊仍冊宋,熙煬繼暴豈能攖。
吳山立馬人何在,烏祿來燕眾始生。
自璟及珣根漸撥,沙虎翻來鐵木旌。
三十七輛和林道,五百馀人血淚盈。
當(dāng)年宋室何如此,守緒辭汴合禁聲。
蔡州枉就承麟燼,黑水空辜負(fù)馬名。
按:十年,金太祖完顏旻崩于天輔七年癸卯,當(dāng)以“九年”為是。十年,金太宗完顏晟天輔七年(天會(huì)元年)癸卯即位,崩于天會(huì)十三年乙卯,當(dāng)以“十三年”為是。
偶閱查初白集中有汴梁雜詩八首但稱梁宋遺墟殊未詳考按汴州自朱梁以宣武軍得天下始建為東都然溫僭位猶在洛也
末帝
方即汴為京后唐仍遷于洛石晉至汴以其地便漕運(yùn)乃定都焉漢周宋因之劉豫受封亦嘗遷于此金海陵謀南伐宣宗避北侵又皆來都此汴京沿革故事也爰補(bǔ)其缺而以明之周藩附焉
其一
清 ·
趙翼
七言律詩
一軍宣武啟雄封,地扼中原四戰(zhàn)沖。
自詫五經(jīng)真有子,幾令獨(dú)眼不成龍。
上源驛近來仙仗,建國樓高報(bào)曉鐘。
留與豚兒作京闕,楊劉北望夜傳烽。
偶閱查初白集中有汴梁雜詩八首但稱梁宋遺墟殊未詳考按汴州自朱梁以宣武軍得天下始建為東都然溫僭位猶在洛也
末帝
方即汴為京后唐仍遷于洛石晉至汴以其地便漕運(yùn)乃定都焉漢周宋因之劉豫受封亦嘗遷于此金海陵謀南伐宣宗避北侵又皆來都此汴京沿革故事也爰補(bǔ)其缺而以明之周藩附焉
其二
清 ·
趙翼
七言律詩
奪得山河國大梁,婦翁豈亦許亡唐。
乞鄰直比高無賴
(稱臣于契丹)
,拒命翻成石敢當(dāng)。
出塞叫雞隨幣貢,圍軍啖馬少鹽嘗。
負(fù)心等破妻家業(yè),他日何須罵杜郎。
偶閱查初白集中有汴梁雜詩八首但稱梁宋遺墟殊未詳考按汴州自朱梁以宣武軍得天下始建為東都然溫僭位猶在洛也
末帝
方即汴為京后唐仍遷于洛石晉至汴以其地便漕運(yùn)乃定都焉漢周宋因之劉豫受封亦嘗遷于此金海陵謀南伐宣宗避北侵又皆來都此汴京沿革故事也爰補(bǔ)其缺而以明之周藩附焉
其三
清 ·
趙翼
七言律詩
窮廬人去少兵塵,操刺軍都坐紫宸。
暗伏鐵錘曾護(hù)主,遠(yuǎn)頒木拐亦稱臣。
糟糠持戶家終立,水火盈朝國已屯。
太息郊壇才建號,匆匆父子四年春。
共 19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