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人物:
李锜
相關(guān)人物:
共 15 位
。
共 1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唐故劍南東川節(jié)度副大使知節(jié)度事管內(nèi)支度營田觀察處置等使正議大夫持節(jié)梓州諸軍事守梓州刺史兼御史大夫護軍賜紫金魚袋贈禮部尚書盧公神道碑銘
中唐 ·
權(quán)德輿
四言詩
惟盧公諱坦。字保衡。涿郡范陽人也。代為北州冠族。曾祖審經(jīng)?;数R州祝阿縣令。祖河童。徐州豐令。父巒。明經(jīng)上第。贈鄭州刺史。仍代以六百石。廉厚有循化。先君子名經(jīng)澡身。曠僚追命。至公始延耀發(fā)舒。烜赫顯尊。乃舉較略。以施金石。公始為同州韓城宣州宣城鞏縣河南四縣尉。監(jiān)察御史里行殿中侍御史內(nèi)供奉。真為殿中侍御史戶部員外郎。尋轉(zhuǎn)庫部員外郎刑部郎中。皆兼侍御史知雜事。拜御史中丞。除右庶子。又以御史中丞為宣州刺史宣歙池觀察使。入為刑部侍郎。轉(zhuǎn)運鹽鐵使戶部侍郎判度支。又以御史大夫為梓州刺史劍南東川節(jié)度使。元和十二年秋九月。薨于位。其年六十九。公含章特達。剛健篤實。粹溫而有遠猶。忠厚而無流心。自周圻滿歲。令聲籍甚。時宰得君。實公之私。□其熏灼。不受慰薦。徐用常調(diào)。復(fù)還洛都。其仕外臺。贊佐東都。守臣寢病。中貴驕暴。以甲士五百。棲于府中。眾情怪駭。慮有急變。公感慨憤怒。以正詞讓之。匪人慚悔。回慝不作。其佐轉(zhuǎn)輸。事任循明。河之舊防有梁公堰者。發(fā)決歲久。為之浚理。鐘水導(dǎo)滯。厥猷茂焉。
李锜
以戎車督運。貪猾無狀。公端正中立。用十年不徙官。與從事李約李陵暨今相國裴晉公相繼引去。其在憲司。貞厲閑邪。元和初。天子憫人之重困。徵貢之無藝。方任受代至京師。尚修任土者。俾論如法。赦令懸焉。梁閩二鎮(zhèn)。首奸斯禁。公立奏劾。使待罪于朝。多士竦聽。四方風動。
李锜
之誅也。既絕屬籍。有司請發(fā)其先墓。自淮安而下。悉皆夷之。公諫曰。神通有佐命勛。乃國之宗臣。守官以死。奈何一旦以
锜
故。而戮斲九原。上改容向納。特給五家灑埽。冥冥之下。將加法而加恩。君子多之。其在宣州。歲丁驕亢。順其發(fā)斂。以救艱食。闊渚田于壅棄。置種食于鄉(xiāng)亭。多方愛人。人用饒給?;蛟?。持力盈矣。盍上獻乎。公曰。勤人市恩。所不忍也。出軍食緡錢四十萬。以代征徭。為秋官領(lǐng)使。去冗食百輩。自江而南。均輸池澤。委分部大吏。得命其屬。以能否進退。公不撓焉。責其成以騖功。吏采其要。而得均節(jié)。其為地官也。以府帑之羨??樈K南宮。百堵皆興。六職以嚴。備邊力嗇者費大萬。兵食以饒。亭障以安。有臨淮守前蒞事于代北者?;蚋嫫湫篑R百駟。且有奇種。事下于公。公使從事覆之。上遽命小黃門按之。公曰。如是則廷臣可疑。近習可信。臣不敢奉詔。疏三上。上方感納。七年。河流毀西受降城。城守以聞。宰臣請徙于天德。公曰。河決不過退三四里。功費無幾何。天德塉磽回遠。非所利也。時之宰臣議異。故公議格。而有梓潼之命。其后城守以憂死。代之者人歸咎而戕之。盡屠其家。天德幾亂。公之前知。若蓍蔡焉。梓人自井絡(luò)挻災(zāi)。侵淫亂略。逮公至也。理之如家。雜征牟利者去之。邊防虛籍者實之。厎貢之外無異獻。吏祿之差有恒給。師貞人勤。政事和理。鎮(zhèn)安一方。而大庇蔭之。柩輅之引。鰥孤哀送。自郪中至劍門以五百里。祭奠相屬。有詔贈禮部尚書。不視朝。命著作吊祠。法贈加數(shù)。母弟前絳州刺史常師。以器望歷中外。以友愛重人倫。長子玠。壽州霍邱尉。冢子大炎。前明經(jīng)調(diào)拔萃。以地勢嫌抑。次子大璟。河南府參軍。幼曰瓚。未仕。大炎大璟等咨于叔父。與伯季竭誠信。以明年正月日。祔葬于東都谷水之陽先封。禮也。惟公早精六學。尤邃三禮。晚節(jié)究觀歷代史。端誠正議。宏達卓越。歷于大朝。名致直言。秉剛履險。不疚不跲。煢煢然有史?汲黯之遺風。序賓樹善。銳于拔。同升諸公者十一人。并列于藩者若干人。喜士睦親。造次以之。用之不求備。求之如已失。洪范之攸好德。大雅之人鮮克舉。惟公有焉。某建中末與公同為丹陽公從事。中歲左戶請為郎。及茲建牙。壤地相接。周旋出入。殆四十年。今圣朝多士如林。永懷舊故。凋落向盡。保衡又沒??蓜賾Q耶。公之記室大理評事羅立言。狀公之行。將諸無容之請。牽課鄙憊。詞達而不文。銘曰。
盧公懿懿,戴仁抱義。
其用不器,迪在庭。
大猷是經(jīng),穆然儀刑。
再貳六職,兩居方國。
人用景式,溟波卿云。
夭矯輪囷,奮其翼鱗。
物情未直,壽寵未極。
生死糾纆,洛師舊鄉(xiāng)。
谷水之陽,先人所藏。
孝子悌弟,乾肝焦肺。
寧此后載,刻飾龜螭。
發(fā)揚聲詩,傳信在茲。
憶過潤州
唐 ·
李紳
七言律詩
元和二年,余以前進士為鎮(zhèn)海軍書奏從事。秋九月兵亂,余以不從書奏飛檄之詐(余以不從書奏飛檄之請),遭庶人
李锜
暴怒,腰領(lǐng)不殊者再三。后軍平,尚書李公欲具事以聞,余以本乃誓節(jié),非欲求榮,請罷所奏。
引用典故:
談笑謝金
昔年從宦干戈地,黃綬青春一魯儒。
弓犯控弦招武旅
(一作族)
,劍當
抽匣
問狂夫。
帛書投筆封魚腹,玄發(fā)沖冠捋虎須。
談笑
謝金
何所愧
(一作貴)
,不為偷買用兵符。
賀雨
(809年)
唐 ·
白居易
皇帝嗣寶歷,元和三年冬。
自冬及春暮,不雨旱爞爞。
上心
念下民,懼歲成災(zāi)兇。
遂下
罪己詔
,殷勤告
(一作制)
萬邦
。
帝曰予一人,繼天承祖宗。
憂勤
不遑寧,夙夜心忡忡。
元年誅劉辟,一舉靖巴邛。
二年戮
李锜
,不戰(zhàn)安江東。
顧惟眇眇德,遽有巍巍功。
或者天降沴,無乃儆予躬。
上思答天戒,下思致時邕。
莫如率其身,慈和與儉恭。
乃命罷
進獻
,乃命賑饑窮。
宥死降五刑,責己
⑴
寬
三農(nóng)
。
宮女出
宣徽
,廄馬減飛龍。
庶政靡
(一作無)
不舉,皆出
(一作由)
自宸衷。
奔騰道路人,傴僂田野翁。
歡呼相告報,感泣涕沾胸。
順人人心悅,
先天
天意從。
詔下才七日,和氣生沖融。
凝為油油
(一作悠悠)
云,散作習習風。
晝夜三日雨,凄凄復(fù)濛濛。
萬心春熙熙,百谷青芃芃。
人變愁為喜,歲易儉為豐。
乃知王者心,憂樂與眾同。
皇天與后土,所感無不通。
冠佩何鏘鏘,將相及王公。
蹈舞呼萬歲,列賀明庭中。
小臣誠愚陋,職忝金鑾宮。
稽首再三拜,一言獻
天聰
。
君以明為圣,臣以直為忠。
敢賀有其始,亦愿有其終。
⑴ 一作己責,責通債
評注
(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淮南節(jié)度使檢校尚書右仆射趙郡李公家廟碑銘
(841年)
唐 ·
白居易
四言詩
王建侯。侯建廟廟有器。器有銘。所以論撰先德。明著后代?;驎诙??;蛭挠诒9沤裰ㄖ埔?。維開成某年某月某日。宣武軍節(jié)度使檢校尚書右仆射汴州刺史上柱國賜紫金魚袋趙郡李公。齋沐祗慄。拜章上言。請立先廟。以奉常祀。于是得請于天子。承式于有司。是歲某月某日。經(jīng)始于東都。明年某月某日。有事于新廟。外盡其物。內(nèi)盡其志。三獻百順。神格禮成。其友居易。以李氏宗祖世家名爵。與仆射志行官業(yè)。書于麗牲之碑。謹按家略。九代祖善權(quán)。后魏譙郡守。八代祖延觀。徐梁二州刺史。七代祖續(xù)。某郡太守。六代祖顯達。隋潁州刺史。五代祖遷?;食斯榷輨e駕。贈德州刺史。高祖孝卿。右散騎常侍。贈鄧州刺史。曾祖府君諱敬元??傉聝x鳳間歷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中書令宏文館大學士監(jiān)修國史。封趙國公。謚曰文憲。才智職業(yè)。載在國史。今祭于第一室。以妣薊國夫人范陽盧氏配焉。王父府君諱守一。屬世難家徙。不求聞達。避榮樂道。與時浮沉。終成都府郫縣令。今祭于第二室。以妣滎陽夫人鄭氏配焉。先考府君諱晤。歷金壇烏程晉陵三縣令。府君為人篤于家行。飾以吏事。動有常度。居無惰容。所蒞之邑有善政。辭滿之日多遺愛。不登貴仕。其命矣夫。今祭于第三室。以先妣上谷夫人范陽盧氏配焉。府君累贈至尚書右仆射。夫人累贈至上谷郡太夫人。前后凡三追命六告身。渥澤疊洽。自葉流根。從子貴也。郫縣暨晉陵府君。咸善積于躬。道屈于位。儲祉流慶。而仆射生焉。仆射名紳。字公垂。六歲丁晉陵府君憂。孺慕號踴。如成人禮。九歲終制。孝養(yǎng)上谷太夫人。年雖幼。承順無違。家雖貧。甘旨無闕。侍親之疾。冠帶不解者三載。馀可知也。執(zhí)親之喪。水漿不入口者五日。馀可知也。先是祖妣考妣。晉陵府君前娶夫人裴氏。無子早卒。洎叔父兄妹之殯。咸未歸祔。各處一方。公在斬衰中。親護九喪。匍匐萬里。及其(一作期)襄事。禮無闕違。至誠感神。有靈烏瑞芝之應(yīng)。事動鄉(xiāng)里。名聞公卿。言孝友者。以為表率。憲宗嗣統(tǒng)三年。
李锜
盜據(jù)京口。公居無錫。會擢第東歸。
锜
聞公名。署職引用。初詢以謀畫。結(jié)舌不對。次強以章檄。絕筆不書。誘之以厚利不從。迫之以淫刑不動。將戮辱者數(shù)四。就幽囚者七旬。誠貫神明。有死無二。言名節(jié)者。以為準程。朝廷嘉之。拜右拾遺。歲馀。穆宗知公忠孝文行。召入翰林。特授司封員外郎知制誥。遷中書舍人。承顏造膝。知無不言。獻替啟沃。如石投水。俄拜御史中丞戶部侍郎。既而望屬臺衡。朝當晏駕。時移世變。遂出掾高要。佐潯陽。旋為滁壽二州刺史。大凡公之為政也。應(yīng)用無方。所居必化。臥理二郡。以去害為先。故有盜奔獸依之感。廉察浙右。以分憂為功。故有恤鄰活殍之惠。尹正河洛。以革弊為急。故有摘奸抉蠹之威。文宗知公全才。以汴難理。乃授鈇?。俾鎮(zhèn)綏之。初宣武師人。驕強狠悍。狃亂徼利。積習生常。公既下車。盡知情偽。刑賞信惠。合以為用。一年而下懲勸。二年而下服畏。三年而下恥格。肅然丕變。薰然太和。撫之五年。人俗歸厚。至于捍大患。禦大災(zāi)。卻飛蝗。遏暴水。致歲于豐稔。免人于墊溺。噫。微公之力。汴之民其為殣乎。其為魚乎。殊績尤課。不可具舉。天下征鎮(zhèn)?;春榇蟆7枪鲙?。不足以長束諸侯。制加銀青光祿大夫揚州長史淮南諸道節(jié)度觀察等使。馀如故。詔下之日。出次于外。軍門不擊柝。里巷無犬吠。從容五日。按節(jié)而東。百姓三軍。挈壺漿。捧簞醪。遮道攀餞者。動以萬輩。皆嗚咽流涕。如嬰兒之別慈母焉。噫。若非襦褲之惠及其幼。雞豚之養(yǎng)及其老。又推赤心置人腹中者。則安能化暴戾之俗。一至于此乎。西人泣送。東人歌迎。梁楚千里。風變化移。膏雨景星。所至蒙福。于時開成會昌之際。上方致理。公未登庸。熙熙蒼生。環(huán)望而已。盛矣哉。大丈夫生于世也。以忠貞奉乎君。以義利惠乎人。以黻冕貴乎身。以宗廟顯乎親。以孝敬交乎神。宜其荷百祿。輔一德。為有唐之宗臣者歟。君子謂李氏之廟也休哉。公之祭也順哉。然曰有孫如此。有子如此??芍^孝矣。故其碑銘曰。
祭祀從貴,爵土有秩。
諸侯之廟,一宮三室。
皇皇西室,皇祖中書。
孝孫追遠,昭穆有初。
顯顯中室,王父郫令。
順孫祇享,盡愨盡敬。
肅肅東室,先考晉陵。
嗣子奉薦,孝思蒸蒸。
嗣子其誰,仆射公垂。
公垂翼翼,齋嚴諒直。
為子為臣,有典有則。
載膺休命,載踐右職。
以孝肥家,以忠肥國。
乃授侯伯,纛?旂戟。
乃饗祖禰,牲牢黍稷。
家聲振耀,國典褒飾。
六命徽章,三世血食。
光大遺訓(xùn),顯揚先德。
子孫承之,垂裕無極。
游南亭夜還敘志七十韻
(808年)
中唐 ·
柳宗元
引用典故:
觀濠
嗤桔槔
絳灌讒陷
擊壤情
戀綈袍
覆燾
干旄
雁羔
槐棘
懷褚中
及骭
蒯菅
臨牢說彘
哺糟
鹿鳴
木禾
牛釁鐘
蟠桃
三咽李螬
食浮
素履
西旅獒
越裳雉
夙抱丘壑尚,
率性
恣游遨。
中為吏役牽,十祀空
悁勞
。
外曲徇
塵轍
,私心寄英髦。
進乏廓廟器,退非鄉(xiāng)曲豪。
天命斯不易,鬼責將安逃。
屯難果見凌,剝喪宜所遭。
神明
(一作期)
固浩浩,眾口徒嗷嗷。
投跡山水地,放情詠離騷。
再懷曩歲期,容與馳輕舠。
虛館背山郭,前軒面江皋。
重疊間浦溆,邐迤驅(qū)巖?
(牛刀切)
。
積翠浮澹滟,始疑負靈鰲。
叢林留沖飆,石礫迎飛濤。
曠朗天景霽,樵蘇遠相號。
澄潭涌沈鷗,半壁跳懸猱。
鹿鳴
驗食野,魚樂知
觀濠
。
孤賞誠所悼,暫欣良足褒。
留連俯欞檻,注我壺中醪。
朵頤
進芰實,擢手持蟹螯。
炊稻視爨鼎,膾鮮聞
(一作閔)
操刀。
野蔬盈傾筐,頗雜池沼芼。
緬慕鼓枻翁,嘯詠哺其糟。
退想于陵子,
三咽
資李螬。
斯道難為偕,沈憂安所韜。
曲渚怨鴻鵠,環(huán)洲彫蘭??
(音皋)
。
暮景回西岑,北流逝滔滔。
徘徊遂昏黑,遠火明
連艘
。
木落寒山靜,江空秋月高。
斂袂戒還徒,善游矜所操。
趣淺戢長枻,乘深屏輕篙。
曠望援深竿,哀歌叩
鳴艚
。
中川
恣超忽,漫若翔且翱。
淹泊遂所止,野風自
颾颾
。
澗急驚鱗奔,蹊荒饑獸嗥。
入門守拘縶,悽戚增郁陶。
慕士情未忘,
懷人
首徒搔。
內(nèi)顧乃無有,德輶甚鴻毛。
名竊久自欺,
食浮
固云叨。
問牛悲釁鐘,說
(音稅)
彘驚臨牢。
永遁刀筆吏,寧期簿書曹。
中興遂群物,裂壤分鞬
(居言切)
櫜
(音皋)
。
岷兇既云捕
(謂劉辟伏誅)
,吳虜亦已鏖
(
李锜
伏誅)
。
捍禦盛方虎,謨明富伊咎。
披山窮
木禾
,駕海逾
蟠桃
。
重來
越裳雉
,再返
西旅獒
。
左右抗
槐棘
,縱橫羅
雁羔
。
三
(一作五)
辟咸
肆宥
,眾生均
覆燾
。
安得奉皇靈,在宥解天韜
(音叨)
。
歸誠慰松梓,陳力開蓬蒿。
卜室有鄠杜,名田占灃澇。
磻溪近馀基,阿城連故濠。
螟蛑愿親燎,荼堇甘自薅
(音蒿)
。
饑食期農(nóng)耕,寒衣俟蠶繰。
及骭
(下患切)
足為溫,滿腹寧復(fù)饕。
安將蒯及菅
(音奸)
,誰慕粱與膏。
弋林驅(qū)雀鴳,漁澤從?鱽。
觀象嘉
素履
,陳詩謝
干旄
。
方托麋鹿群,敢同騏驥槽。
處賤無溷濁,固窮匪淫慆。
踉蹌辭束縛,悅懌換煎熬。
登年
徒
(一作從)
負版
,興役趨代鼛
(音皋)
。
目眩絕渾渾,耳喧息嘈嘈。
茲焉畢馀命,富貴非吾曹。
長沙哀糺纆,漢陰
嗤桔槔
。
茍伸
擊壤情
,機事息秋豪。
海霧多蓊郁,越風饒腥臊。
寧唯迫魑魅,所懼齊焄藨
(音蒿)
。
知罃
懷褚中
,范叔
戀綈袍
。
伊人不可期,慷慨徒忉忉。
評注
(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憲宗章武孝皇帝挽歌詞三首
(膳部員外時作)
其二
(820年5月)
中唐 ·
元稹
五言律詩
天寶遺馀事
⑴
,元和盛圣功。
二兇梟帳下,三叛斬都中
(楊惠琳,李師道傳首京師,劉辟、
李锜
、吳元濟腰斬都市)
。
始服沙陁虜,方吞邏逤戎
⑵
。
狼星如要射
⑶
,猶有鼎湖弓
⑷
。
⑴ “天寶”句:指唐玄宗天寶年間,朝政紊亂,最終導(dǎo)致安史之亂,自此藩鎮(zhèn)跋扈不臣。
⑵ (沙陀、突厥,自元和初,始通中國)。(邏逤:唐時吐蕃之都城,故阯在今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此借指吐蕃)
⑶ 狼星:星名?!妒酚洝ぬ旃贂罚骸捌鋿|有大星曰狼,狼角變色,多盜賊?!?/div>
⑷ 鼎湖弓:《史記·封禪書》(卷二八):“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馀人,龍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墮,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胡髯號,故后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div>
杜秋娘詩
(833年)
唐 ·
杜牧
「杜秋,金陵女也年十五為
李锜
妾。后
锜
叛滅,籍之入宮,有寵于景陵。穆宗即位,命秋為皇子傅姆?;首訅眩庹耐?,鄭注用事,誣丞相欲去已者,指王為根,王被罪廢削。秋因賜歸故鄉(xiāng),予過金陵,感其窮且老,為之賦詩?!?/div>
引用典故:
蘇武
豹胎
濞鑄
璧門
長楊射熊羆
春黃糜
鄧通死饑
分香
給喪
觚棱
識舊吏
畫堂
毀仲尼
江充
蹶張
雷音
逐客
生唐兒
天人
王者師
魏豹俘
魏齊首
無國要孟子
誤置代籍
夏姬滅國
咸池
蕭后
瑤池
簀中尸
壯發(fā)
京江
水
清滑
,生女白如脂。
其間
杜秋
者
(一作娘)
,不勞朱粉施。
老濞
即山鑄,后庭千雙
(一作蛾)
眉。
秋持玉斝醉
(一作飲)
,與唱
金縷衣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須惜少年時?;ㄩ_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李锜
長唱此辭)
。
濞既白首叛,秋亦紅淚滋。
吳江落日渡,灞岸綠楊垂。
聯(lián)裾
見天子,
盼眄
獨依依。
椒壁
懸錦幕,鏡奩蟠蛟螭。
低鬟認新寵,窈裊復(fù)
融怡
。
月上白
璧門
,桂影涼參差。
金階露新重,閑捻紫簫吹
⑴
。
莓苔夾城路,南苑雁初飛。
紅粉羽林仗,獨賜
辟邪旗
。
歸來煮
豹胎
,饜飫不能飴。
咸池
升日慶,
銅雀
分香
悲。
雷音
后車遠,事往落花時。
燕禖
得皇子,
壯發(fā)
綠
緌緌
。
畫堂
授
傅姆
,
天人
親捧持。
虎睛珠絡(luò)褓,金盤犀鎮(zhèn)帷。
長楊
射熊羆
,武帳弄
啞咿
。
漸拋竹馬劇
(一作戲)
,稍出
舞雞
奇。
嶄嶄
整冠佩,侍宴坐
瑤池
。
眉宇儼圖畫,
神秀
射朝輝。
一尺
桐偶人
,
江充
知自欺。
王幽茅土削,秋放故鄉(xiāng)歸。
觚棱
拂斗極,回首尚遲遲。
四朝三十載,似夢復(fù)疑非。
潼關(guān)
識舊吏
,吏
(一作毛)
發(fā)已如絲。
卻喚吳江渡,舟人那得知。
歸來四鄰改,茂苑草菲菲。
清血
灑不盡,仰天知問誰。
寒衣一匹素,夜借鄰人機。
我昨金陵過,聞之為歔欷。
自古皆一貫,變化安能推。
夏姬滅兩國,逃作巫臣姬
(一作妻)
。
西子下姑蘇,一舸逐
鴟夷
。
織室
魏豹俘
,作漢太平基。
誤置代籍
中,兩朝尊
母儀
。
光武紹高祖,本系
生唐兒
。
珊瑚破高齊,作婢舂黃糜。
蕭后
去揚州,突厥為閼氏。
女子固不定,士林亦難期。
射鉤
后呼父,釣翁
王者師
。
無國要孟子
,有人
毀仲尼
。
秦因
逐客
令
,柄歸丞相斯。
安知
魏齊首
,見斷
簀中尸
。
給喪
蹶張
輩,廊廟冠峨危。
珥貂七葉貴,何妨戎虜支。
蘇武
卻
生返
,鄧通終死饑。
主張既難測,翻覆亦其宜。
地盡有何物,天外
(一作高)
復(fù)何之。
指何為而捉,足何為而馳。
耳何為而聽,目何為而窺。
己身不自曉,此外何思惟。
因傾一樽酒,題作
杜秋
詩。
愁來獨
長詠
,聊可以自怡。
⑴ 《晉書》:“盜開涼州張駿冢,得紫玉簫?!?/div>
評注
(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揚州賦
(1077年)
北宋 ·
王觀
揚州古都會也,枕江臂淮,與益部號為天下繁盛,故有唐以來節(jié)鎮(zhèn),首稱揚、益焉。
今夫廢興之跡與土風人物、貢賦井邑之纖悉,詳見于傳記,可得而考,因摭類次第而賦之。
辭曰:
天鬻先生,溺意藝文,綿日窮年。
柅踸踔之短步,郁遐情而不宣。
悵江淮之去來,間走陸而航川。
徒踆踆而奚補,寄赧色于頹顏。
睇故國之荒蕪,尚氣象之巑岏,思抽毫而吊嘆,傷日月之徂遷。
環(huán)中丈人推手而前,曰:「子非無文,何為嗇辭華于一言」?
先生答曰:「去來于茲,十歷春秋,或行役之不遑,或疹疾之相嬰,有所不暇」。
丈人曰:「子今請邑此邦,古今之廢興,人物之賢愚,封域之遐邇,土風之纖微,貢賦之所出,心詳目熟,益已周矣。
請子賦之,吾將觀焉」。
先生因驅(qū)撥冗猥,滌慮操觚,放肆厥辭:嗚呼吁歔!
策駏驉以出游兮,欸近郊而驚春。
芳華冉冉以摧謝兮,俄汎然而點塵。
稅倦鞅于危岡兮,俯樓欄而棲神。
哀衰殘之戟目兮,發(fā)古意之酸辛。
搜傳記之浩穰兮,契口耳之傳聞。
稽質(zhì)乎地志兮,參驗乎乾文。
牽牛婺女,流為揚州。
南躡乎鉅海之滸,北壓乎長淮之流。
包有吳、越,首建楚周。
保章辨之以星土之數(shù),職方分之以畜產(chǎn)之由。
茲惟陶唐,置牧十二,揚居其中,世濟以治。
夏因商襲,九州以異,惟周封建,各正其地。
季末解紐,侯國爭利,犬羊用人,孰作藩衛(wèi)?
嬴秦咄嗟,奄有神器,煨燼墳籍,變亂古制。
罷侯為守,郡縣始置,味形勢之孤弱,薄恩親于子弟。
下更晉、漢,南北分裂,隋繼以興,陳室復(fù)滅,天下始一,冠屨有別,易州而郡,法制未絕。
增置太守,統(tǒng)以司隸。
有唐開府,刺史分蒞。
此牧守郡國,先后變更而相異也。
環(huán)中丈人復(fù)曰:「茲述其概,請道其詳」。
先生曰然,執(zhí)筆而前:惟揚之先,在周屬吳,魯哀之年,城茲邗溝,遠通江淮,見于《春秋》。
后越滅吳,角為寇讎。
強楚東侵,廣地自謀,抵于泗上,雄視諸侯。
楚復(fù)奄滅,是為廣陵。
顧始皇之蜂豺,攬?zhí)煜露滩ⅰ?div id="esqoes3" class='inline' id='poem_sentence_36_1180608_comment'>
略長世之遠謀,出須臾之經(jīng)營。
郡始屬于九江,本立異于虛名。
偉項籍之奸雄,置秦鹿兮相兵。
王英布而開國,俄劉邦之勃興,草前人之故號,易淮南之新稱。
或江都兮創(chuàng)更,或廣陵兮相仍。
首皇子之啟封,復(fù)沛侯之繼承。
彼得失之奚計,間叛逆之為明。
吊漢公之逡巡,亦異號于江平。
踵三國之紛紜,作重鎮(zhèn)于魏邦,強干弱枝,倚賢進良。
逮文帝之黃初,幸故城兮臨江,奮山川之戎旅,蓊煙靄之麾幢。
志南渡兮已必,卒冰舟兮莫航。
目波濤兮稽天,奪神明兮嘆傷。
實皇天之限隔,豈人力之能障?
浪賦詩于鞍馬,因縱美于湯湯。
曰魏與吳,名號相因,統(tǒng)縣有八,屬徐而紛。
繄晉末之驅(qū)馳,控三齊之要津。
逮宋有邦,州鎮(zhèn)是隆,擇刺史以惟人,俾?lián)崛嵊谕溜L。
講盛事于嚴秋之朝,觀鉅濤于海陵之東,俯江湄之壯闊,瞰京口之穹崇。
歷陳、梁、齊之累朝,卒更革離合之不同。
一陳留而分郡,一東廣而啟封,復(fù)吳州而異稱,示屏衛(wèi)于其中。
隋總管以名府,顧舊名而是從。
眷煬帝之篡圖,詔修飾于離宮。
會殿腳兮揮楫,揚錦帆兮翳空。
決東幸而建都,引千艘兮戲龍。
戮忠臣而杜口,括寡婦以從戎。
獻無尾之羔兮絕繼,作遭春之語兮兇終。
鵲集黼帳,血腥劍鋒。
徹床簀以窆藏,痛精誠之奚依。
指雷塘之漫漫,仰楓林之巍巍。
本馳情于一快,反植禍于當時。
敕陳棱兮留鎮(zhèn),擁大軍兮北歸。
眷天意之昌唐,卒虬髭之見幾,叱咤喑嗚,作興帝基。
承江淮之歸命,更南兗以臨之,外增置于行臺,內(nèi)維持于本枝。
武德而還,縣縣輯熙,或邗或揚,升號都督。
貞觀之間,十道分牧。
景云、開元,增廢遄速。
采訪處置,道路擊轂。
綿延永泰之末,創(chuàng)新節(jié)度之目,敕親王而領(lǐng)使,慶皇宗之敦睦。
副以長史,權(quán)任戒獨,跨豪華于天下,駢十里兮云屋。
此州之因革,名號之大較也。
擾擾后先,興亡可錄。
吳王濞之不臣,非子建之就戮,淮南安之自殺而始惡彗星,厲王長之憂死而民歌「舂粟」。
非貪地以害公,卒三分而承續(xù)。
紀陟之譬護寒也,知險要之必爭;
諸葛之誅樂琳也,表誣辭而自贖。
文欽之叛也,因曲赦以示恩;
曹丕之走也,駭疑城之在目。
沈慶之設(shè)強弩于高臺兮,謹乎備禦;
吳孫權(quán)置烽火于孤山兮,驗夫神速。
蔣濟諷三州之論,袁術(shù)哀馮氏之辱。
季子通之暫據(jù),杜伏威之驅(qū)逐。
彼公祏之何知,運螳臂而相觸。
力未加而已喘,息未伸而已促。
委雉堞于荊榛,痛黔黎之魚肉。
徐敬業(yè)之傳檄兮,武后臨朝而嘅嘆;
田神功之提兵兮,劉展就擒而顛覆。
陰奏伯和之罪兮,少游之兇狡;
外匱南方之力兮,
李锜
之貪黷。
唐控失御,昭皇蒙塵。
屬朱梁之侮國,復(fù)巢兵之不臣,沸淮海之狂波,漲寰宇之妖氛。
迨吳僭王,楊氏始振,行密亟亡,渭溥稱尊。
兵弱地狹,器卑識昏。
亦猶指尾閭而潴去水,即虎穴而寄蒸豚,未有不亡者也。
夫然,迭守迭攻,代亡代存。
方東都之啟國,倏大齊之自君,始焉懼神謀之或泄,默然畫爐灰而誑人。
咄嗟高駢,跳吠狺狺,叱海岳以倒立,噓風云兮晝昏,忽埋金之行壓,終故氈兮裹身。
呂用之之狂妖,畢師鐸之并吞。
孫儒厲言于庸賊,秦彥仗劍于轅門。
時雨降矣,雖灌溉兮何益;
太陽升矣,顧小星兮徒云。
顯德興周,淮南克復(fù),撲燎原之兇燄,起摧風之腐木。
赫赫然我太祖之興也,不取一毫,不折一鏃。
何重進之跳梁,逆神鋒而自衄,按九天之成法,斷巨鰲之左足。
捧祥日以出海,乘鳴雞而御箓。
民適父母,天薦福祿。
冠帶百蠻兮,蠢然集慕膻之眾蟻;
束帛萬國兮,浩然收朝宗之百谷。
土歸民耕,野無鬼哭,括有幅員,悉吾臣仆。
銷藩鎮(zhèn)之僭謀,亶皇明而外燭,敕示守臣,語吾約束。
掃戰(zhàn)爭之故地,變歌謠之善俗。
此州之圣愚,興亡之明戒也。
長岡嶾嶙,西馳東走。
凜劍外之危勢,吞淮天之遠岫,帶楚水之縈盤,瞰吳林之怪秀。
巨魚乘波,偃然出壑;
長蛇吸煙,翹然引首。
高焉上摘于星辰,廣焉環(huán)迷于宇宙。
四帳無所兮,失迷藏之樓;
萬點猶明兮,馀放螢之囿。
乏擊毬之壯女,悲喪馬之龍廄。
帝子去久兮,空《文選》之樓;
雨蘚朝生兮,侵蜀泉之甃。
風飄飄兮,引竹西之歌吹;
雨纖纖兮,發(fā)貢芽之香茂。
塔西靈兮軋空,池九曲兮分溜。
杜子美思東流而乘興,朱長文目西山而懷舊。
風亭月觀,琴室吹臺,屹萬歲之雕華,對鐘山之崔嵬。
待玉鉤之初月,銷丹楹于大雷。
走十宮之狐貍,鞠三陵之草萊。
魏水軍兮,穿巨池而分浦;
隋酺戲兮,揭羽葆而橫街。
仙臼尚存兮,混草莽之墟;
胥骸未朽兮,感金玉之精。
植檜荒謝公之宅,掬淚傳秋浦之情。
筮山火以疑寺名之妖祥,驚夢寐以登峻臺之崢嶸。
望輿浦兮,表瑞始乎范邈;
峙危城兮,施筑本乎張嬰。
孫郎作涂塘而淹北道,齊高分巨水而遏艾陵。
此州之城邑、山川、樓觀之所在也。
所以庾闡縱麗言于禦寇,鮑昭攄雅思于《蕪城》。
因獻賦以賜錢兮,酬王正之才;
聞宮聲而疑變兮,見令言之明。
客謝井兮,起盧仝之意;
表薦士兮,示蕭遙之能。
張祐著浪游之跡,杜牧悲薄幸之名。
箴告執(zhí)籌兮,揚子云之慵慨;
詩吊故宮兮,李義山之縱橫。
訪木蘭兮,偉王相國之貴;
渡金湯兮,陋章孝標之輕。
子瑱據(jù)城而生叛逆之志,嵇康鼓琴而識禍亂之萌。
騎鶴誚昔人之妄,露筋哀正女之誠。
大中紀年兮,獲官河之圣米;
韋生避地兮,悲水調(diào)之遺聲。
此州之古今賢哲之所褒稱而悲嘆也。
揚揚水波,人實躁勁。
或土多筱簜之本,或地宜楊柳之性,厥田惟下,天草惟盛。
利焉金錫之為美,民焉男女之為正。
馳甓社之湖兮,夜駭乎明珠之光怪;
泛揚子之心兮,朝出乎寶鑒之精瑩。
袍美蕃客,布出鮫人。
半臂美錦,土縠花紋。
烏節(jié)早香,蛇粟連根。
蒟蒻竹筍,蘆芽水芹,海榴石楠,松藻葵莼。
菰粉白芷,松柘葛姜,芡角翻刺,蒲劍飛铓。
鶉鴨鸛雉,狐貉兔獐,野不利谷,畜不宜羊。
鱖鰋鲀鰍,鰣鳣鯉鲿,龜鱉黿蜃,蟹蛤鳊魴,螺蚌蟶蠣,獷殼堅剛。
五都百郡,千豪萬商,趨床頭之冗會,定萬貨之低昂。
天長甘泉,蓮塘石梁,積冬雪之綏綏,乘春霖之浪浪。
泥冰土陷,輪摧馬傷,張氏記明于役行,李巡注釋于輕揚。
采得寶之歌兮,韋堅進官于常侍;
興北埭之役兮,謝安獲美于甘棠。
奇乎哉!
瓊花吐英,芍藥矜芳,媚靈宇以敷秀,覆修亭而舞香。
其潔也御綠云之玉妃,其美也奔素月之仙妝,其色也照時春之藻景,其馨也破真室之罌香。
友姚黃于西洛,奴玉蕊于唐昌。
至于雜樂奇戲,歌童舞倡,結(jié)豆蔻之春梢,漾珠簾之密光。
九橋連居,善和名坊。
楊柳發(fā)孫生之句,牡丹為李氏之光。
姓系之出,其源章章:劉馬鄭盛,韓林車張,戴高槐游,茅冷蕭王。
此風俗、物產(chǎn)、氏族之所出也。
兩京而降,五代以還,人物之詳,善惡可觀。
微至于棲巖遁谷之士,下至于羈臣寡婦之賢。
董子諫易王之驕志,何武寬戴圣之微愆。
吏民刻石,頌馬棱而懷德;
祠祀祈福,祝張綱而致虔。
趙苞成三年之政,徐璆謝上公之官。
劉馥先一時之備,出苫蓑而覆壘;
陳登當東方之事,合部眾以安邊。
事大見委兮,責溫恢之效;
以函致問兮,尊劉曄之言。
政治尤異,三府薦臧旻之績;
鎮(zhèn)撫安靜,郭謀言滿寵之德。
張玄不逮子綱而雅有高行,張遼至自海陵而今猶血食。
笮融利財奉佛,而忘督運之急;
孫景委郡東歸,而得見幾之力。
陳瑀懼袁術(shù)之集兵,周瑜識蔣干之說客。
陸伯言之先幾而知楊竺之終敗,糜子仲之傾財而資先主之軍食。
器中鬻茗,而老姥不聞于增減;
帷下燕客,而桓溫恥崇于雕飾。
劉頌博識而見稱時人,盛彥異才而不應(yīng)召辟。
華譚好學而取貴乎鄉(xiāng)里,惠休復(fù)姓而晚階乎仕籍。
開南門而必王兮,恭陵胡為乎反禍?
實根本之所寄兮,劉氏于焉而深惜。
荀伯玉夢稚兒之語,呂僧珍遇相師之識。
白虹貫城,而義慶以之懇還;
十年養(yǎng)士,而李崇以之破敵。
老能馳射者,傅永之好勇;
畏如神明者,蕭景之舉職。
方隋之時,趙才、裴矩之從幸,其止輦抗辭,毅然而不佞,志一朝兮已決,言百車兮孰聽?
指血染鞅兮,徒為乎宮女之留;
輿服羽儀兮,徒為乎何稠之定。
李襲譽非特筑句城以興利也,復(fù)聚書而訓(xùn)子;
王志愔豈惟破兇滑以示信也,先保民而為政。
吉甫徙壽州也,求行乎招懷之策;
德譽惜丁黃也,力沮乎智興之令。
參佐不用,明李鄘之失;
郡人紀德,見姚崇之正。
倪若水因班公而有登仙之慕,陸鴻漸對季卿而別中??之性。
南柯駭淳于之夢,沙堤發(fā)李嶸之詠。
臧珍對世宗,言卑濕之狀;
田頵諫楊氏,喻狂猛之心。
賈崇失律,懼元宗而受責;
馮謐削發(fā),遇周師而見擒。
環(huán)中丈人曰:「子之博聞,吾已詳知。
子之憑高睨下,或得于古,或得于今,人之所不得見而知者,試為陳之」。
先生怡然,布席揖座,觴三行而已醺,徐為丈人言之:引目迢迢,邈不知其所極也;
撫心迥迥,恨不知其所至也。
倏隆倏平,缺絕頹危,勢相睽而不屬者,此前日之廢城遺堞也。
斜分直出,東西左右,而名不質(zhì)其孰謂者,此前日之市朝街陌之故處也。
殘刻斷礎(chǔ),燒昏草沒,而牛羊牧放之所憑陵而上下者,此前王之離宮別殿也。
累然而峙,谺然而空,穴狐鼠、宅虺蜴,棄于人跡所不及者,此前賢昔帝之壞陵廢冢也。
前日之綺羅鼓吹之坊,今日之蕓童樵叟之歌場蔬圃也。
前日官寺,法度之所出,而今日之浴牛飲馬之斷溝荒塹也。
齊綠高陰,局分而井列者,此茭麻桑柘高下之畦隴也。
似出而沒,若來而去,非圖繪筆墨之所可形容而盡者,此荒煙野霧朝暮之氣候也。
茂林陰陰,掛晴日也;
白鷺翩翩,戲平池也;
遠水沄沄,漾舟船也;
群山亭亭,帶長江也。
疏花綴草,夭夭灼灼,?春情也;
修篁舞煙,曳曳徐徐,縈客愁也。
怒蛙沸雨,怪禽嘲暮。
行商去賈,千蹄萬檣,南浮而北走者,不能誰何其一二也。
是以思紛然而蕩越,斂而不能相合;
言屑然而躁冗,就而不能少功。
夫然,景物之夥,不為丈人道也,敢肆其所可道者,丈人姑聽之!
因屏息整衣,受揖而立,端以俟命。
皇乎哉!
我太祖之有天下也,進賢黜愚,定羌服胡。
分茅裂土,而啟十友之封;
銜璧輿櫬,而赦諸王之誅。
萬里一統(tǒng),混同車書。
粵茲維揚,古曰名都,屏捍京師,世倚賢儒。
唐季彫微,群雄角趨,寄人命于戈鋌,委城雉于榛蕪。
誅殺蹂躪,掊削驅(qū)呼,政察察而不綱,下嗷嗷而無馀。
一祖經(jīng)營,四圣扶持,逮皇上之興也,天覆地容,風養(yǎng)雨濡。
振歷世之衰殘,造太平于須臾,四海九州,稱唐頌虞。
士樂膠庠,商通有無,工事于器,民安厥居,老舞少歌,其氣于于。
實惟神州,東南奧區(qū),并邑治以簡役,廢軍壘以寬租。
江浙甌閩,交廣湘湖,摩轂銜尾,駢走津途。
蓋鑒前季之興亡,建永世之規(guī)模。
儲粟谷之千倉,宿驍雄之萬夫,擇將臣以嚴訓(xùn)御之法制,尊牧守以絕鷹虎之侵漁。
淬蘭锜之戎械,增堅金之外郛;
崇中國之藩垣,銷奸人之覬覦。
言未及既,環(huán)中丈人委杖出席,拊髀爵躍,失氣出舌,乃曰:「賦者古詩之流,古人所以通諷諫也。
今先生之言,磊落崢嶸,豈特詳一州之事,舉而措之,足以彌縫帝袞,龜鑒當時」。
天鬻先生跼蹐戰(zhàn)汗,恍不知其所知。
百拜以謝,定色悉記,將以俟采詩者也
⑴
。
⑴ 《揚州賦》,嘉靖乙巳儀真張矩刊本。又見《歷代賦匯補遺》卷六,嘉慶《重修揚州府志》卷六三,光緒《甘泉縣志》卷二〇。
黃菊九首
其五
南宋 ·
史鑄
七言絕句
籬外黃花菊對誰
(巖武,附《杜甫詩集》)
,應(yīng)知彭澤久思歸
(王禹偁)
。
有花堪折直須折
(
李锜
,見杜牧《樊川集·杜秋娘詩》注)
,新酒初篘蟹正肥
(趙端行,見高疏寮跋《西里詩稿》)
。
黃菊九首
其六
南宋 ·
史鑄
七言絕句
無限黃花簇短籬
(蘇子由)
,幽香深謝好風吹
(寇平仲)
。
勸君終日酩酊醉
(李賀)
,莫待無花空折枝
(
李锜
(自注:第三句亦可作今朝有酒何妨醉,但不知何人所作。))
。
共 1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