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懷光

相關(guān)人物:共 25 位。
共 25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24—799 【介紹】: 唐梓州鹽亭人,字遐聞。
本農(nóng)家子,以財雄于鄉(xiāng)里。
肅宗至德、乾元間,數(shù)出貲助邊,授州長史。
西川節(jié)度使嚴武知其才,署押衙,委以軍府眾務(wù)。
歷鳳州刺史,為政清嚴,興利除害。
德宗建中間,遷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
朱泚反,遣人誘之,震斬以聞。
德宗欲幸山南,震奉表迎,李懷光以騎追襲,賴山南兵以免。
加戶部尚書,封馮翊郡王。
貞元元年,入朝陪祭。
十一年,加同平章事。
卒謚忠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24—799 字遐聞,梓州鹽亭(今四川鹽亭)人。代宗時任合州長史、鳳州刺史等。德宗建中三年(782),任梁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山南西道節(jié)度觀察使。朱泚亂時,震保駕有功,加檢校戶部尚書。貞元十一年(795),加同平章事。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元和姓纂》卷五。《全唐詩》存其與中表互謔詩1首,出于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一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24—799 【介紹】: 唐河中虞鄉(xiāng)人,字混成。
明經(jīng)及第。
德宗時為太常卿,后加兼御史大夫。
朱泚反,令往恒州宣慰。
還至河中而李懷光反,晉往說之,喜且泣,故懷光雖偃蹇,亦不助泚。
貞元五年,遷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時政事決在竇參,晉但奉諾而已。
后改禮、兵尚書。
汴州李萬榮死,詔晉以同平章事為宣武節(jié)度副大使、汴州刺史。
晉謙愿儉簡,事多循仍,故軍粗安。
卒謚恭惠。
全唐文·卷四百四十六
晉字混成。河中虞鄉(xiāng)人。明經(jīng)及第。肅宗幸彭原。上書行在。授校書郎翰林待制。歷太常少卿左金吾將軍。德宗朝遷左金吾衛(wèi)大將軍。改尚書左丞。復(fù)拜太常卿。貞元五年以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九年罷為禮部尚書檢校左仆射兼宣武節(jié)度營田汴宋觀察使。十五年卒。年七十六。贈太傅。謚恭惠。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26—795 【介紹】: 唐汝州郟城人,字洵美。
馬炫弟。
少學(xué)兵書戰(zhàn)策,沉勇多算。
安祿山反,燧勸范陽留守賈循歸唐,循猶豫不決被殺,燧脫逃。
代宗寶應(yīng)中,累遷鄭、懷、隴、商等州刺史。
大歷中,屢破李靈耀、田悅,遷河?xùn)|節(jié)度使。
入遷檢校兵部尚書,封豳國公,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北平郡王。
復(fù)以平李懷光功,遷光祿大夫,兼侍中,德宗賜《宸扆》、《臺衡》二銘,言君臣相成之美。
后以擊吐蕃,誤信與盟,致被襲擊。
遂罷節(jié)度使,解兵權(quán),拜司徒,兼侍中。
卒謚莊武。
時以燧與李晟、渾瑊為“三大將”。
全唐文·卷四百三十八
燧字洵美。
汝州郟城人。
大歷中為河陽三城使。
汴將李靈曜反。
燧擊破之。
遷河?xùn)|節(jié)度使。
又以破田悅功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魏州大都督府長史兼魏博貝四州節(jié)度觀察招討使。
興元元年檢校司徒。
封北平郡王。
討平李懷光。
遷光祿大夫兼侍中。
與吐蕃盟平?jīng)觥?div id="h6dvnpw" class='inline' id='people_21658_1_11_comment'>
為蕃軍所劫。
奪兵柄。
守司徒。
貞元五年圖形凌煙閣。
十一年薨。
年七十。
贈太尉。
謚莊武。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30—791 【介紹】: 唐博陵安平人。
崔渙子。
初以蔭補協(xié)律郎,三遷監(jiān)察御史。
除藍田令。
累遷金部員外郎。
渙被貶道州刺史,縱棄官就養(yǎng)。
后遷大理卿、兼御史中丞、汴西水陸運、兩稅、鹽鐵等使。
時討魏博田悅,縱輸糧以供軍需。
德宗奔奉天,縱勸李懷光赴命,懷光次河中,遷延不進,縱以金帛獎先渡,遂及奉天。
貞元中,為河南尹,引伊、洛水灌溉高地,時人稱便。
拜太常卿,封常山縣公。
卒謚忠。
全唐文·卷四百七十八
縱以蔭補協(xié)律郎累拜御史大夫。貞元元年加吏部侍郎檢校禮部尚書。授河南尹。徵拜太常卿。封常山縣公。七年卒。年六十二。贈吏部尚書。謚曰忠。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36—800 【介紹】: 唐皋蘭州人,先世屬鐵勒族渾部。
本名日進。
渾釋之子。
年十一,隨父入朔方軍。
安祿山反,從李光弼定河北。
又從郭子儀復(fù)兩京,討安慶緒。
后又數(shù)破吐番軍,以功拜左金吾衛(wèi)大將軍。
德宗建中四年,朱泚叛亂,瑊護德宗堅守奉天。
次年,與李晟等收復(fù)京師,平朱泚;又與馬燧平李懷光。
官檢校尚書左仆射,同平章事,加侍中,封咸寧郡王,終邠、寧、慶副元帥、檢校司徒、兼中書令。
卒謚忠武。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40—811 【介紹】: 唐衛(wèi)州人,字公楚。
代宗寶應(yīng)初擢進士第,又登茂才異行科。
累擢咸陽尉。
郭子儀鎮(zhèn)朔方,辟為掌書記,以事貶猗氏丞。
李懷光鎮(zhèn)邠寧,奏為從事。
懷光反,郢固止之,不聽。
懷光被誅,李晟表其忠,馬燧辟為掌書記,后歷主客員外郎、刑部郎中、中書舍人、禮部侍郎,德宗貞元十九年擢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尋罷知政事,出鎮(zhèn)華州。
憲宗元和初轉(zhuǎn)兵部尚書。
以尚書右仆射致仕。
卒謚貞。
全唐文·卷四百四十九
郢字公楚。衛(wèi)州人。寶應(yīng)初進士。應(yīng)制舉。登茂才異行科。累遷中書舍人。進禮部侍郎。拜太常卿。貞元十九年進位銀青光祿大夫。守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順宗立。轉(zhuǎn)刑部尚書。罷知政事。元和初以右仆射致仕。六年卒。年七十二。贈太子太保。謚曰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42—784 【介紹】: 唐幽州昌平人。初為幽州盧龍節(jié)度使李懷仙部將,代宗大歷三年,與朱希彩等殺懷仙,希彩領(lǐng)節(jié)度使。七年,將士殺希彩,推泚為留后,俄領(lǐng)節(jié)度使。九年,自請入朝,弟朱滔為留后,旋代為節(jié)度使。德宗建中三年,因滔叛唐而落職,以太尉銜留居長安。次年,涇原兵嘩變京師,德宗出奔奉天,泚被擁立為帝,建國號秦,年號應(yīng)天。德宗興元元年改國號為漢,自號漢元天皇。李晟復(fù)京師,泚出走彭原,為部將所殺。
全唐文·卷五百二十六
泚。
幽州昌平人。
以蔭籍為李懷仙部將。
大歷七年拜盧龍節(jié)度使。
封懷寧郡王。
入朝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出屯奉天。
遷檢校司空隴右節(jié)度副大使。
仍知河西澤潞行營兵馬事。
德宗立。
改鎮(zhèn)鳳翔。
加中書令。
進拜太尉。
涇原節(jié)度使姚令言督兵討李懷光。
過闕下。
兵叛。
迎泚入宣政殿。
僭位改號。
既為李晟所破。
走保彭原西城。
斬之。
年四十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783 【介紹】: 唐時西域人。
李懷光至都將,收為假子。
懷光與朱泚連和,演芬使客郜成義到行在,言懷光無破泚意,成義走告懷光子,演芬遂被懷光所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人。代宗寶應(yīng)二年登進士第。嘗為安西幕府書記。與李端友善。工詩。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84? 代宗寶應(yīng)二年(763)登進士第。
大歷三年(768)任涇原節(jié)度使馬璘掌書記。
十一年璘卒,之奇仍留涇幕,歷佐節(jié)度使段秀實、李懷光、朱泚、孟皞、姚令言。
德宗建中四年(783)姚令言率師至京,之奇亦在軍中。
朱泚反,之奇受偽官,為泚掌文翰。
興元元年(784)泚敗,之奇約于七月伏誅。
事跡散見李端《送古之奇赴涇州幕》、《唐詩紀事》卷二八、《唐才子傳》卷三。
之奇工詩,與李端交善。
辛文房稱其“工古調(diào),足幽閑淡泊之思,婉而成章”(《唐才子傳》卷三)。
全唐詩》存詩1首。
唐詩匯評
古之奇,生卒年里貫均未祥。寶應(yīng)二年(763)登進士第。大歷中,曾為涇州馬燧辟置幕府,李端有詩送之。建中四年,朱泚反,偽授兵部詩外郎,后不知所終?!?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一首。
全唐文·卷五百二十六
之奇。寶應(yīng)中進士。馬燧辟置幕府。后污朱泚偽命。為兵部員外郎。

作品評論

唐才子傳
工古調(diào),足幽閑淡泊之思,婉而成章。得名藝圃,不泛然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84 【介紹】: 唐冀州人,字弱翁。
孔子后。
少與李白等五人同隱徂徠山,時號“竹溪六逸”。
累除諫議大夫。
普王為荊襄副元帥,署行軍司馬。
從德宗奔奉天,擢給事中、河中陜?nèi)A等州刺史。
未幾,以御史大夫充魏博宣慰使,見田悅,與言君臣大義,利害逆順,數(shù)日,田緒殺悅聽命,巢父即以緒權(quán)軍務(wù),紓其難。
李懷光據(jù)河中,復(fù)令巢父宣慰,罷其兵,方宣詔,軍亂,被殺。
共 25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