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元吉

相關(guān)人物:共 12 位。
共 1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49—623 【介紹】: 隋唐時僧。其先安息人,故有“胡吉藏”之稱。祖世避仇徙南海,后遷金陵。俗姓安。幼時由父攜之謁真諦,真諦為其取名吉藏。七歲從法朗出家。隋時講法于會稽嘉祥寺,聽眾常至千人,時稱“嘉祥大師”。后住長安日嚴寺,成“三論”注疏,創(chuàng)三論學派。唐高祖設十大德統(tǒng)領(lǐng)眾僧,吉藏在其列。有《中論疏》、《百論疏》等。
全隋文·卷三十五
吉藏,開皇中住會稽嘉祥寺。
全唐文·卷九百十六
吉藏族姓安氏。其先安息人。祖世避仇移居南海。后遷金陵。七歲出家。隋開皇末詔住慧日寺。唐初敕住延興寺。武德六年卒。年七十五。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安息國人也。
祖以避仇居南海。
父遷金陵。
而生藏焉。
時西竺真諦三藏昉至。
父??之以見。
諦曰此兒吉祥之所聚也。
遂以名。
父亦出家。
名道諒云。
諒平生苦節(jié)寡倫。
乞食聽法無少怠。
每持缽歸。
必跣足入塔。
遍獻佛像。
然后分施。
至雖涕涶便利。
皆以手承。
祝施眾生所應食者。
其篤謹之行。
始終無歉。
然每??藏聽興皇寺道朗法師講。
甫七歲。
遂依朗出家。
而采涉日至。
年十九為眾覆述。
精辨鋒起。
獲譽揚邑。
具戒之后。
其聞轉(zhuǎn)盛。
陳桂陽王尤所欽禮。
隋混壹。
遂東游止嘉祥寺。
敷暢如常。
時開皇末。
煬帝在蕃邸。
置四道場。
招徠賢彥。
召居慧日寺。
復于京師。
置日嚴寺。
教旨又以藏居之。
曇獻禪師。
請開法華。
七眾繁擁。
財施填積。
既以建諸福田。
且為十無盡藏。
付獻行檀。
卒成曲池大像。
偉特高顯。
見者翹勤。
不能自已。
齊王暕邀藏私第法集。
一時至者。
六十馀人。
仍推藏為論主。
沙門僧粲自號三國論師。
最先徵問。
往還四十馀番。
藏體貌閑暇。
辭彩秀發(fā)。
飛激注射。
霶然有馀。
四座皆動容而退。
王欲更延兩日。
眾亦莫之敢抗矣。
大業(yè)初。
寫法華經(jīng)二千部。
隋之季世。
造二十五尊像。
舍房供養(yǎng)。
別置普賢像。
對以坐禪。
觀實相理。
及義旗初屆京師。
武皇受謁于虔化門下。
藏前敘曰。
惟四民涂炭。
乘時拯溺。
道俗仰澤穹昊。
不勝慶賴。
武皇大悅。
勞問勤至。
武德初。
詔選十大德。
綱維法務。
而藏其一焉。
俄兼住實際定水二寺。
齊王元吉。
愿承歸戒。
屈住延興寺。
至是年氣漸衰。
屢增病苦。
詔賜良劑。
中使相尋。
武德六年五月卒。
春秋七十有五。
上覽遺表哀悼。
東宮已下。
皆致書尉問。
贈以錢帛。
今上在秦邸。
有尉辭不錄。
詔葬南山藏講三論一百馀遍。
法華三百馀遍。
大品智度華嚴維摩各數(shù)十遍。
并著疏。
盛行于世。
臨終制死不怖論。
文多不錄。
弟子慧遠嗣。
續(xù)高僧傳·卷第十一 義解篇七
釋吉藏。
俗姓安。
本安息人也。
祖世避仇移居南海。
因遂家于交廣之間。
后遷金陵而生藏焉。
年在孩童。
父引之見于真諦。
仍乞詺之。
諦問其所懷。
可為吉藏。
因遂名也。
歷世奉佛門無兩事。
父后出家名為道諒。
精勤自拔苦節(jié)少倫。
乞食聽法以為常業(yè)。
每日持缽將還跣足入塔遍獻佛像。
然后分施。
方始進之。
乃至涕涶便利。
皆先以手承取。
施應食眾生。
然后遠棄。
其篤謹之行初無中失。
諒恒將藏聽興皇寺道朗法師講。
隨聞領(lǐng)解悟若天真。
年至七歲投朗出家。
采涉玄猷日新幽致。
凡所咨稟妙達指歸。
論難所標獨高倫次。
詞吐贍逸弘裕多奇。
至年十九處眾覆述。
精辯鋒游。
酬接時彥綽有馀美。
進譽揚邑有光學眾。
具戒之后聲問轉(zhuǎn)高。
陳桂陽王欽其風采。
吐納義旨欽味奉之。
隋定百越遂東游秦望。
止泊嘉祥如常敷引。
禹穴成市問道千馀。
志存?zhèn)鳠舴ㄝ喯嗬^。
開皇末歲。
煬帝晉蕃置四道場。
國司供給。
釋李兩部各盡搜揚。
以藏名解著功。
召入慧日。
禮事豐華優(yōu)賞倫異。
王又于京師置日嚴寺。
別教延藏往彼居之。
欲使道振中原行高帝壤。
既初登京輦道俗云奔。
見其狀則傲岸出群。
聽其言則鐘鼓雷動。
藏乃游諸名肆。
薄示言蹤。
皆掩口杜辭鮮能其對。
然京師欣尚妙重法華。
乃因其利即而開剖。
時有曇獻禪師。
禪門鉦鼓。
樹業(yè)光明道俗陳跡。
創(chuàng)首屈請敷演會宗七眾聞風造者萬計。
隘溢堂宇外流四面。
乃露縵廣筵猶自繁擁。
豪族貴游皆傾其金貝。
清信道侶俱慕其芳風。
藏法化不窮財施填積。
隨散建諸福田。
用既有馀。
乃充十無盡。
藏委付曇獻資于悲敬。
逮仁壽年中。
曲池大像舉高百尺。
繕修乃久身猶未成。
仍就而居之。
誓當搆立。
抽舍六物并托四緣。
旬日之間施物連續(xù)。
即用莊嚴峙然高映。
故藏之福力能動物心。
凡有所營無非成就。
隋齊王暕夙奉音猷。
一見欣至而未知其神府也。
乃屈臨第并延論士。
京輦英彥相從前后六十馀人。
并已陷折前鋒令名自著者。
皆來總集。
藏為論主。
命章陳曰。
以有怯之心。
登無畏之座。
用木訥之口。
釋解頤之談。
如此數(shù)百句。
王顧學士傅德充曰。
曾未延鋒御寇。
止如向述恐罕追斯蹤。
充曰。
動言成論驗之今日。
王及僚友同嘆稱美。
時沙門僧粲。
自號三國論師。
雄辯河傾吐言折角。
最先徵問。
往還四十馀番。
藏對引飛激注贍滔然。
兼之間施體貌詞采鋪發(fā)。
合席變情??然而退。
于是芳譽更舉頓爽由來。
王謂未得盡言更延兩日。
探取義科重令豎對。
皆莫之抗也。
王稽首禮謝永歸師傅。
并?吉祥麈尾。
及諸衣物。
晚以大業(yè)初歲。
寫二千部法華。
隋歷告終。
造二十五尊像。
舍房安置。
自處卑室。
昏曉相仍竭誠禮懺。
又別置普賢菩薩像。
帳設如前。
躬對坐禪觀實相理。
鎮(zhèn)累年紀不替于茲。
及大唐義舉初屆京師。
武皇親召釋宗。
謁于虔化門下。
眾以藏機悟有聞。
乃推而敘對曰。
惟四民涂炭。
乘時拯溺。
道俗慶賴。
仰澤穹旻。
武皇欣然勞問勤勤不覺影移。
語久。
別敕優(yōu)矜。
更殊恒禮。
武德之初。
僧過繁結(jié)置十大德。
綱維法務宛從初議。
居其一焉。
實際定水欽仰道宗。
兩寺連請延而住止遂通受雙愿。
兩以居之。
齊王元吉。
久揖風猷親承師范。
又屈住延興。
異供交獻。
藏任物而赴。
不滯行。
藏年氣漸衰屢增疾苦。
敕賜良藥。
中使相尋。
自揣勢極難瘳。
懸露非久。
乃遺表于帝曰。
藏年高病積德薄人微。
曲蒙神散尋得除愈。
但風氣暴增命在旦夕。
悲戀之至遺表奉辭。
伏愿久住世間緝寧家國。
慈濟四生興隆三寶。
儲后諸王并具遺啟累以大法。
至于清旦索湯沐浴著新凈衣侍者燒香令稱佛號。
藏加坐儼思如有喜色。
齋時將及。
奄然而化。
春秋七十有五。
即武德六年五月也。
遺命露骸。
而色逾鮮白。
有敕慰賻。
令于南山覓石龕安置。
東宮以下諸王公等。
并致書慰問。
并贈錢帛。
今上初為秦王偏所崇禮。
乃通慰曰。
諸行無常。
藏法師道濟三乘名高十地。
惟懷弘于般若。
辯囿包于解脫。
方當樹德凈土闡教禪林。
豈意湛露晞晨業(yè)風飄世。
長辭奈苑遽掩松門。
兼以情切緒言見存遺旨。
跡留人往彌用悽傷。
乃送于南山至相寺。
時屬炎熱坐于繩床尸不催臭加趺不散。
弟子慧遠樹續(xù)風聲。
收其馀骨鑿石瘞于北巖。
就而裨德。
初藏年位息慈英名馳譽。
冠成之后榮扇逾遠。
貌象西梵言寔東華。
含嚼珠玉變態(tài)天挺。
剖斷飛流殆非積學。
對晤帝王。
神理增其恒習。
決滯疑議。
聽眾忘其久疲。
然而愛狎風流不拘檢約。
貞素之識或所譏焉。
加又縱達論宗頗懷簡略。
御眾之德非其所長。
在昔陳隋廢興。
江陰凌亂。
道俗波迸。
各棄城邑乃率其所屬往諸寺中。
但是文疏并皆收聚。
置于三間堂內(nèi)。
及平定后方洮簡之。
故目學之長勿過于藏。
注引宏廣咸由此焉。
講三論一百馀遍。
法華三百馀遍。
大品智論華嚴維摩等各數(shù)十遍。
并著玄疏盛流于世。
及將終日。
制死不怖論。
落筆而卒。
詞云。
略舉十門以為自慰。
夫含齒戴發(fā)。
無不愛生而畏死者。
不體之故也。
夫死由生來。
宜畏于生。
吾若不生何由有死。
見其初生即知終死。
宜應泣生不應怖死。
文多不載。
慧遠依承侍奉俊悟當時。
敷傳法化光嗣馀景。
末投跡于藍田之悟真寺。
時講京邑亟動眾心。
人世即目故不廣敘。
高曇晟 朝代:隋末唐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19 【介紹】: 隋唐時僧人。
住懷戎。
唐高祖武德元年十二月,因縣令設齋,士民大集,與僧五千人擁齋眾而反,殺縣令及鎮(zhèn)將,自稱大乘皇帝,立尼靜宣為邪輸皇后,改元法輪。
遣使招高開道,立為齊王。
開道帥五千人歸之。
居數(shù)月,開道殺曇晟,并其眾。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23 【介紹】: 隋末清河漳南人。
少與竇建德友善。
后從郝孝德參加瓦崗軍。
唐高祖武德元年瓦崗軍敗,為王充世所俘,尋率部逃歸河北,從建德。
建德敗死,黑闥率余部再起,復建德舊地。
又遣使北結(jié)突厥。
五年稱漢東王,年號天造,都洺州。
為李世民所敗,奔突厥,數(shù)引之攻掠河北、山東等地。
六年唐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全力攻之,黑闥敗走饒陽,為唐軍所殺。
宇文穎 朝代:隋至唐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24 【介紹】: 隋至唐初京兆人。
宇文善子。
文帝開皇初,拜上儀同。
六年,坐叔忻謀反事除名,廢于家。
煬帝大業(yè)中,為司農(nóng)少卿。
大業(yè)末,李密兵逼洛陽,乃叛歸于密。
后隨李密歸唐,為農(nóng)圃監(jiān),封化政郡公。
性貪昏,與齊王李元吉厚善。
高祖武德七年,預慶州都督楊文干謀反,事敗被殺。
李建成 朝代:隋末唐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89—626 【介紹】: 唐高祖長子。
小字毗沙門。
從高祖起兵,頗立戰(zhàn)功。
武德元年立為皇太子。
曾與弟齊王李元吉率軍擊滅劉黑闥。
后秦王李世民功業(yè)日盛,會突厥寇邊,建成薦元吉北討,欲因其兵作亂。
玄武門之變,與元吉同為世民射殺。
謚隱。
宇文歆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河南人。
高祖武德元年,為都水監(jiān),出使突厥,止其出兵。
尋為右衛(wèi)將軍,助齊王李元吉守并州。
元吉縱左右攘奪百姓,歆頻諫不納,乃上表以聞,元吉坐免。
四年,從秦王李世民討平竇建德。
五年,任洪州總管。
與突厥戰(zhàn)于崇岡,敗之。
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三
歆。武德中官右衛(wèi)將軍。
袁承序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人。
其先長安人。
高祖武德中,為齊王李元吉府學士,府廢,補建昌令。
太宗為晉王選僚屬,以岑文本薦召拜晉王友,兼侍讀,加弘文館學士,未幾卒。
周孝范 朝代:隋至唐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33 【介紹】: 隋至唐初汝南安成人。
隋煬帝大業(yè)三年入仕,為齊王典簽,改交趾郡司倉書佐。
唐高祖武德中,入秦王幕府。
九年,預玄武門之變,以功授千牛將軍。
太宗貞觀元年,出使突厥。
五年,轉(zhuǎn)左衛(wèi)將軍。
官至左屯衛(wèi)大將軍,封譙郡公。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33 【介紹】: 名或作范、孝范。
隋至唐初永安黃崗人。
周法尚子。
隋煬帝大業(yè)中,任齊王典簽、交阯郡司倉書佐。
唐高祖即位,歸京師。
武德五年,授秦王府右?guī)熘避囼T將軍,歷太子右內(nèi)率、千牛將軍。
太宗貞觀元年,授右屯衛(wèi)將軍,遂領(lǐng)禁軍,備宿衛(wèi)。
轉(zhuǎn)左衛(wèi)將軍,襲爵譙郡公。
加授左屯衛(wèi)將軍。
卒謚敬。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99—649 【介紹】: 高祖次子。
隋末,勸父舉兵反隋,征服四方,成統(tǒng)一之業(yè)。
高祖武德元年,為尚書令,進封秦王。
先后鎮(zhèn)壓竇建德、劉黑闥等起義軍,討平薛仁杲、王世充等割據(jù)勢力。
九年,發(fā)動玄武門之變,殺兄李建成及弟李元吉,遂立為太子。
旋受禪即帝位,尊父為太上皇。
銳意圖治,善于納諫,去奢輕賦,寬刑整武,使海內(nèi)升平,威及域外,史稱貞觀之治。
鐵勒、回紇等族尊之為“天可汗”。
在位二十三年,以服“長生藥”中毒死,謚文皇帝。
全唐文·卷四
帝諱世民。高祖神堯皇帝次子。方四歲。有書生謁高祖。見帝曰。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幾冠。必能濟世安民。語畢而去。不知所往。因以為神。故采其語名之。首創(chuàng)大業(yè)。平定天下。初封趙公。進爵秦王。武德九年立為太子。八月受內(nèi)禪。明年改元貞觀。在位二十三年。年五十三。謚曰文皇帝。廟號太宗。追尊文武大圣大廣孝皇帝。集四十卷。
共 1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