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崔宗

共 7 首
渙汗中天發(fā),殊私海外存。
衰顏逢圣代,華發(fā)受皇恩。
燭物明堯日,垂衣辟禹門。
惜時悲落景,賜帛慰馀魂。
厚澤沾翔泳,微生保子孫。
盛明今尚齒,歡奉九衢樽。
宋 · 郭汝賢
萬工填巨海,千古作良田(蘇溪陂)。
明陳道弘治《八閩通志》卷二二 《八閩通志》:蘇溪陂,宋天圣二年,西禪請(福清縣)萬安、安香二里鹵地,因遏為陂,溉田千馀頃,派別為蓮塘十六頃。熙寧間,知縣郭某詩云云。 按:《福清縣志》卷八《職官》,載熙寧間知縣有崔宗臣、胡景道、郭汝賢三人。則《八閩通志》所云郭某,當(dāng)即郭汝賢。
一片心轉(zhuǎn)面壁僧,歸來燃卻百千燈。
立從白雪腰侵冷,痛覺神峰頂聳層。
道境漸佳如啖蔗,家風(fēng)長爽似懷冰。
何人好事貽霜麈崔宗藩贈麈尾),從此談鋒漸未勝。
庚寅十一月二十一日。予南流。是日交友崔承宣卒。至宿亭聞訃。未暇為詩哭之。明年還京輦。于文字間。偶見所署姓字。惻然傷心。以詩追哭。
交分嘗投密,芳塵幸獲陪。
予曾流瘴海,君亦向仙臺。
行到孤亭宿,方聞遠(yuǎn)訃來。
未成金鼎用,先折玉林材。
伊昔深論契(予與公結(jié)四人交契。),同時又被災(zāi)。
死生雖異矣,患故殆幾哉。
奄忽天扃逝,倉皇驛道催。
我躬猶不恤,當(dāng)日未遑哀。
舊跡今還睹,悲腸不奈摧。
涕淫飄似霰,聲放殷于雷。
無復(fù)開懷抱,將誰舉酒杯。
知音今已喪,空恨鼻墁堆。
三林之亂國瀕危,趙孟冤魂絕島悲。
匡定此時安社稷,聞猶百載淚漣洏。
按:林衍之廢元宗而立淐也。同知樞密院使趙璈以病不與。及衍擅權(quán)。朝野歸心于璈。將軍金文庇,尹秀。與允璠謀誅衍。以告璈。璈不從。文庇等知事不集。反告于衍。故衍流璈于黑山島。殺其長子允璠,婿秘書郎張顥及其黨七人。皆籍其家。又流璈李子允溫。吁。史既言璈居常恭遜。頗得眾心。若于衍為逆謀之際。金,尹已與其子允璠。協(xié)謀誅衍。璈若毅然仗義。憤不顧身。則國人誰肯不從乎。取日虞淵之功。斯可辦矣。而怯于舉義。卒至舉族受禍。見義不為之責(zé)。烏可免乎。及至王朝蒙古。大兵東征。而衍以憂斃。其子惟茂以童稚繼執(zhí)父權(quán)。每事決于妻父李應(yīng)烈。與樞副宋君斐,姊夫御史中承洪文系及直門下宋松禮。外雖面從。心常憤惋。惟茂將拒命。中外恟恟。王夜遣李汾成。密諭文系日。卿累葉衣冠之后。當(dāng)揆義度勢。以利社稷。無忝祖父。文系再拜。謂汾成以待我府門外。即謀于松禮。松禮二子衛(wèi)士長琰及玢也。松禮,文系集三別抄。諭以衛(wèi)社大義。謀執(zhí)惟茂及姊夫大將軍崔宗紹。皆斬于韨。朝野大悅。衍妻李氏性妒悍。教惟茂以拒命殺戮。及其敗也。盛服懷珍寶欲出。趙璈姊妹至門伺之。捽發(fā)批頰。里有宿怨者。裂脫其衣。觀者如堵。無所逃匿。逐入芹田。兒童爭以瓦礫投之。并其子惟干,惟柜,惟?等執(zhí)送蒙古。文系等赴行在賀。又與松禮奉世子如蒙古。奏裴仲孫以三別抄叛狀。又奏崔坦妄訴。意欲分彊自異。幸災(zāi)橫行。天地不容之罪。雖未即允。竟見昭雪。轉(zhuǎn)危作安。功冠三韓。噫。趙璈之禍。作于己巳季冬。而洪文系安社之功。即在庚午仲夏。璈于前歲。若能見義勇為。則洪,宋之徒。亦先左袒。誅奸排難。為力甚易。而見事而遲。禍家危邦。嫉惡攄憤。終有愧于姊妹。士之致身。須見道哉。文系之臨危定亂。惟其見道分明而已。其謚乃為匡定也。璈乃兵部尚書趙文冑之長子。而憲之先祖保勝郎將珍。乃璈之弟也。嘗究銀川世譜及高麗史。竊嘆吾家族祖短于從善。幾至于亡家殄國。感慨于數(shù)百載之下。扼腕久之。適考益城君所示家牒。深嘆其臨事奮義而濟(jì)君父于危難。更考史牒。備記于拙章之下。幸我家族有知而識之。
忠武衛(wèi)副司直贈吏曹判書洪公者。安東府之豐山縣人。諱脩。永叔字也。麗朝有諱之慶。狀元及第。官至國學(xué)直學(xué)。是其鼻祖。生諱侃。都僉議舍人。以文章名于世。凡所著詩文。多載選集。至今人傳誦之。生諱侑。賜紫金魚袋密直使。生諱演。寶文閣大提學(xué)。是生右領(lǐng)郎將。諱龜。實公高祖。曾祖?zhèn)m。右軍司正。祖繼宗。司圃署別提贈通禮院左通禮??加淼椤V椅湫l(wèi)副司勇贈承政院左承旨。妣贈淑夫人長水李氏。生員壽林之女。生考諱世敬。部將。實承旨公之再從弟。娶慶州裴氏。生公于正德丁丑。承旨公無子。子公為繼。公少學(xué)書不成去。業(yè)武又不肯竟。選調(diào)禁衛(wèi)。再守邊堡。能舉職事。考滿。咸有去后思。性溫良謹(jǐn)厚。與物無競。口未嘗言人過。即人有善。欣欣然若己有之。以故人無賢不肖。咸愛之。鄉(xiāng)里稱為長者。嘗直禁中。同舍郎竊公衣。公知其人。而終身不形色辭。承旨公惑于嬖妾。讒搆日間。變將不測。公則恭為子職。婉容愉色。歡其心乃已。土田臧獲。悉聽其掩有而不與辨曰。貧窮有命。吾豈必得此而求富乎。由是家貧屢空。而處之裕如。睦姻親無間疏昵。奉祭祀必盡誠敬。常以誤入武途為恨。訓(xùn)諸子刻苦學(xué)問。諄諄以先正格言。不懈程督。故三子皆以文學(xué)顯科第。長公尤以經(jīng)術(shù)詞華。為世名卿。推恩三代。判書通禮承旨。皆其贈也。貞夫人聞慶白氏。高麗判典農(nóng)寺事敦之后。曾祖諱尚潔。通禮院奉禮。祖繼曾??汲行恪2⑨t(yī)書習(xí)讀官。妣龍仁李氏。夫人生于嘉靖戊子。承舅姑以禮。奉君子以敬。以順訓(xùn)子女得母道。理家有法。終公之世。酒食脂瀡之備。咸適公意。處約而常若豐。勤于女工不少懈。及老且貴。諸子累奉專城之養(yǎng)。而績纴之具未嘗去手。蓋其天性然也。三子二女皆其出。長曰履祥。文科狀元。歷華要秩嘉義。官拜司憲府大司憲。次曰鸞祥。己卯生員。累舉不中。蔭補(bǔ)刑曹佐郎。次曰鳳祥。文科典籍。壬辰之亂。為都元帥從事官。兵潰。沒于陣。女長適元宗楷。次適李戊男。大司憲娶安東金顧言女。生六男三女。男長霶。文科弘文校理。次雴。生員獻(xiàn)陵參奉。次??、次霙。皆生員。次霤、次霽幼。女長適參奉李敬裕。次適生員趙公淑。次適許啟。佐郎前娶南氏。無后。后娶具禮淵女。生二男。長霆、次寶皆進(jìn)士。典籍娶權(quán)應(yīng)時女。生三女。長適李弘憲。次鄭時赫。次李有養(yǎng)。皆士人。元宗楷生五男二女。長長吉進(jìn)士。次亨吉、次貞吉。女長適崔宗直。馀幼。李戊男生二男二女。長昱。女長適鄭碩老。馀幼。霶生一男三女。??生一男一女。霙生一男二女。霤生一女。皆幼。李敬裕生一男一女。男曰夢翼。女幼。趙公淑生一男二女。霆生一男三女。寶、弘憲、李有養(yǎng)各生一男一女。鄭時赫生一男二女。崔宗直生一女。鄭碩老生三男。李昱生二男一女。皆幼。內(nèi)外諸孫。共六十人。公卒于萬歷辛巳六月初八日。其年九月。葬高陽治西高峰山麓辛坐乙向原。公卒之二十九年。夫人卒。實己酉十月初七日。其年十二月。祔窆公塋。葬得日。都憲公累然衰绖。授狀若書。乞文于廷龜。廷龜忝與諸公從游蓋舊。又拙女入其門為婦。故有通家之義。常見夫人年逾八十尚康寧。每時節(jié)上壽。廷龜必與其席。夫人白。發(fā)坐北堂。都憲公亦白發(fā)橫金帶。戲于前諸子諸孫列坐成行。歌舞迭獻(xiàn)。廷龜升堂奉觴。嘖嘖嘆者屢矣。森然在眼中。尚忍為此文哉。顧義有不敢辭者。乃跪而讀狀。序而銘之。銘曰。
遠(yuǎn)惟直學(xué),狀元大科,肇啟其嘉。
繄子若孫,揭德振華,文章世家。
后乃蹇連,窒而未通,爰及于公。
混于抱關(guān),啟慶自躬,積之何豐。
德配幽貞,篤生俊英,玉潤蘭榮。
乃魁多士,克紹家聲,邦國之楨。
孰云不顯,既蕃又昌,善慶洋洋。
眷彼高峰,長發(fā)其祥,百世之光。
雙鵠俱南游,翱翔得所棲。
飄飖遇回風(fēng),雄鵠忽北飛。
南北會當(dāng)逢,分飛情苦悲。
豈知時運(yùn)乖,雌鵠翼低垂。
年壽有早暮,嗟哉永別離。
雄歸惟見雛,雄歸不見雌。
死者腸已斷,生者若為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