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昔不易,舉非貴易失。
爾何按國章,無罪見呵叱。
平生守直道,遂為眾所嫉。
少以文作吏,手不曾開律。
一旦法相持,荒忙意如漆。
幼子雙囹圄,老夫一念室。
昆弟兩三人,相次俱囚桎。
萬鑠當眾怒,千謗無片實。
庶以白黑讒,顯此涇渭質。
劾吏何咆哮,晨夜聞撲抶。
事間拾虛證,理外存枉筆。
懷痛不見伸,抱冤竟難悉。
窮囚多垢膩,愁坐饒蟣虱。
三日唯一飯,兩旬不再櫛。
是時盛夏中,暵赫多瘵疾。
瞪目眠欲閉,暗嗚氣不出。
有風自扶搖,鼓蕩無倫匹。
安得吹浮云,令我見白日。
達者睹物而自識。眷繩而象直。
白能受采。知成用而可修。
樂匪在音。遂執(zhí)中而有得。
諒絲繩之為物。類托質以自植。
幸操張以一伸。任縱橫而取則。
故能貞而守正。勁以全真。
含至和以不屈。抱孤直以誰鄰。
若剛克以自致。諒柔立而有因。
齊達人之履道。比君子之修身。
久而莫渝。豈紅紫之見奪。
勁而不撓。非糾纆之為倫。
當其涚水初滋。勢如未理。
女工爰作。視其所以。
如積微于秒忽。遂立質于經紀。
察其本。同成經以自綸。
喻乎時。表直道以如砥。
掛端標以有準。持正色而為美。
將配德于清壺。愿齊名于直矢。
故能從繩作直。因物寓詞。
茍一繩之可法。將百行以為師。
義足仰而象矣。理自中而得之。
直可自侔。奚感鮑君之與。
色非我行。徒興墨子之悲。
將勁挺而自守。庶回邪而不欺。
俾夫取象師心。必由斯道。
考朱絲之外物。得素尚于中抱。
奚水鑒之足徵。拒韋弦之是保。
觀夫正不與奸色儔。勸吾人之聿修。
直不為虛聲枉。俾吾人之取象。
故能名昭樂曲。義暢人謨。
鄙在棼而不理。賤為質以就污。
愿處微而就正。終
守直以不渝。
足以詭良材而轉雅操。端循質而喻通途。
茍中正之可進。愿從繩而已乎。
伊酺醵之可觀。有格澤之修竿。
勢百常以莖擢。文五彩而花攢。
可負以致遠。又行之匪艱。
故得一人之慶。而為萬國之歡。
獨步華場。偏臨廣術。
當太階以影正。對重樓而首出。
岌岌兮高柱承天。亭亭兮若木拂日。
有美人兮來從紫闈。為都盧兮衣錦褧衣。
凝靚妝以如玉。聳輕身兮若飛。
倏龍盤而婉轉。遂花落而霏微。
朝云乍興。神女之初降。
曉月將落。姮娥之未歸。
于是伐鼓雷響。鳴金星合。
從正殿以獨步。巡廣場而未匝。
勢欲傾掉。力將彈壓。
天地為之振動。樓臺為之岌嶪。
臨人自正兮有異從繩。處險而安兮匪同履冰。
豈有象于鴻漸。終無教于猱升。
聞北風其涼。我則懷將恐將懼。
見南山之壽。我則喜不騫不崩。
則知蹲會稽者其言矯。在浚郊者其利少。
曷若揚王庭。越木杪。
為域中之大。見天下之小。
哂伏波之銅柱。遙居海裔。
陵漢武之金莖。揭出云表。
惟我皇而念茲。遂角抵而存之。
非為作奇技。庶堯之謗木可為。
非為作無益。庶舜之舞干可持。
使遷喬者仰止。
守直者方斯。
臨下則正而不譎。在上則高而不危。
夫是
跨越古今。標格寰宇。
聞之者
鳧趨雀躍。見之者足蹈手舞。
非測日之表可傳。非淩云之梯足數(shù)。
將揭焉以山立?;蜣灾志?。
故知斯竿無親。惟力是鄰。
雖盛德之在木。必先容而假人。
欲為柱兮承彼大廈。愿為楫兮當彼要津。
既呈材以效質。樂我王于萬春。
南譙古山郡,信是高人居。
自嘆乏弘量,終朝親簿書。
于時忽命駕,秋野正蕭疏。
積逋誠待責,尋山亦有馀。
測測石泉冷,曖曖煙谷虛。
中有釋門子,種果結茅廬。
出身厭名利,遇境即躊躇。
守直雖多忤,視險方晏如。
況將塵埃外,襟抱從此舒。
寒竹慚虛受,纖毫任幾重。
影端緣守直,心勁懶藏鋒。
落紙驚風起,搖空見露濃。
丹青與文事,舍此復何從。
圣澤濡煦兮。動植斯形。
相彼瑞草兮。逢時效靈。
體嘉生于浩氣。秉直道于彤庭。
昔在堯帝。至化惟馨。
伊屈軼之芳貞。協(xié)王猷與國經。
有皇睿后。德動杳冥。
二氣暢而偫生遂。百祥來而萬宇寧。
矧夫佞者小人之道。直者為國之寶。
雖糾正于邦憲。實發(fā)明于瑞草。
象恭言偽。于是焉去而勿疑。
葉布莖分。何患乎辨之不早。
若乃一人當寧。超黃越虞。
百辟來朝。日臨云趨。
風力論道。伊咎陳謨。
瑞草在前。疇敢以諛。
故曰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感此變化。發(fā)為禎符。
不然。彼植物之何知。
乃同功于帝俞。天道不言。
圣人無心。寓形闡教。
其用則深。禾穎降于周王。
芝房發(fā)于漢后。信呈豐兮告慶。
并垂美于不朽。彼直指以去邪。
諒于功乎何有。我明主所以超三英之躅。
彼靈草所以為百瑞之首。有由然也。
史魚
守直。宣父惡佞。
佞直不分。邦家靡定。
惟草所指。惟皇所聽。
指歸乎一。聽戒乎失。
茍君道之不宏。徒倚瑞以自必。
重曰。煜彼草兮直而指。
圣之瑞兮時之理。頌皇休兮無極已。
當鄉(xiāng)何物貴,不過五里官。
縣局南衙點,食并眾廚餐。
文簿鄉(xiāng)頭執(zhí),馀者配雜看。
差科取高戶,賦役數(shù)千般。
處分須平等,并檑出時難。
職任無祿料,專仰筆頭鉆。
管戶無五百,雷同一概看。
愚者守直坐,黠者馺馺看。
百人無一直,百直無一遇。
借問遇者誰,正人行得路。
中丞薜存誠,守直心甚固。
皇明燭如日,再使秉王度。
奸豪與佞巧,非不憎且懼。
直道漸光明,邪謀難蓋覆。
每因匪躬節(jié),知有匡時具。
張為墜網綱,倚作頹檐柱。
悠哉上天意,報施紛回互。
自古已冥茫,從今尤不諭。
豈與小人意,昏然同好惡。
不然君子人,何反如朝露。
裴相昨已夭,薛君今又去。
以我惜賢心,五年如旦暮。
況聞善人命,長短系運數(shù)。
今我一涕零,豈為中丞故。
賢哉邴曼容,出處知所據(jù)。
官馀六百石,輒自移疾去。
富貴非不懷,殆辱亦先慮。
嗟我材下中,叨恩最蕃庶。
堯庭納言職,軒野方明御。
服袞作槐班,曳履南宮署。
雖經斥免誚,尚玷高華處。
徒有守直弦,何能借前箸。
愚甘六馬對,讒恨三物詛。
年來感衰疾,倦鳥思返翥。
抗心望先哲,俯首慚昔譽。
西景尚可收,歸轅未云遽。
儻以人望人,期君或吾恕。
有客何為者,不穿亦不鑿。
匣中是何物,塵埃漬鋒鍔。
登山守直道,荊榛與溝壑。
安得百畝田,以就斑衣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