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姚崇

相關(guān)人物:共 22 位。
共 2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323 【介紹】: 東晉魏興人,字邵伯。
仕郡察孝廉。
晉惠帝末,轉(zhuǎn)寧州刺史。
至州,誅鋤不法豪右,征伐諸夷。
在州十四年,威行寧土。
元帝累加散騎常侍、安南將軍,封褒中縣公。
明帝太寧元年,李驤等攻寧州,遜使將軍姚崇等戰(zhàn)于堂狼,大破之。
追至瀘水,不敢渡水。
遜執(zhí)鞭之,怒發(fā)上沖,冠為之裂,夜中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45或646—714或715 【介紹】: 唐趙州贊皇人,字巨山。
年二十,擢進士第,舉制策甲科。
累遷給事中。
武則天時,來俊臣興狄仁杰獄,嶠復(fù)驗,辯其無罪,忤旨,出為潤州司馬。
旋入為鳳閣舍人,文冊大號令,多委其主之。
圣歷初,與姚崇偕遷同鳳閣鸞臺平章事,俄轉(zhuǎn)鸞臺侍郎,依舊平章事,監(jiān)修國史。
中宗神龍初,貶通州刺史,數(shù)月即召回,旋又拜相。
睿宗即位,再被貶,尋以年老致仕。
玄宗時貶廬州別駕卒,年七十。
工詩文,與蘇味道齊名,并稱蘇李,又與蘇味道、崔融、杜審言號文章四友。
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46—715? 字巨山,趙州贊皇(今河北贊皇)人。弱冠登進士,高宗上元二、三年(675、676)間,舉制策甲科,歷任高宗、武后、中宗、睿宗四朝。高宗時奉命宣諭嶺南邕、嚴二州,叛者盡降,高宗甚嘉之??崂魜砜〕紭?gòu)陷同平章事狄仁杰、知御史大夫事李嗣真等,李嶠挺身直其枉狀,忤旨出為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司馬。后以文章受知武后,三度拜相,并領(lǐng)修《三教珠英》。中宗復(fù)位,以附會張易之兄弟,出為豫州刺史。景龍三年(709)以特進守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睿宗即位(710),出為懷州刺史,尋以年老致仕。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皪徊潘?,有所屬綴,人輒傳諷”,張說《五君詠》譽其“才華乃天授,……新詩貫宇宙”。曾與杜審言、駱賓王、蘇味道、崔融諸人唱和,躋身初唐諸名家間,頗善樂府歌行,長篇流暢而見情韻。其詩注本有今人徐定祥《李嶠詩注》?!峨s詠》詩120首曾單行,玄宗天寶時張庭芳作注,有日本《佚存叢書》本,日本又存古鈔本數(shù)種。《全唐詩》存詩5卷?!度圃娨荨费a詩6首,然一作李橋?!度圃娡饩帯芳啊度圃娎m(xù)拾》補詩3首,斷句2。
唐詩匯評
李嶠(645—714),字巨山,趙州贊皇(今屬河北)人。弱冠登進士第,舉制策甲科。圣歷初,累官至鸞臺少監(jiān)、知鳳閣侍郎、同平章事。罷為成均祭酒,長安三年復(fù)為相。張易之?dāng)?,眨通州刺史,?shù)月后召回,神龍二年為中書令,次年加修文館大學(xué)士,封趙國公,以特進同中書門下三品。睿宗立,罷知政事,除懷州刺史,致仕。玄宗立,貶滁州別駕,改廬州別駕,卒。嶠富才思,所作人多傳諷,與蘇味道齊名,人稱“蘇李”又與崔融、杜審言、蘇味道并稱“文章四友”。有《李嶠集》五十卷,已佚。今《李嶠集》三卷乃明人所輯。《全唐詩》編詩五卷。
全唐文·卷二百四十二
嶠字巨山。趙州贊皇人。舉進士。累遷麟臺少監(jiān)。圣歷初同鳳閣鸞臺平章事。轉(zhuǎn)成均祭酒。罷知政事。檢校文昌左丞。長安三年。復(fù)以本官平章事。中宗朝封贊皇縣公。拜中書令。加修文館大學(xué)士。進封趙國公。元宗踐位。以中宗時嶠密表相王諸子勿留京師。下制放斥。尋起為盧州別駕。卒年七十。

作品評論

新唐書本傳
嶠富才思,有所屬綴,人多傳諷?!黄涫饲芭c王勃、楊盈川接,中與崔融、蘇味道齊名,晚諸人沒,而為文章宿老,一時學(xué)者取法焉。
《唐詩品》
唐初諸子,詞心共艷,律調(diào)俱揚,不可尚已。而擅古作者,宋、李二君之宗,尤為炳著。延清之七言,裁茂郁之幽思,按鴻朗之疏節(jié),品第梁陳,固已含跨其上;而巨山五言,詞華英凈,節(jié)奏鏗諧,置之晉、宋之間,則潘岳之流調(diào),惠連之靡富,微波尚傳,不當(dāng)擅美。若復(fù)湔其涇雜,騁其長駕,則七子之流,未知上下其論。
唐音癸簽
漢稱“蘇李”,唐亦曰“蘇李”,以今論之,巨山五言,概多典麗,將味道難為蘇;延碩七言,尤富風(fēng)華,亦復(fù)又難為李爾。
《詩源辨體》
李嶠五言古,平韻者止“奉詔收邊服”一篇聲韻近古,馀皆雜用律體;仄韻者雖忌鶴膝,而語自工。七言古調(diào)雖不純,而語亦工。五言律在沈、宋之下,燕、許之上。其詠物一百二十首中有極工者。七言律二篇稍近六朝,然頗稱完美。
三唐詩品
其源遠祖文通,近規(guī)江令。才多略格,每見率爾成篇。七言騁妍,有陳宮艷體?!斗陉帯分?,盛傳當(dāng)時,亦只以章尾四言跌宕,振起全篇,前路鋪排,已無深致。詠物累牘,取成事類,風(fēng)味無成,角巧分題,源出梁陳雜體;試帖之興,其濫觴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47—715 【介紹】: 唐深州陸澤人。
高宗乾封元年進士。
累授著作郎、兼修國史。
中宗神龍初,擢吏部侍郎。
睿宗復(fù)位,為黃門侍郎。
極諫造金仙、玉真二觀。
遷戶部尚書。
玄宗先天元年,進侍中。
次年,封梁國公。
發(fā)竇懷貞結(jié)太平公主謀反事,玄宗賞其功。
旋知東都吏部選事,以稱職聞。
后與姚崇不協(xié),除工部尚書,罷政事。
卒謚忠。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47—715 深州陸澤(今河北深州西南)人。性方直,早有才名。弱冠舉進士,為著作郎,兼修國史。武后長安中,歷遷鳳閣舍人、衛(wèi)尉少卿。中宗神龍初(705),擢吏部侍郎,出為晉州刺史。睿宗時,拜右散騎常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玄宗先天二年(713),累封梁國公,知吏部尚書。開元二年(714),改紫微令,除工部尚書,罷知政事。三年卒,贈幽州都督,謚曰忠。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a target='_blank'>舊唐書·經(jīng)籍志下》、《新唐書·藝文志四》載《魏知古集》20卷,已佚。《全唐詩》存詩5首。《全唐詩續(xù)拾》存目1首。
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七
知古。深州陸澤人。舉進士。長安中歷遷鳳閣舍人衛(wèi)尉少卿。神龍初擢拜吏部侍郎。授晉州刺史。睿宗景云二年遷右散騎常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先天二年累封梁國公。知吏部尚書。開元二年改紫微令。除工部尚書。罷知政事。三年卒。年六十九。贈幽州都督。謚曰忠。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52—725 【介紹】: 唐京兆長安人,字紹出。
舉秀才高第。
高宗永淳中,值歲饑,并日而食,人餉以百綾,完封不發(fā)。
累轉(zhuǎn)汴州司戶參軍,不行鞭罰。
以親喪去官,鬻薪自給。
姚崇薦之,授司禮博士。
歷遷禮部郎中、中書舍人。
數(shù)指言得失,頗見納用。
玄宗開元初為諫議大夫,時山東蝗蟲成災(zāi),思復(fù)謂乃天災(zāi),恐非人力所能絕,請帝悔過責(zé)己,修德以禳之,忤姚崇意。
后出為德州刺史,歷黃門侍郎、御史大夫,累擢吏部侍郎。
復(fù)出為襄州刺史,治行名天下。
官終太子賓客。
卒,帝親題其碑,謚文。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52—725 字紹出,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
少孤篤學(xué),舉秀才,襲爵長山縣男,調(diào)梁府倉曹參軍,轉(zhuǎn)汴州司戶參軍。
武后圣歷二年(699)擢司禮博士,累遷禮部郎中。
中宗神龍二年(706),坐貶始州長史,歷滁、襄二州刺史。
景龍中入為給事中,轉(zhuǎn)中書舍人。
玄宗開元初為諫議大夫。
姚崇所排,出為德州、絳州刺史。
后入為黃門侍郎、御史大夫,轉(zhuǎn)太子賓客,封長山縣伯。
累遷吏部侍郎,歷襄州刺史,拜太子賓客。
開元十三年(725)卒,謚曰文。
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元和姓纂》卷四、《太平廣記》卷一八五。
全唐詩》存詩1首。
全唐文·卷二百七十一
思復(fù)字紹出。京兆長安人。少襲祖?zhèn)惥糸L山縣男。舉秀才高第。景龍中累轉(zhuǎn)中書舍人。開元中遷太子賓客。進爵伯。卒年七十四。謚曰文。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63—737 【介紹】: 唐邢州南和人。
高宗調(diào)露中,登進士第。
工文辭。
武則天時,累除左臺御史中丞。
居官鯁直,為則天所重。
睿宗復(fù)立,以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力制外戚、公主干政,革除選舉流弊,選賢任才。
忤太平公主,貶楚州刺史。
玄宗開元初,拜刑部尚書。
開元四年,繼姚崇為相,寬賦役、省刑罰,善于守法持正。
開元賢相,史稱姚、宋。
后罷知政事,歷京兆留守,以左丞相致仕。
卒謚文貞。
有文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63—737 排行大,祖籍廣平(今河北雞澤東南),徙居邢州南和(今河北南和)。弱冠舉進士,補上黨縣尉。累遷殿中侍御史,歷天官員外郎、鳳閣舍人、御史中丞。中宗神龍元年(705),為吏部侍郎,遷黃門侍郎。出為貝州刺史,轉(zhuǎn)杭州、相州刺史。睿宗即位,遷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貶楚州刺史,歷魏、兗、冀三州刺史等職,入為國子祭酒、東都留守。玄宗開元初,任京兆府尹,進御史大夫,出為睦州刺史,徙廣州都督。四年(716),由刑部尚書遷吏部尚書兼黃門監(jiān),居相位,五年,改號侍中。八年,以開府儀同三司罷政事,封廣平郡公。十七年,拜尚書右丞相。二十年致仕,卒贈太尉,謚曰文貞。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顏真卿《有唐開府儀同三司行尚書右丞相上柱國贈太尉廣平文貞公宋公神道碑銘》。璟為唐代名相之一。工詩善賦,少時以《長松篇》、《梅花賦》獻蘇味道,知名于時?!?a target='_blank'>新唐書·藝文志四》著錄文集10卷,已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6首。
全唐文·卷二百七
璟。邢州南和人。舉進士。調(diào)上黨尉。為監(jiān)察御史。累拜黃門侍郎。睿宗立。遷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開元初累封廣平郡公。授開府儀同三司。罷知政事。十七年遷尚書右丞相。二十年以年老乞休。二十五年薨。年七十五。贈太尉。謚曰文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67—731 【介紹】: 唐河南洛陽人,先世范陽人,居河?xùn)|,字道濟,一字說之。武則天時應(yīng)詔對策乙等,授太子校書。中宗時為黃門侍郎。睿宗時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勸睿宗以太子李隆基監(jiān)國。玄宗開元初任中書令,封燕國公。后歷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兼朔方軍節(jié)度使,奏罷邊兵二十余萬,又以府兵多逃亡,奏罷當(dāng)番衛(wèi)士,招募壯士以充宿衛(wèi)。再兼中書令,又為修書使,知麗正書院事。長于文辭,朝廷重要文件多出其手,與許國公蘇颋并稱“燕許大手筆”。為李林甫所擠,罷相。卒謚文貞。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67—730 字道濟,一字說之。
原籍范陽(今河北涿州),世居河?xùn)|(今山西永濟西),遷家洛陽(今屬河南)。
武后永昌中,中賢良方正科第一,授太子校書郎。
轉(zhuǎn)右補闕,預(yù)修《三教珠英》。
累遷鳳閣舍人。
因持正不愿諂事張易之兄弟構(gòu)陷魏元忠,忤武后旨,流配欽州。
中宗復(fù)位,召為兵部員外郎,累遷工部、兵部侍郎,兼修文館學(xué)士。
睿宗景云二年(711),任宰相,監(jiān)修國史。
玄宗即位,因決策誅太平公主有功,封燕國公,世稱張燕公,任中書令。
后因與姚崇不和,出為相州、岳州刺史。
開元九年(721),又召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遷中書令,俄授右丞相,至尚書左丞相。
卒,謚文貞。
生平詳見張九齡《燕國公張公墓志銘》及新、舊《唐書》本傳。
今人陳祖言有《張說年譜》。
說前后三度為相,掌文學(xué)之任凡30年,文辭俊麗,用思精密,朝廷重要文誥,多出其手,尤長于碑文墓志,與許國公蘇颋齊名,合稱“燕許大手筆”。
說詩樸實遒勁,貶岳州后,“詩益凄婉,人謂得江山助”(《新唐書》本傳)。
原集30卷已佚,明人刻印《張燕公集》25卷。
全唐詩》存詩5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4首,斷句4,題1則。
唐詩匯評
張說(667—730)、字道濟,一字說之,河?xùn)|(今山西永濟)人,居洛陽。
天授元年(690)應(yīng)制科舉,授太子校書,轉(zhuǎn)右補闕,預(yù)修《三教珠英》。
擢右史、內(nèi)供奉、鳳閣舍人。
為張易之所構(gòu),流欽州。
中宗即位,召為兵部員外郎,歷工、兵二部侍郎。
睿宗景云二年,同平章事,監(jiān)修國史。
玄宗印位,以定策誅大平公主功拜中書令,封燕國公。
姚崇不協(xié),出守相、岳二州。
開元九年復(fù)入相,官至右丞相兼中書令。
說前后三秉大政,掌文學(xué)之任凡三十年,朝廷大手筆多出其手,與許國公蘇颋并稱“燕許大手筆”。
有《張說之文集》三十卷行世。
全唐詩》編詩五卷。
全唐文·卷二百二十一
說字道濟。又字說之。其先范陽人。徙家河南之洛陽。弱冠應(yīng)詔舉。對策乙第。授太子校書。中宗朝歷工部兵部侍郎。加宏文館學(xué)士。睿宗景云二年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轉(zhuǎn)尚書左丞。罷知政事。徵拜中書令。出為相州刺史。開元九年拜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為朔方軍節(jié)度大使。十三年授集賢院學(xué)士知院事。將東封。授右丞相兼中書令。致仕。在家修史。十七年復(fù)拜尚書左丞相。加開府儀同三司。十八年卒。年六十四。追贈太師。謚曰文貞。

作品評論

唐才子傳
(說)為文精壯,長于碑志,朝廷大述作多出其手,詩法特妙。晚謫岳陽,詩益凄婉,人謂得江山之助。
《唐詩品》
燕公精藻逼人,敷華當(dāng)世,文堪作揀,調(diào)亦含宮,于綺麗鮮錯之中,有神悰獨運之美。故時體稍變,適其旨趣。自岳州而后,聲鬯益隆,華要并存,清輝四遠。時稱燕、許手筆,何慚何惑!惟古風(fēng)凋委,差謝前流,綜理遺篇,僅有《雜興》一首,可窺曹謝,圭璋未合,良有馀恨。
詩藪
二張(按指說與九齡)五言律,大概相似于沈、宋、陳、杜,景物藻繪中,稍加以情致,劑以清空。學(xué)者間參,則無冗雜之嫌,有雋永之味。然氣象便覺少隘,骨體便覺稍卑。品望之雌,職此故耶?
詩藪
燕國如《岳州燕別》、《深度驛》、《還端州》,始興如《初秋憶弟》、《旅宿淮陽》、《豫章南還》等作,皆沖遠有味,而格調(diào)嚴整,未離沈、宋諸公,至浩然乃縱橫自得。
唐音癸簽
張燕公說詩率意多拙,但生態(tài)不癡。律體變沈、宋典整前則,開高、岑清矯后規(guī)。
《詩源辨體》
張說五言律,才藻雖不及沈、宋,而聲氣猶有可取。至如“西楚茱萸節(jié)”一篇,則宛似少陵。排律尚多有失粘者。七言律氣格蒼莽,不足為法。
《載酒園詩話又編》
燕公大雅之才,雖軒昂不受羈紲,終帶聲希味澹之致。唯“秋風(fēng)不相待,先到洛陽城”,未免與利齒兒競慧,特其氣渾,固不類中晚。
《唐詩觀瀾集》
燕公五排如幽燕老將,氣韻沉雄,時于堅壁中作渾脫舞。后人竭力效之,終不可至。
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謝元暉,而詞取排麗,深容蒼態(tài),自謝古人。惟古音璆然,有六朝遺則。名并燕、許,不獨出廷碩一頭。遷謫后詞益以凄惋,人謂得江山之助,良不虛言。
《詩學(xué)淵源》
詩以七言為勝。初尚宮體,謫岳州后,頗為比興,感物寫懷,已入盛唐,蘇顧不及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673—約742 【介紹】: 唐華州華陰人,名浚,以字行。
少好學(xué),舉進士。
中宗神龍元年進士,制舉擢第,授宜興尉。
姚崇執(zhí)政,引為右拾遺,屢有疏諫。
玄宗開元中,為考功員外郎,累進給事中,典貢舉,選人頗平允。
遷給事中,忤宰相李元纮,出為登州刺史,尋遷濮、汴。
二十年,擢為刑部侍郎,深見恩遇,改為太府卿。
張九齡入相,為尚書左丞,知吏部選。
為李林甫排擠,出為洺州刺史,后移絳郡太守。
天寶元年,詔歸東都養(yǎng)疾。
遂郁郁而卒。
全唐文·卷二百八十
挺之名浚。以字行。華州華陰人。舉進士。并擢制科。開元中累官至尚書左丞。出為洛州刺史。徙絳州。元宗欲大用。為李林甫所擠。言其老病。乃授員外詹事。令詣東京就醫(yī)。郁郁成疾。自為墓志。與浮屠惠義善。卒葬其塔左。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定州義豐人,字洗心。
少以詞學(xué)稱,弱冠以制科登第。
睿宗景云初,姚崇用為監(jiān)察御史,凡劾奏常先風(fēng)教。
玄宗開元初,姚崇復(fù)用為給事中、中書舍人,論駁及詔誥皆援準古誼,朝廷大政必咨之,時號“解事舍人”。
出為汴州刺史,以清毅聞。
入為吏部侍郎。
以漏禁中語,貶為常州刺史。
后倚高力士助,為江南道采訪使。
天寶初,召為太子少詹事。
為李林甫惡,用為平陽太守,以黃老清靜為治。
卒年七十二。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75—746 字洗心,定州義豐(今河北安國)人。少以詞學(xué)見稱。武后圣歷初(698),及進士第,授蒲州司法參軍。睿宗景云二年(711),為監(jiān)察御史。玄宗開元初,歷司勛員外郎、金部員外郎、給事中,遷中書舍人。編次四庫群書,浣為編修使,改秘書少監(jiān)。十二年(724),出為汴州刺史。十四年,入拜尚書右丞,遷吏部侍郎。十七年,貶為高州良德丞,后移濠州、常州刺史。二十五年,遷潤州刺史,充江南東道采訪使。二十七年,復(fù)徙汴州刺史,充河南采訪使。天寶元年(742),召為太子少詹事,留守東都。五載,出為平陽太守,卒于郡。肅宗時追贈禮部尚書。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郎官石柱題名考》卷八、卷一六。浣所作詩頗有情韻?!?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2首,《全唐詩續(xù)拾》補詩1首。
全唐文·卷三百五十三
浣字洗心。定州義豐人。圣歷初進士。以拔萃補州司法參軍。景云初官監(jiān)察御史。開元中累擢秘書少監(jiān)。出歷濠常潤三州刺史。徙汴州。充兩道采訪使。以老放歸田里。天寶初召為太子少詹事。留司東都。卒年七十二。贈禮部尚書。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16 【介紹】: 唐滑州靈昌人,祖籍幽州范陽。
少清謹,舉進士,歷監(jiān)察御史。
中宗景龍中,遷右御史臺中丞,累至黃門侍郎。
玄宗先天中,與魏知古于東都分掌選事。
開元元年,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尋遷黃門監(jiān)。
懷慎與紫微令姚崇對掌樞密,自以吏道不及,每事皆推讓之,時人謂為“伴食宰相”。
四年,兼吏部尚書。
清儉不營產(chǎn)業(yè),器用服飾無金玉綺文之麗。
所得俸祿,皆隨時分散,而家無余蓄,妻子匱乏。
卒謚文成。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16 滑州靈昌(今河南滑縣西南)人。
少清謹,舉進士。
歷監(jiān)察御史、吏部員外郎。
中宗神龍中,遷侍御史。
景龍中,進右御史臺中丞。
遷黃門侍郎,封漁陽縣伯。
玄宗開元元年(713),進同紫微黃門平章事。
三年,改黃門監(jiān)。
懷慎與姚崇對掌樞密,自以才不及,每事皆推讓之,時人譏為“伴食宰相”。
然為官清儉,以直道始終。
四年,兼禮部尚書,卒,贈荊州大都督,謚文成。
生平見《舊唐書》、《新唐書》本傳。
全唐詩》存詩2首。
全唐文·卷二百七十五
懷慎?;蒽`昌人。舉進士。景龍中累遷黃門侍郎。賜爵漁陽伯。先天二年同中書門下三品。開元中遷黃門監(jiān)兼吏部尚書。卒贈荊州大都督。謚曰文成。
姚彝 朝代:初唐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77—716 【介紹】: 唐陜州硤石人。
姚崇子。
釋褐為太子通事舍人,改都水使者。
出為延州司馬,改隴州長史,封虢縣子。
遷鄧州刺史,兼掌商州漕運,仁威并行,闔境肅然。
朝廷嘉之,征拜光祿少卿,卒。
共 2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