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盧杞

相關(guān)人物:共 22 位。
共 2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09—784 【介紹】: 唐瑯邪臨沂人,字清臣。
小名羨門子,別號應方。
顏師古五世從孫。
玄宗開元二十二年進士。
又擢制科。
累擢武部員外郎。
為楊國忠所擠,出為平原太守。
安祿山叛,約從兄常山太守顏杲卿等起兵抵抗,響應者眾,共推為盟主,兵至二十萬。
肅宗立,為河北招討使。
諸郡復陷,間道奔鳳翔,累除御史大夫,出為馮翊太守。
以直不容,屢貶官。
歷遷尚書右丞、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世稱顏魯公。
德宗時,盧杞惡之,會李希烈叛,命往勸諭,遂為希烈縊死。
謚文忠。
工書法,初學褚遂良,后從張旭,創(chuàng)為“顏體”。
有集及《韻海鏡源》等。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09—784 字清臣,排行十三,京兆(今陜西長安)人。玄宗開元二十二年(734)進士及第,天寶元年(742)中文詞秀逸科,歷仕秘書省校書郎、醴泉尉、監(jiān)察御史。八載遷殿中侍御史,楊國忠怒其不附己,出為平原太守。安史亂起,起義兵抵抗。肅宗至德元載(756)拜憲部尚書、御史大夫,出為同、蒲、饒、升州刺史。代宗廣德二年(764)遷刑部尚書,封魯郡公,世稱顏魯公。大歷三年(768)出為撫州刺史。八年至十二年移刺湖州,召集32位文人修撰韻編類書《韻海鏡源》,并形成一個多達95人之聯(lián)唱詩人群,其唱和作品結(jié)集為《吳興集》10卷。十二年召為刑部侍郎,德宗建中三年(782)改太子太師,充淮寧軍宣慰使。興元元年(784)為李希烈所害,謚文忠。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令狐峘《顏真卿墓志銘》、殷亮《顏魯公行狀》。宋留元剛有《顏魯公年譜》。工詩善文,又為杰出書法家,著述甚富,多佚。今傳《顏魯公集》15卷,為留元剛所輯?!?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卷,另收其所參與聯(lián)句詩21首。《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詩1首,聯(lián)句1首,斷句2。
唐詩匯評
顏真卿(708—784),字清臣,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開元二十二年(734),登進士第,又登拔萃科及文詞秀逸科,調(diào)醴泉尉,遷監(jiān)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宰相楊國忠惡之,出為平原大守。起兵抗安史叛軍,詔拜戶部侍郎。肅宗即位,拜工部尚書兼御史大夫,為河北招討使。至德二載(757)為憲部尚書,遷御史大夫。軍國事知無不言,為宰相所忌,出為馮翊太守,累貶至蓬州長史。代宗立,除尚書左丞,尋除檢校刑部尚書,兼御史大夫,封魯國公。與元載不合,貶峽州別駕,遷撫、湖二州刺史。德宗立,改大子少師。時李希烈叛,受命往勸諭,被拘,不屈被害。真卿書法精妙,擅長行、楷,世稱“顏體”。善詩文,著作甚富,有《韻海鏡源》三百六十卷,又《禮樂集》、《吳興集》、《廬陵集》、《臨川集》各十卷,均佚。宋人輯有《顏魯公集》十五卷行世,《全唐詩》編詩一卷。
全唐詩補逸
顏真卿字清臣,京兆長安人。
開元二十二年進士及第,歷仕玄、肅、代諸朝,封魯國公。
李希烈陷汝州,盧杞奏遣真卿往諭,拘脅累歲,不屈而死。
全唐文·卷三百三十六
真卿字清臣?,樼鹋R沂人。開元中舉進士。又擢制科。累官武部員外郎。出為平原太守。安祿山反。河朔盡陷。獨平原城守具備。加戶部侍郎。肅宗幸靈武。授工部尚書兼御史大夫河北采訪招討使。代宗朝封魯郡公。為刑部尚書。加改太子太師。盧惡之。奏使諭李希烈。希烈脅之。不屈。遂縊殺之。年七十七。贈司徒。謚曰文忠。

作品評論

《唐詩品》
魯公情欣所遇,悉綜古調(diào),頗尚格氣,不事彌文。雖有一二近體,不過游戲之作,非所以系幽悰也。今集中所載不及百篇,大都守吳興時,與皎僧、陸處士之流結(jié)思巖林,相忘外道者也,然曠世之情,優(yōu)入三昧,殊非守平原時色相。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16—799 【介紹】: 唐京兆人。
韋光乘子。
玄宗時累官大理評事。
安祿山反,玄宗幸蜀,拜倫劍南節(jié)度行軍司馬。
時內(nèi)官禁軍相次到蜀,所在侵暴,號為難理,倫清儉率身以化之,蜀川咸賴其理。
肅宗乾元末,拜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
以忤李輔國,未行而改秦州刺史。
代宗即位,歷忠、臺、饒三州刺史,為宦官用反間計,貶信州司馬。
遇赦,旅寓洪州十數(shù)年。
德宗即位,拜太常少卿,充通吐蕃使,奉使稱旨,西蕃敬服。
盧杞所惡,改太子少保。
尋改太子少師致仕,封郢國公。
卒謚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19—797 【介紹】: 唐汲人,字務先。
玄宗天寶末進士。
累官吏部侍郎。
德宗時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政事一決于盧杞。
德宗貞元初,遷兵部尚書。
以太子少師致仕。
全唐文·卷四百五十五
播。貞元二年官刑部尚書。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23—783 【介紹】: 唐衛(wèi)州人,先世為博陵安平人,本名旰。
落魄客劍南。
代宗寶應初蜀亂,嚴武薦寧為利州刺史,又奏為漢州刺史,旋為西山都知兵馬使。
宰相杜鴻漸利寧賄,薦諸朝,大歷二年授西川節(jié)度使。
十四年入朝,遷司空,以平章事為御史大夫。
德宗立,楊炎說帝罷之,遂改寧靈州大都督。
朱泚反,寧自京師奔奉天,盧杞等誣其通朱泚,被冤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26—799 【介紹】: 唐河南人,字休明。
初為京兆士曹參軍,累遷京兆尹,為政煩碎。
與元載厚善,載得罪,出為鄭州刺史,徙河南尹。
盧杞以其柔佞易制,薦為御史大夫。
歷遷大理卿、太子少保、工部尚書。
被劾,以太子少師致仕。
全唐文·卷四百四十三
頎字休明。河南人。累官京兆尹。徙河南尹。三遷工部尚書。以太子少師致仕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27—821 【介紹】: 唐鳳翔天興人,字公南,別號小楊山人。
楊播子。
文藻雄麗。
代宗大歷間,歷官起居舍人、中書舍人,與常袞同時知制誥,并稱常楊。
德宗即位,以宰相崔祐甫薦,拜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作兩稅法,變租庸調(diào)制,天下利之。
炎為相,眥睚必仇,果于用私。
劉晏嘗劾元載,炎誣晏殺之,朝野側(cè)目。
盧杞為相,與炎相忤,遂罷炎為尚書左仆射。
所構(gòu),貶為崖州司馬同正。
未至百里,賜死。
后謚平厲。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27—781 字公南,號小楊山人,岐州雍(今陜西鳳翔)人。玄宗天寶末至肅宗朝任河西節(jié)度從事,代宗朝歷官司勛員外郎、兵部郎中等,大歷二年(767)任禮部郎中知制誥,尋遷中書舍人。九年授吏部侍郎,十二年坐與元載善,貶道州司馬。十四年拜相。德宗建中元年(780)廢租庸調(diào)制,定兩稅法。二年貶崖州司馬,尋賜死,謚平厲。生平事跡見新、舊《唐書》本傳。工詩文,長于制誥,與常袞齊名。又善山水畫?!?a target='_blank'>舊唐書》本傳稱其“文藻雄麗”?!?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2首。
全唐文·卷四百二十一
炎字公南。鳳翔天興人。肅宗朝禮部郎中知制誥。遷中書舍人。德宗立。拜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轉(zhuǎn)中書侍郎。罷為左仆射。貶崖州。賜死。年五十五。后詔復官。謚肅憫。左丞孔戣駮之。更曰平厲。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727—約786 【介紹】: 唐滄州東光人,字公頤。
袁恕己孫。
擢進士第。
代宗時,累遷給事中。
德宗建中中,坐累貶韶州長史,復拜給事中。
貞元元年,德宗將起盧杞為饒州刺史,高極論奸,天下仰其直。
二年,上疏請體恤民病,減進耕牛,以濟農(nóng)事,帝從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28?—787? 字公頤,排行三,滄州東光(今河北東光)人。登進士第。代宗大歷中歷丹陽令,浙西觀察判官。八、九年(773、774)間時往湖州,與顏真卿、皎然等聯(lián)唱,后結(jié)集為《吳興集》10卷。累遷御史中丞。德宗建中二年(781)任京畿觀察使,四月貶韶州長史,尋移湖州刺史。興元元年(784)征為給事中。約卒于貞元三年(787)。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唐詩紀事》卷三五?!?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首,又聯(lián)句2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32—788 【介紹】: 唐人,祖籍南蘭陵,字履初。
蕭嵩孫。
少秉清操,不尚侈靡。
以蔭為宮門郎,歷歙、池二州刺史,遷湖南觀察使、改同州刺史。
有政聲。
擢兵部侍郎,進戶部、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因諫宦官參政,又與盧杞不合,出為江南宣撫。
后坐事廢居饒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35—812 【介紹】: 唐京兆萬年人,字君卿。
杜希望子。
嗜字,該涉古今,學以富國安民之術(shù)為宗。
初以父蔭補濟南參軍,累擢度支兼和糴使。
時方軍興,饋運之務,悉委于佑。
遷戶部侍郎、判度支。
德宗建中初,賦無所出,佑上議,以為救弊莫若省用,省用則省官。
盧杞所惡,出為蘇州刺史,不行,改饒州。
歷遷嶺南、淮南節(jié)度使。
貞元十九年,拜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二十一年,王叔文革新政治,佑兼度支及諸道鹽鐵轉(zhuǎn)運使,叔文自為副使。
及叔文敗,佑亦解除使職。
德宗、順宗卒,兩攝冢宰。
累進司徒,以太子太保致仕。
卒謚安簡。
撰有《通典》。
全唐文·卷四百七十七
佑字君卿。京兆萬年人。貞元三年累拜尚書左丞。轉(zhuǎn)刑部尚書。十九年拜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元和元年冊拜司徒。封岐國公。七年薨。年七十八。贈太傅。謚安簡。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42—805 【介紹】: 唐朝皇帝。
代宗長子。
代宗時為天下兵馬元帥,討史朝義,平定河北,以功拜尚書令,旋立為太子。
嗣位后,初政清明,以強明自任,用楊炎為相,廢租庸調(diào)制,改行“兩稅法”。
后用盧杞等,因為亂階。
建中四年,涇原兵變,犯京師,逃奔奉天。
興元元年,李晟率軍收復長安,乃還。
自此政惟姑息,方鎮(zhèn)日強。
在位二十六年,卒謚神武孝文皇帝。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42—805 即唐德宗,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西北)人。玄宗天寶元年(742)封奉節(jié)郡王。代宗寶應元年(762)為天下兵馬元帥,改封魯王,八月改封雍王。廣德二年(764)封為皇太子。大歷十四年(779)五月即位,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卒。廟號德宗。生平事跡見新、舊《唐書》本紀。善屬文,尤工詩。常于宮中唱和,親自品評等次。與學士論詩,深夜不寐。又常親試制科舉人文辭,中者稱門生。李肇稱:“德宗晚年絕嗜欲,尤工詩句,臣下莫可及?!?《國史補》卷中)胡震亨評曰:“德宗詩尚雅正?!?《唐音癸簽》卷五)《全唐詩》存詩15首,《全唐詩逸》補斷句2句,《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詩2首。
全唐文·卷五十
帝諱適。代宗長子。天寶元年生。至德元年封奉節(jié)郡王。寶應元年五月進封魯王。八月徙封雍王。出鎮(zhèn)陜州。廣德二年立為皇太子。大歷十四年五月即位。建中元年正月。上尊號曰圣神文武皇帝。在位二十一年。年六十四。謚曰神武孝文皇帝。廟號德宗。
共 2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