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魏光國

共 6 首
(新安謝陛少連序曰:"出幽溺職,北山致使移文;充隱來征,南山嗤為捷徑。是皆方內(nèi)方外,徘徊并有所縻;以故匪介匪通,進退兩無所據(jù)。能始先生豐神璧立,謦咳璣馳,技擅雕龍,名齊繡虎。陳瑚登璉,昭回云漢之章;漱石枕流,癖有煙霞之錮。南都法吏,西署閑司,為政無苛,自公多暇。燕磯牛首,佳麗藉以品題;桃渡桐灣,繁華屬其賞目。拂蠅揮麈,云低駐以不飛;著屐班荊,日下舂而忘返。爰賦黃華之什,使命式將;賡歌屺岵之篇,親闈在望。時臨七夕,節(jié)弁三秋,風一金飆,星雙銀漢,青菰滿睫,白水盈襟,幨帷將菡萏飛芳,葆蓋共蒹葭搖翠。歸心切矣,離思凄然。傷物候則鴻雁排空,愛人風則鹓雛下仞。結(jié)金蘭而貴舊契,志合虛舟;贈縞帶以定新交,情投雜佩。卷波浮白,徜徉玄武之湖;授簡分題,聯(lián)翩朱雀之桁。秘書供奉,諸子多絕調(diào)之詩;康樂宣城,吾家有驚人之句。發(fā)石頭而夢斷,望京口以魂銷。山連鐵甕之城,溪接銅官之路。吳江吳岫,方背楚于金陵;越嶠越云,漸臨閩于玉斗。湖水霜清而開鏡,赤城霞起以建標。桂落靈隱之秋,草濕姑蘇之夕。暫且山陰泛棹,終將海上揚帆。丹實重開橘柚之天,紫房再咽荔支之露。嗟夫!自南自北,無非歧路之人;或去或留,總是他鄉(xiāng)之子。登山臨水,惟黯然其別乎;落葉哀蟬,復悲哉此秋也。方舟裛舉,并駕鳧分,不堪衰柳撩人,聊借輕蓮款客。清風朗月,我則因玄度相思;獻歲發(fā)春,公其為蒼生早出。人探一韻,各詠一題,用表心旌,毋稽手筆。"陛字少達,歙人。早棄諸生,留心史學,著《季漢書》行世,不以詩名。)
歸客金陵道,霜帆夢鏡湖。
天秋水衣斂,海曙日輪孤。
幔卷波紋縠,舟凌露藻珠。
潮平光稍白,風定浪還無。
清映冰花薄,澄涵錦樹鋪。
鳥來分水碧,人去亂汀菰。
賀監(jiān)風流在,臨風酹一觚。
片石何其介,叢蘭但有幽。
自然能臭味,不復異堅柔。
并立原無附,相憐不待求。
同心誰證取,疏竹數(shù)枝秋。
歲寒園古自蕭森,隨意煙霜水木深。
城里慣看山四面,冬來初見月千林。
佳人文士皆幽侶,歌板禪燈各道心。
六載白門將去客,后庭密賞卻從今。
一回來憩此,景事一回加。
園果閒中子,池蓮意外花。
茶瓜僧地主,煙火寺人家。
蒲葦風皆去,鷗鳧浪與斜。
坐頻過好鳥,歸定準昏鴉。
山雨殘陽后,幽香發(fā)水涯。
魏士為書卻寄 明末 · 鐘惺
五言排律
誼合分功罪,浮沈愧暫殊。
滔滔今若此,咄咄豈能無。
性不堪同濁,身寧免集枯。
圖書親往哲,義命豁前途。
交久當由寡,情多不礙孤。
靜觀山鬼窘,瘠借道心腴(時居內(nèi)艱)。
謬矣窺君子,淺之為丈夫。
白門聞有約,翻使意崎嶇。
魏合虛進士 明 · 黃應舉
七言律詩
相聞相憶限相從,同聽長安晚寺鐘。
陳榻久知遲孺子,李舟誰許并林宗。
望來彩翮青云遠,彈罷朱弦碧水溶。
蓬島瀛洲看縹緲,可能攜手最高峰(以上清黃登《嶺南五朝詩選》卷四)
按:鐘東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