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惠世揚(yáng)

相關(guān)人物:共 11 位
共 5 首
余亡姊賢而有文章。不得于其姑。又喪二子。遂赍恨而歿。每念則?傷不已。及讀黃太史辭。其痛洪氏妹之情。悲切怛忇。千載之下。同氣之慟。若是其相類。故效其文而抒哀也。
毀璧兮隕珠,子之生兮不淑。
天之賦兮奚富以豐,胡罰以酷兮奪之速。
捐琴瑟兮不御,有晨羞兮君不得。
嘗闃帷寢兮凄靚,蘭拙芽兮摧霜。
歸來兮逍遙,哀一瞬兮浮世。
倏而來兮忽而往,曾不淹兮星歲。
云溶溶兮廣陵之阡,白日翳兮幽宮郁。
曾林兮渺冥,魂飄飏兮何所窮。
瑤鴨兮迢遙,玉樓兮何許。
歸來兮逍遙,從列仙兮容與。
下界汩漂兮萬鬼駓駓,炎遠(yuǎn)舉兮云中。
虹為旌兮鸞為駕,覲上天兮御泠泠之長風(fēng)。
酌王母兮瑤池,三光羅列兮在下。
俯視塵寰兮抑我憂,冥此心兮于造化。
唯生者兮懷悲睇,九霄兮回腸。
歸來兮逍遙,帝之庭兮可以相羊。
夫居有林園泉石幽花細(xì)草之勝者。皆可以逍遙焉徜徉焉。與心謀與目謀。而不??乎養(yǎng)沖靈。而自臻于舒佚安適之域。凡一切傺佗郁紆。無聊不平之氣。莫不爽然失而曠然空也。故夫俗子忽焉。達(dá)士趨焉。古人以泉石。自況于膏肓?;蛞詫[帧H∑┯陴钫?。良以是夫。余家世。簪組累葉。未嘗離輦轂下。漢都地隘。家貧即祖先所傳。不過一畝之宮。而率污濕湫陋。介在街市里閻中。比屋炊煙所蒸。結(jié)為云霧。眾口閧然。雞??犬馬之聲。通宵不止。殷耳而騷心者。屈指此身已且三十年矣。間或出游。遇會(huì)心處。便欣然忘返。思欲自放于嘉林清川。而坐金貂為累。未之遂者。亦已久矣。數(shù)歲以還。世道大乖。為善者俱不免文罔。家親首被擯斥。退處田野。嘗買屋汾水之左。家食者三易寒暑。而適有隆隆之丘。泠泠之泉。殊愜素尚。每徘徊孤往。輒呀然歌而蹙然嘯也。逮歲丙辰。禍機(jī)益急。用言者言。家親蒙恩。編管湖西之牙素簚。以南牙為海邑。地淤泥。瘴霧獰飆。無日無之。僦居鐵峰之里。庭不容一席。屋卑卑打頭。乃謀移徙得屋于邑治之西。窮谷之陰。林莽叢薄?;⒈?。貍兔之與鄰。而乃決而定居。用戊午之春孟。百口來僑焉。斯地也。奧邃蔭郁。外狹而中寬。面郊而負(fù)山。小澗潺潺瀉出兩峰之間環(huán)居之背。循前庭跬步許。急而?如也。徐而渟如也??M回一帶。奔赴洞門。若辨其聲。若不辨其聲者數(shù)里馀也。其樹若松若竹。暨夫桐,槐,柿,栗,木瓜,??腳。多者十許。少亦不下數(shù)四。跱而立。菀而林者。遠(yuǎn)而望之。清然而可愛。近而即之。葉覆而草籍者??少扰P可嬉游。暇則撰杖屨。乘涼步月。沿溪亂流。冥搜而窮源也。則白石齒齒相錯(cuò)。苔蘚紋纈側(cè)滑。群巖殊狀。眾芳齊華。幽禽響答。而游魚出沒。朝旭夕曦。紫翠萬品。樵豎采僮??椔范?。于是樂而玩之。與之相優(yōu)游。相歌相詠。而形骸肢體。已不省為吾有矣。視夫泥之如膏肓。貪之如穰侯者。果孰甚而孰輕也耶。嗟嗟噫噫。今夫士之金紫紱冕。出入細(xì)旃之下。揖讓黼扆之前者。豈非所謂功名光顯之會(huì)。而顧我樗散蹇嵼之人。久已夢(mèng)醒塵土。若向之思欲自放于嘉林清川者。未嘗不一日數(shù)三往來于中也。即泥如膏肓。貪如穰侯者。亦無以加矣。乾沒陸沈。骸未暇乞。而畢竟屯運(yùn)隨之。困頓遷次。備經(jīng)人世間百險(xiǎn)萬艱。而一日獲玆小勝。則相與動(dòng)色而賀。夷爾而自愉者。已與興公遂初。背馳之矣。猶復(fù)自慰而自幸者。善乎錢仲文之詩曰??芍蛑喕掳唪W。入江湖。夫居常無事時(shí)。不早決長往計(jì)。負(fù)譴而始?xì)w者。雖曰。自慰自幸。而其心忸而顏靦者。亦固也。善乎仲文先獲我心者也。嗟嗟噫噫。若余者。重有所感焉。家敗名辱。而尚拘形跡。低佪于隆緘。厚祿之列。旋又愚戇。觸犯邦憲。朝夕行且授玦。則玆地之小勝。亦將不可得更陪親逍遙徜徉焉。其腸摧而肝裂也者。豈特面靦心忸也哉。然亦造物小兒。太劇我而抑我。甲子之阨也。吾誰咎而誰悔乎。將置之不可奈何之地。而既置諸不可奈何之地。猶有不能自釋者。則吾烏得無言。吾聞詩者。緣情者也。文者。序事者也。既限韻。作雜詠二十首。而冠之序以文之。第未知此身。飄轉(zhuǎn)何方。而尋遺躅于斷簡陳編。則又當(dāng)作何如懷耶。姑書以俟之。
林行逐回風(fēng),徑轉(zhuǎn)山溪東。
參參石狀殊,造物信多功。
泠泠聽響佩,澄澄鑒涵穹。
野芳雜紅紫,倒影皆溪中。
浮生失路感,到此還成空。
孤嘯屬山靈,意者神明通。
牽興手自舞,覺倦歇深叢。
此道聊自存,一畝真吾宮。
我昔未遇君,先與君兄交(渭琴士鹺尹)
聞?dòng)腥豕诘?,關(guān)覽凌群髦。
但視兄卓奇,知非人過褒。
鄰郡面易謀,鄙愿胸久操。
意外君能來,來適與我遭。
炯炯秋虹姿,天云軒之高。
我意頗自雄,為君嗒焉撓。
應(yīng)使大地春,黯色慚蓬蒿。
抑我壯猶廢,畏廁后生豪。
蕪陋膺濫名,詎能君識(shí)逃?
矧得應(yīng)與劉,左右森聯(lián)鑣。
一席羅眾奇,誰復(fù)分鷸鷮?
不知何善緣,投漆盡如膠。
使我宛轉(zhuǎn)腸,轆轤等所勞。
急敞庭東楹,拂拭檐蟏蛸。
濯露江城嵐,合束孤篁梢。
篁底三五鶯,靜翼糾纏牢。
照以苔光澄,綺謝花云包。
軋軋清語聲,冰繭空機(jī)繅。
為呼灶下童,挈瓶沽鄰醪。
真性挾與流,未容禁酕醄。
我篋長物無,尚有鸊鵜刀。
日夕愁露芒,至此更難韜。
委蒙君等愛,幸弗譏狂騷。
天壤萬路寬,勢(shì)獨(dú)窮吾曹。
中原氣清曠,坐看諸君翱。
弗忘禿羽鹙,伏病荊榛巢。
杯酒屋漏中,誓已千秋要。
千秋綿寸心,古哲通蘭虈。
而況咫尺蹤,不隔山川遙。
撤樽風(fēng)雨來,入夜聞颾颾。
浩歌君子行,壁影舒裳袍。
讀樊山后數(shù)斗血歌作后歌(癸丑) 清末民國初 · 易順鼎
無真性情者不能讀我詩。
我詩得失我非不自知。
時(shí)至今日身之得失且勿計(jì),尚何計(jì)及詩之得失為。
我詩本來又非詩,我詩乃合屈原莊周而為之。
我詩皆我之面目。
我詩皆我之歌哭。
我不能學(xué)他人日戴假面如牽猴,又不能學(xué)他人佯歌偽哭如俳優(yōu)。
又不能學(xué)他人欲歌不敢歌、欲哭不敢哭,若有一物塞其喉。
歌又恐被謗,哭又恐招尤。
此名詩界之詩囚。
時(shí)至今日世界已無界。
一切界說皆破壞。
豈復(fù)尚有詩界能存在。
若謂我詩凌亂放恣不得謂之詩,是必欲盡令天下人欲歌不敢歌、欲哭不敢哭,如曹蜍李志而后快。
其人眼光毋乃隘。
此名詩界之詩械。
嗟我不思兩廡之特豚。
豈尚欲與蘇、李、曹、陸、陶、謝、李、杜來爭墩。
諸君此時(shí)猶復(fù)斤斤分唐與分宋。
真唐真宋復(fù)何用。
真所謂癡人前說不得夢(mèng)。
嗟我作詩未下筆以前胸中本有無數(shù)古人之精魂。
及其下筆時(shí)無數(shù)古人早為我所吞。
此時(shí)胸中已無一二之古人。
此時(shí)胸中豈復(fù)尚有一二之今人。
他人下筆動(dòng)作千秋想,我下筆時(shí)早視千秋萬歲如埃塵。
他人下筆皆欲人贊好,我下筆時(shí)早拚人嘲人罵、不畏天變兼人言。
蕭統(tǒng)小兒詎解事,趙陀大長聊稱尊。
陶弘景云山中何所有,山中多白云。
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zèng)君。
我之詩即我之白云。
自舒自卷長氤氳。
陶元亮云可為知者道,難與俗人言。
我之詩即我之桃花源。
世上無人能問津。
樊山述他人語云,我詩數(shù)斗血歌,下者淺者不能作,高者深者不屑作,我亦不知如何為高,如何為深。
高者何人,深者何人。
我自作詩何預(yù)他人事,且自大嚼兮過我之屠門。
遑持布鼓兮過人之雷門。
樊山又有詩謂我貪財(cái)好色不怕死。
謂我好色不怕死。
誠哉乃我之知己。
不知貪財(cái)何所指。
他人視錢如性命,傾身障簏家家是。
我無一錢人共知,展轉(zhuǎn)溝壑將餓死。
典衣買醉尚揮金,未向陶胡奴乞米。
人言樊山頗多財(cái),我亦未假蓋于彼。
不知人貪抑我貪,此語一笑置之斯可矣。
又謂我詩拉雜復(fù)鄙俚。
我詩拉雜誠有之,果何句俚何句鄙。
我詩雖惡人難學(xué),似我者病學(xué)我死。
強(qiáng)學(xué)我者必至鄙俚而后已。
若以貪財(cái)鄙俚四字妄加入,正恐出乎爾者反乎爾。
樊山又謂京師十一女伶我所誇,我之好色乃好鳩槃茶。
顧五亦謂我,看到人間鼓子花。
樊山顧五并未見此十一女伶面,豈有不采輿論、不考聲價(jià),又未見其一面而以武斷專制來相加。
然則如賈璧云王克琴亦皆我所好之色,樊山屢作歌詠相褒嘉。
可見我所好之色并非鳩槃茶。
何以未見者則不表同情,已見者又表同情耶。
憶昔懶殘?jiān)颇怯泄し驗(yàn)樗兹耸锰椤?div class="xgdnwsf" id='poem_sentence_59_1081896_comment'>
此語自來頗難解,不知拭涕者即懶殘自拭。
俗人者即懶殘自謂。
懶殘尚無工夫?yàn)樽约菏锰椤?div class="d3i1tc6" id='poem_sentence_62_1081896_comment'>
哭庵豈有工夫與他人置喙。
樊山先生非他人,我姑與之一游戲。
而且樊山先生愛我深,我方流涕感其意。
笑矣乎,他人以東風(fēng)吹我之馬耳,我以目光出他人之牛背。
游行經(jīng) 其四 當(dāng)代 · 鐘錦
七言絕句
所習(xí)原無壞本根,孰為淫女孰賢媛?
一時(shí)哀憫隨宜住,毗舍離城最勝園。
注:《長阿含經(jīng)·游行經(jīng)》:“到毗舍離,坐一樹下。有一淫女,名庵婆婆梨。”又:“女手執(zhí)金瓶,行澡水畢,前白佛言:‘此毗舍離城所有園觀,我園最勝,今以此園貢上如來,哀憫我故,愿垂納受?!饝懕斯剩礊槭苤??!庇郑骸盃枙r(shí),世尊知彼女意柔軟和悅,蔭蓋微薄,易可開化,如諸佛法,即為彼女說苦圣諦,苦集、苦滅、苦出要諦?!瓡r(shí),彼女從佛受五戒已,舍本所習(xí),穢垢消除,即從座起,禮佛而去。”
釋:佛說梨女,阿難不言;子見南子,子路不悅。豈阿難賢于子路?抑我佛幸乎夫子?雖曰和光同塵,豈宜納履整冠。所以知其易化,已為智不可及;除其所習(xí),尤是勇無可匹。